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中國參戰軍

比較德國一支普通的陸軍師的火力裝備可見:2旅4團(步兵),每團轄1個迫擊炮連,發射桶6具。而機槍則普及到班。重火力是師轄1個炮兵團,裝備75MM**炮或105MM加農炮60門。

而中國最好的陸軍師,同樣的架構(此時中國師從德國,均是2旅4團制),每團只有1個重機槍連(馬克沁水冷式),機槍4至6挺,師屬炮兵團有54門75MM山炮或野炮。

記住,這樣的師,中國目前只有6個,其它的還算一流的部隊,只配置一個18門的炮兵營,更差的那些“炮兵部隊無炮、騎兵部隊無馬”的雜牌部隊就不提了。

還有需要知道的是,德國的陸軍師,向來是在優勢炮兵部隊對敵方的火力壓制下進行交戰的,這些軍屬火炮,口徑都在125MM以上…

而且德國的後勤保障能力、部隊的機動能力、官兵的訓練素養,都不是中國軍隊可以媲美的。同樣的一個師,德國師可以抵得上中國3至4個師!這就是國力的差距,不容置疑。

這還是近代中國最好的時候,正史上到中美朝鮮戰爭,志願軍一個軍尚不能吃下美軍成建制的團,甚至中國還沒有全殲過美軍一個營的先例!

因此,段祺瑞在此時要參戰,是要耗大本錢的,難免會被取黎而代之的馮國璋總統不滿。

之前,一直在努力調解府院之爭的張國淦力勸段祺瑞迎黎元洪覆位。他說:“相對而言,和黎元洪共事其實比較容易,因爲他手中無兵,而且剛經受過挫折,會吸取教訓;而馮國璋既有兵權,又是新官上任,遇事必然逞強好勝,因此更難對付。”

張國淦的分析入情入理,完全是出於對段祺瑞的一片愛護之忱。如果段祺瑞能夠接受,學古人將相和,也許可以開創一個雙贏的新局面。可惜他對黎元洪罷免自己耿耿於懷,終於因私而廢公,挾憤而忘義,拒絕了這個建議。

老北洋馮國璋入政北京,與外交部長王士珍一道,北洋“龍、虎、狗”三兄弟開始了理論上應該如漆似膠的蜜月生涯。他們重敘“北洋三傑”舊情,表示“咱們老兄弟三個連肢一體,不分總統、總理、總長,只求合力辦事,從今而後再也不會有什麼府院之爭了”。

事實上卻不然。

交情是交情,政治是政治。段祺瑞重新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重內閣的權力,讓總統完全成爲擺設。由於段祺瑞曾經致電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連續三次對民國的發展有莫大貢獻,故有“三造共和”之美譽。“三造共和”是段祺瑞的政治資本,是他擡高自己打擊別人的法寶,故他常以此自詡。

他和黎元洪爲權力大起爭執,黎元洪敗陣,是因爲沒有後盾;但是當實力也不弱的馮國璋上臺後,兩人逐漸因政見不和而大起爭執。

段祺瑞與馮國璋兩人雖然同屬北洋陣營,卻是分別隸屬於不同的派系:直系與皖系。兩位冤家在袁大總統屍骨未寒之際其實就正式翻臉,連帶着各省的將軍們也紛紛站隊,從而形成中國近代歷史上蔚爲壯觀的北洋軍閥直皖兩大派系。

這時候,直系勢力主要分佈在江蘇、山東、北京、河北、江西,在京津算是主場;而皖系則佔有陝西、安徽、浙江,以及段祺瑞連任七屆陸軍總長在中|央政|府所培植起來的深厚的人脈和勢力。除此之外,以孫逸仙爲首的“護法運動”力量也將在廣東組建護法政|府並擔任大元帥,與北方形成對峙。

直系爲英美所支持;皖系則由日本扶持;而廣東政權,則同時與英日相呼應,但爲國際社會主流所不承認。如果時空不轉移的話,在不久後即倒向蘇俄,從而形成孫逸仙“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政策。

此時的奉系,尚未完成力量的整合,並未在政治舞臺上有比較大的能量。但是前三者的紛爭,標誌着近代中國正式進入最混亂的軍閥時代。

現有力量,段祺瑞自忖未必能對馮國璋佔有優勢,如果有機會再增加幾支軍隊,形勢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這也是段祺瑞力主支持對德宣戰的私心。由於此時國家兵力大都爲各省督軍掌握,完整意義上的“國防軍”尚不存在,段祺瑞便想趁機重開爐竈另行招兵買馬,這樣,著名的“中國參戰軍”新鮮出爐了。

這支符合段總理心願的隊伍初定是六個師,這樣就完全對其它北洋軍造成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因爲代價過大而遭到馮國璋的吐槽,呵,國庫的錢都給你擴軍去了,要對付誰啊?!最後沒辦法,參戰軍最後縮編成了三個師及三個混成旅。

同北洋軍類似的是編制,但是火力明顯增強了,因爲炮兵實實在在增加了,不是虛掛。這三個師都轄一個完整的炮兵團,仿日式編制36門炮;旅增一個12門炮的山炮營;團則增一個4門炮編制的步兵炮連;很重要的是機槍下放到營級。從整體裝備實力看,它勝過北洋軍的任何一個師。

混成旅轄3個步兵團及裝備有炮兵營、工兵營、通訊營,與當初張漢卿帶領下的衛隊旅的建制幾近雷同(當然是雷同,本來當初張漢卿就是克隆他的獨|立旅嘛)。重炮一時籌措不及,也同張漢卿一樣,先建架構再說,未來編制是轄一個野炮營。至少,未來打着“中國參戰軍”的名義,要餉要槍方便不是?

