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 誰是叛徒?

雖然和他沒關係,可這一次,畢竟鬧了這麼大一個烏龍,上面的人肯定會很不高興。比如眼前的這位親王,這臉色要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的,還是陪着小心好一點,免得被遷怒。

不過話也要說回來,誰讓明軍一開始表現得那麼強勢,一上來就直接把塔山的大清軍隊給滅了,還把首級丟丟到各城的城牆下。就衝這種來勢,誰都覺得明軍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如果明軍沒有圖謀遼東的野心,就完全可以在打贏塔山之戰之後,就押着和碩睿親王,帶着上萬個首級回明國京師,那絕對是非常光彩的事情。可是,明國皇帝就沒有那麼做。

這種事情,不管是誰遇上了,都會想着明國皇帝肯定野心勃勃,要繼續攻打大清的城池。誰能想到,明國皇帝竟然虛晃一槍,只是派出騎兵耀武揚威了一番而已!

信使作爲建虜小兵,當然無法從大局上去考慮問題,不知道崇禎皇帝這麼做,是爲了策應平壤之戰。因此,聲勢要足夠大,就是要嚇到建虜,以爲他會領着五萬人馬,繼續在遼東攻城略地。

原本多爾袞應該是有大局觀念的,不過他是塔山之戰的敗將,被崇禎皇帝打擊地不輕。而且崇禎皇帝在軍中,有意給多爾袞看到的,當然也是做出姿態,要繼續進攻遼東腹地的態勢來誤導他。

最後,從多爾袞最終得到明軍這邊消息,那建虜肯定深信不疑。有多爾袞的證明,更會讓皇太極擔心遼東的局勢。

而此時,多鐸聽到信使的話之後,他基本上已經肯定,明國皇帝還真是虛晃一槍而已。那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他都已經靜不下心來想了,就只是盯着析木城的這個信使問道:“和碩睿親王如今在哪裡?”

“小人離開之前,和碩睿親王殿下已經離開,好像是回盛京去了。”

信使在回答完之後,見多鐸沒有再問話,只是低着頭在發呆。他還有要務在身,就告辭離開,繼續趕路去給皇太極報信去了。

“主子,我們接下來怎麼辦?”多鐸的親衛,看着信使遠去之後,眼見着天黑了,便只好開口提醒多鐸道。

多鐸回過神來,不由得仰天長嘆道:“賊老天,爲什麼這麼喜歡作弄人,如今,我該怎麼辦?”

說真的,皇太極的威勢已經很高,多鐸都沒有那個反抗皇太極的念頭。可是,多爾袞要是被皇太極處死的話,那該怎麼辦?

多鐸有點六神無主了,第一次,他感到非常地彷徨,不知所措!

最終,他決定休整一夜之後,也趕回盛京去,先去見見多爾袞再說。

至於皇太極,他當然是還不知道這些情況。親自領着建虜步軍主力,緊趕慢趕地趕回遼東。

這一天,他終於領軍趕到了鴨綠江邊,跨過去就是遼東,他便稍微鬆了口氣。

可以說,從平壤趕到鴨綠江邊,他還真是一點都沒休息。由他親自鎮着,步軍哪怕沒有從平壤之戰中恢復過來,被迫強行軍回遼東,也沒有多少怨言。

不過就皇太極本人來說,他是心急如焚的,恨不得再快一些。不過畢竟是步軍,也只能這麼快了。

還讓他有點遺憾的是,那盧象升並沒有領軍追來。看來這盧象升雖然表現得好像很忠君的樣子,但被大清狠狠地按地上打了一次之後,他還是怕了,不敢追過來騷擾。

呵呵,明國的臣子,其實也就這樣而已!

