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三權分立

1924年國慶之際,除臺灣孤懸海外仍被日據、海南尚未建省、重慶尚未分出四川外,中國大陸32個區域完全實現了統一。

這時候,爲期一年的段祺瑞執政|府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可以體面下臺了。換句更貼切的說法是,奉系已經用不着他了。

建立一個新民國的政治模式在爭論中慢慢落下帷幕,一個清晰的大框架顯現在世人面前。

由於奉系在軍隊中佔有絕對控制力,加上奉系一貫控制下的地盤佔有中國的八成多,所以在新民國成立的大事件上,大家都圍繞着奉系提出的框架來討論,而不是另建爐竈,國民黨亦然。

鑑於中國主大陸已無可以掣肘張作霖的力量,集總統與總理於一身的執政身份已不符合皿煮化的要求。作爲國家計劃委員會的主席,張漢卿積極設計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架構,並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中國完成了對國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模式。

重中之重、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恢復國會:自曹錕賄選,除了戰爭狀態,一年多的時間裡全國大部分地區處在奉軍和人民軍軍管之下。人民黨在維護國家統一與主權完整、領導工人運動、農村土改、婦女解放及統一戰線上建有卓越的功勳後,不但在法理上,而且在心理上讓全國人民得到認同。

當此之際,改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已成爲可行。

行政上,張漢卿醞釀着把重慶從四川省剝離出來,以解決川中一省獨大的局面;把因交通不便而無法有效管理的海南從廣東省中剝離出來展等。

這樣,根據張漢卿等人起草的《臨時國會組織法》,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爲中國人民黨|領導下的新國會,分參議院和衆議院。

參議院由中央目前直接控制的28個省份及剛從各方軍閥手中取得的廣西、雲南、貴州、四川4省,及剛醞釀新成立的巴山、海南兩省,加上在正史上一直遊離於中央的西藏、日據的臺灣,共36省組成。

不計省份大小,規定每省各佔3個名額。後繼如有新劃撥的省份,都將在加入後自動獲得名額。

爲了最大保證人民黨的優勢,根據張漢卿的要求,參議院另增加軍隊退役將領席位5個,人民黨獨立任命席位5個,退休政|府首腦席位5個,均有同等效力。

這一點頗爲大家夥兒不滿,不過張漢卿根本沒打算這麼做,他提出這個議案,只是爲了和大家討價還價達成另外一個目的。

果然,在反對系的聯手狙擊下,張漢卿作了妥協,取消人民黨獨立任命的席位,以之交換的是,作爲軍隊中德高望衆的元帥大將,必須有資格取得與參議員同等的一票;而對國家大政有深刻了解的退休常委,爲了不致浪費其寶貴的施政經驗,亦需與此同例…

這是埋下仗筆呢,因爲張漢卿已經與張作霖商定,在政治工作完成後,就進行軍銜的評定工作。幾位元帥未來就將是幾張天然的參議院選票,因爲軍銜的評定是軍隊自己的事。所以弄幾個元帥在不得已時服從於政治需要,當然,情況不至於壞到這步,哥只是留下伏筆…

衆議院由此36個行省(臺灣因日據只有名義席位)隨省份人數多寡而變化,初定爲每100萬人口中有一個席位,加上中央直屬部委及人民軍代表兩個部分,衆議院計劃在1925年設立482名議員。

規定由衆議院議長兼任國會主席,所有議員在任期間享有司法豁免權。在重大事件上(如修改憲法等)需得到參、衆兩院各2/3多數通過;在普通法律的制定及修改上,均需兩院過半數通過後交國家|主席簽署生效。

國會是中華民國最高權力機關,衆、參議院的職責分別是:審議及修改憲法;對重大議案的表決;對政|府的信任投票;年度政|府報告及預算的審覈表決;對外締結條約的批覆、宣戰等。

參、衆議院各設立8個委員會,分別是:憲法委員會、法律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外事委員會、經濟貿易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司法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超過1/5的議員、參政團體、及兩院院長均可獨立提出議案。

