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親自審問

天色微亮,通州衙門大堂,巡撫打發走了報信的夜不收,而後有點興奮地說道:“建虜營地竟然發現了不少馬骨,這足以證明,建虜的糧草問題很大。諸位,機會到了!”

黑雲龍也是一臉興奮地附和道:“中丞英明,這些被吃掉的戰馬應該是傷病之馬,不過不管是女真韃子還是蒙古韃子,如果不是實在沒糧了,肯定不會吃戰馬的。”

麻登雲跟着出列,抱拳大聲分析道:“女真韃子先走,讓蒙古韃子和那些漢奴斷後,也足見他們知道士氣不高,糧草不濟,怕被我大明軍隊咬上,逃脫不得,開始丟車保帥了!”

形勢一看就很不錯,其他總兵也都興奮着,紛紛開始請戰。

解經傳聽得紅光滿面,當即用力一拍桌子,大聲說道:“好,好,好,諸位言之有理,本官豈能錯過此等天賜良機。諸位,可都準備好了?”

“回中丞,早已準備妥當,隨時能開拔!”黑雲龍抱拳大聲回答道。

其他總兵也紛紛迴應,表示之前就已在準備,這時只要中丞一聲令下,就隨時能出發。他們的表現,一改明軍平時的拖拉。

解經傳聽得很是高興,當即宣佈道:“此戰關係重大,爲防萬一,本官親自出徵。給你們半天時間,午後立刻出發,追上建虜,狠狠地咬他一口。”

說句實話,明軍是被女真韃子打怕了的,但對於那些蒙古韃子和漢奴,卻沒有這個心理壓力,甚至可以說是相反,他們反而有心理優勢。如今敵人還處於士氣不高,糧草不濟的困境,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不可能會錯過。

與此同時,胡廣則在一羣人的護衛下來到了錦衣衛詔獄。這東廠所抓之人,都是送錦衣衛詔獄關押,自己並無監獄。他之所以這麼早,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京畿之地的戰事,從目前的情況上看,應該是很快就能結束了。等待胡廣這個皇帝要做的工作是,有功的要獎賞,勤王的要勉勵,否則便會失去軍心。光是這個勤王軍的數量,估計就多大十幾二十來萬了。就算只是打發叫花子,那也是個天文數字。

還有兵災後重建,無數的難民需要安置,就算事後回去有房住,可口糧什麼的,也是很大的負擔,否則就容易埋下民變的引子。而這件件樁樁,全都需要錢。

傳說中的詔獄,是最爲恐怖的地方,至少在後世胡廣的印象中,是這樣的。不過當他親自進來時,卻發現這裡窗明几淨,地上也打掃地乾乾淨淨,比起影視劇中佈置的監獄還要好很多。

“陛下,奴婢去把人帶來!”等胡廣剛進詔獄入口附近的休息室時,曹化淳便小心地奏道,意思很顯然,裡面恐怕不適合皇帝進去看,就怕衝撞到皇上。

胡廣也不堅持,點點頭,自個在這休息室坐了。方正化等人立刻護衛在兩邊,成八字形散開。

不一會,聽着手銬腳鐐的叮噹響,有一名囚犯,在曹化淳的身後,被兩名番役架了過來。

胡廣一看這架勢就知道這人肯定是那位死不開口地韓掌櫃,不由得仔細地打量了起來。

只見這人大概四十左右的年齡,一臉的疲憊樣,精神很是憔悴。臉上看不出有什麼傷勢,但從架着過來的姿勢看,應該受刑很嚴重。也難怪,進了詔獄是不可能好吃好喝地招待的。

在他打量韓掌櫃的同時,韓掌櫃也正看向他。宦官番子的簇擁下,身穿明黃色的服飾,就算沒有讓曹化淳這個東廠提督去親自提人,也能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肯定是大明皇帝了。

果然,就聽到平時威風凜凜的曹化淳恭敬地向那年輕人低頭說道:“陛下,欽犯韓生才帶到。”

胡廣一揮手,示意曹化淳退到一邊,而後盯着這個韓生才,淡淡地說道:“你能在詔獄抗這麼久而不招供,說句實話,朕是佩服的。”

“萬歲,草民冤枉,冤枉啊!”韓生才無法跪着,索性就掙脫了兩名番子的手,撲倒在地,嘶啞着嗓子喊道,“草民爲了生意,想着多賺點錢,就只是想着通過關係,派人趕往總號而已!草民真是冤枉的啊!”

