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韃子可能有動作!

(0143)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強推期間,每天三更9000字,

耗子坐下來喝水,張準在千戶官廳來回的踱步。眉頭悄悄的鎖在一起。以前的他,是沒有這種習慣的。但是現在,他已經習慣這樣的思考方式了。這個改變,在外人看來,張準越來越像是身居高位的人物了,不經意間,卻也增加了些許敬畏的感覺。

耗子帶來的信息,讓張準非常的警惕。孫之獬派人和韃子聯繫,到底想要圖謀什麼?會不會對浮山城不利?韃子會不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對浮山城發動襲擊?孫之獬本身,又會不會有新的攻擊行動?

好吧,張準承認,他現在的確是有點過度敏感了。任何的風吹草動,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就是浮山城的安全。沒辦法,在這樣的亂世,稍微粗心大意,都可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如果只是他一個人,問題倒是不大。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他相信以自己的逃生能力,逃出生天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此時此刻,他的命運,已經和很多人捆綁在一起。他們可沒有能力逃出敵人的毒手。如果浮山城遭受暗算,損失的絕對不僅僅是他個人,還有很多很多的人,包括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那些纔剛剛有了盼頭的軍戶,那些擁護和愛戴他的軍戶,也會全部成爲刀下亡魂。

如果他們遭受損失,就算他僥倖逃出去,以後有機會捲土重來,也要花費很多的心血,重新開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重新開局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任何可能導致浮山城受到重創的行爲,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片刻之後,張準停住腳步,謹慎的問道:“田橫島的韃子,到底有多少人?”

耗子搖頭說道:“這可說不上。自從韃子佔據了田橫島以後,田橫島就和外界隔絕了。除了遼東來的漢人,山東本地的漢人根本上不了田橫島。因此,根本無法派人滲透進去獲取情報。”

其實,田橫島上有韃子出現,時間並不是很久。最早應該是在崇禎二年左右。依據是當時的即墨知縣曾經向山東布政使司上奏,說田橫島有遼人出沒,經常上岸襲掠,請求山東都司發兵處置。此後不了了之。

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即公元1629年)是比較混亂的一年。無論後金還是大明,都是如此。大明這邊,先是袁崇煥殺了毛文龍,鬧的沸沸揚揚的;然後是韃子入寇,圍困京師,天下震動;然後是袁崇煥被下獄。由於韃子入寇,崇禎皇帝惱羞成怒,下令將當時的兵部尚書王洽等人,全部下獄,着實是殺了好幾個官員。結果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武將從此開始擁兵自重。

後金那邊,本來就對阿敏非常不滿的皇太極,也找到了借刀殺人的機會。在入寇結束,從大明內地撤退的時候,他故意安排阿敏留守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等四城。面對蜂擁而來的數十萬明軍,阿敏不敢抵擋,直接下令棄城逃跑。逃跑前,阿敏下令將四城的民衆,全部屠戮,一個不留。皇太極就以此爲藉口,解除了阿敏的兵權,最終將他軟禁,一直到他死。

阿敏獲罪後,其名下的鑲藍旗轉歸濟爾哈朗所有,濟爾哈朗由此成爲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他繼承了阿敏的龐大家產和人口。濟爾哈朗雖然是阿敏的親兄弟,但是素來和皇太極交好,和阿敏這個哥哥在很多問題上都合不來。皇太極的親信實力,由此得到大幅度的增長,自此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對他構成威脅。

在阿敏被軟禁以後,他的一些心腹部下,不願意跟隨濟爾哈朗,於是從遼東出逃朝鮮,然後又從朝鮮逃出海。皇太極的控制範圍內,沒有這些韃子的生存空間。他們在海上飄啊飄,無意中居然來到了山東沿海,在田橫島落腳。

崇禎二年,韃子通過入寇,第一次知道明軍在內地的防務,原來是如此的空虛。同時也是第一次瞭解到,內地的明軍,戰鬥力是如此的羸弱。如果說遼東的明軍軟弱無能,缺乏主動進攻的精神,那麼,內地的明軍,則完全是渣!根本不敢和金軍交手!只要幾十名的韃子騎兵,就能夠橫行無阻,肆無忌憚的燒殺搶掠!

