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

送走了府中最大的麻煩,藍承羨心裡些微遺憾的同時也鬆了一口氣,而久違的遊戲選擇畫面又一次出現了,真的如他所想,幫助蘭詩詩,不僅僅是贖身這麼簡單,而是要幫她脫離苦海,甚至找到屬於她的幸福。

不過藍承羨心裡卻不是很舒服,畢竟不管怎麼說,自己當了回工具人不說,而且獲益基本沒有,蘭詩詩給自己帶來的只有遺憾和痛楚,因爲她,陶矜柔差點被影衛襲擊,而自己在她那獲得的情報,雖然還有一點用,可大大的少於藍承羨的預期,不過就算沒有這個破選擇,藍承羨恐怕也會君子成人之美,送佛送到西讓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去吧,不然可能真的會在王府內鬱鬱而終。

而遊戲選擇畫面卻很久都再無出現過了,而這次的出現也僅僅是給了一個成就,拯救迷失的少女,獲得此成就,後邊還有解釋,說他是正義的化身之類的,解救了在水深火熱的環境裡生存的女孩,而就沒有再多的。

藍承羨也越來越覺得,這個選擇畫面可能也許只是帶動自己而已,也許以後都不會再出現了吧,至少此時,他沒有再見過它出現,甚至連提示都很久很久未出現了,藍承羨也慢慢地熟悉了這種情況。

朝廷上的拉鋸戰還在繼續,年輕的皇帝不會輕易的放棄,而是被藍承羨給說動了的心思,怎麼也不會顧及這些人所說的大道理了吧,而且年輕就代表着衝勁和倔強,朝廷每日的朝儀風氣都開始慢慢變了,甚至有人開始拿藍承羨的年齡來推辭,說藍承羨雖然身居高位,可是也才十八歲而已,如果貿然的前往江南,很有可能無功而返,皇上有何必如此執着呢。

不過這種說法,卻被以文官爲首的丁歲安、陶炎生等大臣給反駁了回去,武將行列包括英國公保興侯在內,也都爲藍承羨因爲年齡的問題而辯解,當時的藍承羨聽了也是沒有發覺,自己已經獲得瞭如此之多的大臣們支持嗎?

藍承羨轉念一想,其實並不是,而是因爲如果年齡都成爲了攻擊的範圍,那麼年輕也就算了,他們這羣已經快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不是更應該退位了?自然在挑撥了某些人的神經,而英國公和保興侯在內的武將,更多的還是將藍承羨看作爲太上皇的子侄輩,而且他本來就是太上皇的兒子,如此,他們也不得不好好的保護起藍承羨。

而更讓百官緊繃的就是,入夏以來,東海以及湖西兩省頻頻來奏,南江的水位是一漲再漲,就湖西行省入夏以來,南江在湖西行省內的各條支流,早已超出了不少的水位,達到了汛期的預警線,讓朝廷早早做好防洪救災的準備。

並不是說整個湖西和東海的三司就沒辦法做準備,而是在天災面前,此時的朝廷也只能做善後的事情,而讓百官緊繃和疑惑的也是此事,相比起北河,南江的汛期可謂是安穩多了,而且南邊本就雨水充足,洪水大水發難的時候相比起每年就要擔心的北河已經好多了,不過今年北河倒是沒有傳來什麼讓人擔憂的汛期,反倒是南江傳來了如此恐怖的事情,而且南江一旦起了汛期,那麼將影響的百姓就更多,中下游的作物基本都會受到影響,到時候不僅僅是賑災的銀子,今年的賦稅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可偏偏此時大臣們都清楚的意識到,國庫早就沒了賑災的銀兩,而最快也得入秋的第一撥賦稅銀兩入庫,其他的只能撥付幾處糧倉的糧食了,而此時衆多的大臣們想到了少年天下所說的,賦稅按人頭折算成銀兩,而且是每戶有多少田地,納多少賦稅,如此國庫的賦稅收入將大大的提升!

可是這就是讓他們自己也要交糧了,雖然明知此事利國利民的大好政策,可是就算是作爲輔政閣首參的丁歲安也不輕易鬆口,因爲他知道,他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朝廷,還有千千萬萬的士紳階層,他也不敢帶頭鬆這勁,要也是別人。

朝廷上的紛擾,藍承羨是見過了許多次了,也就不在不厭其煩的去理解了,實在是沒有太多有用的信息,基本都在扯皮,藍承羨心想,如果朝儀的方式能改一改就好了,雖然可能沒有多大的改變,總比這種,君臣意見達不到共識的時候扯皮來的好啊,可是他知道,作爲士大夫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果貿然的讓他們沒有了這麼好露臉的機會,估計會來一個羣臣跪拜成天門的戲碼。

