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走得緊,三五日光景即可到達。隨着中原戰事平定。昔日冷清的關洛大道,隨之變得熱鬧起來。
一路行來,可以看見過往川流的路人行商。
言慶一行車馬,走得並不快。事實上。他也無需走得太急。
長安詔令上說的很清楚,讓他儘快啓程。卻沒有明確標註,要在幾日內抵達長安。
如此,說明長安方面只是希望言慶離開河洛,其他一切,並不重要。
“養真,洛陽真的不需要留人嗎?”
一輛鑲金嵌銀的奢華馬車,以六匹白馬牽引,沿着關洛大道,緩緩
進。
車體很大,如同一座移動的房舍。車軸很粗,好似碗口。六輪碾轉。發出嘎吱聲息。
李言慶一襲青衫,端坐車廂內。
他自顧自的點茶品茗,透過車廂上的窗戶,欣賞兩邊的美景。
“洛陽目前,無需在意。
陛下要掌控中原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決不可能再有更改。我估計。最遲來年,勢必會對江南開戰。如果在年底之前不能控制住洛陽的話,定會造成很大麻煩。
這也是陛下緊急把我從洛陽招至長安的目的。
我在洛陽一日,陛下就不好放開手腳,現在,我離開洛陽,想來朝廷會很快做出反應。
洛陽於我意義不大,留不留人。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此去長安能否站穩腳跟。做的好了,我們會有很多機會;若做的不好,”
言慶沒有繼續往下說,但長孫無忌焉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靠在廂壁上,無忌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似是閉目養神一樣,久久也不言語。
許久,他突然問道:“如此說,朝廷會如何調動?”
言慶喝了一口茶,悠悠道:“老杜可能沒法子留在榮陽了”不過他也有所準備,倒不用擔心太多。通濟渠連通中原江淮,朝廷一定要掌控手中,確保江南之戰的物資通暢。老杜是我的人,即便陛下放心。太子和秦王,也都不能允許。
所以,我估計朝廷會增設鄭州都督,但人選我無法猜測。
老杜嘛,很可能會被派往易州、定州、莫州、恆州和滄州這五個地方之一出任主官。”
無忌一怔,旋即眼睛一眯。
“你是說,朝廷要對付李藝?”
“說對付怕有些過了!”言慶笑道:“不過李藝坐擁幽州之地,是我大唐北疆門戶。
且麾下兵強馬壯,驍勇善戰”據說李藝手中握有十萬大軍。這數字或許有誇大,但也說明。李藝在北疆的勢力卻是有些獨大。陛下斷然不會把北方門戶交由李藝,哪怕這李藝被賜李姓,陛下也未必能夠放心,,聽說,此人可是驕橫的緊呢!”
李言慶所說的五個州,全都居於幽州附近。
其中恆州稍遠一些,但定州、易州和莫州,正好位於幽州兩側,可稱得上比鄰而居。
李言慶估計,朝廷在對江南開戰之前,定然會削弱李藝的力量,甚至有可能把李藝調回長安。從而完全掌握幽州。之前。徐世績已奉命率部抵達河間,而裴行儼、薛萬徹也受命開拔,前往北方。削弱李藝之事,已迫在眉睫。杜如晦很有可能會奉命駐守滄州,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徐世績等人以足夠的支援和協助。
不過,他沒有把這個可能說出來,而是藏在心裡。
言慶希望藉此機會,來考驗一下自己的眼光。所以,他雖然說出易州和莫州的重要,心裡面卻認爲,杜如晦最有可能,會被派往滄州……
WWW ⊙Tтkǎ n ⊙C O
