第77章 陶謙應對(上)

陶謙很是欣賞糜竺的謹慎,於是同意其建議。未幾,那信使再次來到廳中,先向衆人拱手一禮,而後便說道:“回稟州牧大人,屬下離開的時候,曹軍已然開始退兵,看其架勢,卻是退得甚急。”

廳中衆人聽到此言,並沒有露出特別的神情,畢竟五萬餘曹軍撤退,如此大的動作下邳城上早就探到,亦不須這信使再多言。

見到衆人的神色,信使靜默了一下,才繼續說道:“州牧大人,屬下離開曹營之時,還偷聽到一個消息。只不過其真實與否,屬下難以判斷。”

陶謙淡淡一笑,說道:“但說無妨,在座的都是當世智者。”

信使點了點道:“屬下偷聽兩名曹軍校尉的談話,他們說曹軍大將夏侯元讓,大軍已然攻破郯城!”

“什麼!”

信使此言,讓陶謙、糜氏兄弟再也坐不住了,就連陳珪、陳登父子,聽得之後眼中也露出驚異之色,並飛快地交換了一下眼神。徐州衆人大驚,而另外一邊的孔融、田楷卻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只有劉備,表面上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而實際上當聽到信使所言後,瞳孔深處也閃過驚訝之色。只不過他的情緒變化來得快,去得也快,廳中沒有人覺察到罷了。

而當陶謙揮退了信使之後,糜竺臉露緊張之色,拱手道:“州牧大人,曹孟德攻陷郯城忽然退兵,恐怕其中有詐!其恐怕是借要糧之機,進而突襲下邳!”

“這個……”陶謙聽得,眉頭緊皺,糜竺所言似乎合情合理。所謂兵不厭詐,與曹操交手這麼長時間,陶謙已經意識到曹操是一個用兵高手,想出此等計謀的可能性極大。

糜芳對糜竺甚是信服,聽得之後急道:“大兄,那我等該如何應對?”糜竺並沒有理會糜芳,只是一直將目光投到陶謙的身上。

那邊陶謙還是眉頭緊皺,良久之後才轉過頭問道:“漢瑜,汝有何想法?”

陳珪靜默了一會,才拱手答道:“子仲所言不無道理。然而據信使所說,此消息亦是其偷聽而來,難保其中不會是曹孟德之計謀。”

陶謙眉頭皺得更緊,反問道:“如此說來,漢瑜以爲曹軍並沒有攻陷郯城?”

陶謙雖然問的是陳珪,但回答的卻是陳登,只聽其說道:“未必,進攻彭城之時,曹孟德是以夏侯元讓爲先鋒。然而其軍兵圍下邳這麼久,我等皆沒有見過夏侯元讓之身影。其去偷襲郯城之事,未必是假。而一旦夏侯元讓親率大軍去攻郯城,以郯城士卒之守備與士氣,的確難以久守。登以爲,這或許是曹軍想借信使之口向城內散佈此消息,以亂軍心。”

陶謙眼睛當即一亮,喃喃道:“如此說來,這應該是曹孟德奪下邳之計?”

陳登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才說道:“或許如此,但又未必。之前登到青州請援兵之時,曾聽見一些消息,說兗州反了。如若真是兗州有變,或許曹孟德並非假退兵。”

消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確實讓陶謙判斷不出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而另外一邊,孔融和田楷也露出深思的神色。

就在陶謙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一直沉默的劉備卻是開腔問道:“陶大人,備以爲其實無論曹孟德有何詭計,如若我等將其所謀算都想出破解之策,到時亦只需見招拆招即可。”

劉備此言,仿如暮鼓晨鐘一般,直接將陶謙敲醒,當即大喜道:“玄德言之有理,那玄德以爲曹孟德究竟有何謀算?”

劉備謙遜一禮,笑道:“陶大人,若論衝鋒陷陣,備是當仁不讓。而若論運籌帷幄,卻是元龍兄所長。”

陶謙聽得,卻是撫額大笑道:“哈哈,玄德你看,老夫都糊塗了。元龍,汝以爲曹孟德此計究竟有多少種後招?”

陳登自然將劉備和陶謙的對話看在眼中,此時裝作低頭沉思,雙目卻是偷眼去打量劉備。之前他對這個自稱漢室宗親的人卻沒有太過在意,畢竟來援的另外兩人孔融和田楷都比劉備名氣大很多。而雖然破曹軍讓援軍入城的主力是劉備所部,然而在陳登看來主要是因爲劉備所部有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罷了。真正讓陳登對劉備不太重視的原因,乃是陳登覺得,劉備讓援軍入城,根本就是一個大錯誤,有騎兵之利,應該留在城外將騎兵的優勢完全發揮,到時就可以與下邳這邊內外夾擊。而結果恰恰相反,劉備引援兵悉數入城,讓曹操最忌憚的騎兵戰力大爲削弱,這使陳登覺得,劉備只是一無能之輩罷了。

不過現在劉備與陶謙的對答,卻是讓陳登對劉備此人再次改觀。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卻能提出如此清晰的思路,這人或許軍略不如何,但絕對有當一方之主的底蘊!

