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營攻打一個營的戰鬥,正常來說是有極大優勢的。
哪怕第一藍軍旅如今名聲顯赫,強大的信息化背景下支持下,重裝合成營戰鬥力遠超常規營。
想要同時打贏兩個加強營,也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
所以外界對於這場對抗的結果,分成了懸殊很大的三個派系。
有極少部分人認爲紅軍能贏,畢竟在平原地帶爲主的地形上作戰,防守方其實是很不好防守的。
有一部份認爲藍軍會贏,畢竟是拿過十八連勝的“霸主”。
而選擇最多的是打成平手。
兩個紅軍營拿不下藍軍陣地,藍軍也沒有辦法兩天內吃掉紅軍,雙方在戰場上誰也沒法奈何誰。
按這種情況就只能以平手收尾,如果硬要分出一個勝負的話,
那就只能由導演部進行介入,通過評判整體對戰來分出勝負。
就是在這種三種不同的期待下,第一場對抗的結果終於出來了,結果讓絕大部分人都瞠目結舌。
藍軍竟然又贏了!
在一個營打兩個營的情況下,藍軍重裝合成營在短短兩天時間內,竟然真的以劣勢反轉取勝。
“藍軍是怎麼做到的?”
幾乎全軍所有的軍官和戰士,都想不通藍軍是怎麼獲勝的。
很想得知結果,抓心撓肺那種。
奈何具體的對抗內容,涉及到我軍目前最前沿的戰術和體系,在軍中屬於最高的絕密級別。
別說是普通的軍人無法得知,哪怕是戰區都沒有絲毫信息。
所有的資料都彙集到了軍委,專門研究信息化數據化的機構,由他們來對戰術進行更吸入的分析。
也就是這種無人得知的情況,讓藍軍的勝利顯得更加的神秘。
全軍各部對於藍軍的實力,也因此變得更加的忌憚,第一藍軍於全軍的地位,就此來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然而這還是屬於藍軍的上升期,遠遠沒有達到它的最頂點。
因爲第一場勝利才僅僅是開始,在休息調整了三天時間後,藍軍合成營開啓了他的成神之路。
接下來長達近三個月的時間裡,藍軍竟然把六大戰區吊打了個遍。
六大戰區一共十二支參加的隊伍,其中的十一支全都輸給了藍軍,僅僅只有一支部隊勉強打了個平手。
如果說之前的十八連勝,奠定了第一藍軍旅“全軍磨刀石”的地位。
那麼現在以一個營的兵力,與兩個營的對手進行對抗,以人少打人多,還能拿下十一場勝利。
藍軍徹底的打服了全軍,讓全軍都不得不心服口服。
此時全軍絕大部分部隊都認爲,第一藍軍旅旗下的這個重裝合成營,絕對是全軍最強的營級單位。
沒有誰也能夠打贏他。
在朱日和佔據天時地利人和,藍軍絕對是無可匹敵的存在。
哪怕如今還有首都軍區沒有上,其中首都軍區也有一支聞名全軍合成營,他們也不認爲還有任何希望。
鋼七營只是聞名全軍而已,並沒有用戰績打服全軍。
到目前爲止。
鋼七營面向於全軍的影響力,確實是非常大的,可是其中很多部分,都和實際戰鬥力不掛鉤。
比如起源於全軍第一個合成連,又打造了全軍第一個合成營,還成爲了全軍唯一的合成營試點單位。
比如打造這支部隊的負責人陳軍,是一個極富才華且妖孽的軍事天才。
又比如鋼七營旗下的特戰排,代表首都軍區出國參加全球特種兵競賽,打敗了全球各國奪得了冠軍。
等等。
各種各樣的榮譽和名聲,都是偏向於“文”的一類。
並沒有實際的鋼七營爲主角,像第一藍軍旅這種,通過展現出肌肉和力量,乾飯大量友軍的兵團戰鬥案例。
第一目前可以考究的演習,還是作爲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更別說當時那一場驗收對抗,參加的人全都是首都軍區自己的人,真實度什麼的都還有待考究。
總結就是一句話——
對外沒有說服力!
