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論功行賞

在崇禎初年的時候,封爵一如之前,還都是很少,能讓人羨慕的。不像崇禎末年,或者南明時期,那個時候,只要手中有點軍權的,基本都有爵位,就如同後世一塊磚頭砸街上,基本上砸到的都是什麼經理一樣普遍。

不少武將看到滿桂得到了忠勇伯的賜爵,心思就動了起來,他們也知道,武將要封爵,除了軍功之外,再無其他可能!

可心裡衡量之下,發現除非等陛下御駕親征遼東時立下大功,否則封爵的希望很小。而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頓時不由得有點喪氣!如此一來,就更爲羨慕滿桂了。

這時,滿桂封賞完畢。王德化從御前又捧起一道聖旨,走前幾步,尖聲喊道:“祖大壽出列接旨!”

祖大壽一聽,立刻心情緊張起來,同時也有點忐忑,畢竟他做過錯事。不過此時想什麼都已沒用,只好出列跪下接旨。

“……祖大壽臨陣脫逃,本應嚴懲……”

聽到聖旨中定義自己爲臨陣脫逃,這對於武將來說,可是大罪,讓祖大壽心中“咯噔”一聲,該不會皇帝是要秋後算賬了吧?一時之間,他頓時緊張了起來,難道孫閣老也是哄騙自己,之前只是安撫穩住自己麼?

馬世龍卻聽得很開心,讓你排在前面,最好皇上能秋後算賬,而後關寧軍少了你,如此一來,朝廷就非用自己莫屬了。

然而,王德化抑揚頓挫地聲音中,馬上有了轉折,只聽他宣讀道:“但此舉暗合朕意,順勢誘建虜攻打京師,並無造成嚴重後果。且祖大壽未再辜負朕意,知恥而後勇,立下昌黎大捷之功。更是心懷百姓,及時出兵救援永平等地百姓,朕心甚慰……”

聽到這裡時,輪到馬世龍的心中“咯噔”一聲了。從聖旨上聽出,似乎在皇上眼中,祖大壽的功勞中,救援永平等地百姓的功勞,還在昌黎之戰的功勞之上!那豈不是說,自己錯過了一個立大功的機會?或者自己沒有那樣去做,會不會讓皇上覺得很失望?

“朕亦說話算話,當日臨陣脫逃之罪可免,特調任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一職,併兼任京師高級講武堂總教習,欽此!”

一聽這話,所有人都楞了下。隨即有不少人幸災樂禍,特別是馬世龍,更是心中暗暗高興!

原因無他,祖大壽雖然是從二品武將升到從一品武將,可他之前爲遼東前鋒總兵,掛徵遼前鋒將軍印是有帶兵實權的人。如今成了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品級升了,卻是個清水衙門,再無實權。這是明升暗降,以後再無功勞可立,武將之路從此到頭了。

當然了,也有人是聽到京師高級講武堂總教習這個而發愣,不知道這是什麼鬼,從沒聽說過啊?

至於祖大壽本人,一時也楞在那裡了,他本能地想拒絕,想說自己有罪,不敢受此功勞。畢竟沒有實權,不但沒有功勞好立,而且對家族也很不利。

他正待開口推辭時,忽然腦中又想起孫承宗千叮萬囑地情景:“皇上今時不同往日,一定不要有別的心思,謹記忠君報國!”

難道是閣老早知今日之事,生怕自己有做出什麼,故而提前告誡?可這明升暗降,自己難道就這麼認了?

雖然他實在有點不甘心從此沒了實權,可有了孫承宗的再三告誡,而且此時已身在金鑾殿上,又不能做其他事情,只靠口頭辯解,似乎不可能讓皇帝改變主意。這麼想着,祖大壽只好認了,山呼萬歲接旨。

這期間,他壓根就沒去想那京師高級講武堂總教習是什麼鬼?因爲這東西根本就沒聽過,搞不好就是個隨便加了個官銜安慰他的而已。

胡廣也在暗中觀察着祖大壽,他敏銳地看出了祖大壽有猶豫,不過最終祖大壽還是接旨而沒有說任何話,倒也讓他點點頭,識時務者爲俊傑!

等祖大壽迴歸隊列後,王德化又尖聲喊道:“盧象升出列接旨!”

一聽這話,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文官隊列中,此時他們的眼神,很少有嫉妒,大多都是佩服之色。畢竟一名文官而已,卻領軍廝殺,和建虜野戰而不落下風。甚至可以說,昌黎之戰能讓建虜全軍覆沒,首功在盧象升。

“……特加封盧象升爲左都御史,巡撫登萊,所領剩餘勤王軍改編爲護衛營,名單職務呈送兵部,欽此!”