因此,儘管漂洋過海的韃子,可能只有幾百人,卻愣是在田橫島牢牢的站穩了腳跟,勢力還不斷的擴張。可憐田橫五百死士忠烈之地,竟然被韃子無端糟蹋。加上沙門島、劉公島等地被逃亡的遼人所佔,山東的沿海島嶼,時常有遼人出沒,最終成患。

韃子自從來到田橫島以後,萊州府和登州府的南邊地界,就再也不得安寧。這些韃子無論是要糧食,還是要女人,都是直接上岸搶的。當地的守軍根本打不過,每次聽說韃子到來,都躲得遠遠的,等韃子搶夠了,殺夠了,燒夠了,心滿意足了,才自己離開。

韃子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岸搶掠,如入無人之境。無法忍受韃子的荼毒,民衆只有搬離。事實上,田橫島周邊地區,已經是十室九空了。距離田橫島最近的雄崖千戶所,所剩軍戶不到原來的二成。屬於大嵩衛管轄的大山所,軍戶的數量,同樣不到原來的三成。

那些從雄崖所劃歸浮山所管轄的匠戶,說起田橫島的韃子,都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那些韃子打起仗來,個個都是瘋子,裝備不好,從不訓練的明軍,怎麼可能是韃子的對手?歸根到底,不是韃子太強太瘋狂,而是自己太爛太懦弱。

張準想了想,又問道:“田橫島的韃子有船隻嗎?”

耗子肯定說道:“有!有兩艘豬肚船。”

張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豬肚船其實就是沒有武裝的小型商船。大明朝的內河航運和近海貿易,都大量使用豬肚船。豬肚船如果用來裝貨的話,可以裝載大概30噸的貨物(約六萬斤)。如果用來裝人的話,能夠裝載兩百多人。因爲它的體型比較臃腫,好像是肥嘟嘟的豬肚,船頭又有兩個放錨的洞,好像是肥豬的兩個鼻子,因此俗稱豬肚船。

由於船隻構造上的原因,豬肚船一般只能在內河或近海地區行駛,無法抗拒太大的風浪。從青島到江南這樣的航線,一般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到日本或者是南洋的馬尼拉,就無法勝任了。往來大海的,更多是福船、寶船,又或者是西洋人特有的馬尼拉大帆船。

兩艘豬肚船,必要的時候,可以裝載五六百人。如果這五六百人,都是韃子又或者是二韃子的話,戰鬥力將是相當強大的。如果韃子通過海運的方式,在浮山城的周邊海岸登陸,張準等人必須嚴陣以對。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韃子得手。

在戰略上,張準是藐視韃子的。但是在戰術上,張準從來沒有輕視過韃子。開國時期的滿洲八旗,和滿清後期的滿洲八旗,是完全兩回事。開國時期的滿洲八旗,戰鬥力是相當強大的。如果將開國時期的滿洲八旗當成八國聯軍入侵時的滿洲八旗看待,跟頭一定會跌得槓槓的。

如果真的是五六百韃子壓過來,護衛隊即使全部出動,戰況也將非常的慘烈。在一定的距離內,韃子的弓箭,殺傷力和射速,都不比虎賁銃差。就士兵的勇氣和意志力而言,雙方可能是不相伯仲。甚至,護衛隊還要略微差一些。

畢竟,田橫島上的這些韃子,都是阿敏的心腹部下,是戰場的老兵,不少人甚至是白甲兵,戰鬥經驗非常的豐富。而護衛隊的戰士,接受系統的戰鬥訓練,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張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就訓練出一支精銳來。因爲,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換言之,如果韃子真的來襲,他必須想辦法遏制韃子的弓箭發揮,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虎賁銃的優勢。如果可能的話,根本不要和韃子進行近距離的肉搏。甚至,不要進入韃子的弓箭射程之內。現在的張準,對於新兵的刺殺,實在是沒有太大的信心。如果再有半年的時間訓練,情況會好很多。

