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

“楚國乃是上邦,楚王更是諸侯之望,怎能如此輕毀契約?”鄭度在宴席招待過鄧芝後,對其“質問”道。

質問的自然是楚國的軍隊,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撤離的事情。

只是……這都已經先宴請過,這“質問”顯得很沒有力度。

對鄧芝震懾更強的,其實是跪坐——在楚國坐椅子好幾年,無論正式場合還是私下裡,基本已經看不到跪坐,早就已經習慣,忽然又跪坐起來,還真有些腿麻!

鄧芝一邊隱晦的挪了挪姿勢之後,一邊從容的說道:“非是我大楚毀約,而是我方已有充分證據表明,是蜀國僱傭海寇掠奴,期間對楚國的海外疆域屢屢侵犯,甚至攻擊我大楚海軍。”

鄧芝說話之間,連眼睛都不眨,一如當初楚國人信誓旦旦的說,劉璋要先平漢中、再滅荊楚一樣。

“絕無此事!我主亦是仁義之人,豈會如此行事?何況海寇皆是魏人,與我益州山川相隔,如何能交易奴隸過來?此事顯然是魏國所謂!”鄭度全然拒絕承認,並且指向魏國。

而一旁的劉璋,早就被囑咐,先交給鄭度來應對,此時也不開口,只是裝作高深莫測的樣子坐在首位,偶爾看看另一邊的張鬆。

“哦?這麼說蜀侯是終於決定,要廢除奴役賣身制度?”鄧芝驚喜的說道。

鄭度聞言一愣,暗道:你也太會順杆爬,我只是說我家主公,沒道理要指使別人去“捕奴”而已,怎麼轉身就成了要廢除奴役賣身了?

西川那麼多士族,哪個家裡不是數不清的賣身契?

雖說……

不能算是“奴隸”,甚至大部分農戶,可能終其一生,也見不到主家用契約展現獠牙的一面,但奴役制度、或者說是廣飼匿戶的習慣,是深嵌在士族血脈中的。

本質上這不僅是爲了盤剝,也是爲了與“朝廷”爭人。

畢竟士族家裡多一戶匿戶,城姬的戶籍那就少一戶人,之後他們只需要對士族奉先,不需要對朝廷繳納稅賦,甚至久而久之,只知有主家、不知有朝廷。

楚國當初要廢除終身契,都歷經了多少坎坷、做了多少準備?

最好還是循序漸進,加之足夠大的利益盤,將這陋習“衝”了出去。

楚國的十年契,與之前的匿戶的最大區別,對個人來說,是減少了奴役,而對朝廷來說,卻是真正將每位楚民,都落到了戶籍中。

並不是被僱傭之後,對朝廷來說,就相當於沒有這個人……

不過如今突然在蜀侯這兒提出來,是怕蜀侯亡得還不夠快?

楚國也只是順勢用利益去“衝”,而不是生產力徹底發展到了這步,楚國的制度一向是略微領先於生產力的。

比如現在魏國在技術上,處處想學楚國,但依舊賣身契橫行,不僅奴役異族,在工坊中的工匠,也多是士族的“匿戶”——楚國的工坊制、技術,是朝廷推廣的,自然藉機將匿戶之利置換了出來,並且徹底用《楚律》封死,而魏國的工坊和技術,是和楚國學的,他們可不會白白拿出“匿戶”。

至於蜀國……

魏王曹操好歹有壓制士族的手腕,蜀侯劉璋如果敢這麼做,分分鐘益州就要內亂。

什麼?楚國來了,也不能再有匿戶?

那也是跟着楚王,比跟着劉璋有前途啊!

如果白圖真的放開了、願意給予益州士族,不下於現在的特權,怕是迫不及待要請楚軍進來的,不是一家兩家……

鄭度剛剛動了動嘴,還不等出聲,鄧芝便接着說道:“若是蜀侯真有此大義,楚王和一衆楚國同仁,定歡欣鼓舞,今後蜀國便是大楚的兄弟之國,哪怕是戰艦也願意交易……甚至贈送的!”鄧芝一副我大楚很敞亮的樣子。

理論上這些賜九錫的封侯,也都可以視作有自己的侯國,比如燕國。

只是其他輔漢諸侯,並不會彪炳自己的“侯國”,但說蜀國也不算有問題。

而鄭度聽了鄧芝的話,則是臉都已經氣歪——我們要戰艦做什麼?在山澗裡開?

“咳咳,鄧大人誤會了,僕戶存在於西川,自有其道理……”

“這麼說蜀侯也的確很希望有更多的奴隸?”鄧芝聞言,立刻做出懷疑的樣子。

鄭度也看出鄧芝,完全是在胡攪蠻纏,於是也不再被動討饒,而是豎目道:“我蜀侯府沒有做過這種事情,若是楚國當真要以此欲加之罪,攻伐漢室宗親,則我蜀侯府也絕不坐以待斃,以我西川地勢之險、山水之惡,若是下定決心,徙民入城、堅壁清野,楚國又準備用幾年、用多少糧草攻略益州?

如今魏國與貴國在海上屢屢爆發衝突,齊侯、鄭侯也都枕戈待戰,若是益州這能拖住楚國十萬兵馬,也算是死得其所!”鄭度看似很激動的樣子。

鄭度敢破罐子破摔,也是因爲此時張鬆和劉璋在場……

如果鄧芝真的不吃這套,張鬆會給劉璋打眼色,之後劉璋只要輕斥鄭度一番,讓他先退出去,便可以轉移話題。

至於訓斥的理由?