皇太極正這麼想着,對岸的鎮江堡守將看到皇帝儀仗,就帶着人親自趕過來見駕了。

“遼東局勢如何?”皇太極當然很關心,就如同其他人剛到遼東這邊一般,立刻就問道。

鎮江堡守將在之前的時候,被多鐸給威脅過,因此,一直在拼命收集消息,剛好各地的信使陸續到達,他先問了消息,做了總結後便帶着各地信使過來見駕了。

此時,聽到皇太極問起,雖然他心中有點害怕說出真相之後,皇太極會龍顏震怒。不過,基於皇太極過往的表現,他覺得,皇上還是英明的,不會遷怒於他,因此就據實回答道:“陛下,他們都是從各地趕來的信使,剛好纔到達鎮江堡,奴才一起帶了過來。如今已經查實,只有明國驃騎營一萬多騎,帶我塔山之守卒的首級,四處耀武揚威,就在前幾天,明國騎軍突然消失,該是撤回去了。”

“什麼?”皇太極一聽,那胖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消息,不由得下意識地不信問道。

在他的心中,一直是當明國皇帝驕縱自傲,以五萬多人馬就試圖攻打大清的。因此,他纔不顧快要打下的平壤城,用最快的速度趕回,就是準備逮明國皇帝這條大魚。可是,如今卻知道,你被耍了,這要是皇太極能第一時間接受,那就怪了!

看到皇太極的這個樣子,鎮江堡守將的心中不由得猶豫了一下,有點害怕,不過最終還是如實再說了一遍。他帶來的信使,也紛紛呈上各地奏章,用以作證他說得沒錯。

皇太極猶如發瘋了一般,立刻用飛快地速度打開各個奏章看了起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頓時,又一口老血吐了出來,肥胖的身子連晃都沒晃,直接從馬上掉了下來。

不過幸虧皇太極的親衛已經有經驗了,知道他們的主子在刺激之下有可能會吐血暈倒,因此早就防着的。一眼瞅見皇太極要掉,幾個黃馬褂一擁而上,扶住了皇太極,沒有讓他掉下去。

也不需要怎麼急救,皇太極便甦醒了過來。他剛纔,只是氣急攻心而已。在醒了之後,想起各地奏章上所說,他不由得再次感到胸悶無比。

在奏章中,各地不但稟告了明國皇帝御駕親征遼東乃是子虛烏有之事,而且還說了明國騎軍對遼東的破壞。從蓋州到鞍山驛堡,從塔山到析木城,方圓那麼大的一塊地方,都受到了明國騎軍的荼毒。

凡是大清國的百姓在城外被明軍遇到的,都被殺害了;凡是大清國的漢奴包衣在城外被明軍遇到了,大部分都被明軍資助下逃走了;凡是大清國在城外的莊稼,都被明軍破壞了;凡是大清國在城池外面的莊子,沒有什麼防禦力量的那些,都被明軍給燒了……

總之,這一次,皇太極是嚐到了建虜以往所做惡事帶來的苦難會是如何?可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以前他怎麼對明國那邊,如今明國就怎麼迴應建虜了。

皇太極畢竟是滿清皇帝,不但曉軍事,且掌民生。在他的眼裡,明國騎軍在大清國內如此肆虐了一番,給大清國帶來的後果,要遠遠超出他領軍來回消耗所帶來的惡劣影響。

這一次,大清殺入朝鮮,發起了朝鮮戰事。總得來說,是不虧的。至少劫掠了大半個朝鮮,搶了不少糧草物資的。但是,從關寧這邊出的明軍,卻給大清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傷害。

首先,一萬多大清軍隊,竟然全軍覆沒,首級被明軍丟於各城的城外。這不但讓大清軍隊的實力受到削弱,還因此恐嚇了大清軍民,提高了明軍的士氣。這一起一落的人心變化,極大地削弱了大清對明國長期勝仗所帶來的優勢。

其次,漢奴逃走,大清百姓被殺,在人口方面,又是給大清一個重大的打擊。大清國的人口原本就不多,要是明軍再這麼來幾次的話,根本就沒法和明軍進行決戰,自己就會垮了的。

最後,明軍的這一次入侵,不止是造成已有的影響,還會一直影響大清。這個消息傳開之後,包括其他地方的漢奴,也會重新蠢蠢欲動,重現當年毛文龍所在時候的那樣,會想着方法逃跑。對於大清的民生,具有不可估量的惡劣影響。

還有,大清的百姓,都會人心惶惶。那些原本安心住在城池外,爲大清開枝散葉,開墾城池外土地的百姓,都會想着法子回到堅固的城池內,否則就沒有安全感。又或者,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去加固他們住的莊堡等等。

皇太極可以說,一下就想到了很多,想着大清局勢被明軍這麼一搞,就突然變得如此惡劣。再想起之前的時候,他花了很大的心思,很多的人力物力,甚至平壤城下承受了不小的傷亡,就是爲了滅掉東江軍和朝鮮,結果這個戰略意圖又落空了,不吐血就怪了。

不過他是個胖子,身上的血足夠多,崇禎皇帝不斷搞事,他想必吐血的機會還多着,吐着吐着就會吐習慣的!

