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

張燕最終帶着徵西大將軍的頭銜,還有二十萬戶黃天子民,在弘農與楊奉匯合進入了關中!

論數量,張燕帶來的“移民”,戶數超過了關中僅存的人口!

當然,張燕帶來的黃天子民,每戶平均只有四人,明顯低於中原地區的五人,因爲長期顛沛流離,老者數量可想而知……很少。

接受了司馬懿的意見之後,果然黃天子民散去的速度慢了許多,雖然還是有幾部失去聯繫,但張燕也沒有太在意,只當是被策反。

反而司馬懿在看過張燕給他的情報,腦海中浮現出這一路的地圖、各部的路線,綜合分析後……對這消失的一部,心中微微上了點心!

“小先生,不用看了,這次我們能進入關中,你立了一大功!走,於毒,你擡小先生一起,咱們喝酒去!”張燕大手一揮,打斷了司馬懿的思考。

“我身體不適,喝酒還是……”司馬懿嘴角直抖,暗罵道:我是風痹、風痹!還找我喝酒?怕我不死?

“此言差矣!俗話說得好,風痹喝酒,下牀能走!哈哈哈,今天喝了酒,保不準明天就痊癒了!來人、來人,把小先生擡上!”張燕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之後,不由分說的叫人將他一起帶去了酒席。

司馬懿:……

而在河內郡,臨近兗州的懷內縣一帶,麯義率領的“黃巾軍”,已經潛伏於此!

沒錯,利用張燕各部之間的聯繫十分“隨緣”,而曹操又對黑山軍疏於防備時候,麯義李代桃僵的以黑山餘黨的身份,已經跟着從河北兜了個大圈子,現在快要摸到新鄭,新鄭距離許昌……不過百里之遙!

之前因爲料定黑山軍不敢強攻城池,丞相府對於黑山軍過境之處,也疏於防備,令麯義的行動,沒有被人發覺,而新鄭正是丞相府在西面的底線。

“陶將軍,明日便要強攻新鄭,到時還要你手下的黃巾軍用命……事成之後,封妻廕子,不在話下!”許攸對陶升說道。

陶升,這一看名字就“求生欲”很強的傢伙,不久前也是黑山軍的渠帥。

他本是魏郡、內黃縣的小吏,在黃巾之亂時,也扯着大旗跟着造反,後來參與張牛角的黑山會盟,成爲黑山軍的渠帥之一。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呂布被逐出兗州之前不久,那是黑山軍最風光的時候,聯合魏郡的叛軍,將剛剛佔據冀州的袁紹的大本營爆了——攻破了鄴城!

當然,只是短暫的攻破,沒能佔據,很快便被袁紹回頭一通暴揍,同時呂布最初從兗州離開時,還短暫的在袁紹麾下停留,當時呂布也在破黑山軍時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此期間……黑山軍的陶升,很有求生欲的在破鄴城之後,反水保護袁氏的家人逃走,在袁紹打回來之後,陶升不僅成功洗白,而且還被袁紹封爲建義中郎將。

不過據白圖瞭解,在城姬世界,黑山軍並沒有這麼英勇的表現,也不知道自己支棱了哪下耳朵引發了風暴……按說當時白圖剛剛穿越,造成的影響很小纔對,也不知怎麼就改變了冀州的情況。

只是陶升還是那個陶升,在麯義代表袁紹,向其表達善意之後,馬上便開始配合麯義的行動!

麯義之前在南陽,被趙雲以鴛鴦陣擊敗,桐柏山兵敗時,勉強與僅存的百餘大戟士逃離。

然而當他輾轉回到河北時,袁紹已經在白馬大敗,急火攻心之下在鄴城臥病不起……

鄴城的形勢,現在也十分“微妙”。

原本袁紹在南征的時候,鄴城大本營是交給逢紀留守——從這人選上,就能夠看出,袁紹當時是偏向袁尚的。

袁紹在南征前,手下的謀士,以田豐、許攸、沮授、逢紀、審配、郭圖、辛評七人爲良,其中田豐、許攸、沮授都沒有明顯的站隊,田豐是剛正君子,性格中正剛烈,不屑於搞這些,不過因爲是君子,天然支持嫡長子,許攸自忖是袁紹的老朋友,袁譚也好、袁尚也好,都是自己的子侄輩,沮授也是老實人。

而逢紀、審配都是袁尚派,郭圖、辛評都是袁譚派……

歷史上袁紹是將鄴城託付給審配,而“這次”是託付給了逢紀——都是袁尚的人!