文武百官一聽,不由得都爲之吃驚。從知府一躍成爲一方封疆大吏,越過了省級三司,而且是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巡撫,這級別很高了。看來這盧象升,是陛下眼中的紅人了。

還有一點,盧象升這登萊巡撫還與衆不同,皇上特旨把剩餘勤王軍改編爲護衛營,這可都是有官銜了的,也算是恩賜了。

等到盧象升謝恩回到隊列之後,何可綱被提拔爲山海關總兵,算是接替了祖大壽調任後留下的空缺。

這讓馬世龍爲之一愣,要說起來,他是山西總兵,調去當山海關總兵是最有可能的事情,怎麼就給何可綱佔了呢?隱隱地,他忽然感覺到有點不妙。

如果換了以前,這時候就應該有文官會出來幫自己說話了,比如前首輔韓爌,或者左都御史曹於汴。就算他們不出來說話,手下打前站的御史言官總有人能出來的。

可如今,哪些朝中盟友因爲各種原因,要麼賦閒在家,要麼被斬首示衆,或者下獄待罪之身。就算目前無事的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孫居相也剛好被打發去通州覈查嘈糧了。之前不覺得什麼,可此時一看,馬世龍頓時感覺這會不會太巧合了?

應該是巧合吧,真要說起來,祖大壽被提拔,他的副手接替職位,好像也說得過去。馬世龍站在人羣中,低着頭皺着眉頭開解自己。

而此時,勤王軍下級軍官在錦衣衛校尉的引領之下,一隊隊地開進了城內,沿着大街來到了天安門廣場上。

1045 晚了1177 羨慕1331 盟軍必勝602 定位323 國家民族的意識995 南洋按此例166 重文輕武328 反轉121 一條好狗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589 第二次聯席會議(第三更)946 緊張542 毒計(第三更)1275 絕子絕孫189 大嘴巴1027 閹了唐王爲奴611 新的戰機(第四更)529 火炮的改進1106 千古一帝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948 倭國情況1177 羨慕1099 土司之議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1098 好大的手筆1278 揚州瘦馬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289 洪承疇的憂慮519 一隻虎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14 清查內宮985 從被動到主動853 還想動手打人?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115 神秘謀士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669 不謀而合1161 雜學怎麼了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918 十分把握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1058 真有內奸606 下馬威925 宜早不宜遲90 死無對證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903 誰敢亂來!313 優越感(第三更)540 這麼慫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1300 懵逼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172 主線任務之二97 指天爲誓184 人手不足772 吟詩作賦365 逃出生天62 京師之亂77 有種留下廟名114 宋之楊再興1065 豪格的決定141 大敗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763 五年平遼1319 崩潰35 你們想多了174 聊天羣的威懾277 求援(第三更)1313 來自東方的惡魔1052 重情重義986 歸來259 暴怒中的馬祥麟421 比賽逃跑710 原來是這樣218 責任545 瘋了(第三更)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857 飛車13 曹化淳的心思445 未雨綢繆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1179 漠北三族1019 閱兵1106 千古一帝951 誰的責任303 求助鄉紳993 神兵天降319 盧象升凱旋312 物資匱乏1253 一系列操作111 我曹文詔就賭這一回76 昌黎做得很好1137 怎麼幫1144 王師到了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
1045 晚了1177 羨慕1331 盟軍必勝602 定位323 國家民族的意識995 南洋按此例166 重文輕武328 反轉121 一條好狗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589 第二次聯席會議(第三更)946 緊張542 毒計(第三更)1275 絕子絕孫189 大嘴巴1027 閹了唐王爲奴611 新的戰機(第四更)529 火炮的改進1106 千古一帝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948 倭國情況1177 羨慕1099 土司之議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1098 好大的手筆1278 揚州瘦馬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289 洪承疇的憂慮519 一隻虎57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337 這事聽着怎麼就是真的呢(第三更)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14 清查內宮985 從被動到主動853 還想動手打人?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115 神秘謀士187 第一個被踢出羣669 不謀而合1161 雜學怎麼了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918 十分把握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1058 真有內奸606 下馬威925 宜早不宜遲90 死無對證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903 誰敢亂來!313 優越感(第三更)540 這麼慫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1300 懵逼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172 主線任務之二97 指天爲誓184 人手不足772 吟詩作賦365 逃出生天62 京師之亂77 有種留下廟名114 宋之楊再興1065 豪格的決定141 大敗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763 五年平遼1319 崩潰35 你們想多了174 聊天羣的威懾277 求援(第三更)1313 來自東方的惡魔1052 重情重義986 歸來259 暴怒中的馬祥麟421 比賽逃跑710 原來是這樣218 責任545 瘋了(第三更)1100 崇禎皇帝的底氣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857 飛車13 曹化淳的心思445 未雨綢繆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1179 漠北三族1019 閱兵1106 千古一帝951 誰的責任303 求助鄉紳993 神兵天降319 盧象升凱旋312 物資匱乏1253 一系列操作111 我曹文詔就賭這一回76 昌黎做得很好1137 怎麼幫1144 王師到了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