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整頓內政

是啊,這個事情聽廠公這麼一講,不止是民間願不願意貸款的事兒,還存在有人阻擾的問題,那就難怪了,如今各省分行都存在貸款不出去的情況。

既然要講規矩辦事,那這事又該如何辦呢?他們知道皇上一會肯定要問他們,可是,就這麼短時間內,似乎也想不出辦法來。

果然,崇禎皇帝就又問他們了,這個事兒怎麼辦好?

他們一聽,就有點急了,要是皇上得不到解決的方法,會不會又重新準了王承恩的請求,賦予廠衛橫行無忌的權力?

崇禎皇帝眼睛掃視過他們,見他們都在苦思冥想,神色間似乎還有點擔憂的樣子,便知道事情全都按自己預估的發展。

這些官員,再怎麼樣,也不敢讓廠衛有破壞規則的權力,要不然,廠衛本身就有監察百官的責任,又能破壞規則行事的話,那後果對於他們這些被監察者,那絕對是災難性的。

當然了,崇禎皇帝其實也明白,真要那麼做的話,說明皇權已經不足於威懾天下了。事實上,不管是文官的權力,還是廠衛的權力,都不能失控,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對於大明的穩定都是災難性的。

天啓年間的前期,文官權力過大;而到了中後期,爲了對付文官,給予廠衛的權力過大,全都引起了朝政的動盪。

崇禎皇帝估摸着差不多了,便露出似乎是剛想到一個辦法的樣子,對羣臣說道:“朕倒是想起來了,或者可以把銀行的錢貸出去,用於民間,讓百姓能從中受惠!”

一聽這話,不少人鬆了口氣,真要有辦法了,那皇上就肯定不會讓廠衛亂來,那就最好了。

於是,首輔薛國觀首先奏對道:“陛下英明神武,肯定是有好主意的,還請陛下明言,臣等洗耳恭聽!”

“是啊,聽陛下的,一定沒錯!”

“……”

其他臣子,也紛紛跟着附和起來,順帶着拍了下皇帝的馬屁。

崇禎皇帝聽了,便開口說道:“朕的想法是,既然民間貸款困難,那就按皇家紡織廠一般,由皇家或者地方官府出面貸款,根據各地的情況開廠,僱傭當地的百姓創造財富,讓百姓在種田之餘都能有另外一份收入,讓他們能更快地富裕起來!”

一聽這話,薛國觀等人聽了,不由得稍微有些難爲起來。

這個事情,要是一開始就這麼說的,絕對會被文官認爲,這是與民爭利的事情,不妥,不妥!

可是,崇禎皇帝已經讓他們先想過招了,他們想不出來。東廠提督說了是有人搗亂,想要殺雞駭猴,可別人畢竟是在規則內做一些影響民間貸款的事情,要是廠衛由此動手的話,規矩一亂,廠衛這頭猛虎肆無忌憚,回頭也可以這麼整文官,重新天啓年間的恐怖,這更是他們絕對不願意的事情。

過了一會之後,首輔薛國觀代表文官這邊問出了他們的疑惑:“陛下,如果這樣的話,那銀行可收抵押物,還不上錢怎麼辦,開廠虧本了又怎麼辦……”

崇禎皇帝一聽,當即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要按照銀行的貸款規則來,就算是皇家和地方官府,也不能例外。也是如此,開什麼廠就要慎重,辦多大規模的廠子,也要慎重,這些事情,可再細細商量便是!”

其實,他所說得這個,還是國企的模式。在權力大集中的背景之下,要想讓大明的經濟騰飛,國企就是最好的發動機。

沒錯,國企也是有缺點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只要國企在這個階段能幫助大明的經濟騰飛,那就足夠了。

既然民間不管什麼原因,沒有貸款的,那就由國企來做這個事情,開廠僱傭百姓做起來便是。

這個時候的農夫,農事一忙完,基本上就沒事可做,這個勞動力,純粹就是浪費掉的。如果他們還有一個可以賺錢的地方,相信他們肯定也樂意去做。百姓因此會富裕起來,大明的商品也會因此多起來。那些西夷不是很想要大明的商品麼,沒問題,想要多少給多少便是!

