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苦海行 (3)

第136章 苦海行 (3)

栽贓陷害是需要技術的,急匆匆上去跟皇帝說,這謠言是你堂弟搞的,我看您老人家也正好看他一萬個不順眼了,咱們一起弄死他,你舒坦我升官,大家不用挨板子掛樹梢,豈不是皆大歡喜……呃,那樣非但成不了事,關鍵是自家性命也要白白填進去的。

首先,聖人本人的心思飄忽不定,而且性格多疑,卻又非常聰明,你絕不能讓他察覺到他這個皇帝是被利用的……所以,事情波瀾本身的泛起一定要不着痕跡。

其次,誰都知道聖人一心威福自作的性情,但是爲什麼到目前爲止並沒有太多人瘋狂投機,幫着聖人去懟那些影響到他心情的貴人呢?因爲誰都知道,那些貴人本身就有掐死你的能力,事情一旦不成,就會遭遇貴人報復,屆時輕則去官免職,重則死無葬身之地。

比如說張文達和張含,張文達已經投機成功了,依然死的不明不白,而張含當日是頂着整個南衙的壓力來做投機的,真是性命前途名聲一起拼了,纔有一個伏龍衛護送入南衙的結果。

說白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面是要鋪墊好渠道,另一面也需要投機人關鍵時刻穩準狠,一擊致命。

男孩子在外面要懂得保護自己。

事情的波瀾起於一場驪山後山宴席散會後的例行擴大追索。

訊問現場其實什麼都沒發生,一問就說了,也只是幾個低階武官,並沒有引起任何多餘的討論。

不過,這日晚間,情報彙總到急紅眼的北衙公公那裡後,負責整理的這位公公只是輕車熟路的按照表格一對比,便立即從時間和地點上意識到,西巡隊伍經行潼關時,應該有一場以雍州出身低級軍官爲主的私下聚會,然後有人在其中做了謠言的傳播。

因爲這批口供裡,至少有四個人不約而同的提及了那場聚會,雖然都不是第一手消息,卻在時間和地點上基本吻合。

翌日早上一問,果然,那場聚會是確切發生過,大約二三十人蔘與了,根本無從抵賴。

接着自然是順藤摸瓜,是新一輪擴大追索的例行發生。

而這種例行擴大追索,同一日內,幾乎不下十數起,北衙、刑部、兵部,都有發生,並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特殊所在。

但即便如此,這場聚會也在隨後又一次表格彙總後得到了重視——因爲發生時間有點早,屬於所有確切謠言傳播案例中靠前的那種,需要認真溯源。

故此,當日下午,這場聚會的所有參與人員被統一、分別問詢。

問詢的結果非常模糊,主要是因爲時間過早,而且當晚宴會的地點其實是潼關後方廣通渠邊上的廣通倉外,物資比較豐富,上頭又做了賞賜,以至於當晚大家喝的比較多……很多人承受不住壓力和口供對比,都承認了聽到謠言,卻都說是在酒醉後聽到的,難以分辨真正的謠言來源。

坦誠說,如果聖人沒有發怒,這場宴會的相關追索可能就要到此爲止了。

但是,這不是聖人起了雷霆之怒嗎?而北衙的公公們也因爲這個謠言覺得受到了侮辱嗎?再加上這個宴會的時間點委實過早了,按照溯源的基本流程也該重視……所以,更加嚴苛的審查和追索,乃至於刑訊便出現了。

而很快,一個很直接的漏洞輕易浮出了水面——那就是當日宴會的參與者裡面,居然有兩個人眼下不在西巡隊伍裡,以至於沒法對他們進行訊問。

有意思的是,這兩個雍州總管府的低階軍官,居然是隨着他們主人兼上司,也就是穆國公領雍州總管,聖人的堂弟曹成,一起來覲見的天子,也是跟着穆國公一起,在謠言作爲案件被重視前匆匆離去的。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有人嗅到了一絲怪異的氣氛。

要不要繼續查下去,讓誰查,怎麼查,都成了問題。

第二天,三個查案的主要通道,北衙、刑部、兵部,面對着這個情報,反應不一。

北衙沒有任何顧慮,上午時分直接發出公文,要求大興的金吾衛想法子將人帶來;刑部行事稍微慢了一點,他們在猶豫了大半日後在下午發了文書給了大興的靖安臺東鎮撫司朱綬以及大興留守陰常師,請後者協助調查;兵部最慢,他們當日知道消息後,並沒有做任何反應……這倒是可以理解,因爲他們對接的毫無疑問是穆國公本公與雍州總管府,若是從他們這裡走程序,不免顯得咄咄逼人,還不如讓北衙和刑部出頭。

