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

頓了頓,崇禎皇帝又說道:“李魁奇說鄭芝龍擊敗了他,以後將獨大海上,這事確實要防。就下旨給福建,令鄭芝龍北上,朕亦要見一見這人。”

溫體仁一聽,心中一動,連忙問道:“陛下是要將他先行拘押?”

對於鄭芝龍這種人,要拘押,甚至要殺他,理由多得是。而且朝中對於這樣的人,都是比較輕視的。就如同嘉靖年間的大海盜汪直,就是被朝廷假意招安後乾脆利落地殺了,沒人會在意。

崇禎皇帝聽了,卻是搖搖頭道:“朕看情況吧,應該不會殺。否則他的手下很可能再度叛去,各自爲盜,亦是爲禍東南,這種情況並不是朕想看到的。如今他還未嘗獨霸之滋味,且眼下他還有紅毛夷要對付,並未做到真正的一家獨大。朕所設想的最好的情況,是朕令他再獨自成立一水師,和李魁奇互爲均衡,互相牽制。不過究竟如何,等朕見過鄭芝龍再說。”

溫體仁聽了,略微一想,便躬身拜服道:“陛下聖明!”

崇禎皇帝稍微一想,便吩咐溫體仁道:“卿可將此份奏章發於邸報,試探各方反應。另外暗中去旨何喬遠,朕欲封其爲戶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坐鎮閩地,總督浙、閩、粵三地,專職開海一事。着他先行準備,等時機成熟,聖旨便到!”

想了想,他又再補充道:“着劉金生溝通何喬遠,有事即報於溫卿和朕知。”

溫體仁聽得心中暗喜,看來崇禎皇帝開海的決心很大。如此一來,海稅有了,如果真能達到那海賊所說數目的話,自己這個首輔的壓力也會減輕不少了。於是,他便拜服而去,按皇帝旨意,前去忙碌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皇帝諮詢了戶部,最後給出的回覆是:這開洋通商事宜,該部既稱不便,著照常禁之。爲此,何喬遠後來還上了一份奏章《請開海禁疏》,不過一樣沒有得到朝廷同意,最終抑鬱辭世。

崇禎皇帝在溫體仁走了後,回想這個事情的經過,發現自己以前的印象似乎有點不對,至少對於明末海禁方面的事情印象不對。

在他後世靈魂的印象中,大明禁海,有這麼一種說法,說是東南海貿商人爲了走私暴利而唆使朝廷禁海。然而,就明末這段時期來說,海上縱橫的乃是鄭芝龍集團。一如李魁奇所說,在原本的歷史上,最爲得利的也是鄭芝龍集團,而不是東南走私商。

對於這個時期,海上全是海盜,還有西夷。走私商人出海是要冒大風險的,除非他是海盜和西夷的後臺。但從歷史上看,鄭芝龍的背後並沒有明顯的後臺,他本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已。

一如何喬遠所說,禁海之策,其實是有損東南海商的利益。貨物不能出海,不但東南沿海各省份之間的貨物流通沒有了海路而交通乏力,高了成本,少了利潤。更關鍵的是,出海因爲沒有朝廷水師的護航,海盜多如牛毛,交保護費算是好的,更有可能連人帶船都被劫走,這種就虧大了。

這也就是說,至少明末禁海這個鍋,讓東南商人,或者說走私商人來背是有點冤枉的。之所以一直禁海,還是古之官員所奉行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懶政之策引起的。提倡開海禁,可畢竟做海貿生意的,只有十之一二纔會成功,其他甚至連命都沒了。這種事情要是被政治對手攻擊,很容易威脅到官途的。

也正是如此,何喬遠在奏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開海雖然有各種不好,爲此甚至還舉了讀書的例子,但其收益對朝廷絕對是有利的。

這其中,其實還點中了一個官僚階層的要害。確實,開海對朝廷有利,但對個人並沒有好處。因此,大明的大部分官員纔不會做沒好處的事情,做多錯多,烏紗帽有沒有危險纔是他們最看重的。至於對朝廷有利,那又關他們何事?

這樣的事情,古今中外,其實比比皆是,不過明末特別多。大明的滅亡,這個原因佔了很大的比例,實在是令人痛惜!

崇禎皇帝想了一陣子,不由得暗自嘆息,同時也有點警醒。對於開海所帶來的好處,必須利益均沾。其海稅收入,不能如何喬遠所說,就用於閩地軍費。

對了,還有一點,何喬遠用以前的例子說,萬曆年間開海後一年的海稅收入,有兩萬多兩。之前時候,或者因爲白得這麼一筆收入而高興。但如今可不行,與李魁奇所說相差甚遠。

崇禎皇帝仔細考慮了下其中原因,其實也不難明白。究其原因,肯定是不少人偷稅漏稅所致。而這,或許是以後要重點嚴查的地方,也是開海後最大的難題。

呵呵,雖然海盜那樣收取保護費,可海貿還能讓鄭芝龍年入千萬,從這足以證明,這商稅收得太低,偷稅漏稅也太嚴重了!

