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

唐河往棗陽的荒野,覆蓋殘雪,清晨的薄霧還沒有散去,彷彿白色的雲團,在大地之上滾動。

這曾經的人間繁華之地,已在近數十年的頻繁戰事裡被摧毀,天地一片靜寂,一大羣鳥雀彷彿烏雲般飛來,停落到雪地裡啄食草籽。

西北面的桐柏山羣嶺,彷彿一羣蹲在晨靄之中的巨獸,寧靜的凝視着世間萬相。

百餘匹騎兵出現在地平線的遠端,不顧天寒地凍,趟過一條溪河,破開薄薄的一層河冰,簇起的浪花在黃棕色或黑色戰馬的胸口簇擁着,薄薄的霧氣更是被攪得支離破碎。

戰馬的口鼻噴出熱騰騰的霧氣,顯然是持續跑了很遠的一段路程,此時氣血正跑得沸騰起來,踏入冰寒的溪河裡,嘶津津的長嘶起來,像數十鋒利的戰刃,無情的撕開四野的靜寂。

馬背上的騎士,身穿黑甲,相貌粗獷,絕大多數都鬚髮凌亂,唯有堅毅的眼瞳裡透漏出殺氣騰騰的鐵血氣息。

在溪河南岸枯黃的荒草灘裡,數名潭州斥候警惕的盯着這一切。

身爲右前部先鋒將的世子,十天前就放棄北面的唐河殘城,將右前部所屬的諸路兵馬都撤入南面的棗陽城附近,這時候在這附近出現大股樑軍斥候,並非是什麼令大驚小怪的事情。

潭州斥候只是隱在荒草之中,安靜的盯住北面的那條溪河。

那條溪河入冬後變得很淺,卻是唐河與棗陽的界河——棗陽城就在此往南五十餘里外。

很快又是一隊百餘人規模的騎兵越過北面的低嶺,出現在溪河的北岸。

看着兩百多戰騎沒有繼續往南推進,而反覆穿插那條溪河,有經驗的斥候很快意識到樑軍實是在尋找一條最便捷能趟水過河的通道。

今夜就將有大股樑軍趟河,往他們身後的棗陽城而去?

這個問題並沒有驚擾到潭州經驗老到的老斥候多久,很快就見成百上千的騎兵,彷彿奔騰的黑色巨浪一般越過山崗,往溪河邊簇擁過來。

潭州斥候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一切,北面的唐河殘城,是有三千多樑軍,但什麼時候有這麼多精銳樑軍騎兵出現在唐河了?

看着有兩隊樑軍騎兵趟過河,朝這邊馳來,這十數名潭州斥候連爬帶滾,跑到身後的樹林裡,翻身上馬,瘋狂的打馬往棗陽城馳去!

…………

…………

“……”

潭州節度使世子馬循,手緊緊按住垛牆前的橫木,手指關節都捏得發白,臉色凝重的看着數千精騎彷彿黑色洪流分作兩隊,繞過棗陽城,徑直往南馳去。

這時候在東南翼,有一隊兵馬大約五百人左右,他們在一個時辰前得知敵訊,想要撤出南面的一座哨壘,想避入棗陽城,但沒想到樑軍騎兵的推進速度會這麼快,一炷香前在距離棗陽城不到十里的一座山崗前,被樑軍兩股騎兵斥候纏住,進退不得。

這時候大股的樑軍騎兵像巨浪般簇擁過去,撼動天地的吶喊聲,即便是十里外閉門守城的棗陽城守軍,聽了依舊感到心驚膽顫。

眼睜睜看着那隊退縮到山腳下結陣的五百步卒,被百餘騎具裝重騎一次衝鋒就直接殺潰掉,然後成百上千的騎兵一擁而上,刀斧槍戟與血光交錯,來回反覆衝殺,不斷的將那隊楚軍切割、攪散、殺敗逐亡,將一具具鮮活的生命,無情的斬殺在馬前,鮮血四濺、肢肉橫飛。

也就兩盞茶的時間,五百餘步卒就像被狂風摧折過的莊稼,已經沒有幾人還能站在原地。

即便苟活者也是匍匐趴在被鮮血澆灌得泥濘的地裡乞降,但樑軍這時候可不想被俘虜拖慢速度,揮起的刀槍劍戟無情的朝那邊卑微乞活的楚軍身邊斬去刺去。

“他們要幹什麼?”

這支精銳騎兵沒有直奔棗陽城而來,像蝗羣一般殺滅東南翼那支沒有來得及逃入棗陽城的楚軍後,也沒有要停頓下來的意思,依舊像洪流般繼續南下,但爲這支騎兵彷彿鐵水洪流般的鐵血氣勢壓迫,馬循說話時都些張口結舌,看向身側的將領問道。

“他們這是直奔郢州而去。”朗州軍司馬、司兵參軍,同時也是潭州增援兵馬輔佐世子馬循的副將馬融臉色嚴峻的說道。

棗陽城雖然要比郢州城殘破許多,但即便外圍的城壘駐兵,都被樑軍像蝗羣過境般吞噬一盡,棗陽城內猶集結有潭州及諸州援兵近萬人。

樑軍僅憑藉數千精銳騎兵突襲,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攻破棗陽城,但郢州城就不一樣了。

