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裡頭

御河,玉階!

兩座巨大的石獅子窺視着皇城下面的一舉一動,四周的巍峨宮闕無不在彰顯着將近三百年的王朝,曾經的輝煌和肅穆!

“皇上駕到!”

太監的報號清涼高遠,讓羣臣遠遠聽聞便渾身不由的一緊,即使大家都還沒有將小皇帝太當一回事,但皇權在人心中的分量,永遠都是那麼的足夠,不是出於魚死網破的心態,人一般不敢跟皇權違拗!

孫慎行遠遠的看見聖駕出來,率先下了鼓樓,帶着一衆言官接駕,“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上百人的車駕駛出御河,年輕的皇帝朱由檢下了御攆,“都平身吧。”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目光滑向衆人,二百多人的隊伍,蔚爲壯觀!跪着也是黑壓壓的一小片人!各色的官服中,那少女的孝服太過醒目,讓皇帝的目光不得不在她的身上微微的一下停頓!皇帝的心,微微的一顫!這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第一印象,談不上什麼不切實際的感情,只覺得很想和這少女說說話!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然不好女~色,見過的美女還是不少的,宮中,貴戚間,皇宮大內,王府宗室,能出入這些地方的女人,大抵都是美女,而自己的皇后周可兒也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女,嫂子張皇后同樣美若天仙,幾名后妃都是萬里挑一,爲什麼越是到了末代皇帝,宮中的妃嬪越是出類拔萃,因爲天下一亂,地方士紳的權限大漲!爲了取悅皇帝,各類美女都會被深層挖掘!說他閱女無數,倒也不算是過分!

那少女的身材適中,雖然是跪着的,朱由檢看她一米六七六八的個頭,體態勻稱,粉頸修長,那粉臉談不上美輪美奐,卻也足以跟周皇后和張皇后不相上下,淡淡的秀美,大大的杏眼,恰到好處的鼻樑,不算太尖的瓜子臉,即使是朱由檢也不得不讚一聲,好一個豆蔻年華的美女!

少女也知道皇帝到了跟前,勇敢的擡起頭,寒冷的目光迎着皇帝注視着自己的目光,那目光讓朱由檢的心中一凜,卻也有些尷尬,自己是皇帝,這樣被人家逼視,倒還是第一次!即使是大臣要撞柱子,那也不敢這樣瞪着皇帝啊!

朱由檢竟然莫名其妙的有些想笑,但這個時候笑,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他必須剋制住,而且他也知道這女孩極有可能是張有德的閨女之類的家眷,他不知道自己此刻的表情是怎麼樣的,想必是有些滑稽,因爲他想嚴肅,也莫名其妙的嚴肅不起來,心裡的感覺,似乎像是喝下了一大杯的清茶,微微的苦澀中,又有着淡淡的回甘,淡淡的回甘中,又有些酸溜溜的味道,大清早就弄得心裡萌萌的,沖天的怒火,瞬間下去不少。

不過被一個少女這樣死死的盯着,到底不舒服,幸好這樣的局面沒有持續太久,曹化淳看出了皇帝的窘局,溫言道:“大膽,有這麼直勾勾的盯着皇上看的嗎?這是誰家的女孩,怎麼進得大內?誰將她帶進宮的?”

孫慎行脖子一挺,“皇上,這女孩是張有德的獨生女兒,算是老夫的半個閨女,有什麼失了規矩的地方,儘管問罪老臣便是!老臣今日敲響這登聞鼓,是爲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千秋基業!言官們要同來,並不是居中有人串聯,而是大家自發的要到皇上跟前來表決心的!天下言官都清貧,老臣不敢斷言,天下言官都正直,老臣也不敢斷言,但天下言官大部分人是心向王朝,心向皇上,老臣是敢斷言的!張有德更是言官中出類拔萃的人才,一向以正直無私著稱!萬望聖上明鑑,萬望聖上體諒天下言官的心情!”

