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年大計(中)

父偃就象本百科倉書,幹漢朝的風人情地理山川烈升“丹不是爛熟於胸,讓人讚歎。爲了給漢朝設計一個適用的方略,周陽這些天鑽進竹簡,府裡的竹簡看光了,又去承相府裡看。

所看的竹簡之多,難以想象,車載斗量不是問題,就沒有主父偃這般透徹。周陽甚至找到了蕭何從秦國府庫中繳獲的圖書。很詳細,很明晰,卻是數十年前的,根本不能用了。

如今漢朝詳細的記載,卻是沒有。周亞夫打仗不錯,這承相做得實在是不怎麼樣。

“先生真是好算計,以先生之才,若要取富貴,宛若探囊取物,何其易也!”

若無主父偃提供的詳情,周陽要爲漢朝制訂一個好的方略,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再去,大是讚揚:“我聽說,樑王派人滿長安尋訪你。先生爲不何不投粱王,寧願凍倒街頭?”

“呵呵!”主父偃一笑:“樑王雖有非份之想,卻不可能成功。他雖是位高權重,卻不過是一方諸侯。名不正則言不順,縱有太后扶持。也不會成功!再說了,他一心胸狹隘之人,若是成爲九五之尊,大漢豈不危殆?爲君者,最重要的就是度量心胸,樑王最缺此點。條侯當年將兵,手中不過三五萬,若與吳楚之軍硬撼,豈不葬送大漢前途?樑王以此事,與條侯結仇,這麼多年,無時無刻不在想着置條侯於死,地”

樑王性強力,有才幹,卻沒有大度量。這點與景帝沒法比。對這說法,周陽深表贊同,不住點頭。

“有才而無度量,那就是件紂之君。件紂之君非無才,其智多巧。其言足以飾非,卻不能推功於臣下,居爲己有,是以國破家亡。”主父偃的看法總是與人不同。卻又讓人不得不服氣:“爲君者若無度量,豈能容人?大漢豈不危?”

微一停頓,主父偃莞爾一笑:“當王素以招納賢士著稱,可是。他招納的人真是賢士嗎?羊勝、公孫詭好陰謀,成事者,必要用陰謀,可是卻不能爲其所誤。大帥將兵之人。這次與匈奴大戰,雖也用謀,卻是陽謀,單于明知是計,卻不得不去。因爲他別無選擇。陽謀纔是正道,陰謀只能偶一爲之。”

這話讓人耳目一新,卻是不得不贊同。周陽今年對付匈奴,用的多是陽謀,軍臣單于明知那樣打對他不利。權衡之後,又不得不那樣打,因爲舍此法,代價會更大,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這就是陽謀的好處。

在周陽讚賞中。主父偃接着道:“枚乘、莊忌、司馬相如。文章還可,卻非真名士。至於韓安國,差可人意。錦繡文章,煌煌之言,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讓人不敢忽視。可是,文章再好,能把豪強說服?能讓匈奴放下彎刀?時豪強。就的用律法繩之!對匈奴,就得用刀劍,打服匈奴!”

“哈哈!”周陽大笑不已,很是暢快:“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得好!說得透徹!一針見血!”

“謝大帥誇獎!”主父偃微一搖頭道:“樑王欲行大事,卻不求實。只邀虛名,是以,在下料定他不可能成大事,在下豈能委身於樑王?”

要是換個人,在沒飯吃的情況下,投到樑王府上,度過了危機,再離開便是。他卻不,寧願捱餓。也不投樑王。這是名士的氣節,不能蒙污名,着實讓人佩服,周陽大拇指一豎,讚道:“先生好志氣!我這就進宮見皇上。”

“恭送大帥!”主父偃站起身,律周陽行禮。

“送什麼送?你得跟我一起進宮。”周陽笑道。

“進宮?我進宮?”主父偃有些發懵。

“是呀!”周陽點頭道:“主父先生如此大才,豈能不出仕?我要是不把先生舉薦給皇上,那我就是有目無珠了。”

“大帥厚意,主父偃感激不盡。”主父偃行禮道:“大帥於在下有救命之恩,在下所言,只是爲助大帥博一功名,非爲進身之階。”

“你這就錯了。”周陽搖頭,臉一肅道:“我救你,那是出於我的真心。餓倒在我府前,我豈能不救?我若取你之言而博功名,豈不是小人了?借用你的話來說,大丈夫博取功名,當自取,豈能要你施捨?”

