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爲唐鐵光盟主加更2/11)

“陛下,您去了秦軍之中,那又有何用?”周皇后很顯然,並沒有崇禎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是提出了質問。

這一問話,頓時把崇禎皇帝給問住了,他去秦軍中的真正理由,沒辦法對周皇后說啊!

難道說我有竊聽種子系統,只要有人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就可以把竊聽種子依附在他身上,這樣自己就能知道對方有說什麼話了?

這種事情要是說出去,別人只會懷疑皇帝的腦子出問題了!就算你能通過實驗來證明,可從此以後誰還敢說話?沒有人會願意自己身上有一顆皇上能聽到的竊聽種子!

因此,自己有竊聽種子這個金手指地事情,就只能爛在肚子裡,誰都不能知道,當然也不能告訴包括皇后在內的任何人!

可是,要是不說這個目的的話,那又拿什麼理由來說服皇后幫自己打掩護呢?崇禎皇帝想到這個,不由得有點頭疼起來。

自己沒有資歷,沒法說自己能上陣指揮打贏韃子!畢竟又不是開國皇帝,是馬上打下的江山,別人能信你這個本事!

還有,既然微服出去,到了軍中,也沒法公開身份,要不然地話,誰知道軍中那麼多人,會不會走漏消息?又或者有軍卒被俘虜了,然後告知了韃子,然後就好了,既然天賜良機,韃子必定放棄一切目標,都要抓住自己這個主動跑出京師的大明皇帝。

而要是不公開身份,那去的作用就更不大了。畢竟要是公開身份,說不定大明將士們會因爲皇帝親臨而士氣大漲,可微服不讓大明將士知道了,那去了有什麼用?

還有,自己也沒有諸葛亮之才,至少之前沒有證明過,那也無法說只要自己去了,就能給軍中統帥出主意,有利於戰事。這種事情,說出去也沒人會信的。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不由得苦笑了起來。實在是沒有理由來說服周皇后啊!

但是,要是不出去的話,那二十多萬大明百姓怎麼辦?就真得不管了,讓滿清韃子把他們掠去關外?那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二十多萬啊!還有濟南城那邊,韃子軍隊也有四五萬左右,他們會空手而回,肯定也是一路掠奪人口物資。這兩路人馬加起來,那被掠去遼東的人口物資,就難以想象了。

崇禎皇帝不由得頭疼不已,喃喃自語道:“難道當朕這邊是茅廁麼?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周皇后聽得一愣,對於後世有名的這句話,她自然不解其意,可是,她也能看出來,皇帝的心情相當不好,在爲國事難受。

看着崇禎皇帝的痛苦樣子,周皇后不由得感覺到有點心疼。崇禎皇帝的勤政,她是看在眼裡的。只是很可惜,哪怕皇上一直這麼勤政,可國事卻還是一天比一天糟。想到這些,她不由得也在心中問道:“大明,這是怎麼了?”

崇禎皇帝捶着自己的腦袋,很是頭疼目前的情況。

大明這邊,能戰之軍,就目前來說,也只有秦兵了。可秦兵總共也就不到三萬人。如今已經大戰了一會,不知道傷亡如何?

其餘的軍隊,盧象升麾下那邊,能打的,能和滿清軍隊拼死的,在之前解救盧象升的戰事中,其實都已經拼得差不多了。剩下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和滿清軍隊死戰!

就算退一步來說,目前的這些勤王軍全都可用,那總兵力也就只有八萬不到。可是,這次入侵關內的滿清軍隊,卻有十萬之巨。難道還要大明軍隊以少勝多,打敗這十萬大軍?

對於這個結論,哪怕是崇禎皇帝,也不覺得有這個勝利的可能!

當然了,勇衛營已經回援的事情,他還不知道。不過就算知道了,把勇衛營加進去了,其實也於事無補,還是沒有滿清軍隊人數多。

想着這些,崇禎皇帝放下了捶着腦門的雙手,重重地嘆了口氣道:“唉,大明能戰之軍,還是太少了啊!”