在這種一方已經拿下十八連勝,現在以少打多又拿下了十多勝;另一方完全沒有任何實戰案例,只有各種傳說的情況下。
最主要是同爲信息化合成部隊,第一藍軍旅有金字塔巔峰的軍W支持,所能夠獲得的資源無法想象。
而鋼七營撐破天也就是戰區支持,雙方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
在這種巨大懸殊背景下。
誰要是說鋼七營能贏重裝合成營,根本就不會依賴任何人的認同,大家只會覺得他是個傻子。
除非指揮官祖墳冒青煙,或者給鋼七營也加到兩個營兵力。
或許還可能打個平手!
別說全軍各部隊是這種看法,哪怕是七零二團內部的其他營,也對鋼七營不是那麼的看好。
儘管心裡面不太能接受,可事實擺在眼前沒有辦法。
如果第一藍軍旅的重裝合成營,只是贏了其中的一兩場,或許還是純粹靠着運氣贏的,本身就是一坨渣渣。
如果只是贏了其中的一半,那可能純粹是有了軍W的權力支持,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裝備更加的領先,就是靠着裝備的優勢才投機取巧贏的。
可如今拿下了所有的戰區,以少打多十一場勝利擺在那裡。
那只有一個答案——
這個重裝合成營是真有幾把刷子!
任何人膽敢輕視這樣一支,有中Y軍W作爲背景,要人有人,要裝備有裝備,還有軍事研究院和軍委各研究單位,提供最前沿合同戰術的部隊。
那隻能說這個人是傻子,出門的時候沒有把腦子裝上。
“不愧是朱日和戰術基地,未來全軍最前沿的戰術試驗場,搞出來的部隊,好像是真的有點猛啊。”
陳軍本來還有絕對信心,自信鋼七營在全軍是最強的營。
不管是誰敢來碰,都讓它變稀碎。
可如今見證了十一場勝利,陳軍不得不認可藍軍重裝合成營,心裡頭也驟然多了兩分壓力。
當然。
也僅僅只有兩分。
剩下的九十八分,依舊是自信。
陳軍心裡有貨還能夠穩得住,鋼七營上面的其他幾個“頭頭”,他們此時此刻可沒有那麼的放心。
不管是素來好強的高城,還是謙虛又努力的滿廣志。
他們都只感壓力山大。
鋼七營作爲全軍第一個合成營,同時還是全軍正兒八經的試點單位,代表着全軍合同戰術的前沿。要是試點單位輸給了後來者,實在是有點過於丟人。
哪怕對手是更高層的存在,背景比鋼七營要恐怖的多,試點單位輸了就是丟臉,讓他們都無法接受。
在這種極強的壓力之下,平日裡不喜歡開會的高城,都變成了開會狂魔。
一天一小會,三天一大會。
召集全營部所有參謀,甚至是各連隊的連長,討論怎麼調整部隊,才能夠拿下這一次對抗。
就是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下,上級的命令終於下到了鋼七營。
作爲最後出場的首都戰區,兩支參賽隊伍必須在一天之內完成集結,然後乘火車奔赴朱日和基地。
“這場對抗,關乎鋼七營的榮譽,只許勝利不許失敗……”
這是教導員馬天翔的鼓勵。
“贏了!回來慶祝三天,酒肉管夠,再放一個星期假;要是輸了,看我回來不練死你們……”
這是營長高城發的狠話。
“他們能夠一直贏,不代表他們強,只能說明他們沒遇到真正的高手,現在,我們鋼七營去了,他們好日子到頭了,等着迎接審判吧。”
這話是陳軍說的,自信到狂妄。
昨晚還高舉右手大喊道:“此戰!必勝!”
陳軍作爲鋼七營的精神靈魂領袖,他的話就像是有魔力一般,瞬間被徹底點燃了全營戰士的戰意。
“此戰!必勝!”
“此戰!必勝!”
“此戰!必勝!”