主父偃明亮的雙眼中出現一層霧氣,身子有些發顫。

“再說了,你這樣的明達之人,若是不列於朝堂之上,豈不是將士們的損失?”周陽的聲調有些高:“將士們與匈奴大戰,打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而朝堂之上的大臣卻一口一個匈奴可怕可畏,縱有皇上聖明,難保不敗軍覆師。若有先生在。將士們就可以放心的去打。”

秦擒把持了朝政,岳飛就冤死了風波亭。自古以來,就沒有朝政爲投降派把持,而還能打大勝仗的事情。即使有,那也是偶然因素促成。

“大帥厚恩,主父偃沒齒難忘!”主父偃翻身便拜,眼淚再也忍不住了,終於涌了出來。

這麼多年來,他就是想經世安民,卻苦無出路。周陽願意舉薦他。這事就定了。以周陽聖眷之隆,他舉薦的人,景帝能不用嗎?

出路就在眼前,多年的夙願終於的償,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主父偃能不激動

周陽扶起來:“主父先生不必謝我。主父先生若有心謝我,將士們在前方浴血拼殺時,你多爲將士們說些話,便足矣!”

“嗚嗚!”

主父偃激動得哭了,不住點頭。

默默默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身着燕居之服,尋常深衣,幀頭,打量着跪在地上的竇嬰,一臉的笑容,歡喜得鼻子眼睛做了一家人,好象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景帝一副打量怪獸的眼神,竇嬰卻是絲毫不見緊張,一臉的笑容,任由景帝觀瞧。

“呵呵!”景帝先是一長串的歡暢笑容:“實嬰啊竇嬰,你總算是想明白了,這麼多年,你終於想明白了。”

“皇上,臣糊塗!”寄嬰叩頭請罪。

“是呀,你以前糊塗,現在算是個明白人了。”景帝笑呵呵的道:“你竇嬰心慕孟嘗君,以養士自詡,門下食客三千,以此自傲。你可知道,你那些食客中,有多少是不法之徒?有多少人殺人越貨?有多少人欺壓良善?”

“臣不知!”竇嬰只得如實回答。

這事,他真沒有去追究過。養士嘛,你要是追查了,可能就會去別家,竇嬰就會有惡名。是以,要想養士,就不能追查他們。

即使要查,也得非常隱秘。

“你不知道,聯卻知道。那個葛峰就身負三條人命,亡命天涯。走投無路之下,這才投入你府中,求得你的庇護。”景帝臉色一沉,厲聲道:“殺人越貨的,有一百三十六人。至於欺壓良善,有不法之事者,人人都有,只在於輕與重罷了。”

如此準確的數字從景帝嘴裡吐出來,對竇嬰的打擊力相當大,彷彿炸雷鳴響於耳際,額頭上的冷汗瞬間冒了出來,身子搖搖晃晃,差點摔倒:“皇上,臣臣臣有罪!”

雙手扶地,額頭觸地,身子微微發抖。

“聯之所以沒有動他們,那是給你魏其侯臉面。你是誰?你是聯的表兄,平定七國之亂,立下大功。”景帝的聲調有些高:“你還是太后的侄子,若聯動了你,太后一定生氣,是以,聯這才忍着。”

“皇上”此時此刻,竇嬰心中的震驚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景帝於他的事瞭若指掌,只是沒過握了。他能不驚嗎?

“起來吧!”景帝好言寬慰:“你是聯的表兄,你能明悟,聯心甚慰!過去的事,就讓他過去。可是。這些不法之徒,如今不再是你的門客,聯也就不必再給你臉面了。聯這就命部都拿人!”

“但憑皇上聖裁。”竇嬰剛剛站摔倒。

“你是怎麼想明白了的,不再養士?”景帝問道。

“回皇上,這是拜破虜侯所賜。”寞嬰忙回答,接着把那日養士風波一一說了。

“周陽年歲雖卻比你明白,枉你少讀聖賢書,真的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景帝臉一肅道:“竇嬰。聯可以不罰你,可是,聯得給你派一件差事。你們寰家,有好幾家封侯,這養士者不少,門客雖沒有你多。卻也不少,他們乾的卑污之事,比起你竇嬰更多。你去勸他們,要他們別再養士。還有。慄青不是也有很多門客嗎?你也要他別養了。長安中,養士的大臣侯爺不少,這事,你去給他們說,別再養士。

長安養士的權貴之家多了去了。哪個大臣沒有養士。若說要找出不養士的大臣,很少,周亞夫要算一個。如今,周陽要算一個。

這些大臣,人人背後有極大的勢力,盤根錯節,關係極爲複雜,景帝要窒嬰去處理此事,那是把他往火坑裡推。景帝明說不罰,比罰他更倒黴,他寧願給景帝懲處,也不願接這差事。可是,處此情形,他能不接嗎?