孫慎行這邊廂,雜七雜八的長篇大論,崇禎皇帝朱由檢倒也沒有太往心裡去,心想着就是這事,沒有完了啊?眼睛卻始終和這少女的眼神沒有分開,少女是憤恨的眼神,皇帝的眼中,卻含着絲絲的憐惜和欣賞,要是讓他朱由檢在少女這樣的年紀跟一個至高無上地位的人對視,他真的做不到!幸虧他是有了百年的輪迴爲基礎,否則,以自己現在十八歲跟少女相仿的年紀,還真的要被少女的目光給比了下去呢!要不是當着百官,皇帝有點想去親自爲美女抹去美眸側畔的淚痕……

王承恩微微的一笑,“孫大人,皇上不是讓各位大人都平身嗎?各位大人都先起來說話吧,皇上並沒有說過言官不重要啊!也沒有下旨讓那個張有德撞死嘛,大臣向皇上諫言,是不是也要尊重皇上的意願呢?如果每個諫言,皇上都要立刻照辦的話,到底誰是皇上啊?”

王承恩的臉上帶着笑意,話鋒卻能夠披荊斬棘,寒光簌簌!聽得百官都打個寒戰,張有德的事情,說老實話,也是因爲張有德的個性太過剛強,纔跟皇上爭執一句就當衆撞死,確實是有逼迫皇帝的嫌疑,但死者爲大,現在言官們的立場是人都死了,應該給與應有的褒獎,讓皇帝肯定言官們的貢獻,以保住言官的地位!

孫慎行抹了一把老淚!“皇上!張有德縱然有些魯莽,但懇求皇上念在他一片忠心,一片赤誠的份上,收回分屍喂狗的聖旨,讓他能夠全屍下葬,並撫卹遺孀,給天下言官一個安慰。另外皇上讓幾名言官在京師乞討,這也大大傷了言官們的臉面,將來還有誰再爲皇上上書直諫,糾偏扶正?萬望聖上付準啊!皇上!”

二百多人同時嚎啕大哭,“皇上!皇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被衆人驚擾,收回瞭望着少女的目光,望着一幫痛哭流涕的大臣,“首先,你們這樣當衆大哭,就屬於不對之一,朕不是已經下旨,天下人都不許當着朕的面哭嗎?你們是仗着人多,集體犯上不成?其次,有事說事!何必要敲登聞鼓?何必要幾百人一起來?這就是變相的威嚇皇帝!難道孫老大人,您一個人不能跟朕說清楚嗎?還是說朕有哪次駁回了你要面君的請求了嗎?你難道就不能走內宮傳報,朕難道就不見你還是怎麼着?再次,你剛剛也承認了張有德行事莽撞,朕的處置縱有些過了,那也是有大環境做背景的,如今天下動盪不安!用刑當用重典!朕說讓兵部和吏部對盧象昇的問題覈實,有什麼過錯?難道朕沒有聽張有德的話,當場將盧象昇罷官,他就要當場撞死嗎?那是不是今後臣子跟朕說話,都以這樣爲榜樣,爲標準,一言不合就以死相逼?朝廷之上,到底還有沒有天道綱常?廟堂到底是議政之所,還是市井中耍橫的所在?孫慎行,你現在就回答朕!”

百官都被嚇得噤若寒蟬,皇帝的這一頓口誅,如同炸雷般在衆人心中迴盪着!孫慎行更是沒有什麼辯駁的餘地,今日的事情,他確實也是有些魯莽了,本來就是老夫聊發少年狂,抱着必死的決心來的,如今聽見皇帝本人出來理論,他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辯駁了!

“皇上至高無上,孫老大人如果不敲這登聞鼓,皇上會親自出宮接見嗎?如果不讓百官同來,有誰見證皇上如何處事?天下動盪,也不能成爲逼死言官的理由!家父縱然有過錯,也不至於要用一個死人分屍,用一個死者的肉去餵食野狗,你這個千古暴君!處事如此操切盲審!必定爲天地不容!爲天下臣民不容!要殺要剮儘管來吧,將我一道分屍喂狗,我願意陪我爹爹赴死!”少女霍的一下子站了起來,兩旁的御林軍都將手按住了刀柄,只等皇帝的命令!