但兩院也有差別:參議院側重於人事權和政治層面如批准對外條約等,衆議院更多地關注於國內具體事務、如財權的控制,以此來約束政|府。

在行政上,因爲歷史的原因,其它黨派一時無法憾動人民黨的執政地位,因此要約束它的權力,只能在國會上,所以以國民黨爲首的參政|黨派和團體,推出一個約束政|府的法案,即《國會表決辦法第十三款》:

針對政|府信任案,如果參、政兩院都以過半數通過不信任案,則政|府應當解散。當然,這是在極端的情況下。

因爲參議院對衆議院的反制權,所以在《國會表決辦法第十四款》裡對於年度預算、政|府報告等關係到政|府施政能力測評項目,如果衆議院第一次不通過,而政|府又強硬直接提交參議院表決,如果未獲得2/3多數通過即被視爲未通過,則政|府亦應當解散----

這是一個堪稱傑作的約束政|府辦法,即執政者想強行推行一項決策但沒有獲得民意,他必須要冒着丟烏紗帽的風險…

人民黨普遍不願意有這麼一個緊箍咒罩在頭上,但是張漢卿立主同意這兩條款項。

一個沒有約束的政|府,遲早會破壞“三權分立”的平衡,成爲一個極權的政|府。這兩個條款,雖然看起來可能會打擊政|府的權威及限制政|府的權利,但從長遠來看,又何嘗不能限制政|府的決策人員弓雖女幹民意、而不是成爲像後世所唱的“人大點點頭,政協拍拍手”的微弱監督能力?

在其它一般議案上,均需按照先衆後參的順序、經兩院過半數通過即可成行。

在修憲上,需經參、衆兩院各2/3多數同意方可通過;如果第一次提案未獲通過,5年內不得再提出同等議案----這樣做,已經基本上確立了人民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政治的領導地位。

憲法已經規定了人民黨作爲執政|黨的種種優勢,當然在修憲上予以設立高門坎。在這種情況下,萬一後代仍守不住人民黨的優勢地位,那也只能說明這個黨已經根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了,活該被淘汰----再好的制度都經不起敗家子來折騰。

國會選舉同樣是每5年一屆,議員任期無限制。

政|府架構則是以國家|主席爲主權象徵,代替之前的總統。只是名稱的改變,國民黨也沒作過多反對,但是當人民黨給出的國家|主席選舉辦法出臺時,還是得到劇烈反對。

因爲在張漢卿的要求裡,這個職位要由中國人民黨提出候選人名單,交衆議院表決通過。國民黨表示反對,因爲之前的總統,是直接由國會選出的,無論哪個黨派的人都可以做。

這裡他們埋了個伏筆。在新一屆國會還未建立、制度還有健全的時候,國民黨以其在宣傳領域的優勢,是極有可能捲土重來的。孫逸仙在舊國會中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特別在他身體已經病重的情況下,沒有人可以獲得他的這種哀兵的優勢。

如果國家|主席一職要通過國會選出,孫逸仙極有可能在這種形勢下獲勝。雖然這並不會影響到國家大局,但至少會平白增加些變數。張漢卿不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也堅決地認爲“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認爲極端的行政權力壟斷對國家的皿煮進程不是好事。

但也不會傻到樹立對手,他寧可讓段祺瑞繼續作虛君也不能接受一個有影響的國民黨大伽。國家形式上統一了,軍權算是握在手裡了,但行政權力也是非常重要滴,是人民黨賴以存在的基石。最主要的思想,是允許國民黨等在政治上起到監督人民黨的作用,但不是讓他們直接指手劃腳。

所以,不行!這是原則。行政上如果不能體現人民黨的領導地位,難道我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仍要由那一撥子只能喊口號、脫離百姓、只知道憤世嫉俗的書呆子來坐嗎?

不但國家|主席,連總理、內閣成員、軍隊的領導權,都要在人民黨的控制下,都要在憲法的基礎上得以保證,甚至這個國會,未來也必須由人民黨控制!

