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深陷財務危機”傳遍香江
而且林浩然也相信,隨着保鏢業務的逐步拓展和完善,實現自給自足是完全沒問題的。
對於目前的經營狀況,林浩然感到非常滿意。
他原本以爲可能需要長期向公司投入資金,但現在看來,根本無需如此。
與崔子龍在辦公室裡簡短交流後,林浩然便與他道別離開了。
而崔子龍則立刻着手準備通過黑市渠道散播流言的事宜。
現在時間還早,一旦他現在就將這些流言傳播出去,那麼那些媒體就會率先收到這些消息,如此一來,不出意外的話,明天的報紙上,便能夠看到各種留言滿天飛。
香江就這麼點大,想要以很快的時間讓這則流言在整個香江傳播,的確不難。
一旦這些流言在市面上流傳開來,置地集團即便拋售數十個地產項目,也不會對香江房地產市場造成過大的衝擊。
更重要的是,這能夠幫助置地集團順利出售那些林浩然不看好的地產項目,從而迅速回籠資金,徹底沒有了負債的重擔。
他可不想因爲置地集團的事情,導致香江地產業因此而提前發生地產危機。
轉眼間,時間過去了一天。
第二天早上,林浩然從被窩中醒來。
這幾天西伯利亞的寒潮又再次南下,所以即便是香江,最低溫度也下降到六七攝氏度。
臥室中開着暖氣,林浩然倒是不覺得冷。
洗漱完,換了幾件厚衣服之後,林浩然這才下了一樓,準備一邊吃早餐,一邊看報紙。
林浩然坐在餐廳的落地窗前,手中拿着一份《香江商報》,頭條新聞赫然就是他昨天讓崔子龍散佈的謠言。
報紙上,用醒目的標題和詳細的報道,描述了他爲了收購置地集團而揹負鉅額債務的情況,甚至列出了他從匯灃銀行和花旗銀行貸款的具體數額,以及從有關銀行工作人員獲悉的資料。
緊接着,林浩然翻閱起《東方日報》,該報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全面剖析了這條流言,詳盡列出了市場中的各種猜測,並適時提醒讀者,在官方消息未證實前,需維持理性思考。
文章收尾之處,巧妙地點到了置地集團的私有化議題,隱約透露出這一流言可能對集團未來走向有所影響。
這顯然是崔子龍的刻意爲之,畢竟大家都知道,《東方日報》乃林浩然全資掌控,在大家看來,如此報道手法,無疑是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可大家卻覺得有點欲蓋彌彰了。
相比之下,《明報》則顯得更爲激進,直接引用了“知情人士”的話,稱林浩然爲了收購置地集團,不惜鋌而走險,大舉借貸,如今已陷入財務困境。
文章中還穿插了對林浩然過去商業決策的回顧,覺得林浩然在短短兩年多時間收購這麼多的大企業,絕對有可能利用了槓桿手段,試圖從歷史中尋找其激進策略的蛛絲馬跡。
而《信報》則採取了另一種策略,它側重於分析流言對香江房地產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指出如果流言成真,置地集團大規模拋售資產,是否會對市場造成太大的影響。
同時,該報也採訪了幾位經濟學家,對置地集團私有化及林浩然個人財務狀況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
放下報紙,林浩然對於崔子龍的這個流言,還是感到很滿意的。
沒想到,纔過去一天,這些報紙的報道就如同他所想的那般,開始如此大規模報道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用說,今天必定能夠讓整個香江的人都知道此事。
以此同說,在香江的大街小巷、高樓大廈裡,的確如林浩然所想的那般,市民們紛紛對此事進行討論。
除了這些主流報紙的報道,街頭巷尾的小道消息更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林浩然已經秘密會見了多家銀行的高管,尋求緊急貸款;
也有人稱,匯灃銀行和花旗銀行已開始對林浩然的貸款進行風險評估,準備採取相應措施。
更有甚者,編造了林浩然在私人晚宴上承認資金鍊緊張,不得不考慮出售個人資產的“第一手資料”。
一時間,關於林浩然資金鍊有斷裂危險的傳言在香江不脛而走,林浩然“深陷財務危機”的消息迅速成爲了全城的熱門話題。
