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和平曙光

人民軍漸行漸遠,已經遠遠地把直系拋在後面。現在的直系,已經不敢再講什麼“南下統一民國”了,而是大聲疾呼停止內戰,建設一個聯合的統一的政|府。這是形勢所迫,又是民意所屬。

以前直系強大時,他們呼籲“武裝統一”,現在形勢不對了,他們就呼籲“和平統一”。

歷史上的直奉大戰,因爲人民軍的強大和麪臨南北人民軍、奉軍兩大集團的夾擊,最終沒能打起來,這是張漢卿最爲欣慰之事。

人民黨在東北的諸般改革,已經將國人的目光聚集到這裡。不講其龐大的工商業能力,光是每年上百萬人涌入東北務工務農,就可以知道東北對外界的吸引力有多大。

而且自從人民黨建立以來,先是收回舊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利益,賺夠了貫受欺凌的國人的眼球,都說奉系爲中國人爭了光。

後來在五四運動中的耀眼表現,並在歷次對日交涉中有理有利有節,讓國人大感欣慰,無數有識之士都認爲人民黨將是帶領中國走向強大的支柱力量,是中國的希望。

黨管理國家和軍隊、土地公有制、這個時候蘇聯的共產主義也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嗎?而且人民黨的作法要遠比它符合中國的實際:她不但沒有讓體制僵化,還讓農民的積極性暴發出來,連續讓東北的土地大豐收。

十幾個大的工商集團的成立並由“國統會”領導下抱團,不就是那個社會主義公有制嗎?

另外三權分立體制的實踐讓國人看到了中國皿煮的希望,一個鮮活的政|府遠比孫逸仙紙上談兵的“五院制”和他所提倡的三皿煮義要來得吸引人。

因此往北、往西、往東去學習的革命分子在比較了中外的差異後,也認爲人民黨的經驗遠比其它國家要好,自然,走蘇俄的路完全沒有必要。所以中國共X黨始終沒能在這場大潮中佔據一席之地,很多後來的優秀工人運動領袖、優秀將領都紛紛加入關內、外各地的人民黨,這也是人民黨迅速膨大的原因之一。

張漢卿卻不知道,在他一點一點的影響下,時局已經向着極有利於奉系的方向變化,儘管絕大多數事件仍在向着它自己的宿命前進,但腳步或者方向都有少許的偏離。

在奉系、人民軍紅紅火火之際,孫逸仙的國民黨卻始終不溫不火:既沒有得到國內更多民衆認可,又不被列強承認政權的合法性。

孫逸仙在去年此時自滬回粵,自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卻得不到列強的承認。但是他矢志不移,積極組織北伐軍,並親自入廣西遊說桂系新首領李宗仁,以取得桂系的支持。

他爲了表明自己“天下爲公”的心跡,多次對外界放出話來,只要“獨裁”的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下臺,他也將同時下野。

真如此,則是中國之幸,人民之幸!張漢卿決定結束國內戰爭,以便讓中國儘快地恢復經濟與她的大國地位,便密電讓張作霖向徐世昌施壓。

而同時,曹錕也接到吳佩孚的意見,利用和平建國的時期延緩人民軍與奉軍的施壓,爲養兵蓄銳創造條件,也向徐世昌施壓。

曹錕之所以如此賣力驅徐,實際上是自己想“黃袍加身”。奉系雖然近年來勢力大增,畢竟在北京根淺。在奉系勢力未完全滲透進北京、特別是國會控制在直系手裡時,很有概率“選舉”出自己爲總統。這樣自己有正統之名,再有直軍之勇,或可與奉系匹敵。

不過徐世昌畢竟是安福系選出來的總統,當初也是國會通過的,吃相如果太難看,怕是會引起南方護法軍政|府和奉系的聯合反對。

據說段祺瑞也在慫恿奉、皖、粵的大聯合,爲當初大敗雪一箭之仇。而且吳佩孚也認爲這種粗暴強硬的做法不會取信於天下,只能使本已呈分裂狀態的局勢更加惡化。他認爲,首先要提出“恢復法統”、“統一全國”,然後再利用舊國會,“選舉”曹錕爲“名正言順”的總統這一主張。

他認爲即使南方國會的議員們回京,直系也有把握選而勝之,這一想法得到曹錕的認同。

於是前總統黎元洪進入他們的視線:他曾因反過“南征”被段祺瑞趕下臺,能夠獲得粵系的諒解;他無兵無權,一是好糊弄,二是奉系不至於反對。

而張漢卿也希望徐世昌的上臺能夠促成南北和解,這樣,粵、直、奉三家有機會重新組成統一的政|府。不管將來如何分地盤,至少國家名義上得到統一,對於中國來說就是一大進步,因爲《華盛頓條約》也是要“保證中國的獨立國家地位”。

現在直、奉兩系共管北京,三權分立在東北的嘗試也獲得國內外稱讚,重新來一次選舉,以現在控制15省的力量,就是讓張作霖當選總統也不是問題。相同的原因,他也贊同讓黎元洪爲總統,等各派統一了再重選好了。