這個時候,皇太極心中絕對是可以肯定,明國皇帝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爲有人通風報信,知道自己要對付東江軍,明國皇帝要策應東江軍,用了圍魏救趙之計,纔會有眼前如此的局勢發生。

換句話說,從自己開始定計策的時候,消息就走漏了。只有從這個時候開始推算,明國皇帝纔有可能做出這些事情。要不然,時間上根本來不及。總不可能是湊巧明國皇帝在不知道大清主力盡出的情況下,就膽大包天到要來打大清吧?

“那麼,誰會是明國的奸細呢?”皇太極心中,不由得暗自問自己。

他想起了多爾袞在奏章中所說,駙馬伍忠就在明國皇帝身邊,這一次是他陪同明國皇帝前來攻打大清的。這個人,是明國皇帝特意派來遼東的錦衣衛密探!想必明國皇帝絕對不可能只派了這麼一個錦衣衛密探吧?那麼大清國內,還有什麼人,也會是錦衣衛密探呢?

一顆懷疑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了皇太極的心中,開始慢慢地長大。

就這麼極短的時間內,皇太極在腦海中快速過濾了一遍。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從明國回來的人,而且能接觸到比較多消息的人。

圖爾格?他被明軍俘虜,最後就只有他自己逃回來了!而且他和河套土默特部的滅亡有關係,和大清水師的滅亡有關係,凡是和他有關的,似乎都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那麼,他會是錦衣衛密探麼?

想到這點,皇太極又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圖爾格的出身,就註定了他應該和大清是同舟共濟的纔對。就如同那個伍忠一般,要想讓他背叛,自己當初可是用了很多手段,不但讓他睡了明國藩王的妃子,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如此手段都不足以讓這個伍忠放棄錦衣衛密探的身份。那圖爾格這邊,明國皇帝能用什麼手段讓他背叛大清?總不可能明國皇帝也把女兒嫁給了圖爾格吧?

如果圖爾格會背叛大清的話,那麼英俄爾岱呢?他也被明國俘虜過了,他也會背叛?對了,還有多爾袞,他也被明國皇帝俘虜過的,他也背叛大清?

這麼一個個地想過去,皇太極自己心中都覺得好笑,他們怎麼可能都會背叛大清呢!那明國皇帝又不是神仙,也不是妖怪,沒法蠱惑人心到這等程度吧?

想着想着,皇太極忽然目光一下冷了幾分。此時,他想到了一個人,很可能是和伍忠一樣,會背叛大清的。這個人,就是被明國抓了之後又放掉的班志富。

他本是明國東江軍出身,和大清是有仇的。之前的時候,跟着尚可喜投降了大清。按理來說,這種叛徒,明國一旦抓到,肯定是要處死,斷然不會再放回來。除非他有用處,比如說他背叛了大清,重新潛伏回大清,只有如此,明國纔會放過他吧?

這個班志富,被明軍放了之後,就是到了盛京稟告尚可喜戰死的情況,而後留在盛京這邊,好像是自己離京之前,才返回海州去的。這個人,會不會就是這次大清出事的罪魁禍首?

皇太極越想越有可能,此時的他,當然是不相信他的族人,特別是高級將領會背叛大清,但是這些漢人,他倒是會相信,因爲他們有足夠的動機背叛大清的!

