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上一個愛學習的媳婦,趙啓明午飯也只好在飛機上吃,可能是頭艙的緣故,京滬航班只有兩個小時,但也能吃上相對美味的食物。
不知道爲什麼,看到自家媳婦揹着書包蹦跳去上學的畫面,趙啓明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每晚嘿嘿的畫面,進而心裡覺得自己有點小變態。
“老闆,現在是回家還是去基金會?”駕駛位上的餘山彤倒是沒趙啓明的想法,她最多是懷揣着一種豔羨和自卑的心理來對待這一幕。
作爲一個高中畢業生,餘山彤一方面希望能到大學裡讀書,進而享受到大多數人都有的大學生活,同時又覺得自己連上稍微好一點的大專都費勁,想那些還不如麻溜滾回去做夢來得更實在些。
“呼~去基金會吧,一兩天沒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麻煩。”趙啓明輕吐一口濁氣。
本能的,他想選擇回家玩,但他很清楚一旦放縱下來,按照他的性格預估,他未來會愈發地放縱,所以這個底線能不突破就儘量不突破吧。
雖說當一個快樂無憂的土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他還是希望自己能忙碌點,能活得有意義點。
“應該不會有什麼麻煩吧,阮哥他們應該很能幹的。”收回豔羨的目光,餘山彤熟稔地啓動車子,不過車速依舊保持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上。
育德慈善基金會,趙啓明隔着玻璃就發現裡面人貌似有點多,進去後發現人真的不少,男男女女十來個人。
要知道在趙啓明走之前,哪怕算上趙啓明、寧玉燕和餘山彤這個編外人員,基金會裡一共才八個人。
而今的話……
默數了一下,一共有十三個,不認識的人有10個,6女4男,還都是小年輕。
“趙總好~”衛芝蘭是第一個看到趙啓明的人,也是連忙起身打招呼。
隨後,屋內的人都很乖巧且大聲地打招呼。
點頭示意,趙啓明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坐定。
這時候,人事部狄飛揚和身邊幾個人小聲說了幾句後,就連忙過來,“趙總,這些人是師範大的志願者,我剛纔正給他們安排工作呢,用不用我把他們叫過來?”
擡頭,看了看屋內遠遠近近10個少男少女,趙啓明微笑着衝他們點點頭,隨後收回視線看向狄飛揚,搖頭道:“以後再說吧,你先去做事。”
聞言,狄飛揚點頭,隨即起身回去繼續安排工作了。
登陸基金會後臺軟件,登陸自己的超級賬號開始查看志願者相關的數據。
目前志願者的工作是對申請下來醫療救助金的病患進行回訪,目的是確保醫院有按照當初協議去落實對病患的醫療。
不過爲了防止類似水滴事件,這個回訪就要基金會對志願者進行指派回訪,確保志願者先前不存在與醫院、病患提前溝通一類的情況,不過也不是不存在漏洞,只能說在目前情況下,這已經是最優的選擇了。
從後臺上能看到,目前已經登記錄入到系統的志願者接近30人,同時人均回訪病患人數爲4個,可能是因爲這些志願者都來自師範大的緣故,男女比例爲3:7。
隨意點開一個志願者的具體信息,趙啓明能夠看到這位志願者的兩寸照、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籍貫、學歷、所屬大學、對應專業、對應班級、對應導員等信息。
趙啓明不去買大數據,但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大數據。
如今類似這樣的數據,在他的設想中,未來應該形成一個專門的人事軟件,未來自己名下產業如果有人才需求,這一塊能充當人才庫進行選擇。
而對於志願者而言,上報這些信息並非是無用的,當育德慈善做大後,由育德慈善開具的介紹信,相信會有想當數量的公司認可,更精確的信息,代表着被冒名頂替的概率降低。
看到安排完工作的狄飛揚又過來後,趙啓明滿意地點頭道:“很不錯,進度很快。”
朝氣蓬勃的志願者三三兩兩地離去,只是偶間會掃一眼趙啓明罷了,他們並未在意趙啓明這個人對於他們未來職場上的幫助,目前更多的是用一腔熱血去做點好事罷了。
“還是慢了點,文秘書長那邊每天處理的申請名額都要幾十個,這點志願者還真不夠。”狄飛揚並未放飛自我,對於自身的工作進度有一個相對明晰的判斷。
“總不能三天兩頭就去騷擾一次病患,回訪這種事儘量不要太勤了。”趙啓明可不想好心辦壞事,如果他是病患的話,他可接受不了每天一次甚至是每天三次的回訪頻率。
狄飛揚聞言苦笑道:“問題是有些病患出院快,甚至我聽說有的病患連買十幾塊錢的感冒藥都想申請醫療救助金,不過好在咱們之前設立的審覈機制相對完善。”
“哦?這塊你們看着處理就好。”趙啓明自然聽出對方有抱怨的意思,不過他並不像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下去。
而今基金會已經不是之前草創階段,任何事都需要趙啓明親自把控、親自處理。
趙啓明是掏出真金白銀僱傭這些人來幹活的,趙啓明只需要一個結果,至於過程有沒有問題、有怎樣的問題,那就要看員工們各自的手段了。
倒也不是說趙啓明就完全撒手,但最好的情況是這些人能把所碰到的問題都自己解決掉,否則未來基金會項目繼續向外拓展並延伸出更多問題了,那該怎麼辦?
察覺到趙啓明情緒上的細微變化,狄飛揚有些拿不準對方的態度,但也很知趣地轉換話題:“趙總,這些志願者們,用不用找個時間組織一下,然後你給他們開個會、上個課?”
“上課談不上,不過開會很有必要,暫定每週日上午10點吧,當週新晉的志願者都來聽聽,小余啊,到時候記得提醒我。”說道最後,趙啓明歪頭囑咐一聲。
趙啓明老早之前就有和大家說起過要重視每一個一線人員,具體到每個人,這屬於對其的重視與關注,讓他們感受到育德慈善的重視。
自私一點來看,那就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總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基金會誰纔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