施勳道林家別墅中,林浩然一邊翻閱着報紙,一邊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他知道,這些報道和小道消息雖真假難辨,但已足夠在香江社會各界引發軒然大波。
正吃着一份放足料的海鮮雞蛋石磨腸粉的時候,一樓的書房卻是傳來一陣電話鈴聲。
一樓和三樓的電話號碼都是一樣的,因此不管在一樓還是三樓,他都能及時接到電話。
此時,才上午的八點左右,因此想要找他的人,都會知道他這個時間點應該還在家中,打電話到他家中找他,倒也不奇怪。 林浩然放下已經吃了一大半的腸粉,用紙巾抹了抹嘴角,這才起身離開餐桌,大步走進書房。
“喂,我是林浩然。”
“浩兒,你是不是真的碰到了資金上的難題?要不我把手頭持有的物業都出手,這兩年這些物業價值漲了不少,至少都翻了一兩倍,應該能幫你籌集到幾千萬港元。
我早知就不該讓你採取那麼激進的方式去做生意了,這樣或許就能避免現在這樣的困境……”電話那頭是林萬安焦急的聲音,一接通就滔滔不絕地說着。
林浩然甚至還能聽到林萬安的電話隔壁,還傳來林母擔憂的聲音。
林萬安和林浩然一樣,有個習慣,那就是每天早上起牀後都會先翻閱報紙。
因此,一早上林萬安就看到了關於林浩然的各種報道,身爲父親的他,心裡自然是焦急萬分。
林浩然這兩年不斷的收購行爲,早已遠遠超出了林萬安的想象,這讓作爲父親的林萬安開始不得不相信報紙上的那些報道了。
林浩然哭笑不得,不過也蠻感動的,父親林萬安對他的確沒得說。
兩年前,在將家產分給了林浩然與林浩寧兩兄弟之後,林萬安自己也就留了一小部分的物業,包括深水灣的別墅,以及幾處商鋪、房產。
當時這些最多隻值個七八百萬港元了。
而如今過了近兩年時間,這些物業早已經漲了將近兩倍。
所以林萬安還真能夠湊個兩三千萬港元。
“放心吧爹地,您就別相信那些流言了,您也不想想,就算是真的遇到資金困難,我還能欠下多少錢?五十億?一百億?僅僅我持有的置地集團股份,就值這個錢了,更不用說我還港燈集團、萬青集團、中華煤氣、九龍巴士等等,我要將這些企業都賣了,別說一百億了,兩百億我都湊得到,放心吧,您和媽媽好好安享晚安就可以了,根本不用擔心我!”林浩然苦笑着說道。
“真的沒事?你港燈集團、中華煤氣公司那些,不會都是貸款拿下的吧?”林萬安有些不相信地說道。
“放心吧,爹地,您想得太多了,我完全沒有資金上的問題,爹地,我明白您的顧慮,但請您相信,我做事向來有分寸!”林浩然再次說道。
好說歹說,終於讓林萬安將擔憂放下了。
這纔剛掛電話沒多久,電話鈴聲又再次響起。
這一次,居然是沈弼打過來的。
“林先生,關於您在匯灃銀行貸款20億的事情,絕對不是我們這邊傳出去的,您放心,我非常相信您的經濟實力!”沈弼一開口,便說道。
“沈弼先生您放心吧,雖然這則消息不知道是怎麼傳播出去的,但我不會去追究你們的,他們說他們的,對我又沒什麼損失。”林浩然裝作滿不在乎的語氣回答道。
“林先生,您真的在花旗銀行貸款了三十億甚至是更多的資金?”沈弼話音一轉,好奇地問道。
林浩然在匯灃銀行貸款的那20億港元,是用港燈集團的股份抵押的,所以沈弼對這筆貸款倒是沒有什麼擔憂。
只是就連沈弼,也避免不了對林浩然的情況感到好奇。
“沈弼先生,關於商業機密的事情,恕我不能回答你,請見諒!”林浩然拒絕道。
雖然沈弼掌握着很強大的情報機構,可像這種向銀行貸款多少的事情,如果沒有主動說出來,他的情報機構也是無法調查得出來的。
要真能調查得出來,佳寧集團的底線,早就被揭穿了。
而林浩然如此回答,卻是更讓沈弼覺得有些報道是真的。
“林先生,既然您不願意說,那就算了,希望您能夠安全度過這次的危機,如果您想要賣某家公司,我可以幫你找合適的買家。”沈弼笑着回答道。
掛了沈弼的電話,林浩然以爲就此結束了,準備離開書房。
沒想到,電話筒纔剛放下,又再次響起鈴聲。
這一次,是李加誠打過來的。
李加誠詢問林浩然,是否真的遇到了經濟難題,如果需要,他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不過聊着聊着,林浩然便知道了李加誠的目的了,分明是盯上了林浩然旗下的那些優質企業。
在掛斷了李加誠的電話之後,林浩然又接連接到了好幾個電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