陳登偷眼打量劉備之下,發現其相貌堂堂,而又生有異相。陳登也粗通相人之術,知道生得如此異相之人,他日成就絕不簡單!

就在陳登暗暗打量劉備的時候,陶謙卻是催促道:“元龍,可有計較?”

其實陳登心中早有想法,聽得陶謙催促便說道:“登以爲曹孟德所謀,不外乎三種。其一就如子仲所言,假退兵而真謀下邳。其二就是真退兵而故弄玄虛,讓其可以順利撤軍。其三則是真退兵而想討要糧草。至於攻陷郯城或是割麥之威脅,悉數皆是迷惑之策。”

“哦?”聽到陳登這麼一針見血的分析,陶謙腦袋當即清醒過來,仔細一想也確實如陳登所言,曹操只有這麼三種計較。於是拍了拍腦袋,問道:“那元龍以爲,曹孟德所謀如何?”

陳登自信一笑,說道:“其實登以爲,曹孟德所謀只有兩種。所謂故弄玄虛退兵,幾乎不可能。如今曹軍強而我軍弱,曹軍退兵以我軍之士氣根本不敢再追。因此登以爲,州牧大人當防備的,只在曹軍是否會逆襲!”

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318章 袁劉反應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129章 血小麥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45章 夏侯淵到第340章 武裝到鞋子第117章 山洞過夜第87章 殺機第166章 印刷術成(上)第87章 殺機第128章 屍橫遍地第310章 淡定的司馬懿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198章 出使河北(下)第215章 遇刺(中)第62章 還是要行上策第116章 兄弟分歧(下)第390章 水淹袁軍(下)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100章 張遼來襲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478章 南方的局勢與部署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471章 父子交心第426章 再拼一把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447章 商業流通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189章 獻奇術(上)第349章 激戰離狐灘上第273章 不能殺?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62章 還是要行上策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17章 驚聞蝗災第88章 讓徐州(上)第431章 戰書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319章 前往潁川書院第447章 商業流通第154章 蝗蟲(下)第176章 收穫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273章 不能殺?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394章 說降成功第358章 大戟士第188章 丁夫人與卞夫人第11章 箭囊與酸梅湯(下)第433章 陣斬顏良文丑第436章 悠閒的曹植第90章 伏擊(一)第270章 家變第107章 硬氣第49章 曹軍退第135章 “司馬八達”之首(下)第95章 泰山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415章 借兵成功第189章 獻奇術(上)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20章 女子第313章 入長安第357章 圍殲袁軍騎兵第34章 夜襲彭城·樂進第92章 伏擊(三)第146章 鄄城世家的異動第336章 兄弟夜談第484章 勝者實敗,敗者實勝第264章 宛城之變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199章 初臨鄴城第406章 救援第132章 曹昂的困境第194章 魯班門前耍大斧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373章 雙雄再鬥第210章 司馬孚的猶豫第412章 涼州智者楊阜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86章 曹植與趙雲(下)第490章 郭嬛的算計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69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470章 曹操的心意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433章 陣斬顏良文丑
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318章 袁劉反應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265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129章 血小麥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45章 夏侯淵到第340章 武裝到鞋子第117章 山洞過夜第87章 殺機第166章 印刷術成(上)第87章 殺機第128章 屍橫遍地第310章 淡定的司馬懿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198章 出使河北(下)第215章 遇刺(中)第62章 還是要行上策第116章 兄弟分歧(下)第390章 水淹袁軍(下)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100章 張遼來襲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478章 南方的局勢與部署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471章 父子交心第426章 再拼一把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447章 商業流通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189章 獻奇術(上)第349章 激戰離狐灘上第273章 不能殺?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62章 還是要行上策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17章 驚聞蝗災第88章 讓徐州(上)第431章 戰書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319章 前往潁川書院第447章 商業流通第154章 蝗蟲(下)第176章 收穫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273章 不能殺?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394章 說降成功第358章 大戟士第188章 丁夫人與卞夫人第11章 箭囊與酸梅湯(下)第433章 陣斬顏良文丑第436章 悠閒的曹植第90章 伏擊(一)第270章 家變第107章 硬氣第49章 曹軍退第135章 “司馬八達”之首(下)第95章 泰山第444章 兩位大賢第415章 借兵成功第189章 獻奇術(上)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20章 女子第313章 入長安第357章 圍殲袁軍騎兵第34章 夜襲彭城·樂進第92章 伏擊(三)第146章 鄄城世家的異動第336章 兄弟夜談第484章 勝者實敗,敗者實勝第264章 宛城之變第391章 袁營的分歧第278章 佈局刺殺第199章 初臨鄴城第406章 救援第132章 曹昂的困境第194章 魯班門前耍大斧第450章 曹植與司馬懿的暗鬥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373章 雙雄再鬥第210章 司馬孚的猶豫第412章 涼州智者楊阜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485章 曹操的佈局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86章 曹植與趙雲(下)第490章 郭嬛的算計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69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470章 曹操的心意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433章 陣斬顏良文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