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

姚惜水、春十三娘離開後,韓謙下午一直都在凝香樓關注着城內的風吹草動,臨近黃昏時,沈漾遣人過來找他過去。

沈漾就在東府公堂大廳等着,韓謙走進去,看到鄭暉、王琳二人也坐在公廳裡喝茶。

看到韓謙走進來,沈漾壓着聲音說道:“馮傢俬伐樹木致山體垮塌壓死修陵匠工,是有罪,但該如何定罪,朝廷自有法度。我等做臣子,即便不能勸阻陛下隨心所欲的破壞法度,也不應該有渾水摸魚的心思啊!要不然,這絕非大楚之福!”

韓謙苦澀一笑,他沒有反駁沈漾,其實沈漾說得不錯,整件事大家都在揣測天佑帝的心思以及想着裡面有沒有自己的好處,沒有一個人想着要以大楚的法度處置,這絕非大楚之福。

這次天佑帝真要拿馮家開刀的話,心思還是太明顯了,朝野雖然會有幸災樂禍的人,但更多的人只會覺得風聲鶴唳,使得已然存在的矛盾變得更緊繃。

不過,天佑帝要是自以爲一切皆在他的掌握之中,決意一切都要照他的意志去做,誰這時候跑去勸諫,不是自尋死命嗎?

韓謙這兩年千辛萬苦所要改變的,就是他父親被杖斃於朝,他被車裂於市的慘烈命運,他不會做其他的無用功,他所要做的就是在形勢真要崩壞時,儘可能的多做些準備。

韓謙也沒有辦法辯駁沈漾的質問,因爲沈漾實在是沒有說錯,沈漾這時候應該已經意識到天佑帝剛愎自用、實際上已經處於將要失控的邊緣上了。

見韓謙不語,沈漾也頗爲頹然坐回到案後。

韓謙雖然感到有些難堪,但是心裡又好奇沈瀾怎麼剛從城外回來,這麼快就知道這事了?

韓謙看了王琳一眼,見他眼觀鼻、鼻觀心,一臉身正心不虛的樣子,清着嗓子,看向鄭暉問道:“鄭大人,你陪殿下進宮,侍御史張翰的參本是不是也到陛下跟前?”

“嗯,”鄭暉點點頭,說道,“陛下知悉皇陵山塌之事,大發雷霆,將宗正卿楊泰以及右校署材官楊恩召入宮中質問其事。之後,我與陳司馬便先出宮了,殿下叫世妃留在宮裡用餐。”

天佑十年時天佑帝下詔在雞鳴山爲修皇陵,當時已將荊襄收入囊中,爲自己修陵也應該提上日程。

天佑帝開始還算節制,將修陵之事歸入將作監右校署管轄,也只徵用三千官奴婢於雞鳴山採石開山修陵道。

這四年來,國庫錢糧再充足,所徵用來修陵的奴婢匠工也沒有超過萬人。

這除了天佑帝起於微末、頗爲體恤民情外,還是對自己的身體有足夠的自信,不覺得修陵是多迫切的事情。

不管是侍御吏張翰的參本,還是三皇子的參本,天佑帝即便要拿馮家開刀,也要先將具體負責督管其事的宗正卿,也是此時楊氏僅存的輩份比天佑帝還要大一輩的宗室老人楊泰,與具體負責督造皇陵的右校署材官楊恩召入宮中詢問詳情。

韓謙猜測沈漾能這麼快知道詳細,應該是楊恩出宮後就找到他。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件事初露端倪,就都意識到很不對勁了。

“要是馮文瀾確有取死之道,那陛下拿馮家開刀,也就理所當然了,”王琳這時候突然看向韓謙說道,“韓大人與馮家交好,又掌控左司逾年,想必比外人更知道馮家的底細吧?”

“王大人說笑了,”韓謙斂着眸子,盯着王琳皮笑肉不笑的說道,“韓某年少無爲,所謂的左司也只是玩家家而已,能知道什麼底細?”

馮文瀾跟他們這邊交易,條件是三皇子登位後,馮家能夠得到起復、重新崛起,所以此時可以抄馮族的家,但罪名不能定死。

要是現在給馮家定個大惡不赦的罪名,三皇子登基後又有什麼理由去起復馮氏?

當然了,政治從來都是骯髒的,郡王府這次目的是爲了能暗中獲得馮家所掌握的一部分資源,將來可未必一定要兌現對馮家的承諾。

王琳跟馮家沒有什麼交情、牽涉,他主張左司在皇陵案之前繼續蒐羅馮家的罪證,徹底坐實馮家的罪名,自然沒有什麼心理壓力。

不過,王琳說得輕鬆,但除非馮文瀾暗中揹着他們另搞一套,韓謙就不會應下這事。

要是馮文瀾好好配合這邊,他出手將馮家徹底搞死,對他有什麼好處?

王琳卻是能料到韓謙會拒絕,他朝沈漾看去,問道:“沈大人,你覺得呢?”