“諾!”竇嬰的聲音很

“那就有勞你了。”景帝卻是笑呵呵的,一點事也沒有:“你要捐二十萬錢助軍需,聯不能要你的錢。這樣好了,聯再賞你二十萬錢!”二十萬錢,那是重賞,周陽立了這麼大的戰功。景帝也才賞三十萬錢。要是以往,寰嬰會歡喜不已,可如今,這哪裡是賞錢,這純粹就是賞禍事。

“皇上,臣不敢領賞!皇上請放心,臣一定辦妥此事!”寅嬰忙着

頭。

景帝沒有明令,那意思卻很明白了,此事只准成功,不能失敗。

“聯相信你會忠心王事!下去吧!”景帝微微一笑,一擺手,竇嬰只得施禮告退。

望着竇嬰的背影,景帝突然笑了,聲調有些高:“春陀,將酒來!聯要痛飲!”

春陀忙着送上美酒,景帝接過。美美的一口喝乾,笑得更歡了。

“皇上,何事如此之樂?”春陀把景帝的歡喜勁頭看在眼裡,湊一

趣。

“春陀呀,這養士害人吶!”景帝笑得很歡喜,眉毛根根向上翻:“不僅耗費錢糧,還壞律法,聯早就有心治治了,卻是苦無理由。養士這事,數百年之久了,從孟嘗君到如今,多少人養士?養士之風盛行,律法大壞,可又有很多人引以爲榮。聯是想動手,不敢動手,這才一直忍着。”

酒杯一伸,春陀忙給斟上,景帝一口喝乾,笑道:“沒成想。周陽一言,罵得孟嘗君體無完膚。孟

刀沾養十的鼻祖罵他,就是在罵竇嬰他們衆此養十!知就有了籍口。正好寰嬰明悟,遣散門客。聯怎能不讓他來處理此事?”

“妙妙妙!”春陀讚不絕口。寰嬰以養士出名,他突然之間不養士了。再由他來治理這事,還能不妙嗎?

“這不算妙,周陽那話才說得妙。”景帝笑看春陀:“你知道周陽是怎麼說的嗎?周陽說: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妙妙妙!”在景帝的讚歎聲中,連乾數杯。

養士的危害非常大,皇帝是不可能容忍的,要想動手,他又有美名。不能下手。不動手,又對皇權有威脅,還真是難辦。

正是因爲養士危害太大,帝王是不可能容忍的,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雖是有虛名,卻多爲君王所忌。齊趙魏楚四國的君王之所以沒有動他們,那是不敢。

在秦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魏冉養客數千,要不是他是秦昭王的舅舅,早就把他給滅了。儘管沒有滅他,也是多方刁難他,讓他很

過。

呂不偉買國,纔有後來的素始皇,他的功勞不謂不大。可是,他養士太多,秦始皇也很忌憚,最後直接把他弄死。

漢朝的田蚜,養食客數千,漢武帝每每提及,就咬牙切齒。可是,田蚜是親舅舅,漢武帝沒法下手。一旦田蛤死了,漢武帝就不手軟了,那些門客就倒大黴了。郭解與田蛤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漢武帝誅滅郭解的重要原因。

養士實爲漢朝的一大禍患,景帝就想動手了,可是,在這種把不法之徒作士的時代裡,他找不到理由。如今,周陽的《讀孟嘗君傳》一出,把孟嘗君罵得體無完膚,不正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嗎?

此事若成,漢朝就少了一個大患。景帝焉能不喜?

周陽不過是給葛峰他們逼得沒辦法。這才祭起王安石的名集,沒想到竟是有這種奇效。

“皇上,周陽在殿外求見春陀向景牢稟報。

“周陽?呵呵!”周陽一語。爲景帝解決了一個心頭之患,景帝正暢快着呢,一聽周陽請見,笑得很是歡暢:“叫他進來。將酒來!”

春陀應一聲,忙去傳喚周陽。回來又忙着斟酒。

“臣周陽見過皇上週陽上前行禮。

“免了”。景帝笑着把周陽一打量。很是歡喜道:“周陽,數日不見,氣色不錯啊!看來,你這乏也歇得差不多了,是該動動了。練兵的事,可以開始了吧?”

“只要皇上下旨,臣就辦。”周陽很熱心,沒二話。早日把騎兵練出來,早日打匈奴!