可就是這一日的沉默,或者說一日的機會而已,便激起了兵部內部一位大大忠臣的不滿,這位素來將聖人視爲三輝四御一般存在的兵部員外郎直接上書,認爲兵部不應該因爲穆國公身份特殊便這般膽小怕事,以至於枉顧君恩……而且,這個喚作王代積的兵部員外郎還說,眼下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爲段尚書不在,以至於無人願意擔責,而他願意拼卻身家性命,來爲聖人分一絲憂。

如此破壞團結的文書,當然引起了兵部內部的極大不滿。

不過也是巧了,兵部尚書段威人正在西都大興發矇呢,侍郎留守東都,驪山這裡,居然沒有人能攔住一個區區員外郎,以至於幾位同級別的員外郎只能在王代積的大發神威、舌戰羣僚中,眼睜睜的看着這份表達了兵部內訌的文書輕易被送到了兩位相公那裡。

當然了,想來兩位相公經驗豐富,必然不會讓這等壞了兵部氣氛的可笑文書,輕易抵達御前。

就在這一晚,張行回到自己的營寨帳篷前時,並不意外看到了李定。

WWW◆ttκΛ n◆C O

“你去幹嗎了?”李定攏手坐在帳外的篝火旁,看着剛剛折返的張行警惕起來。“秦寶說前幾日你跟王代積喝酒了?”

“去了趟北衙餘公公那裡。”張行從容在對面的長凳上坐下,坦誠以對。“王代積之前找我也是爲這事,他當時說最近可能要趁着你們段尚書不在,上一道奏疏,賭一賭前程,因爲我們伏龍衛是近侍,跟北衙熟,所以專門讓我去疏通一下……”

李定怔了一怔,然後面色蒼白起來,聲音都不自覺打顫了:“你剛剛是去幫忙疏通了?”

“對。”張行語氣平靜至極。“五十兩銀子,連奏疏一起,昨日便到了我手裡,然後銀子封條都沒拆,剛剛直接轉交給了餘公公的……餘公公驗了銀子,當場保證,這份奏疏今晚必然從北衙這邊直達御前。”

李定猛地站起身來,臉色愈發白了起來:“奏疏都已經送上去了?”

張行沉默了一下,反過來看向對方,然後微微皺眉:“李四郎,王代積忍不住多年蹉跎,自求前途,便是這麼幹會怒了段尚書,或者壞了些兵部氣氛,你又何必這般失態?你不是素來大隱隱於朝的嗎?”

“我不是因爲這事壞了規矩,替兵部發愁。”李定趕緊解釋。“你根本不知道這奏疏裡說的什麼,如我所料不差,這廝是想學民部小張相公……”

前面言語還算利索,但話到後來,李定聲音卻越來越小,最終硬生生停了下來,然後當場在三伏天打了個哆嗦,並迅速攏手坐回,繼而一聲不吭。

“你是在疑我?”張行眯着眼睛來看對方。“對不對……你覺得這事我也有摻和?甚至是我主謀?”

李四郎顧左右而失聲,而張行也在旁邊桶中取了一碗酸梅湯。

“所以,裡面到底寫的什麼?”取湯之後,張行並不着急來喝,而是一邊施展真氣來做冰鎮,一邊若有所思起來。“我猜猜……你說他學張含,但張含可不只是貿然來爲聖人與南衙諸公對抗的,人家是抓住了聖人想要建天樞大金柱這個關鍵,纔能有聖人支持……莫非,王九郎是找到了謠言源頭,覺得自己能消聖人的火?”

李定喟然以對:“你看,我就知道,你便是沒跟王代積合謀,也最少一早猜到了裡面的內容,然後順水推舟。”

張行啜了一口冰鎮酸湯,搖頭笑道:“所以,王代積去賭前途,聖人消了氣,說不得還能少死好多人,就算是沒好處,對我們這些人也沒壞處,我幫熟人的忙,推個波助個瀾,爲什麼你臉色剛剛那麼白?”