所以歷史上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戰死後,袁尚雖然是幼子,但自然而然的成爲了第一繼承人,袁譚一開始因爲青州大半已失,也不得不依附於袁尚。

在史書中,普通認爲是逢紀和審配,強行推袁尚繼位,畢竟袁紹死的太急,之前也並沒有明確誰纔是繼承人,而且當時一副氣吞天下之勢的袁紹,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繼承人”這麼快就能用上……

按說袁譚的嫡長子身份,也沒有被廢掉,只是逢紀和審配,擔心郭圖、辛評他們一項與自己不睦,擔心被秋後算賬,所以才強立袁尚。

畢竟鄴城是審配在鎮守,而袁譚的老巢青州又已經丟了……

然而現在袁紹沒死,反而袁尚身亡,審配和逢紀這時也頗感坐蠟,郭圖和辛評卻“興高采烈”。

後者還稍微收着一些,依舊在頭疼曹操,而郭圖已經單方面宣告“勝利”——前方輸了不要緊,至少“後面”大獲全勝!

至於田豐、許攸、沮授三人,這三位曾經是袁紹真正的核心幕僚,此時命運卻各有不同。

戰前三人各自向袁紹“推銷”自己的大方針,田豐認爲不急於交戰,而應該利用河北地大物博的優勢,集聚實力、等曹操和劉備自行生亂!

田豐認爲青冀幽並四州之力,本就強於兗豫徐三州,而曹操和劉備的聯合,必不能持久,只要拖下去袁紹便不勝而勝。

這想法與曹操的幕僚不謀而合,的確丞相府的謀士,也都傾向於晚戰不如早戰,越拖比分差距越大……

而沮授和許攸都是鷹派,只是前者認爲應該以“蠶食戰術”,逐步瓦解中原,而後者則是建議袁紹在青州拖住劉備,之後大軍一路奔着許都去,並且配合偏師偷襲。

袁紹最後做出了正面進攻的決定,不過在戰術上,卻沒有采納沮授和許攸的建議……

郭圖適時獻上了大軍壓下、畢其功於一役的戰術,受到了袁紹的好評。

這也是袁紹養了這麼多謀士卻總出餿主意的原因——本質上袁紹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的“召喚”,誰說的最合自己的意,就採納誰的獻策!

袁紹的幕僚核心的運行機制,一向是“意見一致時主公善於納諫”、“意見不一致時主公乾綱獨斷”……索性他的謀士夠多,又有郭圖這種小機靈鬼,可以保持“善於納諫”的人設。

許攸等人早就已經適應,不過田豐卻認死理,結果一番針尖對麥芒之後,被袁紹下獄!

袁紹並不大度,只是喜歡錶現大度,如果現在袁紹凱旋,肯定會放了田豐,甚至拍着他的肩膀勉力幾句“我就喜歡你這種敢頂嘴的人”、“以後再接再厲”、“不要怕說錯,你沒有我英明是正常的”之類的話。

然而打了敗仗,這袁紹便覺得彆扭了!

歷史上是逢紀進讒,說田豐在聽到兵敗的消息後,在獄中笑得差點背過氣去……

袁紹知道後,臥病中就下令把他斬了。

不過現在情況不同,原本逢紀陷害一下田豐,無非是因爲田豐太倔,雖沒有站隊,但一向自詡君子,他和審配要擁並不是長子的袁尚繼位,不希望田豐這個阻礙出獄。

然而現在袁尚已死,逢紀和審配惶惶不可終日,自然不敢再得罪田豐,甚至還美言了幾句。

袁紹雖然不想看見田豐,總覺得這廝在嘲笑自己,但卻也不想壞了自己的名聲,所以打發田豐去遼西,阻擋公孫度——看到自己打了敗仗,又新得了一批兵甲,公孫度有想要跨過遼西東部,進圖遼西西部的意思。

同樣袁紹也不大想見沮授和許攸,畢竟戰術上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結果還輸了。

田豐的嘲笑,是袁紹想象出來的,但許攸的嘲笑,可是貨真價實的!

沮授倒是老實人,不過袁紹身體這一垮,腦子也越發不清醒,而且越發的好面子。

每日更願意聽郭圖叭叭,說話又好聽、又總是那麼合心意……

而郭圖一天天不僅將“高興”寫在臉上,而且還攛弄袁譚去清算支持袁尚的逢紀和審配!

許攸平日裡,將袁尚和袁譚,都當成自己“大侄子”,根本沒有站過隊,不過在他隨軍南征的時候,卻出了一件令他極其不爽的事情。

那就是在鄴城,許氏的族人因爲些“小問題”——無非是放放高利貸、之後逼人賣兒賣女之類的,而被逢紀給下了獄!

逢紀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至少這方面還是公正的……

原本的歷史線上,許攸是去和袁紹求情,被拒絕之後,索性直接投了他的另一個老朋友曹操、直接影響了官渡之戰的勝負走向!