在崇禎皇帝稍微一解釋,兩個事情一比較之後,這些官員當然就選擇了對他們影響最小的事情。這也就是做事的技巧了,也只有這樣做,才能讓臣子去支持這個事情。

畢竟崇禎皇帝不是神人,精力充沛到任何事情都能親力親爲。大明這麼大的疆域,每天發生的事情無數,必須要有官員協助他去把事情處理好的。而底下辦事的官員,是否用心,盡責,這些都是影響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的關鍵。

崇禎皇帝深知這點,也因此,明明他自己已經想到了辦法,可還是要和這些臣子去商量,讓他們覺得這麼做不錯,這樣事情才能順利地安排下去。

具體的細節,崇禎皇帝又和他們談論了好久,最終纔有了一個框架。這個事情,先從南方各省開始做起來,做一個示範作用。

地方官府這邊做這事的話,就以每年留存地方的稅銀爲抵押,從茶葉、絲綢、生絲、陶瓷等方面下手,創辦地方國企;而如果由皇家這邊出面的話,那就以每年地方收取的金花銀爲抵押,貸款從事茶葉、絲綢、生絲、陶瓷等生意。

這麼一來,地方官府要是不認真經營而虧本,還不出錢給銀行,那留存地方的稅銀就沒了,必然會影響到地方官府自己,也就由不得他們不用心。皇家這邊也是同樣的道理,金花銀是宮裡的一大經濟來源,一旦沒了,也是損失。

當然了,就只是這麼做,還不足夠。這種國企,在大明朝也還只是皇后這邊主導的皇家紡織廠一家而已。至少地方上,還沒有類似的經驗,如果各地的國企爲了利潤,利用他們的權力去欺壓工人,惡性競爭同行,那也是不信的。

既然是國企,這國企的領導就可以有官府派官進行管理,同時受到地方都察院和廠衛的監督,以此來控制,國企成立的初衷,不會偏離方向。

這個事情,在崇禎皇帝的主導下,最終就這麼定下了。

因爲忠烈祠的事情,崇禎皇帝就先關注了經濟上的事情。此時,一旦有了結果,他就又立刻關注起各省的防災救災情況。至少在他的印象中,明末小冰河時期的天災,是要一直持續到滿清康熙年間才慢慢地結束的。

果然,他只是一看,就發現有新到的奏章,有關江南那邊大旱蝗災的消息。

因爲崇禎皇帝的重視,地方官府在一發現有大旱的跡象時,就立刻上報了。南京那邊,主事的孫傳庭和盧九德等人,立刻會商,按照崇禎皇帝定下的策略開始防災救災。

第一,集中民力,調遣衛所軍隊進行抗旱;第二,糧食管制,按口糧進行發放;第三,從其他各地立刻調集糧食之類物資支援蘇州府等受災地區。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第一次看到了,救災物資中,就有從浙江、福建運過去的大量番薯。

番薯這個東西,在大明這邊,最早就是在福建種植,並獲得了大量的產出。當時的福建巡撫爲之大喜,立刻全力推廣,不過因爲各種因素的影響,最終卻沒有如願。

而在這幾年來,穿越而來的崇禎皇帝親自出面,大力推廣,特別是把這番薯等經濟作物的產出,作爲地方官員評定政績的指標之一,這推廣的難度就大大地降低了。自然而然的,福建、浙江這些原本就早已開始種植番薯的省份,產量要比別的省份,當然是要多多了。

看到番薯都開始出現在這救援物資的清單中,崇禎皇帝終於笑了,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番薯等物資會比原本歷史要更早推廣,爲百姓所熟知,救更多百姓的性命,幫助他們渡過饑荒。

這一次的災荒,在原本的歷史上記載說,十五年春,太倉州大旱,鬥米錢一百一十文,民有食子者。遺惠祠及隆福寺集饑民千餘,日死無萁,稅糧急,漕米許三分之一,改麥折價,每石一兩五錢。冬米每石四兩,餓死載道,河中浮屍滾滾。城門巷口拋棄小兒百十爲羣,或有人引去,或視其僵死者,盡棄之叢冢,或聚而焚之,或掘坑埋之,蓋不勝數。幸不死者,剝榆樹皮爲餅,糠皮爲粥,一望村落,樹皮剝盡,是數十年沒有過的饑荒。