“因爲咱們之前就說過,這種謠言必然找不到真源頭,王代積無論拿誰去瀉陛下的火,都是在嫁禍無辜。”李定緩過氣來,坐在那裡勉力來講。“但我剛剛不是怕王代積做這種事情,而是怕你做這種事情……所以面白。”

“爲什麼怕我做這種事情就要臉白?”張行捧着冒絲絲寒氣的碗追問不及。

“因爲王代積不過是個陰雄,而你是個英雄……他做這種事,也就是幾家貴人流血,可你做了,是要天下流血的!”李定懇切答道。“我想過日後會有此類事,卻沒想到事蹟昭昭如線,清晰可循到我眼前。”

張行嗤笑一聲,放下碗來:“你從哪裡看出來我是個能讓天下流血的英雄的?從我一個多月都不能突破最後一條正脈?還是從那晚山上閒聊,撿了一本書?又或者是你信了我的鬼話,當我是謫仙?李四郎,此事無論如何都是王代積來做的,如何到了你嘴裡,便是我引得什麼天下流血了?你須明白,只因爲想看人流血,就讓人不得不流血的,可不是我區區一個伏龍衛副常檢。”

篝火旁,李定沉默許久,方纔應聲:“獨獨最後一句話,讓我無話可說……我不能阻攔這一位,又有什麼資格阻攔你呢?但是張三郎,我還是覺得,你這麼做不對,尤其是你這種要做大事的,絕不能因爲其他人都是混蛋,便自己也混蛋起來,這算什麼道理?”

“或許吧。”張行望着頭頂雙月,幽幽感慨。“如果不能比某些人強,不能比某些人更有德行,又憑什麼居高臨下指責嘲諷人家呢?你的話是有道理的,但我現在沒那麼高的個子,只能盡力而爲。”

李定不再吭聲,二人只是隔着篝火一起枯坐,等候某些結果。

至於秦寶、小周等人,雖然中間路過幾次,卻都是隻是覺得氣氛不好,絲毫不知事情原委。

閒話少說,當晚,聖人覽閱了北衙彙總文告後,忽然發北衙、刑部追索穆國公隨從文書以及兵部員外郎王代積的奏疏給了最近幾日焦頭爛額的司馬、虞兩位相公。

兩位相公在驪山半山腰充當臨時南衙的一棟建築內看完,自然會意,卻又反應不一。

“老夫的意思很簡單。”司馬長纓相公年長,先行開口。“陛下要嚴查的態度擺在這裡,不如即刻連夜發文給正在大興的兵部尚書段威,請他總攬此事,親自向穆國公索要隨從來調查。”

“聖人既發這個王代積的奏疏,便有一些應許其中讓王代積來署理此事之意,所以,何妨讓此人來查。”猶豫了一下,虞常基相公選擇了迎合上意。

已經忙碌了一整日,疲憊不堪的司馬長纓微微一頓,本欲爭辯,但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只能沉默。

虞常基見狀微微一笑,復又從容來言:“不過也是,這王代積一面給我們走正途送奏疏,一面偷偷走路子直達御前,用心險惡,不能不做懲戒……這樣好了,咱們既連夜發文給大興的段公,也發正經的條文,許這個兵部員外郎找有司湊人去大興查案,這樣誰也說不出話來,卻又能從容調度段公起來處置此人,順便隔絕風險……司馬公覺得如何?”

司馬長纓想了一想,立即頷首。

此事就此拋過。

局勢發生了有趣的變化,半個時辰後,王代積面色慘白,匆匆來尋張行,然後一眼便看到跟李定隔着篝火對坐的這位副常檢。

而李定藉着月色遠遠看到這位兵部同僚過來,直接在張行的目光下沉默起身,躲到後方去了。

“張三郎。”王代積不顧一切,甫一抵達便匆匆將事情轉述過來,然後難掩驚慌。“事情跟咱們想的完全不一樣,聖人果然想動穆國公,而南衙雖然沒有偏向穆國公,卻因爲我私下傳遞文書的事情偏向了我們尚書,平白想要整治我,這要是讓我們段尚書拿到那兩個人,再來炮製我,局勢就全都壞了,如今我心已亂,你說該怎麼辦?!”