這麼想着,皇太極立刻傳下一道旨意,緝拿班志富。而後,他又派人回去查看平壤的情況,要是有可能的話,他還是想重新打下平壤,消滅東江軍。

109 擔憂啊86 廠衛新氣象803 抱怨427 只是想靜靜981 太平545 籌糧858 坐山觀虎鬥373 盧象升的考慮552 破釜沉舟之戰952 克倫威爾的對策73 很難伺候了97 人心慌了614 演戲163 腹背受敵39 痛哭流涕511 開棺鞭屍601 吃飯看病62 此事不妥981 太平145 真香420 殺!979 脫褲子放屁195 一個都沒跑284 陪讀的誘惑221 演技(爲5月月票100加更)796 宗藩930 被嚇的502 多鐸小兒,蹲那尿尿呢!241 蝗蟲倒黴了684 勝了?714 隨便玩517 公佈細作身份193 重現洪武盛況842 朱忠明406 聞風而逃882 國運之戰244 兄弟564 開誠佈公(爲songshy萬賞加更)775 糧草危機942 對策616 生子當如孫仲謀923 垂死掙扎274 民間皇帝179 大收穫了693 洞吾巡撫356 再次御駕親征245 形勢一片大好940 流星火雨738 荷蘭人的經驗94 威脅266 一一發落469 何方神聖(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5/11)349 朝鮮反正843 打賭不431 世襲罔替441 交代(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3/11)655 底牌867 陷阱538 誤打誤撞?982 摻水糊弄人422 皇太極的懊悔685 強弩之末126 白高興了一場747 當這個總督太難了183 虧本買賣(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2/2)925 這波操作必須點贊106 毒計782 新的卦術192 欺君之罪(爲堂主songsky加更2/2)889 整體局勢547 仗義每多屠狗輩340 到此一遊723 坐山觀虎鬥577 運籌帷幄554 死不瞑目410 提頭來見543 不辱使命254 懵了295 怒火中燒499 朕來了780 回頭見246 盟主848 反攻明國104 有擔當65 休怪朕不客氣了265 天災人禍500 當避敵鋒芒爲要919 橫批今非昔比578 大清真亡了114 忠君報國的證明799 名不虛傳904 看誰狠561 朕同意(爲岳氏肥牛萬賞加更)89 人在做竊聽種子在聽570 下輩子一定不投降了89 人在做竊聽種子在聽789 國富論57 真香483 好狠的計策!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
109 擔憂啊86 廠衛新氣象803 抱怨427 只是想靜靜981 太平545 籌糧858 坐山觀虎鬥373 盧象升的考慮552 破釜沉舟之戰952 克倫威爾的對策73 很難伺候了97 人心慌了614 演戲163 腹背受敵39 痛哭流涕511 開棺鞭屍601 吃飯看病62 此事不妥981 太平145 真香420 殺!979 脫褲子放屁195 一個都沒跑284 陪讀的誘惑221 演技(爲5月月票100加更)796 宗藩930 被嚇的502 多鐸小兒,蹲那尿尿呢!241 蝗蟲倒黴了684 勝了?714 隨便玩517 公佈細作身份193 重現洪武盛況842 朱忠明406 聞風而逃882 國運之戰244 兄弟564 開誠佈公(爲songshy萬賞加更)775 糧草危機942 對策616 生子當如孫仲謀923 垂死掙扎274 民間皇帝179 大收穫了693 洞吾巡撫356 再次御駕親征245 形勢一片大好940 流星火雨738 荷蘭人的經驗94 威脅266 一一發落469 何方神聖(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5/11)349 朝鮮反正843 打賭不431 世襲罔替441 交代(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3/11)655 底牌867 陷阱538 誤打誤撞?982 摻水糊弄人422 皇太極的懊悔685 強弩之末126 白高興了一場747 當這個總督太難了183 虧本買賣(爲堂主文淵閣大學士餘加更2/2)925 這波操作必須點贊106 毒計782 新的卦術192 欺君之罪(爲堂主songsky加更2/2)889 整體局勢547 仗義每多屠狗輩340 到此一遊723 坐山觀虎鬥577 運籌帷幄554 死不瞑目410 提頭來見543 不辱使命254 懵了295 怒火中燒499 朕來了780 回頭見246 盟主848 反攻明國104 有擔當65 休怪朕不客氣了265 天災人禍500 當避敵鋒芒爲要919 橫批今非昔比578 大清真亡了114 忠君報國的證明799 名不虛傳904 看誰狠561 朕同意(爲岳氏肥牛萬賞加更)89 人在做竊聽種子在聽570 下輩子一定不投降了89 人在做竊聽種子在聽789 國富論57 真香483 好狠的計策!414 真不愧是秦地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