此外還有一支含重炮營、裝甲汽車連的訓練處。

段祺瑞藉着歐戰的機緣,接管了這支中國參戰軍(因爲司令是他的親信徐樹錚),實力大增。如果最後練成,他的勢力將會凌駕於各方之上,成爲繼袁世凱之後中國最有權勢的人,沒有之一。

編制出來了,也在天津小站開始招兵買馬了,一個很正常也很讓人頭痛的問題始終沒能解決,那就是經費。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要建設一支能夠在小範圍內與歐洲列強相媲美的新式軍隊,光裝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虛弱的國庫是不行的,當初老袁爲了應付西南與東南的“護國戰爭”,幾乎掏光了家底,錢從何來?

重武器中國沒有能力建造也缺少添置的經費就算了,輕武器也造不來,還要向東鄰日本購買,這真是中國的恥辱。但是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吶!

第358章 少帥的面子第908章 近身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540章 要賬第679章 人盡其才第916章 和平的一線曙光第532章 財大氣粗第529章 通衢第767章 混蛋透了的女人(上)第530章 對峙第4章 息亂(上)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52章 調情第39章 變生卜測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588章 碰撞第482章 且行且珍惜第92章 後院起火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841章 虛假的皿煮與國民第895章 匕現第777章 貴圈很亂(上)第737章 放人第688章 庚子賠款第915章 軍事考察團第765章 貴圈很亂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388章 火併第136章 軍訓第970章 顯擺第954章 打大了第476章 分而治之第248章 摻沙子第31章 戲外第308章 歪才正用第913章 中華魂第764章 皇族溥傑和他的女人第562章 羅敷有夫第600章 臨城劫車案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867章 海空聯合第1005章 勝利者的福利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775章 一次浪漫第535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93章 脫籠第114章 覆手爲雨第199章 連長韻事第419章 一將難求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981章 扎手第718章 決心第559章 做生意(上)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878章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182章 多管齊下第811章 腰間仗劍斬愚夫第432章 別情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175章 直面第35章 打架第548章 孫大炮遇上了真大炮第726章 英國人要掀起金融戰第405章 定心丸第519章 舌尖能抵百萬兵第41章 收斂第85章 溫柔鄉第523章 自治鬧劇第218章 遭難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773章 如謝安故事第148章 毛腳女婿第706章 洗牌第507章 異樣心思第706章 洗牌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705章 三權分立第114章 覆手爲雨第280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下)第881章 重圍第152章 變生不測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571章 風暴前夕第417章 兩顧茅廬第198章 家務事第49章 尷尬的出席第271章 中日關於一戰的較量(上)第395章 鞏固西北第891章 東方絞肉機第195章 將計就計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775章 一次浪漫第213章 另一場較量第304章 反彈第252章 跳樑小醜第154章 善後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
第358章 少帥的面子第908章 近身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540章 要賬第679章 人盡其才第916章 和平的一線曙光第532章 財大氣粗第529章 通衢第767章 混蛋透了的女人(上)第530章 對峙第4章 息亂(上)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52章 調情第39章 變生卜測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588章 碰撞第482章 且行且珍惜第92章 後院起火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841章 虛假的皿煮與國民第895章 匕現第777章 貴圈很亂(上)第737章 放人第688章 庚子賠款第915章 軍事考察團第765章 貴圈很亂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388章 火併第136章 軍訓第970章 顯擺第954章 打大了第476章 分而治之第248章 摻沙子第31章 戲外第308章 歪才正用第913章 中華魂第764章 皇族溥傑和他的女人第562章 羅敷有夫第600章 臨城劫車案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867章 海空聯合第1005章 勝利者的福利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775章 一次浪漫第535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93章 脫籠第114章 覆手爲雨第199章 連長韻事第419章 一將難求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981章 扎手第718章 決心第559章 做生意(上)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878章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182章 多管齊下第811章 腰間仗劍斬愚夫第432章 別情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175章 直面第35章 打架第548章 孫大炮遇上了真大炮第726章 英國人要掀起金融戰第405章 定心丸第519章 舌尖能抵百萬兵第41章 收斂第85章 溫柔鄉第523章 自治鬧劇第218章 遭難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773章 如謝安故事第148章 毛腳女婿第706章 洗牌第507章 異樣心思第706章 洗牌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705章 三權分立第114章 覆手爲雨第280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下)第881章 重圍第152章 變生不測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571章 風暴前夕第417章 兩顧茅廬第198章 家務事第49章 尷尬的出席第271章 中日關於一戰的較量(上)第395章 鞏固西北第891章 東方絞肉機第195章 將計就計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775章 一次浪漫第213章 另一場較量第304章 反彈第252章 跳樑小醜第154章 善後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