兩大支柱各懷鬼胎,但一齊動手,徐世昌壓力山大。6月2日,徐宣佈辭職。

於是一時間,社會各界紛紛致電孫逸仙和廣州非常國會,呼籲孫逸仙實現與徐世昌同時下野的宣言,實現國家共和統一,其中蔡元培、胡適、高一涵等200多位名流甚至聯名要求孫逸仙下臺。

但出乎意料的是,孫逸仙斷然拒絕辭職。

頓時,社會各界大失所望,孫逸仙民望迅速下跌。甚至段祺瑞都對曹汝霖說:“以前,孫文以臨時約法被蹂躪爲旗號,鬧革命,可是現在臨時約法已經恢復,孫文卻還要堅持造反,從今以後,就變成是他不對了。”

人民軍節節勝利,使打心裡本並不贊同北伐的廣東督軍、護法軍政|府陸軍部長、兼粵軍第一軍軍長的陳炯明產生了異志:當初阻礙光大法統的皖系已經下臺,連它最後一個象徵徐世昌總統也換成了黎元洪了,那還北伐幹什麼?非常國會議員回到北京,以各省自治爲藍本,大家組建一個聯合政|府,中國的和平不就實現了?

和平似乎有了一線曙光,可是陳炯明沒想到的是一個核心問題:如果三家大聯合,都玩自治了,總統輪得到孫逸仙來做嗎?

第757章 壓力第265章 落幕第960章 日軍的輝煌第840章 磨刀霍霍第395章 鞏固西北第338章 將身贖罪第416章 故人來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641章 把妹的代價第356章 張漢卿的煩惱第78章 裂痕第851章 暉春衝突第285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下)第613章 和談第742章 一戰後的歐洲第359章 初晴後雨第766章 火辣第582章 舊瓶裝新酒第170章 閨房之樂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865章 岸炮與軍艦的對決第809章 東北大學的大學問第634章 訛詐第312章 圍殲戰第596章 意外之喜(上)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108章 驅狼吞虎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724章 奠第14章 戲文第160章 進攻第737章 放人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699章 大義所在第459章 公與私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896章 “無恥”的對手第885章 突圍第603章 膠濟線易主第616章 曹錕賄選(上)第179章 擦屁股第483章 臨門一腳陷進去了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342章 廉價勞動力第587章 京漢鐵路大罷工第346章 進門之辯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7章 袁世凱的心思(下)第541章 廢督裁兵(上)第70章 少將軍的生意經第175章 直面第136章 軍訓第659章 如意算盤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944章 摧枯拉朽第415章 分化第347章 被窩裡的商務第894章 激戰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591章 心事第824章 第一次三權分立的實踐第858章 上兵伐謀第201章 護短第362章 求賢若渴第318章 發力第172章 喜第381章 入蒙第874章 圍城打援(中)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550章 入粵第130章 論持久戰第179章 擦屁股第186章 鄉下人與發明家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136章 軍訓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412章 罷戰第985章 回馬槍第92章 後院起火第415章 分化第78章 裂痕第524章 四省聯盟第875章 圍城打援(下)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81章 打茶圍第328章 波瀾起第643章 軍制第80章 自污第770章 有緣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366章 奉系初長成(下)第171章 差點閃了老腰第372章 說客(上)第589章 遺憾與知識分子的人格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493章 決戰前夕第577章 人民黨政|府的優越性第835章 轟動民國的離婚案第569章 博弈
第757章 壓力第265章 落幕第960章 日軍的輝煌第840章 磨刀霍霍第395章 鞏固西北第338章 將身贖罪第416章 故人來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641章 把妹的代價第356章 張漢卿的煩惱第78章 裂痕第851章 暉春衝突第285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下)第613章 和談第742章 一戰後的歐洲第359章 初晴後雨第766章 火辣第582章 舊瓶裝新酒第170章 閨房之樂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865章 岸炮與軍艦的對決第809章 東北大學的大學問第634章 訛詐第312章 圍殲戰第596章 意外之喜(上)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108章 驅狼吞虎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724章 奠第14章 戲文第160章 進攻第737章 放人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699章 大義所在第459章 公與私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896章 “無恥”的對手第885章 突圍第603章 膠濟線易主第616章 曹錕賄選(上)第179章 擦屁股第483章 臨門一腳陷進去了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342章 廉價勞動力第587章 京漢鐵路大罷工第346章 進門之辯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7章 袁世凱的心思(下)第541章 廢督裁兵(上)第70章 少將軍的生意經第175章 直面第136章 軍訓第659章 如意算盤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944章 摧枯拉朽第415章 分化第347章 被窩裡的商務第894章 激戰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591章 心事第824章 第一次三權分立的實踐第858章 上兵伐謀第201章 護短第362章 求賢若渴第318章 發力第172章 喜第381章 入蒙第874章 圍城打援(中)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550章 入粵第130章 論持久戰第179章 擦屁股第186章 鄉下人與發明家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136章 軍訓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412章 罷戰第985章 回馬槍第92章 後院起火第415章 分化第78章 裂痕第524章 四省聯盟第875章 圍城打援(下)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81章 打茶圍第328章 波瀾起第643章 軍制第80章 自污第770章 有緣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366章 奉系初長成(下)第171章 差點閃了老腰第372章 說客(上)第589章 遺憾與知識分子的人格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493章 決戰前夕第577章 人民黨政|府的優越性第835章 轟動民國的離婚案第569章 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