虎賁銃最大的優勢,有兩個。一個是射程,足足是韃子弓箭的兩三倍。一個是連續作戰能力,只要還有彈藥,只要不出現故障,就可以持續不斷的發射。相反的,韃子的弓箭手,最多射出二十來箭,力氣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事實上,只要雙方的距離拉開三十丈以上,韃子的箭鏃,威脅力就要小很多。隨着戰鬥的延續,韃子的氣力不斷的被消耗,箭鏃的殺傷力同樣會下降。雙方打持久戰的話,勝利的一方,必然是護衛隊。

可惜虎賁銃的產能,還是受到嚴重的制約,要是一天能夠爆出一百幾十支來,護衛隊馬上擴軍,將人數更加到一千人以上。到時候,五六百韃子只要一冒頭,護衛隊一頓排槍,就能夠報銷掉三分之一。可惜,這是白日夢,不現實。每天生產二十支虎賁銃,已經是人力和財力的極限了。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強推期間,每天三更9000字,晚上還有一更~~~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第1006章 用軍事手段解決後宮問題第366章 葡萄彈如雨點般落下第735章 唱黑臉,敲打敲打某些人第676章 新的參謀第551章 暗影司第369章 再次擊沉第291章 送客!第908章 遼陽,不遠了。瀋陽,也不遠了。第861章 衍聖公的麻煩(上)第280章 聽牀腳的專家第925章 哈喇慎和土默特大獻殷勤(下)第1042章 雷茲格的末日(上)第705章 皮島,皮島,目標還是皮島!第176章 帶你去看玻璃第414章 夜幕降臨第917章 盯上了祖大壽這條大魚第161章 我就是張玉麟!第109章 回到家,發現有三個女人……第66章 組建地方部隊第382章 在淮安府有了一個立足點第66章 組建地方部隊第36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46章 柳如是,鮎魚效應第274章 幸運的王小牛第486章 大戰,就在此刻第241章 重建雄崖所第1049章 收復臺灣島(2)第998章 在福建沿海乾上了!第524章 我的柔情你不懂第1054章 進退兩難的李自成(1)第909章 有韃子主動投降了!第986章 宮本武藏?第302章 神秘人物第852章 美女說,都督大人,我們下棋吧!第458章 黃縣,城牆,流血,死得差不多第99章 想活命的三個條件第823章 對口援建是利器第966章 鄭芝龍的糾結第974章 雜牌軍團的作用第888章 信不過李巖?第999章 黑暗中的碰撞,實力的較量第553章 沒能力做皇帝,就換人來做!第523章 十字路,三不管,馬賊第288章 軍事大比武!第152章 麪皮比拐彎的牆角還厚第424章 董淑嫣上門第637章 濟南城要翻天?第579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743章 是非之地,不能久留第684章 宋應星!第792章 酒桌上的機鋒,嗆你一臉!第29章 將粗鹽變成精鹽第938章 要賠禮,要割地,要賠款,要駐軍第758章 朝廷要將包袱扔給虎賁軍第142章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第513章 輕輕的刺一下韃子的菊花第80章 總結,經驗,教訓,慶功第406章 剛過門的小媳婦兒第266章 全體人員就位!第948章 交出印信!交出黃金腰刀!交出傳國玉璽!第348章 李自成(2)第491章 第二梯隊第239章 交易第89章 讓火銃上刺刀第400章 殺向青州城!第486章 大戰,就在此刻第573章 硬生生的活埋!沒良心炮!第46章 生夏宗,火星旗,誓詞第398章 再見紅娘子第807章 都是大、大、大、大船!第322章 張準的外快第905章 日本纔是我們的主攻方向!第51章 野蠻人是個暴力狂第139章 紅娘子要見張準第856章 明月清風一杯酒第276章 鰲拜,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第405章 要錢要命?第851章 捷報來了,可惜不是想要的第188章 又有海盜,千里鏡第364章 海盜要肉搏!第196章 王健不得不棄城而走,楊偉國的新發現第506章 擊沉韃子的運兵船!第208章 資源整合第685章 畝產量三萬斤!第926章 虎賁軍要進攻南京了?第585章 這是外交禮儀還是宣戰?第923章 遼東處處烽煙,奴隸大起義第691章 重炮鉅艦的年代!第1016章 廣島爭奪戰(1)第822章 門庭若市,積極自救第189章 葡萄彈,鏈彈第1027章 虎賁軍海軍的引蛇出洞計劃(2)第827章 孫傳庭的無奈抉擇第440章 送上門的美餐!第73章 和韃子的戰鬥,必須速戰速決!第494章 史可法煽風點火第434章 航海比賽!第174章 水軍,牌坊,大練兵第471章 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