“沒什麼值得亂的。”始作俑者張三郎自然放鬆。“什麼計策都躲不過意外,何況這個計策本就要經過許多高手,出這種意外本屬尋常……這時候就要比臨門一腳了,咱們有心算無心,肯定還有路走……現在靜下心來,喝一碗酸梅子湯,認真聽我來問,你自來做答,可否?”

說着,張行居然端給對方一碗冰鎮的酸梅湯。

王代積怔了一怔,重重頷首,然後坐下來接過湯一飲而盡,當場打了個寒戰,這才擲碗於地,長呼了一口氣出來:“說吧!”

“南衙給你的文書你帶了嗎?”張行面無表情來問。

“帶了。”

“帶銀子了嗎?”

“沒有。”

“能立即找到足夠的良馬嗎?”

“能。”

“認識去大興的路嗎?”

“順着大路一路向西就行。”

“那好。”張行從容來對。“現在咱們兵分兩路,你將南衙授權的文書給我,我這裡還有幾兩金子,立即替你去賄賂幾個金吾衛軍官,以作徵調;然後你回去拿銀子、找馬……匯合一起後,即刻動身去大興……先努力追上南衙發給段公的使者,重金賄賂他、或者威脅他,請他晚一些;然後你自持南衙文書,以欽差身份搶先一步到大興城,連夜率金吾衛去找穆國公拿人。”

王代積心中立即安穩了七分,然後重重頷首,便來起身。

但他剛一起身,便重新坐下,然後伸手抓住對方手來,誠懇言道:“張三郎……我知道此請有些過分,但是能請你親自隨我去一趟嗎?我不是要拿你出主意的事情威脅你,而是說剛剛我的樣子你也看到了,若是一起坐地籌劃,咱們倆誰也不差誰,可是一到這種危急關頭,我總是失策,你卻總能拿出最妥當主意……大興一行,不知道會鬧出什麼,還需要你給我做分析、壯膽色!”

“可以。”張行思索片刻,立即答應。“但只我一個人,其餘伏龍衛都不能動。”

王代積握住對方的手來,當場重重一晃,將南衙公文留下,然後便起身而去。

而此人一走,張行也即刻起身,入帳中取錢,準備去找人。但等他從枕頭下翻出幾塊金子,並將羅盤、金錐一併裝好在腰中,準備離去時,卻又被束手立在帳內冷眼旁觀的李定往帳口一移,當場攔住。

“什麼?”張行冷冷來問。“李四郎要攔我嗎?”

“我隨你一起去大興。”李定束手平靜以對。“一來做個見證,看看你到底要怎麼做這件事。二來,若是事情不諧,我還可以做箇中人,引王代積去找段公請罪,省得他一敗塗地到不能迴轉的地步,然後將你攀扯出來。”

張行認真打量了一眼對方,重重頷首,然後忍不住當場來笑:“若張三李四聯手,天下何處不可往?”

PS:大家晚安。

(本章完)