長孫無忌笑道:“老杜行爲果決,有壯士之氣。
其才幹卓絕,同時又是大業年間的秀才,我覺得,這五州之中。老杜最有可能是去滄州,而非易、莫兩地。易、莫苦寒,陛下這樣安排的會,打壓你的痕跡就過於明顯。而滄州鄰大海,且物產豐茂,頗爲富庶。只是歸附時間太短,其中勢力錯綜複雜,難以梳理老杜若做的好,是大功一件;做不好,可順理成章,將其罷官,而你也難以爲老杜開脫”所以,老杜去滄州的可能最大。”
言慶捧着茶杯,看了無忌一眼,卻沒有接口。
無忌的思緒,日益縝密。
不過性子還不夠沉穩,到長安之後,在那種複雜的環境中生活,只怕難以適應。
李言慶想到這裡。又不免感到有些憂慮。
傍晚時,車隊在距離霸橋六十里的驛站中停下。這裡背靠少華山。再行八十里,即長安在望。
臨近京畿,道路上的盤查似乎越發嚴密。
言慶陪着無垢和朵朵在驛官中用過晚飯,又逗弄了一會兒李周,然後返回自己的房間。
長女玉真和小女兒玉環,都沒有隨行。
畢竟網出生不久,兩個小丫頭不適合長途跋涉。特別是小念和翠雲都留在洛陽,自然要跟隨母親。等到翠雲身體康復了,在一同前來長安。
說起小女兒玉環的名字,倒也端地有趣。
按照李家的族譜,第三代屬是玉字輩兒。長女玉真起名的時候,言慶倒沒有想太多。可是到小女兒出生以後,李言慶就覺察到有些不太對勁兒。特別是當翠雲想出“環。字的時候。李言慶終於明白,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李玉環,楊玉環”這不是和楊貴妃通名了嗎?不過。此時楊貴妃還沒有出生,言慶自然也沒有意見。
玉環,,
希望小女兒長大,能成爲一個比楊貴妃還漂亮的美人吧!
李周當然需要隨行,原因非常簡單。
朵朵準備爲他伐筋洗髓,開始進行築基的刮練。
李周才滿週歲,朵朵說小孩芋越早開始築基,將來的成就越高。
她沒有孩子,於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傾注在了李周的身上。李言慶倒沒有拒絕,他也是練武的人,當然清楚這基礎打的越牢固,將來的成就,也就會越大。
而且,李淵在詔書中也說了,要李言慶帶李周前往長安。
“王爺,洛顛有消息了!”
言慶回到房間。網坐下來,沈斃就來了。
這兩年,沈光很少隨同言慶出戰。由於要協助柴孝和整頓麒麟臺。他大部分的時間,都留在據縣。
隨着麒麟臺整改基本結束,沈光這才重回言慶身邊。
兩年來,沈光的改變很大。
如果說早前沈光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那麼現在,沈光已達到返璞歸真的地步。
站在李言慶身旁,他更像是一個普通的隨從。
可只有真正瞭解的人才知道,沈光的劍。不出則已,出必殺人。
如今,沈光名義上是河南王府的率更令,隨同李言慶一同前往長安。
言慶示意沈光坐下,看似不經意般的問道:“情況如何?”
“三寶已帶着人,繞道河東,前往長安。
估計會和咱們差不多時間到達”盧胤回家去了,說是要拜望他的小叔,而後前來匯合。”
李言慶微微一笑,“那老朱可曾安頓好了?”
“朱粲如今被安頓在鞏縣,一切妥當。他這次和三寶回來,還帶回來大金銀絹帛,說是從汝州那邊搶過來的財貨這是三寶派人送來的清單,請王爺查點。”
言慶擺擺手,“把這個交給無忌處理。
你告訴無忌一聲。讓他給你撥出一十五百金,由你斟酌使用。你手下的錦衣麒麟,是我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可以暴露對了,老柴那邊,都還順利?”