第1006章 用軍事手段解決後宮問題第366章 葡萄彈如雨點般落下第735章 唱黑臉,敲打敲打某些人第676章 新的參謀第551章 暗影司第369章 再次擊沉第291章 送客!第908章 遼陽,不遠了。瀋陽,也不遠了。第861章 衍聖公的麻煩(上)第280章 聽牀腳的專家第925章 哈喇慎和土默特大獻殷勤(下)第1042章 雷茲格的末日(上)第705章 皮島,皮島,目標還是皮島!第176章 帶你去看玻璃第414章 夜幕降臨第917章 盯上了祖大壽這條大魚第161章 我就是張玉麟!第109章 回到家,發現有三個女人……第66章 組建地方部隊第382章 在淮安府有了一個立足點第66章 組建地方部隊第36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46章 柳如是,鮎魚效應第274章 幸運的王小牛第486章 大戰,就在此刻第241章 重建雄崖所第1049章 收復臺灣島(2)第998章 在福建沿海乾上了!第524章 我的柔情你不懂第1054章 進退兩難的李自成(1)第909章 有韃子主動投降了!第986章 宮本武藏?第302章 神秘人物第852章 美女說,都督大人,我們下棋吧!第458章 黃縣,城牆,流血,死得差不多第99章 想活命的三個條件第823章 對口援建是利器第966章 鄭芝龍的糾結第974章 雜牌軍團的作用第888章 信不過李巖?第999章 黑暗中的碰撞,實力的較量第553章 沒能力做皇帝,就換人來做!第523章 十字路,三不管,馬賊第288章 軍事大比武!第152章 麪皮比拐彎的牆角還厚第424章 董淑嫣上門第637章 濟南城要翻天?第579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743章 是非之地,不能久留第684章 宋應星!第792章 酒桌上的機鋒,嗆你一臉!第29章 將粗鹽變成精鹽第938章 要賠禮,要割地,要賠款,要駐軍第758章 朝廷要將包袱扔給虎賁軍第142章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第513章 輕輕的刺一下韃子的菊花第80章 總結,經驗,教訓,慶功第406章 剛過門的小媳婦兒第266章 全體人員就位!第948章 交出印信!交出黃金腰刀!交出傳國玉璽!第348章 李自成(2)第491章 第二梯隊第239章 交易第89章 讓火銃上刺刀第400章 殺向青州城!第486章 大戰,就在此刻第573章 硬生生的活埋!沒良心炮!第46章 生夏宗,火星旗,誓詞第398章 再見紅娘子第807章 都是大、大、大、大船!第322章 張準的外快第905章 日本纔是我們的主攻方向!第51章 野蠻人是個暴力狂第139章 紅娘子要見張準第856章 明月清風一杯酒第276章 鰲拜,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第405章 要錢要命?第851章 捷報來了,可惜不是想要的第188章 又有海盜,千里鏡第364章 海盜要肉搏!第196章 王健不得不棄城而走,楊偉國的新發現第506章 擊沉韃子的運兵船!第208章 資源整合第685章 畝產量三萬斤!第926章 虎賁軍要進攻南京了?第585章 這是外交禮儀還是宣戰?第923章 遼東處處烽煙,奴隸大起義第691章 重炮鉅艦的年代!第1016章 廣島爭奪戰(1)第822章 門庭若市,積極自救第189章 葡萄彈,鏈彈第1027章 虎賁軍海軍的引蛇出洞計劃(2)第827章 孫傳庭的無奈抉擇第440章 送上門的美餐!第73章 和韃子的戰鬥,必須速戰速決!第494章 史可法煽風點火第434章 航海比賽!第174章 水軍,牌坊,大練兵第471章 月光光,心不慌,挖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