有大旱,就往往有蝗災的出現,

歷史同樣記載了,湖州府歸安大旱,飛蝗蔽天而下,所集之處,禾苗與蘆葦立盡,民削樹皮木屑雜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爲食,名曰觀音粉。含山左側地名良村,強徒數百嘯聚作亂,幸虧不日被撲滅,可是,瘟疫繼至,但官府不但不蠲免錢糧,反而嚴刑催科。而蘇州府吳縣米價貴至每石銀三兩三錢,麥石二兩二錢。民益艱食,流離竄徙,老稚拋棄道傍,城鄉房舍半空傾倒,死屍枕藉。

這樣的人間慘劇,在這個位面上,在崇禎皇帝大力地抗災防災國策之下,地方官府羣策羣力,在出現跡象的第一時間就行動了起來。等到災情爆發的時候,百姓有救濟糧度日,並沒有引起大範圍餓死等惡性事件,這讓經歷過以前災荒的百姓,對官府、對朝廷、對崇禎皇帝更是感恩戴德。

可以說,每一次戰勝天災,就讓官府、朝廷和崇禎皇帝在百姓中的威望就更高了一分。那些地方官紳想要和以前一樣,去影響百姓,去左右百姓,想要做一些不利於朝廷的事情,那是愈加地困難起來了。

從這次的災情經過也可以知道,天災不可怕,只要官府百姓齊心協力,共渡災荒的話,必定能人定勝天!原本的明末,之所以天災鬧到無法收拾的局面,還是官府已經沒有能力救災的結果。

這次蘇州地區的災情救治,讓崇禎皇帝很是滿意,便下旨表彰相關人等。孫傳庭和盧九德等人,也都有升遷。其中封孫傳庭東閣大學士,也就是成爲內閣輔臣,不過繼續在南京擔任他的吏部尚書這個本職。而盧九德,也封爲司禮監秉筆太監,同樣繼續履行他的南京鎮守太監的本職。

對於還在江南辦差的張溥,崇禎皇帝也給他的奏章回復了,表彰了他知錯能改,敢於斷指明誓的勇氣,並在邸報中公開,號召各地官員都要向張溥學習,用於認錯,做一個奉公廉潔的名臣,流芳百世!

與此同時,他還親自寫了一篇文章,用於批評官場上的人情往來風氣要不得。並責任都察院就官員之間的往來做出評估,拿出具體的章程,杜絕腐敗溫牀。

這些事情,對於大明百姓的關係不大。但是,對於大明官場卻是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特別是都察院那邊給出了具體的措施,報於崇禎皇帝批准頒佈天下,比如官員不得請客吃飯,不得逛青樓,召風塵女子陪酒,不得以任何藉口收取價值十兩以上紋銀的任何東西等等。這些事情全都對官員的日常影響甚大,由此一來,青樓酒樓這些風花雪月,吃喝玩樂的地方,生意那是一落千丈。

這個事情,如果是以前的話,就算能頒佈全國,估計也就是一紙空文而已。

但是,如今崇禎皇帝的威望,已經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連戰連捷所帶來的威望提升,救災防災所帶來的威望提升,洞察人心的觀察力和判斷力,甚至是有些神話的推斷能力,都極大地震懾了官場。而且他親自掌兵以來所表現出來的鐵血和強勢,讓大明官員都不敢做那等陽奉陰違的事情。

由張溥的事情,引發了對大明官場的整頓,如火如荼地在進行;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對廠衛的整頓,也再次進行。一邊嚴旨東廠提督王承恩和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對各自部下進行自查,有功的提拔,有過的處罰,允許舉報。其中在張溥身邊的檔頭姜冬,隨着這次張溥的事件也出了名。崇禎皇帝特旨提拔他爲東廠管事,隨駕身邊,負責東廠內部的監察。