就說是自己不願意百姓受苦就可以,還體現了蜀侯的仁義,今後傳出去對蜀侯的名聲也更加有利。

當然,真實原因,其實是蜀侯對益州,根本沒有那麼大約束力,畢竟……是軍閥都沒有徹底轉型成功的諸侯!

真的在整個西川,搞軍民一體、一切以拖住楚國爲目標,甚至不惜將益州百姓和士族作爲“代價”……怕是當場就有人要棄蜀投楚。

即使暫時控制住的一部分,之後也會不斷有“異心”產生。

劉璋如果投降楚國,至少還有一世清閒,但如果是亡於內亂,那就只能給蜀侯府殉葬……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劉備和諸葛亮匯合,到了攻略西川的最後階段時,鄭度就曾建議劉璋,大規模遷徙百姓到易守難攻的地方,將外面控制不了的糧倉全都燒掉,拖到劉備撐不住、自然退去……

這招當時聽得劉備和諸葛亮也是一身冷汗。

畢竟劉璋能不能做到且不說,一旦要賭的話,的確荊州軍可能先撐不住!

不過劉璋根本沒敢賭,而是直接投降。

鄧芝也看出了鄭度的色厲內荏,絲毫不像鄭度想象中好糊弄的年輕人那樣,做出驚訝、或是忌憚的神色,而是淡然對蜀侯說道:“蜀侯仁義之諸侯,豈會如此行事?若是真有此等不義之舉,我大楚天兵,又豈惜糧草……”

鄭度一拳打在空處,而劉璋則是頻頻看向張鬆,似乎是想要知道,自己要不要開口。

不過這時張鬆先一步開口道:“楚國如今之敵,在北而不在西,楚王貿然再次出兵西川,究竟意欲何爲?鄧先生可否示下?”

張鬆也是看出了楚國仍無滅蜀的準備,否則……但凡劉璋剛烈一些,楚國都要陷在這裡至少三成兵力,屆時楚國定成天下諸侯之所望——不懷好意的那種。

只是張鬆在缺少重要信息的情況下,也猜不出楚國是要做什麼……

畢竟……

楚國只是想再拖兩三年,等時機成熟,就在海上“畢其功於一役”,並且一舉令魏國萎靡、同時震驚北地,現在……只是爲了令人看起來不那麼懷疑,拿蜀國出出氣而已——這種事情張鬆怎麼可能猜得到?

在張鬆、在天下人的視角里,渤海上原本完全在楚國一面的天平,正在漸漸倒向魏國好的吧?

甚至整個天下的形勢,如今都在漸漸倒向魏國好的吧?

張鬆懷疑現在漢室中的幾位“高人”,應該都在想要誘使楚國與魏國直接交戰了……

畢竟現在“誰都看得出”,楚國之所以有些頹勢,更多是因爲和魏國之間隔着漢室諸侯,而直接與魏國衝突的地方,又都是在魏國更近的海域。

魏國表現出的侵略性,甚至令漢室有些不想再被動的爲其藩障……

因爲對楚國的不瞭解,尤其是對楚國在夷州、亶州的佈置的不瞭解,對楚國的國力,他們還是有太多的小覷。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楚國哪怕沒有火炮真氣船、真的雙方使用相同的戰艦,也不可能敗給魏國……

畢竟魏國海軍沉沒一艘主艦,算是傷筋動骨,世家沉沒一艘主艦,基本意味着要退出海上利益的競爭,而楚國沉沒一艘主艦……將士的傷亡令人悲慟,但僅從戰艦角度來說,這都算是拉動了內需!

如果真的全面開戰,楚國在並不破壞任何國內工坊生態的情況下,就可以時時刻刻的有新戰艦下水——比戰鬥中被擊沉的速度更快的那種。

哪怕艦隊二換一,一年後也是魏國先壓榨得國內民衆大把的家破人亡,而楚國……還歡欣鼓舞的正完成新訂單。

這也是工業化後潛在好處——戰爭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前,不會脫離自身的“舒適區”,不像農業文明一樣,只要動刀、基本就離開了舒適區……

除非魏國能一口氣攻上楚國,否則怎麼可能是生產效率最高、並且還額外有“全天下”養着的楚國能拖?

甚至很難將楚國,逼出“戰爭損耗尚在拉動內需區間內”的舒適區,進入戰爭損害國力的階段……

除非正如張鬆所想,楚國真的三成國力被拖在益州,到時肯定各方諸侯都看準時機,令楚國陷入透支國力的苦戰狀態!1

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一百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五十五章 張勳末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三章 指導工作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五百三十六章 陽平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五百七十五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九章 漢末三仙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一百二十一章 使者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三十一章 長江水賊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四百零九章 晚上算賬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二百七十一章 立旗第三百七十一章 張鬆十分感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一百二十一章 使者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一百二十三章 辦法很簡單第一百七十三章 珍寶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三百章 發展緩慢將軍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陽第三百七十四章 失蹤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醫薈萃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呂布的金手指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
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一百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五十五章 張勳末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三章 指導工作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五百三十六章 陽平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五百七十五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九章 漢末三仙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一百二十一章 使者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三十一章 長江水賊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四百零九章 晚上算賬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二百七十一章 立旗第三百七十一章 張鬆十分感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一百二十一章 使者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一百二十三章 辦法很簡單第一百七十三章 珍寶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三百章 發展緩慢將軍府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陽第三百七十四章 失蹤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醫薈萃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呂布的金手指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