在張漢卿之前的試點裡,是除了保證司法獨立外,國家的領導權要體現出人民黨的意志的。

這個迴應讓孫逸仙及其助手們極爲不滿。現在國民軍已經沒有了,如果不能在重要的國家|主席一角扳回局面,沒有了軍權、行政權的國民黨早晚將會淪爲二流甚至不入流的小黨,他辛辛苦苦爲之奮鬥的事業也終將煙消雲散。

雖然名義上與人民黨都是三皿煮義的信衆,可是領袖人物也有私心。

當然,張漢卿是允許孫逸仙成爲國家副主席的不二人選的,如果他願意,也會有準備地讓他擔任國會主席,這是最底限的安排了。不過考慮到他的病情,繁重的國會工作可能並不適合他。

對此,國民黨中央並不領情,孫逸仙甚至派廖仲愷向外界表明自己仍願意做中華鐵路總辦,這就有點賭氣的意思了。當中間人把國民黨的要求向張漢卿說明時,他曬然失笑,提筆給對方寫了一首《七律》:

“飲茶粵海未以望,索句渝州葉正黃。

一十三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303章 接班人(下)第777章 貴圈很亂(上)第465章 不差錢第944章 摧枯拉朽第151章 好運氣的小高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518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30章 包產到戶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220章 摘果子第10章 奉天講武堂第988章 女權運動的偉大勝利第981章 扎手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276章 賑災(下)第948章 指責第967章 家事即天下事第196章 上門第321章 那一方國土第687章 1924年的軍改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527章 奇襲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620章 四照堂點將第32章 撩刺第87章 同牀異夢第48章 識荊第862章 擊斃是最好的尊重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746章 人民戰爭論第211章 牀前第288章 座次之爭(下)第665章 驚魂第954章 打大了第267章 包容第714章 血腥的一天第886章 危局第930章 吃醋第740章 領事裁判權之爭第488章 對決第520章 一場影響深遠的宴會第407章 大正不正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219章 犧牲第376章 鳳凰涅槃第133章 嫡系第852章 迎戰第711章 尊師重教第741章 完美收宮第622章 直奉大戰(下)第133章 嫡系第686章 威第713章 國家之恥第484章 兵臨城下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141章 往事第696章 一種情第822章 調查第810章 新一任張女郎第54章 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第852章 迎戰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928章 怎一個亂字了得第912章 慘烈第259章 復辟第578章 去他媽的風度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850章 忘恩的代價第782章 第一次政治危機第164章 投誠第811章 腰間仗劍斬愚夫第813章 就緒第673章 軍建狂魔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858章 上兵伐謀第80章 自污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668章 會晤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565章 突破第213章 另一場較量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569章 博弈第214章 擠兌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872章 跨過鴨綠江第277章 爲什麼我的眼裡滿含淚水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976章 統戰第167章 獎賞第298章 冷槍第963章 堅如磐石
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303章 接班人(下)第777章 貴圈很亂(上)第465章 不差錢第944章 摧枯拉朽第151章 好運氣的小高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518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230章 包產到戶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220章 摘果子第10章 奉天講武堂第988章 女權運動的偉大勝利第981章 扎手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276章 賑災(下)第948章 指責第967章 家事即天下事第196章 上門第321章 那一方國土第687章 1924年的軍改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527章 奇襲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620章 四照堂點將第32章 撩刺第87章 同牀異夢第48章 識荊第862章 擊斃是最好的尊重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746章 人民戰爭論第211章 牀前第288章 座次之爭(下)第665章 驚魂第954章 打大了第267章 包容第714章 血腥的一天第886章 危局第930章 吃醋第740章 領事裁判權之爭第488章 對決第520章 一場影響深遠的宴會第407章 大正不正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219章 犧牲第376章 鳳凰涅槃第133章 嫡系第852章 迎戰第711章 尊師重教第741章 完美收宮第622章 直奉大戰(下)第133章 嫡系第686章 威第713章 國家之恥第484章 兵臨城下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141章 往事第696章 一種情第822章 調查第810章 新一任張女郎第54章 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第852章 迎戰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928章 怎一個亂字了得第912章 慘烈第259章 復辟第578章 去他媽的風度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850章 忘恩的代價第782章 第一次政治危機第164章 投誠第811章 腰間仗劍斬愚夫第813章 就緒第673章 軍建狂魔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858章 上兵伐謀第80章 自污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668章 會晤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565章 突破第213章 另一場較量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569章 博弈第214章 擠兌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872章 跨過鴨綠江第277章 爲什麼我的眼裡滿含淚水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976章 統戰第167章 獎賞第298章 冷槍第963章 堅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