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 爆豆的奧斯曼

無法掌握敵軍動向,這對於喜歡打運動戰的蒙古帝國而言是致命的劣勢!

連敵人在哪和想去哪都不知道,怎麼襲擾,怎麼偷襲,怎麼跑路?!

因此,蒙古帝國只能大範圍的向後方撤退,不光是騎兵連同普通的牧民也需要撤退。

蒙古帝國要堅持堅壁清野的戰術,而且人口對蒙古帝國的半人馬而言也是一個寶貴的財富。

遊牧文明的人口始終無法大幅度上升,每一個遊牧家庭都是一筆財富。

理所當然的,半人馬不可能將普通牧民留給明軍。

再不濟,也可以將這些牧民派出去當偵騎送死啊!

在大草原上,連女人老頭都是馬上健兒,個個都能騎馬!

很顯然,蒙古帝國避而不戰讓李察的明軍一拳打在了空處。

當然,只爲征服領土的李察並不在意,他一邊命令軍隊前進,一邊在系統地圖上插旗子。

無人區對李察而言是最容易佔領的土地,只要他的部隊路過再立一塊石碑宣示主權就可以了。

不過隨着深入草原,還無法看到普通牧民就地獲得補給,李察不得不分出更多的部隊來維持後勤線。

紅警系統的軍隊都是無限彈藥和燃油,節省了後勤壓力,但食物補給還是需要的。

中亞大草原實在是太遼闊了,李察和蒙古帝國的戰爭註定要進行很久。

奧斯曼帝國看到整個明軍主力都深入中亞大草原後,黑暗精靈高層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探討。

主要是西進派和東進派之間的辯論。

一些黑暗精靈認爲現在明軍已經徹底被蒙古帝國遼闊的大草原困住,應該趁着這個機會收復故土,重新佔領波斯地區甚至是阿富汗地區!

如今波斯地區上只有嚮明國投誠的一個個衛所,曾經的人類帕夏。

他們不光本身實力不咋地,還一個個畏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如果奧斯曼軍隊開過去,用不了幾仗就能收復全境。

若是開出免除那些投誠人類帕夏的罪責,保留他們原本的權勢,甚至兵不血刃就能拿下整個波斯地區,複製之前明軍的壯舉。

當然,以明國對阿富汗地區和印度次大陸的統治基礎來看,奧斯曼帝國只要集中大量軍隊,一路打到印度次大陸也不是難題!

現在印度次大陸人口驟降,軍閥混戰,還有懸賞剿殺令在,奧斯曼帝國只需要十萬正規軍就能平推印度次大陸!

到時候,奧斯曼帝國不光損失的土地都拿了回來,還能完成曾經對印度次大陸的征服計劃!

這一套戰略的成功性是非常大的,誰叫明軍沒有一支漢人部隊在上述地區呢?

然而,這個戰略卻沒有獲得多數黑暗精靈的支持,原因無他——擔心李察的報復!

現在奧斯曼軍隊沒有找到任何對抗明軍先進武器的計策,新出現的灰熊坦克和多功能步兵車屠殺蒙古帝國人類偵騎的戰況也被奧斯曼帝國的間諜傳回伊斯坦布爾。

萬一奧斯曼帝國東進惹惱了李察,他帶着強大的明軍放棄蒙古帝國殺回來怎麼辦?

到時候需要多少軍隊來消除李察的怒火,抵擋明軍的進攻?

更重要的是,跟明軍交手過的奧斯曼軍隊都懷有嚴重的恐明症,跟明軍交手根本沒有多少士氣可言,哪怕是十倍於明軍的兵力,奧斯曼帝國也不敢在野外與李察對抗。

既然擺明了打不過,爲何還要去侵吞明國的土地?

更何況,這些土地明國根本沒有建立中央直轄統治,就是一堆分封的附庸領地,奪回來對明國的國力影響不大,也不可能切斷李察的軍隊後勤。

當然,現在奧斯曼帝國高層普遍認爲,李察的軍隊根本不需要後勤……

除了必須的食物和飲水外,李察的軍隊似乎什麼都不需要,就能持續不斷的戰鬥下去!

這種對手就算集結奧斯曼帝國所有的軍隊也不敢言勝,更何況現在奧斯曼帝國還在與神聖同盟開戰!

雙線開戰還招惹一個打不過的可怕對手,這就是戰略錯誤了!

也是西進派用來反駁東進派強有力的理由。

最終,人數佔據多數的西進派取得了勝利,因爲東進派拿不出戰勝李察明軍的計劃……

既然決定先解決神聖同盟,整合整個歐陸的力量對抗可怕的李察明軍,自然要集中全力!

於是,不光是原本調過去防禦李察的部隊全部回到歐洲戰區,位於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庫爾德斯坦、阿拉伯半島、敘利亞、小亞細亞等所有中東地區的正規軍全都被抽調一空!

治安都轉交給了地方的人類帕夏和普通的警察部隊,除此之外奧斯曼帝國再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徵兵。

14歲以上30歲以下所有身體無缺陷的男性,只要沒有特殊職業要求,都需要服兵役!

黑暗精靈可怕的高效執政再次爆發,在血淋淋的屠刀下,大量來自各個民族的人類青壯被聚集起來,只進行短短一個月的高強度培訓就被拉上前線!

大明27年開始,奧斯曼帝國集結了數百萬軍隊,頒佈了著名的後退必殺令,同時從北非戰區和萊茵戰區發動強攻。

黑暗精靈將人類青壯當作了純粹的消耗品,平均3個人一杆槍,前面的人倒下後後面的人撿起來繼續衝鋒!