聽到這話,周皇后聽出他似乎有打消出京的念頭,不由得心中一喜,連忙附和道:“陛下說得對,要是大明多些能戰之師,那關內也不會任憑遼東建虜肆虐了!”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忽然心中一動,便擡頭看向她說道:“是啊,可是要多練出真正能打仗的軍隊,就必須要消耗足夠的錢糧才行。而大明國庫空空如也,朕的內帑,皇后也知道還剩多少。之前的時候,朕要裁撤宮中人手,節約宮中用度,讓皇后親自帶頭紡織,增加一點收入,這些,朕都是被逼入絕境了纔會這樣,如今,皇后當明白朕之無奈了吧?”

如果說大年三十那次,周皇后只是出於賢惠而不反對崇禎皇帝的提議的話,此時此刻,她的感觸就非常深了。

雖然她不理國政,可是,眼前的大明皇帝,都已經走投無路,甚至都跑跟她說,要親自去面對建虜。可是大明手下卻無多少能戰之師,這麼大一個大明帝國,軍隊人數竟然還沒有關外入侵進來地建虜人數多!

這個時候,她的腦海中就閃過剛纔崇禎皇帝所說得那句話了:“難道當朕這邊是茅廁麼?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這是有多無奈啊,皇上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說來說去,就是大明沒有能戰之師,沒有強軍,所以皇上纔會如此無奈!

可是,練兵要錢,沒有錢,就沒有兵!

這麼想着,周皇后一個婦道人家,哪怕她對兵事不通,不問外事,平時錢對她來說也不是特意在意的人來說,也是深刻認識到了錢對朝廷,對皇帝的重要性。

於是,周皇后就非常誠懇地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宮裡頭的事,妾身定會加快動作,裁撤宮中人手物資用度,會盡快帶頭紡織。不管怎麼樣,妾身身爲大明皇后,一定以身作則!“

“好!”崇禎皇帝一聽,精神振作了一點道,“皇后明白這點,朕心甚慰。可是,有的時候,要想做事,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地阻礙。朕希望皇后能記住今日這話……”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刻意強調道:“皇后首先是大明的皇后,所有事情,一旦有衝突,就必須先考慮自己是大明皇后,太子的母后,這個沒問題吧?”

周皇后聽得感覺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不過不管怎麼樣,皇帝說得這話在理,她就毫不猶豫地點頭應承道:“這個自然,都不用皇上交代,妾身自然是牢記在心的!”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便點點頭,而後站起來轉身就準備走了。

周皇后一見,心中略微一驚,連忙站起來問道:“陛下何去?”

“朕去籌錢!”崇禎皇帝一聽,轉回身,對她正色說道,“前線在打仗,花錢如流水,既然朕沒法去前線,那就唯有在後面多做點事情。不管是如今戰時,還是在戰後,全都要錢。要安置災民,要恢復農耕,要安撫百姓,要獎賞有功將士,要編練可戰之軍,全都要錢。誰要敢攔着朕籌錢,朕就翻臉無情!”

說完之後,他就轉身走了。

這一次,周皇后沒有再攔他,而是恭送皇帝離開,同時心中也是贊同:所有這些事情,都是緊急的事情,全都要錢。這種大事,要是敢有人和皇上對着幹,那確實該死!

想着這些,她鬆了口氣,自己這次攔住了皇上,也算是盡了一分當皇后的職責了。

崇禎皇帝出了殿門,感受到寒風地凌厲,仰天看着空中一輪冷月,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活在當前地亂世,真是百姓的悲哀。這一夜過去,又不知道多少大明百姓會餓死、凍死,還有被滿清韃子,被流賊殺死!

這一刻,他作爲大明皇帝,感覺到肩膀上沉甸甸的,中興大明,任重而道遠啊!

感慨了一會後,崇禎皇帝大步而走。殿外候着的輪值太監方正化立刻湊上來請示道:“不知陛下移駕何處?”

“去文華殿,召內閣輔臣薛國觀覲見!”

方正化一聽,擡頭看看天色,不由得面有難色,連忙提醒道:“陛下,如今已是天黑,薛閣老散衙回府,而且宮門也落鎖了。您看……”

崇禎皇帝一聽,停住腳步橫了他一眼。

這個方正化,他已經有經過調查,雖然有些小毛病,但大毛病沒有,因此,輪值太監中也算是比較可用的。但他有一點不好,就是一直當自己是以前的那個崇禎皇帝伺候。

這麼想着,他便冷冷地喝道:“國事已是如此,難道還拘於這點限制?朕說了,就去辦!”