近千名戰士齊聲奮力大喊,一聲比一聲喊得大,化爲滾滾音浪直衝天際,就像要把天掀開一般。
……
首都軍區能夠成爲七大軍區之首,不僅僅只是他擁有更多的軍隊,還在於他有其他很多的特殊。
比如全軍特戰試點A大隊,又比如朱日和原班人馬屬於首都軍區等等。
鋼七營同樣作爲首都軍區一部分,它距離位於內蒙古草原深處的朱日和,直線距離其實並不遠。
乘坐軍列都用不了一天,下午就抵達了演習集結地。
首都軍區參加對抗的三個營,沒有進入到朱日和基地總部內參觀,只是前往對抗集結地的時候有路過。
這時候的朱日和纔剛投入使用,遠不及後世那麼雄偉壯觀。
可那股現代氣息,已經初見端倪。
尤其基地內最大的幾個建築,上面都有鮮明的碩大紅色字體——
作戰實驗中心、導調大廳、信息大樓等。
每一棟大樓都有鮮明的特點,每個特點都完美的契合這次信息化軍改,突出了此地的不同凡響。
上次鋼七營驗收才試用的導調體系,顯然已經成爲了朱日和的主基調之一。
這證明了國家和軍隊,花費那麼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打造這個戰術基地,就是爲了給全軍各部找茬。
導調就是找茬子的核心!
隨着首都軍區的三個營進入基地,原本在外面是屬於機密的各種信息,也源源不絕的進入衆人的視野中。
通過進行保密的警告之後,基地人員也同步介紹基地的各種情況。
朱日和這個戰術基地的最初由來,是受到了美國歐文堡訓練基地的影響,覺得這樣一個機構存在對軍隊很重要。
想要打造屬於中國的“歐文堡”!
於是便在內蒙古草原的深處,選中了這片由沙漠、草地、山地、壕溝等組成,佔地一千零六十六平方公里,與整個香港差不多的特殊地形。
打造一個全亞洲最大,全解放軍最先進的信息化訓練基地。
要求是要在這能展開集團軍規模,諸軍兵種複雜電磁環境下,能訓練現代化大型軍演的演兵場。
擔負起組織師、旅、團級部隊,完成合同戰術演練,協同裝甲兵和其他兵種部隊進行技術、戰術的演練。
基地的講解員還專門有提到,朱日和基地有關對抗演習的高精尖裝備。
基地作戰實驗中心全是高科技,已經完成了計算機作戰模擬系統,初級戰場監視系統、激光交戰輔助系統等等,可以對整個基地進行戰爭模擬。
展示出了國際化的高水平!
在導演部指揮的導調大廳裡,已經換上了最新型的大型顯示屏,紅藍兩軍在千里戰場上的角逐實況,坐在導調中心裡面就能一目瞭然。
等對抗演習正式開始後,外部各種接收器實時收集的數據,進入多維平臺,經過技術員的處理後,會分別顯示在導調指揮大廳的五塊大屏幕上。
爲了配合大屏幕上的演示,顯示屏前方還有個10米×10米的巨型沙盤。
演習地域精確地形圖一目瞭然。
在這個極其精細的三維沙盤上,可清晰地看到立體的朱日和基地,道路、建築、模擬前線戰場的戰壕、工事、掩體等,就像是一個微觀世界。
對抗部隊的兵力、武器、部隊行進路線等等,到時候也能實時跟進調整。
基地作戰綜合中心的設備設施,全部是達到了國際上的標準,在全軍目前也就只有三家而已。
正是有了這麼多高科技設備支持,讓這裡的對抗演習變得更加真實。
能夠更加的還原實戰環境!
在這種高科技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基地目前已經可以支持營旅級單位,在這進行大規模激光模擬對抗。
對抗雙方的戰損幾乎能實時監控,精確到一人一槍每一炮的殺傷。
進入到一個相對高級的階段!
坦克、炮兵、裝甲車、直升機等,都可以裝上新一代激光模擬交戰系統,還有國內僅此一套的火力裁決系統。
通過這一套火力裁決系統,遍佈戰場各處的裁決員,也被各種信息化的裝備“武裝”了起來。
可以通過軍用手機、數字化對講機、數字化手持裁決終端等。
以秒爲單位,實時上報。
相比於最早的純靠人跟部隊跑,然後通過對講機和無線電來彙報,雙方之間實施的各種作戰狀態。
彙報速度非常慢,最快也得幾分鐘。
以及在師裡面參加對抗時,多了固定的機位攝像,還有拍攝組的實時追蹤,也存在各種的盲區,無法進行有效監控,導致判決出現不可控的因素。
如今全部換上最新高科技,全面進入信息化的朱日和基地。
對以前的那種對抗裁決模式來說,簡直就是降維級的那種爆殺,足以顛覆我軍的演習對抗模式。
這些革新標誌着我軍對抗演習,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信息化的時代!
也直到進入朱日和這一刻開始,鋼七營才真正的接觸到信息化,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信息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