郢州天佑八年才歸入大楚版圖,之前戰事凌亂、民不聊生,州縣民戶大減,大量的山寨勢力遊離於州縣之外,這次被徵調五六千州兵、精壯民夫,郢州地方守備兵馬就變得極爲有限。

再說之前衆人都認定沒有打潰襄州至棗陽一線的防禦之前,樑軍頂多會派小股兵馬進入郢州、隨州境內擾襲,因爲郢州、隨州的地方守備兵馬,都分散於州縣之內。

對樑軍會大規模穿插南下沒有足夠的防備,郢州州城的駐軍不會超過兩千,很有可能抵擋不住樑軍精銳如狼似虎的突襲。

“樑軍這次意在整個荊襄!”文瑞臨臉色有些慘白的說道。

馬融瞬時間也想明白過來。

要是樑軍在西翼的意圖主要還是牽制住楚軍,那就不會用數千精銳騎兵往南穿插冒險。

騎兵看似行動速度,但來往數百里長程穿插,一旦在郢州城下受阻,不能及時攻城守寨進行修整、獲得補給,也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畢竟寒冬時節,戰馬在野外無法食草,馬料消耗是將卒所食的十倍之上。

這時候倘若被襄州軍在大洪山北麓封鎖住通道,這批南下的樑軍精銳騎兵,就有可能出現慘重的損失。

通常情況下,樑軍不會拿自己的精銳騎兵冒險,除非樑軍在西翼的戰略意圖,遠遠超乎他們早初的預料。

樑軍強攻下漢水東岸的郢州,將切斷鄧襄沿線與後方的聯繫,待樑軍更多的兵馬進入南陽盆地,便能強攻襄州城——襄州城一下,樑軍沿漢水西岸南下可取荊南,沿漢水東岸南下,可取江鄂,楚軍除了借長江天險之外,再沒有形勝之地能夠遏制樑軍的兵鋒。

“世子,我們去城樓商議……”馬融附耳跟馬循說道。

棗陽城內不是僅有潭州的援兵,也有從隨州、鄂州等地集結過來的四千多援兵一起受右前部先鋒將馬循的節制——馬循也知道有些話不能叫外將聽去,強作鎮定往城門樓走去。

所謂的城樓,則是用柵木在西城門搭建的棚屋,以便將領在城牆上指揮作戰時能夠遮風擋雨、避開箭石。

“文先生是斷定樑軍此次實是聲東擊西,意在整個荊襄?”馬循臉色有些蒼白的看向文瑞臨,問道。

雖說數千精銳樑騎沒有直接進攻棗陽城,但也將他們南下撤退的退路,給截斷了。

要是樑軍此次作戰意圖是侵佔整個荊襄,那他們不僅南下的退路被斷外,還要擔心隨時會有大股的樑軍從北面往棗陽城撲過來。

“看情形,應該是如此了。”馬融也爲樑軍在右翼的推進速度及堅決所震驚,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釋樑軍在右翼爲何進行如此大範圍的迂迴穿插。

“那我們是不是現在就派人去見樑軍統帥議和?”馬循問道。

一旦樑軍控制整個荊襄地區,楚廷對潭州的控制就會被消弱到極點,潭州也就事實上獲得與楚廷、在樑軍控制的荊襄地區進行三足鼎足的資格。

馬循壓根就沒有想過要爲楚廷死戰,心裡就想着與樑軍秘密議和,到時候樑軍佔得荊襄之地,潭州在長江南岸就順勢脫離楚廷的控制。

“此時與樑軍媾和太早,督帥在潭州準備不足啊!”文瑞臨勸世子此時不能輕舉妄動。

馬融也是點頭附和文瑞臨的意見。

潭州沒有預料到樑軍的這次聲東擊西之策,不僅沒有進行割據的準備,甚至還調派上萬兵馬及精壯民夫增援襄州。

目前潭州僅有一萬五六千兵馬,還沒有進行更廣泛的動員。

一旦他們在這裡有什麼輕舉妄動,金陵那邊寧可放任荊襄被樑軍侵佔,也會第一時間派遣大軍踏平潭州。

畢竟短時間內,樑軍即便佔得荊襄,也不會有強渡長江的能力,甚至同時還要考慮來自長江、漢水上游的蜀軍的威脅。

潭州即便想要脫開楚國,也要等樑軍在荊襄地區站穩腳之後才行。

“那我們怎麼辦,不會真要死守棗陽城嗎,還是渡過漢水去襄州城?”馬循焦躁的問道。

樑軍意在整個荊襄地區,棗陽是其必爭之地,而且樑軍只有攻下棗陽之後,纔有條件組織兵馬渡過漢水、夾攻襄州。

他們要是不撤出去,迎接他們的必然是一場血戰。

馬循是知道此時就找樑軍媾和,時機還早,但他也不想自己與潭州五千健兒葬送在這裡。

“去襄州城,或會遇到樑軍的伏兵,我們應該撤去隨州。”文瑞臨說道。

“撤去隨州,就不會有伏兵了?”馬循質疑的問道。

“我要是樑軍統帥,此時不派人過來勸降,也會放我們去隨州觀望。要不然的話,他們用有限的精銳,跟我們先拼殺一場,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文瑞臨問道。

文瑞臨的想法很簡單,樑軍必然不會放他們渡漢水去襄州城的,那樣會大幅增加他們後期強攻襄州城的難度。

馬循看向用兵更爲老到的馬融。

馬融也認可文瑞臨的意見,只是這次樑軍的聲東擊西之策,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蹙着眉頭說道:“即便有伏兵,此時應該也在半路上,等這股樑軍過去,我們往東北、西北兩個方向派出偵騎,到時候該往哪個方向撤,就更清楚了。”

文瑞臨頗爲不屑的看了馬融一眼,此時兵貴神速,派出偵騎探路,少說要耽擱小半天的時間。

第七百一十章 風瀾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九十八章 驚蛇出洞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四百章 計劃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三百四十八章 噩耗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二百章 安排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
第七百一十章 風瀾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九十八章 驚蛇出洞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四百章 計劃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三百四十八章 噩耗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二百章 安排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