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莫名其妙的戰爭

以前的時候,大多打的是正面陣地戰,南海軍的火炮優勢都是七十五毫米以上的中大口徑火炮,炮擊起來動不動就是幾十門幾百門火炮的,那場面熱鬧着呢。

而現在的話,則是用這些速射臼炮以及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在小規模戰鬥裡提供火炮支援,雖然看起來炮擊場面不大,但是敵人也不多啊。

幾十發炮彈打過去,也足以壓制對面的小規模敵軍了。

這種情況,讓南海軍的高層們看到了解決目前一線步兵火力不足的問題。

以往的時候,南海軍裝備的師屬火炮以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七十五毫米榴彈炮爲主,哪怕是師屬七十五毫米榴彈炮,但實際上也是很沉重的玩意,根本不適合分散到營連級部隊進行支援作戰。

但是速射臼炮以及輕型七十五毫米榴彈炮就沒有這種問題了。

速射臼炮不說了,這玩意一直都是南海軍的一線步兵的支援火力,裝備規模也是越來越大,性能也是越來越好,雖然說有效射程依舊只有千米不到,但是這個有效射程已經超出了步槍有效射程,甚至超出了大部分野戰滑膛炮的有效射程。

大多情況下,是用來直接攻擊敵軍遠距離目標的,必要時候也可以攻擊敵軍戰壕。

而輕型七十五毫米榴彈炮,這玩意是南州機器局那邊專門研發出來提供給營、團級步兵部隊作爲自身支援火力的,對標的是大恆陸軍以往線列時代裡伴隨步兵行動的兩斤,三斤火炮。

其重量不過兩百多公斤而已,有效射程一千八百左右。

這個射程,比幾乎所有的滑膛炮有效射程都要遠,重量的話,隨便一匹馬就能拉動,必要時候,一個人都可以拖着走。

怎麼說呢,這玩意是南海軍在師屬火炮無法進行快速機動,伴隨步兵行動提供直接支援的情況下,所搞出來的這麼一個玩意。

就是爲了在營團級部隊,尤其是營級部隊脫離主力部隊,獨立行動,沒有師屬火炮支援的情況下,也能夠擁有火炮支援。

所以這玩意可不是裝備到團,而是直接配屬到步兵營。

不多,一個營也就一門而已,但是就這一門輕型七十五毫米的步兵炮,卻是足以讓南海軍的營級部隊直接獲得火炮的支援。

試想一下,當敵人以爲你只有幾百個人,還是單獨行動,肯定沒火炮支援啊。

但是這個時候南海軍的這個步兵營就是拉出一門正兒八經的火炮,對着一千八百米外的敵人進行炮擊,等敵人衝進一千米內,在七八百米的時候,又是用速射臼炮進行炮擊。

那場面,是不會比大規模作戰的時候,在好幾公里外就遭到南海軍大規模炮擊的時候差多少的。

隨着這些輕型火炮的緊急裝備,雖然暫時沒能大規模配屬,只在部分部分小規模實驗性裝備,但是實戰效果非常好,林子然已經指示軍械部加大這種步兵炮的生產,儘早大規模轉隔壁。

畢竟這些輕型火炮是更能體現出來南海軍的指揮體系以及新型戰術的優勢了。

南海軍的指揮體系以及新型輕步兵戰術以及裝備,嚴格上來說更適合這種中小規模,多部隊配合的機動作戰。

反觀袁永翰和夏益明那邊就差多了。

雖然是他們主動打的中小規模機動作戰,但是很明顯,他們的部隊體系其實都不適合應對這種機動戰爭。

這種中小規模的機動作戰,對部隊的指揮體系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的,南海軍的師、旅、團、營、連、排、班,尤其是基層的連排班三級指揮體系,那可不是用來看的,而是能夠在戰鬥指揮的時候發揮重大重要的。

而東定州的這些部隊,其部隊的指揮體系以及組織,都還停留在線列作戰時代,玩排隊槍斃纔是他們最擅長的。

這之前轉爲玩大規模的散兵集中作戰,這幾乎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現在還把部隊分散開來作戰,戰鬥模式從以往的一大片正面戰場,變成了犬牙交錯,由衆多點交織而成的戰線,戰鬥往往是一條線,這條線中的一個個點發生着戰鬥,而這些點的規模往往只有幾十個人,百來個人左右。

這對他們的指揮體系,組織體系形成了重大的挑戰。

毫無疑問,以他們目前的狀況根本無法應對,不客氣的說,他們甚至連軍官都不夠用。

以往一個百多人的連,只需要一個連長這個軍官就夠了,撐死了再加個副官。

但是現在的這種分散機動作戰,一個連最少都需要三個甚至四個軍官進行指揮……

沒有軍官怎麼辦,只能用軍士進行代替。

但是軍士始終是無法代替軍官的。

這也是爲什麼目前南海軍在東定州北部作戰,自身打的不太習慣,但是依舊能夠取得頻繁勝利的緣故。

因爲南海軍是不太適合這種戰鬥,但是好歹還能打,而夏益明和袁永翰的部隊更不適應,更不能打。

所以打着打着,袁永翰他們就發現:沒卵用!