方正化聽得臉色一僵,連忙恭聲領旨道:“奴婢遵旨!”

等他一走,崇禎皇帝又吩咐貼身內侍陳寶庭道:“你去東廠傳曹化淳,讓他帶着李國臣前來文華殿覲見!”

“奴婢遵旨!”陳寶庭就沒有方正化那麼多嘴,立刻領旨,快步離去。

崇禎皇帝自己則直接去了文華殿,雖然御案上的奏章堆積如山,都是司禮監已經處理了的奏章,送過來給皇帝過目的。不過他此時並沒有心情去抽查,而是坐着想事情。

一如自己跟周皇后所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錢的問題。戰後要錢,要糧來安撫災民,獎勵有功將士,編練強軍,等等這一切都需要錢。

白天的時候,那些外廷臣子都有嚷嚷沒錢沒糧,甚至還想着就這個理由,讓那些被掠百姓去死,讓受災百姓去死,反正朝廷沒錢糧賑災安撫。

不過對崇禎皇帝來說,其實是有錢有糧的,就是晉商那邊。

那些晉商從萬曆年間就開始走私,各家囤積的財富應該不是一個小數目。通過陳新甲身上的竊聽種子,崇禎皇帝也知道了那些晉商已經囤積了大量物資,並且還要再大肆收購糧食,如此一來也好,等到戰後就一舉把他們都一鍋端了,那些錢糧,就正好能填補大明目前急缺的錢糧。

不過這些畢竟要等到戰後才能去做,還必須要有一支信得過的軍隊。否則的話,抄家晉商,且不說晉商會不會提前跑了,就是派出去的人,中飽私囊,都不知道會損失多少錢糧了。

因此,崇禎皇帝心中的決定,是在組建御馬監轄下軍隊後,確認沒有問題後,找個出京演練的機會,直接奔赴山西,把晉商和有問題地文武官員一起端了,那樣才能徹底。

但是,在此之前,一如他對周皇后所說的,也還要急用錢的地方。那麼這些錢,從哪裡來呢?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就想起了薛國觀的獻策,不過他決定稍微改一下,就算是當皇帝的,吃相也不能太難看。

等了不少時間,薛國觀終於從他府中趕來了文華殿,氣喘吁吁地,顯然也是來得挺急的。

見禮之後,都不等薛國觀說話,崇禎皇帝就主動對他說道:“如今國事繁重,內閣不可再一直空缺首輔之位。朕考慮之後,覺得薛卿來當這首輔,最合朕意。不知薛卿可爲朕分憂否?”

薛國觀聽了稍微一愣,不過隨後心中大喜。大明首輔啊,百官之首,是所有文官一輩子官場浮沉最大的奮鬥目標!只要是文官,又有幾個人能經得住首輔之位地誘惑!

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隨後他就立刻躬身回奏道:“陛下旨意,微臣不敢辭。得陛下之恩,自當鞠躬盡瘁,以報君恩!”

“好,朕明日一早便發明旨!”崇禎皇帝聽了,便微笑着說道,“希望薛卿能助朕一改朝政積弊,中興大明,薛卿自當我大明中興之名臣!”

客套話完了,接下來便是談正事的時候了。

這一點,薛國觀也清楚,要不然,皇帝也不可能在天黑之後,不管宮中落鎖,都要把他叫過來,難道還真只是爲了告訴他,你要當首輔了好不好?這顯然不可能!

不過正在這時,殿外又傳來動靜。薛國觀發現來人是東廠提督曹化淳帶着李國臣過來,便一下明白,皇帝是要商議什麼事情了!