見王琳唆使沈漾給他施壓,韓謙冷哼一聲,說道:“天色不早了,恕韓謙不在這裡奉陪三位大人了,有什麼事情,等殿下從宮裡回來再說。”他直接站起來,甩袖揹着手就走出公堂大廳。

王琳一張白淨的臉漲得通紅,沒想到韓謙這麼不給他面子,朝沈瀾、鄭暉抱怨道:“我這也是爲殿下好,韓大人也未必太不通人情了。”

鄭暉打了哈哈,站起來跟沈漾告辭道:“要沒有什麼事情,我也先告退了。”

…………

…………

韓謙回到蘭亭巷,馮翊、孔熙榮還是惶然難安,高紹派出去的人手以及潛伏到各府的暗樁,並沒有異常信息傳回來。

韓謙安撫了馮翊、孔熙榮一頓,次日凌晨便與奚荏扮成乞丐出城去,跑到雞鳴嶺,從後山攀巖摸進修陵選址,看到山垮塌處已經被一隊侍衛親軍封鎖住。

不過,垮塌不僅僅一處,還有一條溪道應該是有大前夜下暴雨水被山體垮塌下來的泥石堵住,導致山洪改道,衝入修陵駐營,山腳下還有一座村莊被突如其來的山洪衝得一片狼籍,到這時候整座村莊都還浸泡在大水之中,有不少人的屍體或豬羊雞牛的屍體飄浮在渾濁的積水裡,慘不忍睹。

當然,這些在侍御吏張翰的參本沒有提及,或許張翰覺得這些都遠不如正修建中的皇陵被破壞來得嚴重。

雞鳴嶺前朝時乃是升州(金陵)節度使的後苑,百年封山育林,滿山皆是大樹,選爲皇陵造址,除了風水之說外,也主要考慮就地取木便利。

這三四年來,修陵所用的木材,絕大多數都是砍伐自雞鳴嶺,其實很難界定這其中有多少是裡外勾結的私伐盜木。

韓謙白天找空隙,帶着奚荏將雞鳴嶺前後的情況摸了一遍,將晚時分纔回城。

韓謙回到凝香樓後院,屁股剛坐下來,還沒有等着他將一身破爛襤褸、散發酸臭的衣服換下來,田城便跑過來找他,說三皇子急着見他,已經派人到縉雲樓催問幾次了,就差直接派人出城去找他。

韓謙不知道又發生什麼變故,匆忙間趕着便袍,穿過側門走進東院公廳,看到三皇子與衆人坐在公廳裡,正等着他過來。

沈漾既然已經知道上摺子的事情,這事便不用再瞞着臉,此外除了郭榮被排斥外,張平、李衝兩人也在場。

“父皇的反應比想象中要弱許多,你認爲是怎麼回事?”看到韓謙進來,楊元溥多少有些沉不住氣的拉住韓謙問道。

韓謙問過才知道天佑帝今天午前將馮文瀾召入宮中訓斥了一通,但並沒有爲難馮文瀾的意思,只是下令由宗正卿楊泰負責調查私伐毀山一事,待調查清楚之後按制處置。

這跟衆人,甚至跟馮文瀾自己之前所預料的截然不同。

要是馮家最後身上被輕輕的拍幾下板子,那他們昨天興奮成那樣子,不就成笑話了?

還不如侍御史張翰參馮文瀾時,他們這邊出面作保呢!

看着衆人愁眉苦臉的坐在那裡揣測天佑帝的雷霆心機,韓謙心裡則是苦笑,暗想這或許就是絕對實力的體現,他們的實力太弱小,連情緒都完全被天佑帝縹緲莫測的意志所牽動着。

天佑帝即便越來越剛愎自用,但他並沒有失去理智,知道事情的複雜性,也不可能剛知道皇陵出事,就像瘋狗似的將馮文瀾一家老少都咬死當場啊!

不過,當衆人更多的將爭嫡的希望寄望在天佑帝的個人意志上,會有這樣的患得患失,也是正常。

說實話,韓謙也擺脫不了這種負面情緒的干擾。

當然,這也可能是天佑帝對他們這邊的考驗。

“殿下有替陛下分憂之心,便是至孝,而陛下到底想要如何處置這事,我們不宜妄加揣測。”韓謙勸三皇子道。

楊元溥有些不確定的看向其他人,他是很信任韓謙,但他還沒有那種能放下得失的心境,當然難以領會韓謙這話的精髓。

“我們當下還是靜觀其變爲好。”沈漾輕嘆一口氣,說道。

王琳原本還想說什麼,但見沈漾都贊同韓謙的話,便沒想再說什麼。

“馮文瀾那邊怎麼說?”楊元溥看向韓謙,問道。

他們是指望在真正對馮家定罪抄家之前,馮家能提前將一批財貨轉移過來的,現在情勢變得撲朔迷離,這個就很難說了。

“我夜裡去見馮文瀾,看馮傢什麼意思,他們要是不願意,我們暫時還是不要輕舉妄動,一切都照陛下的意志行事便是。”韓謙心想天佑帝的態度曖昧起來,馮文瀾或許會心存一絲僥倖,並不覺得此時逼迫馮家太急是良策,此時只能建議三皇子放緩節奏。

“那好吧。”楊元溥有些患得患失,但韓謙、沈漾都這麼說,他也只能先按下急躁的性子。

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五章 家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二百六十章 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信太后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七章 謠言
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五章 家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二百六十章 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信太后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七章 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