預想中的小規模機動作戰,根本沒能獲得應該有的作戰效果,地盤以及不斷的丟失,部隊的傷亡依舊慘重。

而且還發生了諸多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很多部隊一旦散出去後,就收不回來了……

缺乏完善組織能力以及指揮體系的他們,把部隊幾十個人,幾百個人散開後,很多部隊根本就無法有效指揮,打着打着就不知道跑那去了。

更有甚者,直接找到南海軍投誠去了!

還有不少的眼瞅着四周沒有友軍,直接軍服一扔就跑了。

逃兵,投降的數量,竟然是比陣亡數量還要多出好幾倍。

這仗,沒法打了!

還不如之前那些正面死扛被。

雖然有可能被一波滅,但是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抵抗啊,至少,袁永翰他們還能知道部隊在那,哪怕他們投降了。

但是現在,袁永翰連自己的部隊現在在那都不知道……

這打着打着,袁永翰發現,自己還能掌控指揮的部隊從將近十萬人變成了幾萬,再到現在,等南海軍的第一騎兵軍殺到距離他只有幾公里的時候,他所能掌控的士兵已經只剩下幾千人了……

十萬大軍呢,都死光了?

怎麼可能,南海軍再厲害,也沒可能短短几天內,在這種多點小規模交戰裡殺傷這麼多敵軍,人家是會跑的,又不會傻乎乎停留遠在讓你挨個槍斃!

真是情況的話,南海軍估計也就殺傷了一兩萬的敵軍,這還包括夏益明所部,殺傷的袁永翰所部,估計也就大幾千,絕對不會超過萬人。

都投降了?

更不可能了,這又不是什麼包圍殲滅作戰,不可能出現大規模集中投降的情況。

當逃兵了?

也不可能,就算他麾下的部隊再差,也不至於都當逃兵了。

上述諸多可能性哪怕全部加起來,哪怕有大幾萬人,但是還有好幾萬人那裡去了?

真是的答案就是:他們依舊存在着,沒有傷亡,沒有當逃兵,沒有投降,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甚至依舊在戰鬥!

但是袁永翰卻是不知道他們在那裡戰鬥……

這一場東定州戰役,尤其是後續十來天,主要集中在東定州中部以及北部地區的中小規模機動交戰裡。

南海軍打了一場自己不太擅長,但是依舊獲得巨大勝利的戰爭。

而袁永翰以及夏益明的聯軍,則是打了一場直到戰敗都莫名其妙的戰爭!

九月十九日,南海軍攻佔了夏益明的最後一個據點,徹底粉碎了東定州全州範圍內的有組織抵抗!

而這個時候,彷佛一夜至今,全世界的目光都是投向了東定州!

