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會盟

瀋陽皇宮內,皇太極似乎有點心神不寧,他問自己的親衛統領鰲拜道:“派去歸化城那邊的探子可有消息回報?”

“回主子,還沒有消息。”鰲拜搖頭回答道。

皇太極聽了,皺起了眉頭,心中合計着什麼。過了好一會後,他忽然下定了決心,立刻傳旨范文程覲見。

“奴才范文程叩見萬歲,萬歲,萬萬歲!”范文程已進殿門,急走幾步,而後一絲不苟地甩了袖子,雙膝跪下,頭伏地,屁股翹得老高,聲音洪亮地大聲說道。

皇太極一揮手道:“範卿平身!”

等范文程恭敬地站好後,他便對范文程說道:“按理說,派往歸化城的探馬該有回報了,不過朕卻未接到消息,無法知道歸化城那邊的情況。卿是漢人出身,可瞭解漢人佔據河套之後究竟會如何做?”

皇太極自己是有猜測的,不過他也相信范文程,因此想要看看兩人的看法是否一致。

范文程一聽,稍微一想,便連忙恭敬地回答道:“萬歲爺,奴才以爲,明國皇帝年輕,對於開疆拓土之事定然熱衷。而且黃河九曲,唯富一套。明國皇帝既然拿下了河套,肯定不會想吐出來!”

皇太極聽了,當即點頭讚道:“朕也是如此之想。既然如此,朕就不等探馬回報了,河套那邊不管是誰佔了,朕都要親自過去一趟,非親近我大清之部族不能佔之!”

“萬歲爺英明!河套太過重要,絕對不能讓明國佔着的。”范文程立刻附和道,“要是我大清盟友站着的話,以後出兵明國,還可令其也出兵,兩面夾擊,使明國疲於應付!”

皇太極聽得點點頭,就對范文程吩咐道:“向草原諸部傳旨,就說明國貪得無厭,明國皇帝好大喜功,公然侵佔了歸化城,下次就是覬覦草原其他各部族的牧地。我大清身爲草原部族之盟主,自當爲各部族着想,雖路途遙遠,亦要爲他們做主,決定領盟軍遠征歸化城……”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稍微皺着眉頭想了下道:“就定於半個月後會盟出征!”

“萬歲爺,朝鮮的糧食還未到,國內糧食之量,沒法動用大軍。”范文程聽了猶豫了一會,還是勸諫道,“不若等朝鮮糧食到了之後,定好日期,再發聖旨給蒙古諸部?”

如果沒有朝鮮那邊的糧食,不要說出動軍隊了,所有人待在家裡,一天只吃一頓,都要餓死一些人。因此,范文程有點擔心朝鮮那邊的糧食不能及時運過來的話,蒙古各部派兵來會盟,結果一直拖着,對大清的威望會有損害,也會讓那些蒙古盟友看到大清的虛弱。

皇太極自然知道範文程在擔心什麼,當即搖頭說道:“無妨,朝鮮那邊,朕已派了多鐸領軍過去,而且也再三交代過,半個月的時間,定然能運回來的。就算那登萊巡撫又去騷擾,那也是自取其辱!”

“萬歲爺英明!”范文程聽了拍了個馬屁,不過話鋒一轉,他又提議道,“不若派出信使,確定行程,這樣雖然晚了幾天發出聖旨,可能確保會盟無誤!”

多鐸領軍前去朝鮮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他和皇太極一樣,同樣認爲就算東江軍全體都出動,也不可能是多鐸的對手。因此,從一開始,他就沒擔心過糧食的安危,只是擔心運到遼東的日期,想着確認一下。

皇太極聽了,稍微一想,便點了點頭道:“範卿謹慎,所說也不無道理,既然如此,朕就派信使去催問下……”

正在這時,卻見內侍來報,說朝鮮那邊信使到。

皇太極一聽,不由得欣喜道:“一說曹操,曹操就到,哈哈……”

信使是多鐸派來的,在他運糧出發的時候,就派過來稟告的,這樣既能讓遼東這邊知道什麼時候能運到,又能事先了解有多少糧食!

聽完信使的稟告,皇太極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多鐸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年輕就沒有多少顧忌,呵呵……有這麼多的糧食,我大清總算能勉強過冬了!”

他一開始派出最年輕的多鐸,其實就有這麼一個打算,讓多鐸在那邊使勁搜刮糧食滿足遼東之需,等事後他再訓斥下多鐸年輕不懂事,就算是安撫了朝鮮國王。當然了,搜刮的糧食,他是不可能在退回去了。如果明年遼東的糧食足夠的話,就不再動朝鮮那邊,讓朝鮮那邊也緩口氣。

“萬歲爺真是神機妙算,金口玉言,剛纔奴才還白擔心了!”范文程拍着馬屁,欣喜地說道,“既然如此,奴才這就擬旨?”