還想抵賴!胡廣心中想着,也不打斷他,就讓他先耗耗體力再說。

於是,這休息室內,一衆人等,全都沉默不語,盯着地上趴着的欽犯在那喊冤。

這種沒人迴應的場景,就算真有冤屈,也會感到尷尬而自覺停住。

韓生才發覺氣氛不對,便擡頭起來看向皇帝,卻見皇帝的臉上正露出一絲嘲諷,就那樣在看着他,讓他一愣。因爲皇帝這目光,似乎直穿他心底,一眼就看穿了他心底的秘密。

然而,韓生才知道,要是不能讓皇帝改變看法,那自己能活着的機會就真是渺茫了,哪怕他們來救都不可能,因爲必須得皇帝點頭。

他心中如此想着,便看着皇帝繼續喊冤道:“草民真的沒有幹那些通虜的事,建虜殺我漢民,反我大明,草民也是深惡痛絕的……”

胡廣聽到這裡,不由得臉上露出一絲冷笑,終於開口問道:“是麼?那你告訴朕,你派出城去的四個夥計分別叫什麼,哪裡人士,家有何人?”

韓生才一聽,心中鬆了口氣,他最怕皇帝不搭話。既然能說話了,那接下來就得靠自己的能言善辯了。只要能說服皇上,就算是東廠提督,也不能違背皇上的意思。

至於說服皇帝的可能性,他認爲機會很大,不說平時做生意練就的口才,就是皇帝這年齡擺這裡,也絕對比曹化淳那老狐狸好忽悠。

而且,剛纔皇帝所問之事,他早有考慮過,心中已有腹案,也曾對曹化淳說過,至少短期在京畿之地安定之前,是沒有什麼破綻的。

因此,韓生才立刻便回答皇帝的問話道:“草民回皇上,那四個夥計,分別叫……皇上,草民所言句句屬實,如有半點謊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402 同性相斥是個僞命題(第三更)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260 建虜的細節1052 重情重義1301 聞風喪膽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498 時機很重要795 不情之請1322 諸卿信否202 收心373 寧可殺錯不能殺漏(第三更)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470 攻打海州928 一面倒101 明軍的動向665 再次出使1034 天下譁然858 缸無粒米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1041 今非昔比869 行霸707 決策(第三更)265 蛋糕做大再說853 還想動手打人?431 大同總兵人選943 查探1262 都忘記這號人物了1082 反常的豪格454 夜深人靜2 垃圾系統143 要過年了37 奴婢遵命850 各種傳言214 算術1172 崇禎皇帝新的發財之道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273 大明路橋公司1243 是我們大明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251 吏部尚書一職726 自以爲是1138 聊天羣的另外一個作用1180 都是坑361 報到1290 祭奠8 皇帝發瘋369 扯皮(第四更)987 大展拳腳156 羣起而攻之1264 幸福的煩惱164 難題不少(第五更)624 多鐸來了297 軍器制度革新(第五更)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883 終於見識了361 報到1330 大明的敵人只有來自外太空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608 來自瀋陽的告誡1262 都忘記這號人物了617 後會有期202 收心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96 密商114 宋之楊再興461 大陣勢收割379 招安張獻忠249 熱烈歡迎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773 溫暖如春93 手中沒有底牌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515 你們能讓朕如願否177 磨刀(第三更)9 大魄力866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683 應對之策256 禍不單行115 神秘謀士279 邊軍軍餉之難題1243 是我們大明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1105 超時代之坑464 志在必得角色訪談825 皇帝背書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1059 舌生蓮花604 施維拉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1165 他要戰那便戰!716 盧象升的決定526 當尿壺1047 你就繼續裝86 昌黎第一功
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402 同性相斥是個僞命題(第三更)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260 建虜的細節1052 重情重義1301 聞風喪膽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498 時機很重要795 不情之請1322 諸卿信否202 收心373 寧可殺錯不能殺漏(第三更)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470 攻打海州928 一面倒101 明軍的動向665 再次出使1034 天下譁然858 缸無粒米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1041 今非昔比869 行霸707 決策(第三更)265 蛋糕做大再說853 還想動手打人?431 大同總兵人選943 查探1262 都忘記這號人物了1082 反常的豪格454 夜深人靜2 垃圾系統143 要過年了37 奴婢遵命850 各種傳言214 算術1172 崇禎皇帝新的發財之道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273 大明路橋公司1243 是我們大明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251 吏部尚書一職726 自以爲是1138 聊天羣的另外一個作用1180 都是坑361 報到1290 祭奠8 皇帝發瘋369 扯皮(第四更)987 大展拳腳156 羣起而攻之1264 幸福的煩惱164 難題不少(第五更)624 多鐸來了297 軍器制度革新(第五更)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883 終於見識了361 報到1330 大明的敵人只有來自外太空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608 來自瀋陽的告誡1262 都忘記這號人物了617 後會有期202 收心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96 密商114 宋之楊再興461 大陣勢收割379 招安張獻忠249 熱烈歡迎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773 溫暖如春93 手中沒有底牌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515 你們能讓朕如願否177 磨刀(第三更)9 大魄力866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683 應對之策256 禍不單行115 神秘謀士279 邊軍軍餉之難題1243 是我們大明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1105 超時代之坑464 志在必得角色訪談825 皇帝背書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1059 舌生蓮花604 施維拉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1165 他要戰那便戰!716 盧象升的決定526 當尿壺1047 你就繼續裝86 昌黎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