“柴公那邊一切順利。”
沈光輕聲道:“文玉東和龍起在已將名冊呈上,有徐興波在一旁協助。萬無一失。”
這次洛陽血案的執行者,就是文玉東手中的白衣彌勒。
這些年來,白衣彌勒由明轉暗,在民間也培養出了一大批信徒。其中不泛有江湖人物。正好可以做一些上不得檯面的事情。比如洛陽血案,就是柴孝和通過徐興波。抽調出一羣江湖人物出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令李言慶感覺非常滿意。
“長安那邊,要儘快安排妥當。
你通知柴公。要他務必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耳目撒出去”我不想到了長安之後,變成一個聾子、瞎子。”
“王爺放心,柴公早已經着手安排此事。
不過坊市之中還好辦,那些世胄豪門的家裡,卻比較難辦。柴公說。他會盡量在今年年底之前,初步安排妥當。”
李言慶微笑點頭,“一年時間,的確是有些難爲他了。
通知柴公,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我會在長安儘量與他配合,儘早完成佈局。”
沈光起身,低聲應命,而後退出房間。
言慶坐在書案後,長出一口氣,而後仰面朝天,躺在地榻之上。
心裡有一根弦,一直在無聲的顫動。並且越發強烈。
不掌權不知權力之美,不爲人上不知帝王之樂!從手握十萬大軍,一聲令下,千萬個人頭落地的一方諸侯,變成手無半點實權的逍遙王爺。這心中的落差,自然很大。
如果沒有做過諸侯,逍遙王爺到是言慶最希望的結局。
可是做過了諸侯,再去當那謹小慎微,毫無實權的人臣,心裡又怎可能舒服呢?
只是,這落差一曰產生,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就只有李言慶自己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也考慮了很多。
在長安站穩腳跟,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後,他要做的事情,似乎還有很多,很多!
坐起身來,看了一會兒書後。感覺有些疲乏。
李言慶準備回去休息,卻在這時候。樑老實耷拉着一隻胳膊在門外輕聲道:“王爺。長安派來使者,有要事求見。”
言慶一怔,邁步走出房間。
“速速帶他來見我。”
樑老實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他帶着一個身着千牛衛打扮的人,來到門廊下。
“末將左監門都尉王明偉”見河南王千歲。”
“王將軍!”
李言慶一眼認出,這風塵僕僕的千牛衛,居然是熟人。當初寰威前去鞏縣傳旨,就是這王明偉隨行保護。
“起來吧王將軍這麼急匆匆前來。可是有什麼緊要的事情?”
“王爺,陛下口詔,令王爺即刻進京。”
“這麼急,讓我進京?”
王明偉說:“王爺有所不知。蘇州蕭隋派來使者,於昨日秘密抵達長安。
陛下說,那蕭隋使者是王爺的故友。所以要王爺出面接待。明日卯時前,請王爺務必抵達。”
這會兒,已經快到戌時!
李言慶一蹙眉,問道:“蕭隋使者何人?”
“乃蕭隋黃門侍郎,內史令房喬,”
“房喬?”
李言慶心裡一動,暗道一聲:蕭隋這時候派使者前來,而且還要房玄齡出使,又會有什麼事情呢?
不過,時間緊迫,已經容不得他多做考慮。
言慶立刻下令,命閣棱和柳亨兩人,率三百萬勝軍,即刻隨同他前往長安。
沈光、鄭大彪則與長孫無忌,領餘下兵馬,在天亮後動身。
“小妖,是不是長安出事了?”
無垢爲言慶換好衣裝,朵朵一旁忍不住,低聲問道。
“房喬來了”恐怕江南戰局,出現了變化。陛下連夜招我進宮。就是商議此事。你們莫擔心。沒什麼事情。
我估計讓我過去。是因爲我和房喬比較熟悉,所以要詢問一番。
你們安心休息,天亮之後啓程。估計明天午後,就可以抵達長安,咱們一家團圓。”
見李言慶神色輕鬆,無垢和朵朵臉上的憂慮之色,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緩解。
“哥哥,你要多小心!”
無垢溫柔的爲他整理好衣裳。輕聲叮嚀,“陛下問你什麼,你回答什麼,千萬不要逞強。”
昔日的天真小丫頭,如今也已經成熟了!
無垢雖然平時話語不多。但也知道,言慶現在的情況,並不如外界想象的那麼好。
李言慶伸出手,揉了揉無垢的小腦袋瓜子,轉身走出房間。
驛館外,萬勝軍整裝待發。
李言慶翻身跨上象龍,導長孫無忌點了點頭,而後催馬離去。
房玄齡這時候出使長安,究竟是什麼用意?
還有,李世民和李靖在長安。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態度?他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究竟達到什麼樣的地步?
這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象龍馬鐵蹄聲震震,撕破了黑夜的寂靜。
那燥熱的風迎面撲來,令李言慶的心裡,徒然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