他的文采在建虜中是算好的,因此,皇太極的聖旨,大都是讓他來擬旨的。

皇太極聽了,帶着微笑點點頭道:“擬旨吧!”

他們卻不知道,多鐸的運糧隊已經受到了東江軍的騷擾,拖累了行程,甚至此時還爆發了大規模的戰事。

在金樸鎮,那些擡着簡易大盾的建虜衝到了圍牆下,而後齊聲喊着一起用力,把盾牌翻了過來一下斜靠在牆上,原本在內側用來握着手的橫檔便成了階梯。

他們的分工很明確,這種大盾牌一翻過來靠到牆上,就連忙幾個人一起扶住,而拿着單人盾牌的建虜則吶喊着踩着那些橫檔衝了上去。

這不是城牆,只是鎮子的圍牆而已,並沒有多高。而且建虜事先在做這簡易盾牌的時候,就是就着鎮子的圍牆高度做的。攻城的建虜踩着橫檔攻上去,到了上面後,只要用力一縱,就能跳上圍牆了。

“殺啊!”

明軍顯然也有準備,長槍手就在圍牆後,看着有建虜冒頭,就一槍捅出去,或者戳到盾牌上,把建虜推了下去,或者戳到了沒有盾牌護着的部位,便能戳傷戳死一個建虜。

近戰開始,戰況一下激烈了起來。

遠處的多鐸見到攻城部隊已經在城頭和明軍糾纏,便下令主力攻城部隊發起進攻。他要源源不斷地攻擊,直到踏進鎮子裡,殺光明軍,活捉登萊巡撫。

719 內線1251 吏部尚書一職189 大嘴巴616 困惑710 原來是這樣137 敵明我暗1134 趁火打劫837 精忠報國867 鄉約(第三更)3 結交近侍麼514 旗來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762 此戰禍根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894 因噎廢食871 閩粵商人1179 漠北三族522 李定國(第三更)857 飛車788 銀行總結342 圍魏救趙240仇深似海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942 一定要配合演好戲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378 草原形勢753 決戰631 牛刀殺雞511 今非昔比396 朕要微服私訪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857 飛車1311 舉國之力應對464 志在必得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619 草原貴客1136 我的大明1057 關鍵時刻1111 大明發力207 賜宴(第四更)667 多爾袞到了(第三更)1287 神風助力1174 北方突變903 誰敢亂來!1234 有點懵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991 瘋了麼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336 空軍首戰1290 祭奠793 祭奠472 豪格很冤枉724 聊天羣的缺陷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343 盧象升的提議312 物資匱乏1063 到底是誰?863 背景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780 出戰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204 瓦解關寧軍閥趨勢1167 冷眼旁觀949 又吐血啦60 沉迷女色707 決策(第三更)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081 遼東安排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1285 火拼420 歧視(第五更)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401 知易行難951 誰的責任608 來自瀋陽的告誡82 情感頓時爆發了出來49 傳奇人生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983 異姓王(第三更)349278 拭目以待714 這可怎麼辦啊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423 臨時有變648 勝利凝聚人心(第五更)486 再也見不到了(第四更)843 陛下都看着呢!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1034 天下譁然625 還暈船,能行麼?67 冒死彈劾258 新軍強軍之說425 又遇佳人1007 淚流滿面152 糧價
719 內線1251 吏部尚書一職189 大嘴巴616 困惑710 原來是這樣137 敵明我暗1134 趁火打劫837 精忠報國867 鄉約(第三更)3 結交近侍麼514 旗來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762 此戰禍根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782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894 因噎廢食871 閩粵商人1179 漠北三族522 李定國(第三更)857 飛車788 銀行總結342 圍魏救趙240仇深似海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942 一定要配合演好戲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378 草原形勢753 決戰631 牛刀殺雞511 今非昔比396 朕要微服私訪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857 飛車1311 舉國之力應對464 志在必得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619 草原貴客1136 我的大明1057 關鍵時刻1111 大明發力207 賜宴(第四更)667 多爾袞到了(第三更)1287 神風助力1174 北方突變903 誰敢亂來!1234 有點懵106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991 瘋了麼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336 空軍首戰1290 祭奠793 祭奠472 豪格很冤枉724 聊天羣的缺陷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343 盧象升的提議312 物資匱乏1063 到底是誰?863 背景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780 出戰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204 瓦解關寧軍閥趨勢1167 冷眼旁觀949 又吐血啦60 沉迷女色707 決策(第三更)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081 遼東安排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1285 火拼420 歧視(第五更)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401 知易行難951 誰的責任608 來自瀋陽的告誡82 情感頓時爆發了出來49 傳奇人生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983 異姓王(第三更)349278 拭目以待714 這可怎麼辦啊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423 臨時有變648 勝利凝聚人心(第五更)486 再也見不到了(第四更)843 陛下都看着呢!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1034 天下譁然625 還暈船,能行麼?67 冒死彈劾258 新軍強軍之說425 又遇佳人1007 淚流滿面152 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