“張蕾蕾!你住口,誰讓你這麼跟皇上說話的?老夫不是說了御駕之前,不許你開口說話的嗎?早知道,老夫萬萬不會帶你來的!皇上,她年方十七,尚且是懵懂年紀,萬望皇上不要跟着女流之輩見識。一切的過錯有老夫一力承當!”孫慎行嚷嚷着就開始重重的磕頭,直磕的滿額頭都是鮮血。

張蕾蕾,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心中默唸了一遍這少女的名字,他一天要接觸的人名成百上千,很少有哪個名字會讓他在心中重複的,只是對少女的大膽有些好奇。

“對張有德分屍喂狗的處置,可以更改!但是非對錯必須有個公斷!朕也會犯錯,是人就會犯錯,言官的責任就是監督天下,監督朕和百官,言官制度也爲我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朕並沒有輕視言官,相反,用重典則是更加看重言官,希望你們能夠體會朕的心意!一個高居廟堂的言官首領,竟然一言不合就當衆撞死,這將給天下官員造成什麼影響?這是在以他自己的死,成就他自己的忠名!這是想讓朕被史書說成是暴君啊!其心可誅!朕的分屍喂狗的裁決,過了嗎?再有,還是說說言官的本分,言官的本分是指證問題,提出建議,而不是爲了自己的指證去爭什麼面子!解決問題,使得吏治進步,這纔是言官的本分!直諫可以的,死諫也是可以的,但要死得其所,要言之有物!要做一個善諫之臣!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紮實自己實事求是的作風,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搞朋黨政治!那幾個朕讓他們在京師行乞的言官,朕是最大的寬容了!跟他們沒有關係的事情,爲了維護言官的地位,不惜跟風,跟風也罷,還沒有膽識!朕稍稍發作,立時嚇得又轉變風向!這樣沒有主張的人,配當言官嗎?凡事都是論證的過程,不要一根筋通到底!不要認爲自己的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認定一個人有錯,也要通過法治的手段去核實,不是皇帝說誰有罪,就是誰有罪的!國家必須法治才能夠強大,國家必須法治才能夠持久!這些道理,你們都不懂嗎?難道非要將話說死,說絕,就是有理了,就是對的了嗎?做事非要往死路上面走嗎?死諫就一定是對的了嗎?”崇禎皇帝朱由檢說話時心平氣和,多年的基礎管理工作,鍛鍊了他的耐心!

孫慎行縱然是四代老臣,卻也是頭一回遇見這樣的皇帝,心悅誠服如果沒有到達的話,對皇帝佩服的心思,是已經產生了,至少,這份講道理的耐心,足可以放入史冊去跟任何一個皇帝比較!當一個人的權勢達到了沒有制約的地步,還願意跟臣下這樣講理的皇帝,古今罕見!

“縱然我爹爹做的過了,就像是皇帝說的,到了要分屍喂狗的地步嗎?我爹爹出於一片公心,這是應該正視的吧?爲公而死,死後還要受到百般羞辱,這就是公理了嗎?皇上如果認爲那幾個跟着我爹爹諫言的言官能力不足,或者是品行不足,大可以將他們下獄治罪,即使是將他們處死,也好過讓他們在京師乞討,皇上這樣做,不會讓天下讀書人寒心嗎?一個能夠讓天下讀書人都寒心的皇帝,不應該被天地不容嗎?皇帝斷事全憑一己喜好,這就是朝廷綱常嗎?你殺了我,你現在就殺了我吧!”張蕾蕾含着淚,不讓自己的眼淚留下,死死的咬着自己的嘴脣說道,吐字尚且算是清晰!

孫慎行氣的跪着爬過去,想要按倒張蕾蕾跪下,張蕾蕾卻走開兩步,繼續怒目瞪着皇帝!

“你這個丫頭,怎麼能夠這樣跟皇上說話呢?你有多少個腦袋啊?這是欺君犯上的大不敬!皇上就衝你這個說話的態度,給你分屍喂狗,也沒有過錯!”

王承恩氣的渾身顫抖,敢這樣跟皇帝說話的人,他活了這麼大的年紀,也是頭一次碰到,而且,罵他王承恩一萬句也不如罵皇帝半句讓王承恩生氣的!“御林軍還愣着幹什麼!拿下!”