然而在白兔效應下,許攸還沒知道消息,袁紹就已經敗了……

郭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之前他和許攸只是爭寵,和逢紀、審配纔是大敵,現在袁尚已死,郭圖爲了痛打落水狗,主動向許攸示好,兩人聯手向逢紀施壓,讓他趕快放人。

許攸自然不會拒絕,兩人一個比一個囂張的,從各方面向逢紀施壓。

逢紀現在也是人窮志短,晚上回到家,一杯杯苦酒下肚,想想那郭圖的爲人、兩人的矛盾,而且這次連許攸也得罪了……

一時間,逢紀只覺得自己命不久矣!

剛好這時審配也來找他,兩人平素其實有些小齟齬,不過本來就都是袁尚這條船上的,現在更是一根線上的螞蚱。

審配又如何不知,郭圖已經磨刀霍霍?

又聽說了逢紀最近的遭遇,審配心知不能坐以待斃……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還真被他們想到了主意!

趁着郭圖和許攸,強行逼迫逢紀放人,第二天……逢紀非但沒有死扛,反而大張旗鼓的放了人,甚至在官署門口,向許攸的家人作揖賠禮,彷彿許氏的家奴。

一想到之前這“狗官”敢抓自己,現在卻夾着尾巴給自己道歉,許氏的幾個人也越發囂張起來……

而逢紀和審配,暗中派人在鄴城散佈此事,逢紀甚至不惜自污,在流言中將自己塑造成膽小怕事的“狗官”。

當然,主要還是描繪郭圖仗着有袁譚撐腰有多囂張,以及暗指是袁譚在拉攏許攸!

別人要激起民憤還有些難度,但現在還理政鄴城的逢紀,自己要激起對自己的民憤,還不容易?

並且“剛好”將此事透露給了沮授……

沮授沒多想,見到鄴城中民情洶涌,後腳就去找袁紹彙報此事。

病重的袁紹雖然稀裡糊塗的,但一聽這碼事,還是將逢紀、郭圖叫來。

逢紀自然抓住這機會,就差抱着袁紹的大腿哭,但並不喊冤,而是要交出袁紹給他的令牌,並且力薦郭圖和許攸……

郭圖一開始還以爲是逢紀慫了,不過……當他發現袁紹的表情越來越不對之後,心裡頓時“咯噔”一下!

沒錯,袁紹現在很憤怒。

原本袁尚的死,給了他很大的打擊,不過死都死了,袁紹也不可能再打廢長立幼的主意,袁譚雖然在青州也吃了敗仗,但卻越發得到重用,尤其現在袁紹病重,冀州的兵權也逐漸的移交給他。

甚至袁紹還有點慶幸,還好青州也敗了,不然爲父的面子放在哪裡?

然而現在這是怎麼一出?

老子還沒死呢,你們就當我不存在?

還敢勾結許攸,在我眼皮底下搞這套?

許攸的家人赦不赦免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拉攏許攸是想要做什麼?等不及了嗎?

一念及此,袁紹虎軀一震、虎目一瞪,王霸……不,是病竈之氣一涌……差點背過氣去。

將逢紀嚇得半死,袁紹要是現在就背過去,自己也可以殉葬了。

不過最後袁紹還是頑強的將這口氣兒搗了上來,一面讓正在收攏冀州兵權、抵抗曹操北上的袁譚,不許回鄴城來,一面將鄴城的兵權交給了審配和沮授,同時讓郭圖回家“禁足悔過”。

也正是這時,麯義終於回到了已經大變樣的鄴城……

在袁紹所剩不多的理智裡,感覺許攸還是比郭圖有用的,不過留許攸在鄴城他又不放心,於是……袁紹心思一動,合計着許攸不是要奇襲許都嗎?

去!趕緊去!

正好麯義回來了,你們倆給我奇襲許都去,反正別留在鄴城!

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九章 劉關張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章 南陽軍情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四十六章 狼牙懟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二百七十四章 徐蓉(二合一)第二百五十章 開化姬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五百零一章 你來的正是時候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二百四十九章 夷姬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徐蓉(二合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病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八章 可悲的大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義父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四百零三章 大型宮廷魔幻倫理戲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寫詩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一百七十章 合肥姬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三百三十三章 條件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四百九十五章 目標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人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新聞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豬!第五百三十一章 終將不眠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來使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十四章 城姬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四百五十章 糧價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七十三章 燕侯來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十七章 理想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
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九章 劉關張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章 南陽軍情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四十六章 狼牙懟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二百七十四章 徐蓉(二合一)第二百五十章 開化姬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五百零一章 你來的正是時候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二百四十九章 夷姬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二百七十四章 徐蓉(二合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病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八章 可悲的大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義父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四百零三章 大型宮廷魔幻倫理戲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寫詩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一百七十章 合肥姬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三百三十三章 條件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四百九十五章 目標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人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新聞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豬!第五百三十一章 終將不眠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來使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十四章 城姬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四百五十章 糧價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七十三章 燕侯來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十七章 理想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