除此之外,還組建了大量純冷兵器部隊,畢竟哪怕有矮人的武器支援,協約國也無法武裝起來數百萬步槍兵……

在連綿不絕的人海進攻下,協約國在半年時間內付出了超過兩百萬人的代價,佔領了整個北非,摩洛哥王國由於抵抗頑劣,被奧斯曼軍隊屠殺到不足一萬人口……

萊茵防線全面告破,尼德蘭聯合省共和國宣佈投降矮人的瑞典王國和丹麥-挪威聯合王國。

盧森堡公國被奧斯曼軍隊佔領,上到貴族下到工廠主全部被屠殺殆盡。

瑞士王國被逼入深山當中,奄奄一息,過上了野人的生活,最後在奧斯曼帝國的戰術欺詐下走出深山投降,卻被全部屠盡。

149 唐軍戰術291 異變突起411 第二次反擊493 變成了瞎子299 踏過護城河417 掃除障礙141 意料之外的裡應外合495 神聖同盟瓦解241 武林門派506 暗能量218 挑最強的那個正面剛236 陷入重圍022 安祿山造反369 失去希望的鹹魚173 吐番後路224 填坑370 進攻安國府501 不服就核彈洗地168 陽謀390 主力標準073 豐厚的第一次佔領獎勵452 印度次大陸471 面目全非的婆羅門教118 務必全殲276 光明頂大會443 可悲的一代雄主397 改編戰俘359 三萬戰俘017 新兵種出現250 天山劍陣159 成王敗寇384 選擇255 強行招安351 落井下石的南宋108 吐蕃人的輕視(第五更求訂閱)089 犯錯的縣令432 復興會140 進攻石國府435 諷刺的保護134 愚蠢的豺狼人(400均定加更4/4)048 第一次突突突319 李察的準備229 擊敗龍家軍301 人心浮動237 大勢已去396 八萬俘虜253 天山覆滅419 攻城炮抵達167 不值錢的部落戰士487 坦克出臺348 亂世用重典016 戰役模式開啓505 回家的希望376 最後一搏386 火炮181 拉鋸消耗134 愚蠢的豺狼人(400均定加更4/4)139 屠城威脅311 絕世毒計196 唐幣075 輔助軍預備役229 擊敗龍家軍240 明軍的融合政策219 西州043 時間緊迫319 李察的準備147 吐蕃人的尷尬處境499 蘇聯建築全開097 鎮壓大石鎮民亂354 自傲的尤安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256 妥協與談判066 戰後處理281 掌心雷285 戰爭不該是這個亞子282 五字門013 武功再高一槍撂倒079 開始攻城068 整編降兵198 撤軍(爲lxlyandccc萬賞加更!)042 暴起殺人276 光明頂大會435 諷刺的保護494 爆豆的奧斯曼349 全民抗敵040 雙弩配置123 絕望的昭武狄遮234 龍樂天的信心466 殺得膽寒133 斥候的碾壓(300均訂加更3/4)416 戰鬥仍未結束233 暴增的聲望等級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134 愚蠢的豺狼人(400均定加更4/4)241 武林門派216 戚繼光的判斷272 教官與軍械採購001 險死還生078 戰前作秀470 英倫三島
149 唐軍戰術291 異變突起411 第二次反擊493 變成了瞎子299 踏過護城河417 掃除障礙141 意料之外的裡應外合495 神聖同盟瓦解241 武林門派506 暗能量218 挑最強的那個正面剛236 陷入重圍022 安祿山造反369 失去希望的鹹魚173 吐番後路224 填坑370 進攻安國府501 不服就核彈洗地168 陽謀390 主力標準073 豐厚的第一次佔領獎勵452 印度次大陸471 面目全非的婆羅門教118 務必全殲276 光明頂大會443 可悲的一代雄主397 改編戰俘359 三萬戰俘017 新兵種出現250 天山劍陣159 成王敗寇384 選擇255 強行招安351 落井下石的南宋108 吐蕃人的輕視(第五更求訂閱)089 犯錯的縣令432 復興會140 進攻石國府435 諷刺的保護134 愚蠢的豺狼人(400均定加更4/4)048 第一次突突突319 李察的準備229 擊敗龍家軍301 人心浮動237 大勢已去396 八萬俘虜253 天山覆滅419 攻城炮抵達167 不值錢的部落戰士487 坦克出臺348 亂世用重典016 戰役模式開啓505 回家的希望376 最後一搏386 火炮181 拉鋸消耗134 愚蠢的豺狼人(400均定加更4/4)139 屠城威脅311 絕世毒計196 唐幣075 輔助軍預備役229 擊敗龍家軍240 明軍的融合政策219 西州043 時間緊迫319 李察的準備147 吐蕃人的尷尬處境499 蘇聯建築全開097 鎮壓大石鎮民亂354 自傲的尤安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256 妥協與談判066 戰後處理281 掌心雷285 戰爭不該是這個亞子282 五字門013 武功再高一槍撂倒079 開始攻城068 整編降兵198 撤軍(爲lxlyandccc萬賞加更!)042 暴起殺人276 光明頂大會435 諷刺的保護494 爆豆的奧斯曼349 全民抗敵040 雙弩配置123 絕望的昭武狄遮234 龍樂天的信心466 殺得膽寒133 斥候的碾壓(300均訂加更3/4)416 戰鬥仍未結束233 暴增的聲望等級374 新的氣運系統晉升路線134 愚蠢的豺狼人(400均定加更4/4)241 武林門派216 戚繼光的判斷272 教官與軍械採購001 險死還生078 戰前作秀470 英倫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