大明稅收的國策,還是要從田賦上向商稅上轉移,減輕農民的壓力才行!

一想到這裡,崇禎皇帝方纔回過神來,不由得有點好笑。自己召了溫體仁過來商議無主田地的事情,沒想到說着說着就說到海事上了,結果海事有了眉目,這無主田地的事情,倒是忘得一乾二淨,呵呵!

於是,崇禎皇帝不得已又召來溫體仁,說起田地這個事情。

溫體仁聞言,亦是一笑。他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這無主之地亦可歸入全國範圍清丈土地範圍。”

崇禎一聽點點頭,這事之前就已經明確要進行的。因此,他追問道:“溫卿,清丈土地之事可能實行否?”

“陛下,臣和內閣同僚有過商議,宜以萬曆年間爲依照進行,熟門熟路,有事半功倍之效!”溫體仁顯然已經成竹在胸,立刻回答道。

感謝策馬天下DHB的打賞!

394 被撞破了660 西線戰事的隱憂67 冒死彈劾1271 說曹操,曹操到!(爲風蹤影的萬賞加更)1175 煎熬472 豪格很冤枉110 雷聲大雨點小700 雲南的基本情況(第四更)1174 北方突變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98 此乃何物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355 買命錢(第三更)369 扯皮(第四更)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1194 大明威脅論252 直言不諱(第四更)414 各自行動66 蘇鬆重賦1035 福王998 江湖追殺令1237 賠償11 太祖太宗之才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847 心態的轉變(第三更)712 空城計也要有實力才行(第三更)277 求援(第三更)233 範永鬥拜年506 殺大明使者173 加人467 居中調度867 鄉約(第三更)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688 圖文直播718 只有我大清軍隊才能橫着走556 結束762 此戰禍根606 下馬威1061 陰差陽錯957 不要慌277 求援(第三更)81 麻木640 沒到時候46 你我皆演員670 放縱1012 通虜者死606 下馬威971 狡猾的皇太極573 登基爲帝826 心不在焉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38 意料之外1254 年輕好啊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740 萬人敵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966 廢除軍戶制度(第三更)389 圖像按鈕1214 事實勝於雄辯942 一定要配合演好戲92 升遷神速1249 歸國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884 皆在此1096 福建初級武備堂135 死心73 兵臨城下1307 遷都786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30 先打了廷杖再說314 紙幣的生意(第四更)306 誘餌1295 豪格和天皇198 封爵91 高應元的情報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233 範永鬥拜年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1125 不要再做白日夢了974 宦海浮沉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14 清查內宮1207 去山東761 雖遠必誅啊(第四更)198 封爵219 既往不咎831 將計就計830 啓動A計劃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116 一個瘋子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785 消息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1004 大明高級武備堂441 是飛魚服32 成了一個笑話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
394 被撞破了660 西線戰事的隱憂67 冒死彈劾1271 說曹操,曹操到!(爲風蹤影的萬賞加更)1175 煎熬472 豪格很冤枉110 雷聲大雨點小700 雲南的基本情況(第四更)1174 北方突變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98 此乃何物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355 買命錢(第三更)369 扯皮(第四更)213 銀本位制(第五章)1194 大明威脅論252 直言不諱(第四更)414 各自行動66 蘇鬆重賦1035 福王998 江湖追殺令1237 賠償11 太祖太宗之才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847 心態的轉變(第三更)712 空城計也要有實力才行(第三更)277 求援(第三更)233 範永鬥拜年506 殺大明使者173 加人467 居中調度867 鄉約(第三更)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688 圖文直播718 只有我大清軍隊才能橫着走556 結束762 此戰禍根606 下馬威1061 陰差陽錯957 不要慌277 求援(第三更)81 麻木640 沒到時候46 你我皆演員670 放縱1012 通虜者死606 下馬威971 狡猾的皇太極573 登基爲帝826 心不在焉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38 意料之外1254 年輕好啊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740 萬人敵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966 廢除軍戶制度(第三更)389 圖像按鈕1214 事實勝於雄辯942 一定要配合演好戲92 升遷神速1249 歸國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884 皆在此1096 福建初級武備堂135 死心73 兵臨城下1307 遷都786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30 先打了廷杖再說314 紙幣的生意(第四更)306 誘餌1295 豪格和天皇198 封爵91 高應元的情報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79 有本事把印第安人也拉進來(第五更)233 範永鬥拜年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1125 不要再做白日夢了974 宦海浮沉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14 清查內宮1207 去山東761 雖遠必誅啊(第四更)198 封爵219 既往不咎831 將計就計830 啓動A計劃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116 一個瘋子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785 消息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1004 大明高級武備堂441 是飛魚服32 成了一個笑話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