第972章 並不穩固第61章 沒辦法就是沒辦法第111章 建奴斥候第188章 你親我一下第536章 海溢第720章 王承恩回來了第298章 天賦最高的洪承疇第359章 十幾二十多年第413章 忠誠的楊衰第420章 四十萬流民第485章 勢在必行第774章 害怕了第445章 麪粉第73章 理想化的官員體制第362章 不能放棄第230章 反民第821章 奪權第557章 三門第425章 薊門第579章 公平第776章 王八之氣第697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995章 皇太極的盟友第141章 大家都會扣帽子第954章 幸福的皇帝第720章 王承恩回來了1107 決戰關頭第192章 孟加拉虎第973章 提起棍子走德國道路第999章 閃電戰第24章 朕喜歡聰明人第951章 艱難的時刻第610章 受不了第80章 魏忠賢動搖了第43章 到底是要改革還是要革命!?第608章 你是皇帝第990章 張老太太死了第330章 賀人龍第106章 漂亮母老虎第324章 初吻第86章 朕想殺你第920章 恨世界第103章 寄人籬下第168章 膜拜大神第938章 罷了鄭芝龍第141章 大家都會扣帽子第158章 張嫣來了第489章 範景文第734章 走黑道第1078章 文化戰爭第643章 曹文詔和孫傳庭第804章 一條鞭法第876章 殺人只是揮揮手第4章 皇帝的乳~娘第684章 別撞第88章 皇帝冷淡懿安皇后第107章 狂犬病第212章 周延儒敢說話第99章 好心當成驢肝肺第708章 王承恩親自出馬第164章 芳香氣息第1041章 張敏第909章 除夕第915章 親民第540章 文醫生第455章 天津第345章 德羅辛克第568章 將客巴巴放到尼姑庵第705章 寶物第846章 愛的太深第402章 不可能的吧第1082章 張嫣第453章 顏繼祖第521章 南京守備第974章 三篇社論第536章 海溢第831章 文官集團第230章 反民第46章 史上最大力度的京察大計第687章 鄭三俊第270章 滾蛋第818章 兩難第888章 必須自己研發火槍第84章 犯官的女兒第31章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裡頭第804章 一條鞭法第159章 光有忠心是不夠的第509章 公平第582章 閣臣第524章 都走第252章 職業軍人第80章 魏忠賢動搖了第631章 建奴,你們給朕跪着出去第649章 口語第1087章 最懂皇帝的女人1129 施政爲民第565章 揚子江畔遍地人頭第125章 灤州第110章 回到大明朝第1066章 最後時刻
第972章 並不穩固第61章 沒辦法就是沒辦法第111章 建奴斥候第188章 你親我一下第536章 海溢第720章 王承恩回來了第298章 天賦最高的洪承疇第359章 十幾二十多年第413章 忠誠的楊衰第420章 四十萬流民第485章 勢在必行第774章 害怕了第445章 麪粉第73章 理想化的官員體制第362章 不能放棄第230章 反民第821章 奪權第557章 三門第425章 薊門第579章 公平第776章 王八之氣第697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995章 皇太極的盟友第141章 大家都會扣帽子第954章 幸福的皇帝第720章 王承恩回來了1107 決戰關頭第192章 孟加拉虎第973章 提起棍子走德國道路第999章 閃電戰第24章 朕喜歡聰明人第951章 艱難的時刻第610章 受不了第80章 魏忠賢動搖了第43章 到底是要改革還是要革命!?第608章 你是皇帝第990章 張老太太死了第330章 賀人龍第106章 漂亮母老虎第324章 初吻第86章 朕想殺你第920章 恨世界第103章 寄人籬下第168章 膜拜大神第938章 罷了鄭芝龍第141章 大家都會扣帽子第158章 張嫣來了第489章 範景文第734章 走黑道第1078章 文化戰爭第643章 曹文詔和孫傳庭第804章 一條鞭法第876章 殺人只是揮揮手第4章 皇帝的乳~娘第684章 別撞第88章 皇帝冷淡懿安皇后第107章 狂犬病第212章 周延儒敢說話第99章 好心當成驢肝肺第708章 王承恩親自出馬第164章 芳香氣息第1041章 張敏第909章 除夕第915章 親民第540章 文醫生第455章 天津第345章 德羅辛克第568章 將客巴巴放到尼姑庵第705章 寶物第846章 愛的太深第402章 不可能的吧第1082章 張嫣第453章 顏繼祖第521章 南京守備第974章 三篇社論第536章 海溢第831章 文官集團第230章 反民第46章 史上最大力度的京察大計第687章 鄭三俊第270章 滾蛋第818章 兩難第888章 必須自己研發火槍第84章 犯官的女兒第31章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裡頭第804章 一條鞭法第159章 光有忠心是不夠的第509章 公平第582章 閣臣第524章 都走第252章 職業軍人第80章 魏忠賢動搖了第631章 建奴,你們給朕跪着出去第649章 口語第1087章 最懂皇帝的女人1129 施政爲民第565章 揚子江畔遍地人頭第125章 灤州第110章 回到大明朝第1066章 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