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

當然,李知誥、韓謙這期間不會進襄州城去見杜崇韜,但他們也不可能真就躲在荊子口。

實際上,除了留一部斥候盯住少習山、瞎熊峪方向的樑軍動向,以及僱傭荊子口當地的民夫繼續修建荊子口的寨院外,韓謙與李知誥兩人帶着十數人又沿丹江穀道,回到南陽盆地之內。

一邊將南陽盆地之內的地形,實際摸索了一遍,一邊等着第一部龍雀軍從漢水乘船上來。

五天後,第一部龍雀軍兩千將卒乘坐樓船軍的水師戰船抵達襄州城東之時,三皇子楊元溥在柴建、李衝等人護衛下,也騎快馬抵達襄州,與韓謙、李知誥碰上面。

李知誥之前預計隨龍雀軍主力第二批出發的三皇子,怎麼也要半個月後才能抵達襄州,但實際上楊元溥嫌乘船西進太慢,過池州之後就登岸與柴建、李衝等人,帶着侍衛營先行,而由長史沈漾、監軍使郭榮、副都指揮使陳德以及週數、郭亮、高承源等人率領龍雀軍主力五千將卒在後面乘船逆流而上。

在黃州北遇到李知誥派出去的信使,知道李知誥見過杜崇韜之後的情形以及李知誥與韓謙的決定,楊元溥更是快馬加鞭北上,終於趕在第一部龍雀軍抵達襄州之時,也趕到襄州城下,跟李知誥、韓謙會合。

算下來,楊元溥從池州北登岸,一直到襄州,乘快馬每天要行三百里地。

韓謙與李知誥先行,就是以如此快的速度乘馬趕到襄州,當然知道這麼走,會有多辛苦,百餘人都不知道要跑廢多少匹馬,軍中非百戰精銳悍卒,難以堅持下來。

柴建、李衝都是一臉的疲憊,韓謙跟三皇子楊元溥也就半個月未見,見三皇子這一路怕是有削瘦好幾斤肉。

韓謙暗感楊元溥真要能如此勤勉,不畏艱難,他們真不是沒有機會,笑着說道:“殿下既然都趕過來了,我們計劃就要調整一下了!”

“怎麼調整,不直接進襄州城了?”楊元溥遲疑的問道。

他得到消息,帶着柴建、李衝晝夜兼程趕過來,主要還是他的堂姐夫杜崇韜心狠手辣,哪怕是將幾名營校抓起來砍頭,這樣的損失也是龍雀軍此時承擔不了的。

“第一部兵馬進駐樊城後,我們再陪殿下去見杜崇韜。”韓謙指向漢水北岸、與襄州城隔江相望的殘城說道。

楊元溥有些疑惑,一時間猜不透韓謙臨時調整原定計劃的用意是什麼。

“好,殿下既然過來了,我們就應該直接進駐樊城。”李知誥知悉兵法,也知道防線部署的奧妙。

杜崇韜所主持的鄧襄防線,主要還是以新建的襄州城及漢水爲依託,到時候就算有大部樑軍殺進來,他也沒有在漢水北倉促與樑軍決戰的用意。

殘破樊城雖然與襄州城隔漢水相望,但樊城卻要能算得上整個鄧襄防線的突出位置。

目前杜崇韜是鄧襄防線的主帥,楊元溥是名義上的副帥,要是楊元溥進入襄州後跟杜崇韜會合,主從關係就將更加明確。

倘若楊元溥不進襄州城,而是在襄州城的對岸樊城駐紮,那意味就微妙了。

杜崇韜要是不渡漢水,進入樊城,楊元溥以臨江侯、招討副使及龍雀軍都指揮使等身份,則有權力要求漢水以北的兵馬,都聽從他的節制,將實際成爲西北面行營的前線總指揮。

杜崇韜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要麼同意他們的要求,要麼將他自己的主將大帳也渡過漢水,北移到樊城。

而三皇子率部進駐樊城,也緊挨着漢子,甚至可以直接攔截沿漢水過來的運糧船,迫使一部分糧草能保障龍雀軍駐紮樊城所需……

…………

…………

“……”