而素寧衛也是安穩的運轉着,雖然此時天子還未下達什麼命令,不過私下裡,一些不足爲懼的人,藍承羨都是大權在握,親自處理,而又再三強調,朝廷命官,非鐵證不得私自逮捕審訊,這種情況下的素寧衛一下就消失在了羣臣百姓的眼中。

雖然沒有以前那種震懾感,但更加讓百官們投鼠忌器了,因爲他們也不知道,會在何時蹦出來一個素寧衛的人抓去詔獄內審訊。

而藍承羨的接任,也徹底的讓百官對於素寧衛的改觀了,其實在藍承羨看來,素寧衛一直在做改變,最早也是最嚴苛的素寧衛要從安太宗說起,那時候成立的鎮撫司,詔獄也就從那時候開始的,殘害了不少的忠臣良臣,可是百官對他們恨的牙癢癢的同時,也拿他們沒有辦法,因爲這是皇帝手中的利劍,就算是清官,來一趟詔獄裡,怎麼也得給你整幾個罪名,而且證據確鑿的那種。

所以最讓人膽寒的也是那時候的素寧衛,經過安景宗、安儀宗以後,直至此時的太上皇一朝,素寧衛的獠牙已經被慢慢地抹去了,百官們提起詔獄也不像最開始那般,談之色變到了禁詞一般,雖然此時詔獄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餘威猶存,可是最近三朝以來,也很難看到有大臣栽在素寧衛裡面的了,而最近的一個大臣則是吳惟,素寧衛自己的長官倒在了任上。

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要說素寧衛的人不得好死,殘害忠良,隨意濫用私刑,他們都應該被處置,可是他也明白,皇帝需要這樣一羣人,來監督和看守他們,雖然百官們都十分厭惡,但是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機構存在,不然就是對於皇帝的不忠誠。

而藍承羨的擔任節度使以來,也更加平和的讓百官以前要面對的鋒芒現在已經徹底隱藏在了暗處,也讓不少對於他本來就不滿的官吏們也慢慢地轉變了看法,楚王府的門前,慢慢地也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情景,因爲,如果不出意外,藍承羨將是新皇登基以後,第一個展露頭角的新貴,而且不能用新貴來形容,因爲楚親王本就是皇室貴胄。

第一百章 尾聲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四百零四章 各有缺陷第一百八十七章 難題相加第四百零六章 後定撤軍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三十章 有恃無恐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七十五章 才子之觴第二百九十七章 ‘回馬槍’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一百章 尾聲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三百四十八章 腐朽體驗第一百零二章 內應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三十五章 贖身不由已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北征後定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四百二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勢如此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某反亡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五十九章 幕後權算第一百零五章 御前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事宜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上迷霧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三百八十章 將復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三百七十七章 嶽中書邸第一百一十一章 挑撥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七十二章 大風起兮第四百一十章 疑信難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越州府治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二百四十七章 畫一個圈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一百九十七章 印子錢由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望族末途第四百一十四章 葉家末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常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四百零三章 後定京師第三十二章 大婚當前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四百四十章 平論疑心第四百四十六 北望後定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三百六十六章 補償條例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父期將至第二百三十九章 許家少爺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家長裡短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換第七十六章 眉目漸顯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各種猜疑第三百一十七章 片刻溫馨第一百七十一章 西北商人第九十四章 暴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家商議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三百八十六章 東盛城內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地背後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九十章 京師衛羣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當家現身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四百三十四章 馬下城門第九十章 京師衛羣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招
第一百章 尾聲第七十三章 推波助瀾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四百零四章 各有缺陷第一百八十七章 難題相加第四百零六章 後定撤軍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三十章 有恃無恐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七十五章 才子之觴第二百九十七章 ‘回馬槍’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一百章 尾聲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三百四十八章 腐朽體驗第一百零二章 內應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三十五章 贖身不由已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北征後定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四百二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勢如此第八十三章 王府異動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某反亡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五十九章 幕後權算第一百零五章 御前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事宜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上迷霧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三百八十章 將復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三百七十七章 嶽中書邸第一百一十一章 挑撥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七十二章 大風起兮第四百一十章 疑信難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越州府治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二百四十七章 畫一個圈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一百九十七章 印子錢由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望族末途第四百一十四章 葉家末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常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四百零三章 後定京師第三十二章 大婚當前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四百四十章 平論疑心第四百四十六 北望後定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三百六十六章 補償條例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父期將至第二百三十九章 許家少爺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家長裡短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換第七十六章 眉目漸顯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各種猜疑第三百一十七章 片刻溫馨第一百七十一章 西北商人第九十四章 暴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家商議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三百八十六章 東盛城內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地背後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九十章 京師衛羣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當家現身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四百三十四章 馬下城門第九十章 京師衛羣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