496 夜襲170 陰招(爲月票200加更)25 會改性子不成?307 龍顏大怒390 掃把星918 這個場景很熟悉239 狗皇帝好對付(爲推薦票五萬加更)635 狀元榜382 被耍了698 鼎盛王朝760 狗頭軍師452 天煞孤星(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4/11)46 三條妙計681 渾水摸魚209 解困之道771 攀科技407 朕意已決546 奴婢心思陰暗了63 其心可誅513 大清要完了605 自上而下的推進524 吊打范文程276 祖家軍231 皇太極的謀劃(爲五月月票五百加更)789 國富論523 內訌602 劉姥姥來了11 這種文官太少了753 言出必行340 到此一遊292 滿載而歸741 有點狐假虎威536 天下之大變局50 臥底730 能臣先壓着53 旁聽654 不妥147 無恥之極738 荷蘭人的經驗744 荷蘭人的智慧578 大清真亡了205 鄭芝龍的決定315 天災不斷192 欺君之罪(爲堂主songsky加更2/2)434 震怒938 麒麟13 狹路相逢勇者勝930 被嚇的471 皇帝仁心304 倒黴2 各有心思99 節操呢310 海上怕怕51 老油條的處世不一定有益316 誰阿彌陀佛843 打賭不698 鼎盛王朝565 深謀遠慮498 寧完我的奸計762 誰都不是善茬961 後悔啊958 東方戰法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944 腓力四世的憤怒678 背鍋俠612 仁者無敵440 耿仲明之死719 我家主公叫愛新覺羅983 盤口975 一炮糜爛幾十裡619 兄弟再會424 整頓內政735 皇上到底會怎麼做882 國運之戰940 流星火雨456 總有意外405 兵役4 五道金牌925 這波操作必須點贊505 他怕!188 助紂爲虐,罪該萬死 (爲堂主相逢即相殘加更1/2)702 就是要強硬476 宣撫極西之地19 傻眼了571 遼東伯637 新官上任953 黃禍529 請大家喝茶853 議和啥939 簡單粗暴868 呵呵呵65 休怪朕不客氣了13 狹路相逢勇者勝232 神機妙算之崇禎皇帝863 誰笨蛋823 他做夢了223 就等着殺豬了(爲大家辛苦抓蟲加更)39 痛哭流涕350 今朝有酒今朝醉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496 夜襲170 陰招(爲月票200加更)25 會改性子不成?307 龍顏大怒390 掃把星918 這個場景很熟悉239 狗皇帝好對付(爲推薦票五萬加更)635 狀元榜382 被耍了698 鼎盛王朝760 狗頭軍師452 天煞孤星(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4/11)46 三條妙計681 渾水摸魚209 解困之道771 攀科技407 朕意已決546 奴婢心思陰暗了63 其心可誅513 大清要完了605 自上而下的推進524 吊打范文程276 祖家軍231 皇太極的謀劃(爲五月月票五百加更)789 國富論523 內訌602 劉姥姥來了11 這種文官太少了753 言出必行340 到此一遊292 滿載而歸741 有點狐假虎威536 天下之大變局50 臥底730 能臣先壓着53 旁聽654 不妥147 無恥之極738 荷蘭人的經驗744 荷蘭人的智慧578 大清真亡了205 鄭芝龍的決定315 天災不斷192 欺君之罪(爲堂主songsky加更2/2)434 震怒938 麒麟13 狹路相逢勇者勝930 被嚇的471 皇帝仁心304 倒黴2 各有心思99 節操呢310 海上怕怕51 老油條的處世不一定有益316 誰阿彌陀佛843 打賭不698 鼎盛王朝565 深謀遠慮498 寧完我的奸計762 誰都不是善茬961 後悔啊958 東方戰法154 拿下(爲唐鐵光盟主加更9/11)944 腓力四世的憤怒678 背鍋俠612 仁者無敵440 耿仲明之死719 我家主公叫愛新覺羅983 盤口975 一炮糜爛幾十裡619 兄弟再會424 整頓內政735 皇上到底會怎麼做882 國運之戰940 流星火雨456 總有意外405 兵役4 五道金牌925 這波操作必須點贊505 他怕!188 助紂爲虐,罪該萬死 (爲堂主相逢即相殘加更1/2)702 就是要強硬476 宣撫極西之地19 傻眼了571 遼東伯637 新官上任953 黃禍529 請大家喝茶853 議和啥939 簡單粗暴868 呵呵呵65 休怪朕不客氣了13 狹路相逢勇者勝232 神機妙算之崇禎皇帝863 誰笨蛋823 他做夢了223 就等着殺豬了(爲大家辛苦抓蟲加更)39 痛哭流涕350 今朝有酒今朝醉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