第八百一十四章 寧禹號首訓第四百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五十四章 出口暴漲第九百五十四章 初步和談協議第四百零二章 南海代金券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定江第七百四十五章 戰而不宣第六百一十一章 憂心忡忡的夏勝第七百零一章 京州級戰列艦服役第二十八章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速射炮和硬化裝甲時代第八百七十五章 不一樣的戰爭第八百七十六章 戰爭財第七百五十五章 迦菲亞人的勇武第三百四十七章 趙鬆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這不正常第八百八十一章 克魯爾陷入被動第六百零三章 甲六號高地第八百九十二章 坦克參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大恆帝國的不干涉第一百四十四章 他林子然不是配角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炮兵主義第二百七十章 重炮橫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特的六主炮戰艦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軍的野望第八百零七章 一起搞事啊第九十六章 免費試新炮第九百五十三章 千機轟炸第一百四十七章 錢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什麼也要搶到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年的等待第三百九十四章 杜志寬的生死危機第八百八十六章 登陸第四百三十章 崩潰的財政第七百九十六章 石油封鎖戰略第三百四十七章 悠着點打第八百九十六章 奧里薩帝國投降第五百四十四章 臨江莊園會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公爵嫡女第六百八十六章 你瘋了還是我瘋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反面教材:羅海郡守邵秉第三百二十三章 吾輩使命:爲大恆統一而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劍指關崇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軍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是產能過剩而是兵力太少第八百六十六章 瓦可衝突第四十四章 打亂計劃第六百七十一章 福元五型步槍第四百三十六章 奧爾王國:我們不差錢第八百一十五章 保密第四百六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換國籍和民間志願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克魯爾的石油供應必須得到保障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利品頗豐第八百二十章 共同的敵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是想買就買想賣就賣第二十二章 我讀書少別騙我第四百一十章 失去指揮的河臺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子也不是好惹的第十五章 大家都是體面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新興產業的澎湃發展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禹號泄密第八十四章 要講道理但是也不能認死理第三十八章 我不是好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百八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定都第四百四十一章 硝煙中的廣安城郊外第七百七十八章 憂心忡忡的大恆軍方(一)第六百章 新式進攻戰術第五百五十三章 大恆男兒死戰不退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七百九十八章 克魯爾的石油供應必須得到保障第十二章 堂堂穿越客第二百三十七章 等老子把後裝槍炮搞出來見誰滅誰第四百零一章 河西鐵騎第二百零四章 林子然靠譜嗎無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控五鎮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駕回南海州第七百七十二章 奧爾人的糾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七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民結合經濟體系第六百六十七章 貿易壁壘第十八章 好處沒有壞處一籮筐第三百零九章 荒唐投誠第七百一十九章 翹首以盼的可凱爾人第二百四十章 林子然參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飛機時代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時代的海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寧禹號首訓第七百二十九章 速射炮時代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恆海軍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臨江戰略會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這不正常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爭主角:火炮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年的等待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恆傳統:騎馬圈地
第八百一十四章 寧禹號首訓第四百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五十四章 出口暴漲第九百五十四章 初步和談協議第四百零二章 南海代金券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定江第七百四十五章 戰而不宣第六百一十一章 憂心忡忡的夏勝第七百零一章 京州級戰列艦服役第二十八章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速射炮和硬化裝甲時代第八百七十五章 不一樣的戰爭第八百七十六章 戰爭財第七百五十五章 迦菲亞人的勇武第三百四十七章 趙鬆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這不正常第八百八十一章 克魯爾陷入被動第六百零三章 甲六號高地第八百九十二章 坦克參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大恆帝國的不干涉第一百四十四章 他林子然不是配角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炮兵主義第二百七十章 重炮橫行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特的六主炮戰艦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軍的野望第八百零七章 一起搞事啊第九十六章 免費試新炮第九百五十三章 千機轟炸第一百四十七章 錢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什麼也要搶到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年的等待第三百九十四章 杜志寬的生死危機第八百八十六章 登陸第四百三十章 崩潰的財政第七百九十六章 石油封鎖戰略第三百四十七章 悠着點打第八百九十六章 奧里薩帝國投降第五百四十四章 臨江莊園會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公爵嫡女第六百八十六章 你瘋了還是我瘋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反面教材:羅海郡守邵秉第三百二十三章 吾輩使命:爲大恆統一而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劍指關崇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軍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是產能過剩而是兵力太少第八百六十六章 瓦可衝突第四十四章 打亂計劃第六百七十一章 福元五型步槍第四百三十六章 奧爾王國:我們不差錢第八百一十五章 保密第四百六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換國籍和民間志願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克魯爾的石油供應必須得到保障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利品頗豐第八百二十章 共同的敵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是想買就買想賣就賣第二十二章 我讀書少別騙我第四百一十章 失去指揮的河臺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子也不是好惹的第十五章 大家都是體面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新興產業的澎湃發展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禹號泄密第八十四章 要講道理但是也不能認死理第三十八章 我不是好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百八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定都第四百四十一章 硝煙中的廣安城郊外第七百七十八章 憂心忡忡的大恆軍方(一)第六百章 新式進攻戰術第五百五十三章 大恆男兒死戰不退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七百九十八章 克魯爾的石油供應必須得到保障第十二章 堂堂穿越客第二百三十七章 等老子把後裝槍炮搞出來見誰滅誰第四百零一章 河西鐵騎第二百零四章 林子然靠譜嗎無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控五鎮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駕回南海州第七百七十二章 奧爾人的糾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七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民結合經濟體系第六百六十七章 貿易壁壘第十八章 好處沒有壞處一籮筐第三百零九章 荒唐投誠第七百一十九章 翹首以盼的可凱爾人第二百四十章 林子然參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飛機時代第九百一十七章 新時代的海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寧禹號首訓第七百二十九章 速射炮時代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恆海軍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臨江戰略會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這不正常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爭主角:火炮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年的等待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恆傳統:騎馬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