第481章 風雨行(21)第205章 雪中行(4)第175章 俠客行(5)第165章 浮馬行(12)第283章 臨流行(16)第319章 猛虎行(20)第264章 荷戈行(18)第103章 金錐行(14)第500章 歸來行(6)第399章 國蹶行(17)第545章 風霜行(4)第98章 金錐行(9)(2合1)第217章 雪中行(16)第457章 山海行(34)第187章 俠客行(17)(2合1還債)第412章 跬步行(10)第382章 四野行(16)第429章 山海行(6)請假說明第521章 萬里行(4)第146章 苦海行 (13)第214章 雪中行(13)第278章 臨流行(11)第57章 案牘行(3)第448章 山海行(25)第147章 苦海行(14)(8.2k2合1)第170章 浮馬行(17)第131章 上林行(10)(8k2合1還債)第40章 天街行(13)第569章 送烏行(19)第210章 雪中行(9)第570章 送烏行(20)第532章 安車行(1)第509章 千里行(3)第389章 國蹶行(7)第236章 列陣行(2)第544章 風霜行(3)第513章 千里行(7)第494章 風雨行(34)第210章 雪中行(9)第96章 金錐行(7)第69章 案牘行(15)第34章 天街行(7)第455章 山海行(32)第501章 歸來行(7)第95章 金錐行(6)第39章 天街行(12)第471章 風雨行(11)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20章 猛虎行(21)第270章 臨流行(3)第191章 振臂行(4)第467章 風雨行(7)第32章 天街行(5)第562章 送烏行(12)第444章 山海行(21)第525章 萬里行(8)第533章 安車行(2)第303章 猛虎行(4)第225章 擐甲行 (8)第168章 浮馬行(15)(2合1還賬)第537章 安車行(6)第356章 江河行(13)第450章 山海行(27)第348章 江河行(5)(大家新年快樂發大財)第550章 風霜行(9)第265章 荷戈行(19)第65章 案牘行(11)第407章 跬步行(5)第327章 隴上行(6)第131章 上林行(10)(8k2合1還債)第40章 天街行(13)第341章 隴上行(20)第476章 風雨行(16)第24章 坊裡行(12)第355章 江河行(12)第148章 苦海行(15)第216章 雪中行(15)第181章 俠客行(11)第449章 山海行(26)第368章 四野行(2)第366章 江河行(23)第295章 萬乘行(11)第162章 浮馬行(9)第244章 列陣行(10)第336章 隴上行(15)第387章 國蹶行(5)第260章 荷戈行(14)第19章 坊裡行(7)第120章 斬鯨行(12)第195章 振臂行 (8)第29章 天街行(2)第295章 萬乘行(11)第405章 跬步行(3)第384章 國蹶行(2)第409章 跬步行(7)第509章 千里行(3)第51章 關山行(9)第23章 坊裡行(11)第539章 安車行(8)
第481章 風雨行(21)第205章 雪中行(4)第175章 俠客行(5)第165章 浮馬行(12)第283章 臨流行(16)第319章 猛虎行(20)第264章 荷戈行(18)第103章 金錐行(14)第500章 歸來行(6)第399章 國蹶行(17)第545章 風霜行(4)第98章 金錐行(9)(2合1)第217章 雪中行(16)第457章 山海行(34)第187章 俠客行(17)(2合1還債)第412章 跬步行(10)第382章 四野行(16)第429章 山海行(6)請假說明第521章 萬里行(4)第146章 苦海行 (13)第214章 雪中行(13)第278章 臨流行(11)第57章 案牘行(3)第448章 山海行(25)第147章 苦海行(14)(8.2k2合1)第170章 浮馬行(17)第131章 上林行(10)(8k2合1還債)第40章 天街行(13)第569章 送烏行(19)第210章 雪中行(9)第570章 送烏行(20)第532章 安車行(1)第509章 千里行(3)第389章 國蹶行(7)第236章 列陣行(2)第544章 風霜行(3)第513章 千里行(7)第494章 風雨行(34)第210章 雪中行(9)第96章 金錐行(7)第69章 案牘行(15)第34章 天街行(7)第455章 山海行(32)第501章 歸來行(7)第95章 金錐行(6)第39章 天街行(12)第471章 風雨行(11)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20章 猛虎行(21)第270章 臨流行(3)第191章 振臂行(4)第467章 風雨行(7)第32章 天街行(5)第562章 送烏行(12)第444章 山海行(21)第525章 萬里行(8)第533章 安車行(2)第303章 猛虎行(4)第225章 擐甲行 (8)第168章 浮馬行(15)(2合1還賬)第537章 安車行(6)第356章 江河行(13)第450章 山海行(27)第348章 江河行(5)(大家新年快樂發大財)第550章 風霜行(9)第265章 荷戈行(19)第65章 案牘行(11)第407章 跬步行(5)第327章 隴上行(6)第131章 上林行(10)(8k2合1還債)第40章 天街行(13)第341章 隴上行(20)第476章 風雨行(16)第24章 坊裡行(12)第355章 江河行(12)第148章 苦海行(15)第216章 雪中行(15)第181章 俠客行(11)第449章 山海行(26)第368章 四野行(2)第366章 江河行(23)第295章 萬乘行(11)第162章 浮馬行(9)第244章 列陣行(10)第336章 隴上行(15)第387章 國蹶行(5)第260章 荷戈行(14)第19章 坊裡行(7)第120章 斬鯨行(12)第195章 振臂行 (8)第29章 天街行(2)第295章 萬乘行(11)第405章 跬步行(3)第384章 國蹶行(2)第409章 跬步行(7)第509章 千里行(3)第51章 關山行(9)第23章 坊裡行(11)第539章 安車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