杜崇韜年紀剛剛四旬,脣上留在濃密的短髭,他在大楚開國諸將裡,還要算相對年輕的一位,徐明珍、李普、牛耕儒以及張蟓、李普等人,年齡都要比杜崇韜大一截。

此刻的杜崇韜,枯瘦的臉彷彿一塊風化多年的岩石,他站在襄州城正對漢水江灘的城門樓上,面無表情的看着數十艘兵船正停靠到北岸的江灘,兩千多龍雀軍將卒都跳上江灘,然後爬上江岸,往樊城南門聚集。

雖然沒有他的命令,樊城守軍拒絕打開城門,放龍雀軍入駐,但問題三皇子楊元溥在百餘精銳騎兵的簇擁,站在北岸往這邊眺望過來,絲毫沒有要妥協的意思。

樓船軍的水師戰船隻是負責將龍雀軍將卒運抵到襄州城,但不負責留在襄州協助作戰,因此在將卒下船後,也是沒有絲毫停留的意思,就直接掉頭往東過急灘後再南下。

即便要就地獲得一些補給,他們也是打算等到郢州之後再說。

負責運送龍雀軍的樓船軍水師校尉,也不是蠢貨,他知道他們此時不受西北面行營招討使的節制,但是戰事一旦爆發,杜崇韜或者三皇子就有權力調動一切鄧襄境內的作戰資源,包括臨時停留在鄧襄境內裡的他部兵馬。

不過,除去樓船軍的水師戰船掉頭東歸外,杜崇韜看到還有三艘戰船停靠在北岸,沒有離去。

這是敘州船幫、楊欽所率的三艘戰船。

雖然韓謙絕不願由左司承擔起龍雀軍的後勤補給重任,那樣只會將此時還相當脆弱的左司壓崩潰掉,但是他之前以那樣強硬的態度,擴張左司的權勢,限制信昌侯府及晚紅樓對左司的滲透控制,以保持相對獨立的地位,三皇子及沈漾都給以支持,他這時候還是要讓左司發揮出相應的作用。

這樣的話,在戰後信昌侯李普還想要挑左司的刺,三皇子及沈漾也能更有理由幫他這邊說話。

因此,韓謙還是下令楊欽率三艘戰帆船,籌集一批物資先行出敘州,在漢水口跟第一部西進的龍雀軍會合後進入漢水北上,以便這邊到襄州後,能抓住更多的主動權。

此外,他們真要攔截從其他地方運抵襄州的運糧船,手裡也要兩三艘戰船才成啊!

單純是一紙命令過來,江鄂等地押糧官怎麼可能會無視杜崇韜的命令,將糧草交到龍雀軍手裡?

到時候還得靠搶啊!

當然,敘州船隊沒有戰船及相應船幫精銳的護衛,在抵達嶽州後,也會暫時由馮宣他們率領着停留在嶽州待命。

“三皇子還真是任性啊,他要是在北岸另搞一攤子,亂糟糟一團,這戰還要怎麼打啊?”已經率潭州五千援軍進入襄州的潭州節度使世子馬循,站在杜崇韜身側撇着嘴說道。

此戰,西翼除了鄧襄杜崇韜所部一萬五千守軍外,除了龍雀軍徵調七千增援兵馬外,朝廷初步還下旨從江州以西的沿江十二州分別抽調一到三千不等的兵馬,往襄州集結;而且戰事所需要的糧草等物資,當前也主要從沿江十二州調撥。

不僅馬循所率的潭州兵馬,江州行營軍使鍾彥虎等州將,也都陸續率部抵達襄州,聽從杜崇韜的節制,抵擋樑軍。

要是西翼的戰事進一步加劇,金陵對江州以西地區進行軍事動員的規模還將更大、更深入。

“我們過河去見殿下!”杜崇韜面無表情的說道。

別人看不明白杜崇韜到底是怎麼的心態,才決定率諸將渡漢水去見三皇子,當然了,就算杜崇韜是西翼主帥,主動渡江去見副帥,傳出去也只能表明他對天佑帝、對皇室權威的敬畏;這並不能算是破壞規矩的事情。

當然了,最大的問題還是杜崇韜此舉,叫其他增援兵馬以及襄州當地軍民及官吏看到會怎麼想?

會誤以爲杜崇韜會在乳臭未乾的三皇子面前低頭,將西翼戰事的主導權拱手相讓?

而對岸那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又會怎麼看待杜崇韜的此舉?

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二百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十章 與人鬥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九章 處置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十章 與人鬥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八章 殺人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
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二百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十章 與人鬥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九章 處置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十章 與人鬥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八章 殺人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