“來,飲了這杯酒!”景帝從春陀手裡接過酒,遞給周陽。

周陽接在手裡,有些愕然:“皇上,你這是

“周陽啊,你罵孟嘗君罵得好呀!”景帝笑聲不斷:“聯早想處置此事,卻是苦無藉口,你這一罵,聯就明正言順了。數百年給人供着的孟嘗君,令那些養士之人嚮往不已,多少年來,多少人仿效。聯要做這事,很難!你這篇驚世之言一出,聯還能不堂而皇之的處理?。

“這個。”似乎好象,當時沒往這方面想,竟然有這種好事,周陽還真是想不到。“來,幹!”景帝衝周陽一舉杯,一口喝乾。

“幹!”周陽一口喝乾,正要舉薦主父偃,有了此事,正好省很多口舌:“皇上,臣這次來,一是向皇上覆旨。皇上問臣,大漢如何做。才最爲有利,臣已經想好了。”

“哦!”景帝大是感興趣,催促道:“快快說來。”

“皇上有旨,臣自當遵遁。可是。臣想先說第二件事。”周陽並沒有馬上開說,而是推薦主父偃:“皇上,臣近日識得一人,其纔不凡。若是皇上抽片刻之暇,容他盡言。於大漢有莫大益處。”

“你要舉存人才?。景帝有些意外,緊接着就是歡喜:“好啊好啊!可以嫌錢多,可以嫌事多,唯獨人才不能嫌多!人才,是越多越好!周陽,你封侯沒多久,就爲國薦才,聯心甚慰。招進來!”

“謝皇上誇獎!”周陽禮節性的謝一聲。

主父偃在春陀的引導下,快步而來。來到近前,跪到在地上,衝景帝叩頭道:“草民主父偃參見皇上!”

景帝處理養士,主父偃數策之中。就有打擊豪強一策,只要他一說。景帝必然允准,這舉薦沒任何問題,周陽大是放心。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出周陽預料。只見景帝臉上的笑容突然不見了。一臉的肅穆,盯着主父偃,喝問道:“你就是那個給樑王畫影圖形。四處尋訪的寒士,主父偃?你是不是嫌樑王廟才轉投於聯這朝堂裡?”

語氣極爲嚴厲,眼裡厲芒閃動,耍是主父偃一個對答不對,就要招來大禍。

第25章 箭術訓練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28章 氣死你第34章 先輩遺風第68章 妙計惑敵第30章 勝利果實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65章 血染大漠第8章 漢武大帝第20章 龍城見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61章 希望破滅第23章 賞賜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0章 一舉成擒第82章 誓師北進第52章 屠殺,開始!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13章 魔鬼訓練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2章 射鵰者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81章 《破龍城》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73章 大軍壓境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22章 偷雞不成第27章 雄心壯志第35章 中華瑰寶第34章 說聲謝謝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43章 秦朝遺民第3章 舌戰羣臣第24章 雨中激戰第38章 宮中劇變第23章 賞賜第6章 建章營第15章 再戰匈奴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102 窮途末路第58章 束手無策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60章 浩劫降臨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5章 機不可失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9章 定計第9章 定計第24章 太子第33章 陌刀問世第28章 氣死你第13章 英雄末路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77章 兩難處境第81章 《破龍城》第2章 冤家聚頭第87章 長城放歌第80章 一個不留第18章 主父偃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14章 以逸待勞第74章 血染龍城(五)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14章 實力說話第40章 奔赴邊關第52章 屠殺,開始!第51章 迷惑匈奴第43章 秦朝遺民第21章 公主上門第12章 留侯世家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47章 橫插一腳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66章 周陽歸來第59章 一把大火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84章 陣前相遇第23章 毒計第63章 痛下殺手第53章 始皇遺詔第71章 暴打樑王第90章 景帝下葬第79章 對陣第2章 衛子夫
第25章 箭術訓練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28章 氣死你第34章 先輩遺風第68章 妙計惑敵第30章 勝利果實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65章 血染大漠第8章 漢武大帝第20章 龍城見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61章 希望破滅第23章 賞賜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0章 一舉成擒第82章 誓師北進第52章 屠殺,開始!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13章 魔鬼訓練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2章 射鵰者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81章 《破龍城》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73章 大軍壓境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22章 偷雞不成第27章 雄心壯志第35章 中華瑰寶第34章 說聲謝謝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43章 秦朝遺民第3章 舌戰羣臣第24章 雨中激戰第38章 宮中劇變第23章 賞賜第6章 建章營第15章 再戰匈奴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102 窮途末路第58章 束手無策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60章 浩劫降臨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5章 機不可失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9章 定計第9章 定計第24章 太子第33章 陌刀問世第28章 氣死你第13章 英雄末路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77章 兩難處境第81章 《破龍城》第2章 冤家聚頭第87章 長城放歌第80章 一個不留第18章 主父偃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14章 以逸待勞第74章 血染龍城(五)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14章 實力說話第40章 奔赴邊關第52章 屠殺,開始!第51章 迷惑匈奴第43章 秦朝遺民第21章 公主上門第12章 留侯世家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47章 橫插一腳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66章 周陽歸來第59章 一把大火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84章 陣前相遇第23章 毒計第63章 痛下殺手第53章 始皇遺詔第71章 暴打樑王第90章 景帝下葬第79章 對陣第2章 衛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