980 什麼纔是真正的糜爛今天第二更放明天更新了603 真不在意!(爲堂主漢苗加更2/2)254 懵了720 爲殿下賀333 神兵天降518 要不要這樣啊!810 見面禮901 勢如破竹113 喜出望外706 抗明聯合陣線779 日子很悠哉88 嘉定伯府883 分兵276 祖家軍227 兩個決定(爲五月月票三百加更)899 奧斯曼帝國845 皇上做法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528 落後就要捱打407 朕意已決461 錦囊妙計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104 有擔當14 殺431 世襲罔替133 冒險(爲風蹤影萬賞加更)976 煮酒論英雄647 歷史改寫(爲堂主無虞倫比777加更1/2)927 坐井觀天286 爲朕所用(爲推薦票6萬加更)918 這個場景很熟悉173 晉商的反擊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884 外強中乾819 出征舍朕其誰971 看大戲356 再次御駕親征366 竟然睡了?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99 節操呢508 大喜過望406 聞風而逃42 御馬監594 都在掌握之中89 人在做竊聽種子在聽681 渾水摸魚36 奏章595 朕說話算話(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5/5)788 大明的瓶頸489 朕撤你的職601 吃飯看病824 未雨綢繆523 內訌846 薩非王朝的天賜良機792 瓜分世界710 因勢導利449 生死置之度外646 以夷制夷271 內應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518 要不要這樣啊!48 話不投機半句多134 大戰(爲天外天007長老加更1/4)398 萬無一失461 錦囊妙計400 千萬堅持住184 謀逆647 歷史改寫(爲堂主無虞倫比777加更1/2)690 豁出去了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466 烽火遍地712 試探577 運籌帷幄176 軍權在握(爲月票五百加更)641 選了就別後悔791 安德斯的介紹25 會改性子不成?616 生子當如孫仲謀419 濟爾哈朗之死243 投名狀504 傾國之戰914 我是老花眼803 抱怨17 聖旨到10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114 忠君報國的證明98 牛皮糖200 統統抓起來(爲打賞次數300加更)662 割了麼369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207 鋤奸街735 皇上到底會怎麼做220 對藩王府出手683 見識905 中亞命運之戰82 朕陪你走一趟490 對豐收的喜悅493 耗敵之地470 奇怪的人
980 什麼纔是真正的糜爛今天第二更放明天更新了603 真不在意!(爲堂主漢苗加更2/2)254 懵了720 爲殿下賀333 神兵天降518 要不要這樣啊!810 見面禮901 勢如破竹113 喜出望外706 抗明聯合陣線779 日子很悠哉88 嘉定伯府883 分兵276 祖家軍227 兩個決定(爲五月月票三百加更)899 奧斯曼帝國845 皇上做法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528 落後就要捱打407 朕意已決461 錦囊妙計218 好日子還能不能過了?104 有擔當14 殺431 世襲罔替133 冒險(爲風蹤影萬賞加更)976 煮酒論英雄647 歷史改寫(爲堂主無虞倫比777加更1/2)927 坐井觀天286 爲朕所用(爲推薦票6萬加更)918 這個場景很熟悉173 晉商的反擊268 馬祥麟和吳三桂的安排884 外強中乾819 出征舍朕其誰971 看大戲356 再次御駕親征366 竟然睡了?821 一定不會給你們添麻煩99 節操呢508 大喜過望406 聞風而逃42 御馬監594 都在掌握之中89 人在做竊聽種子在聽681 渾水摸魚36 奏章595 朕說話算話(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5/5)788 大明的瓶頸489 朕撤你的職601 吃飯看病824 未雨綢繆523 內訌846 薩非王朝的天賜良機792 瓜分世界710 因勢導利449 生死置之度外646 以夷制夷271 內應386 這個蝴蝶效應對大明是好是壞?518 要不要這樣啊!48 話不投機半句多134 大戰(爲天外天007長老加更1/4)398 萬無一失461 錦囊妙計400 千萬堅持住184 謀逆647 歷史改寫(爲堂主無虞倫比777加更1/2)690 豁出去了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466 烽火遍地712 試探577 運籌帷幄176 軍權在握(爲月票五百加更)641 選了就別後悔791 安德斯的介紹25 會改性子不成?616 生子當如孫仲謀419 濟爾哈朗之死243 投名狀504 傾國之戰914 我是老花眼803 抱怨17 聖旨到10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114 忠君報國的證明98 牛皮糖200 統統抓起來(爲打賞次數300加更)662 割了麼369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207 鋤奸街735 皇上到底會怎麼做220 對藩王府出手683 見識905 中亞命運之戰82 朕陪你走一趟490 對豐收的喜悅493 耗敵之地470 奇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