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毒計

人對匈奴的兩次慘敗,都是知曉兩敗。令匈數傷。值得慶幸的是,匈奴恢復過來了。

而眼下的情形,匈奴陷入了空前的危機。比起歷史上的兩次慘敗還要嚴重。嚴重得多。一衆大臣盡是驚懼之色,誰也不能有好主意。

“大單于,漢人要是敢來,就與漢人大戰一場。大匈奴的勇士,即使是死,也不能死得窩囊!”

“大單于,實在不行,我們可以撤,撤到漠北去

“對!大匈奴又不是沒敗過,只要到了漠北,就有機會。”

一衆大臣你一句我一句的議論起來,說的大多是氣話,沒有多少實用性。打是打不過漢軍的,撤到漠北倒是個不錯的法子,那也要在能保得龍城安全的情形下。丟了龍城,對匈奴的影響太大了。

“實在不行,我們就在大漠上與漢軍纏鬥!”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在大漠上作戰,大匈奴的勇士閉着眼睛也會。漢軍若是來了,我們就騷擾漢軍的補給線,他們紮營,我們就去滋擾,一定要讓漢軍不得歇息。時間一長,漢軍不得不退。”

伊稚斜精通兵道,此法不錯。真要這樣做的話,漢軍一定會陷於疲於應付的境地,雖然漢軍戰力驚人,可是,匈奴不與漢軍打,誰勝誰負還很難說。

“對!拖死漢狗!”

“耍讓漢狗有來無回!,小

一衆大臣齊聲附和,就是軍臣單于也是不住點頭。

匈奴善長的就是輕裝簡從,縱橫來去,快捷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與漢軍纏鬥,還真會把漢軍給拖垮。

中行說卻是眉頭一皺,沒有說話。軍臣單于打量着中行說,問道:“中行說,你以爲左賢王此計可行?”

“大單于,並非奴才對左賢王不敬,而是不得不說。”中行說尖細的聲音有些高亢:“若是在一般情形下。大匈奴與漢軍纏鬥,也許可以。”

“爲何不可?”伊稚斜大聲問道。

“左賢王,你要知道,若是漢軍不管不顧,直奔龍城,那會是什麼後果?。中行說的聲音更高:“龍城是大匈奴的聖地,是歷代單于的埋骨之所,大匈奴最偉大的冒頓單于就長眠於此。若是漢軍到來,把龍城給毀了不說,還把歷代單于的墳墓給掘了。那是什樣的後果?”

“周狙會掘嗎?。軍臣單于吃了一驚。有些吃不準。

“一定會”。中行說非常肯定:“別的不說,看看閩王城,不是給周陽一把火給燒了嗎?”

“漢人以仁義自詡,卻是如此的殘暴”。伊稚斜嘴角掠過一抹們蕪

“不!左賢王有所不知,那是妙計”。中行說卻是大加讚賞:“燒了閩王城,就是絕了閩越人的念想,讓他們連個念頭都沒有。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不是把六國的宮室全給燒燬了嗎?就是不留下可以讓他們懷念的東西。漢軍到了龍城,一定會掘了歷代單于的墳墓。大匈奴對祖先的墳墓極爲重視,若是被掘。對大匈奴的打擊將是災難性的,大匈奴從此士氣大挫。甚至可能四分五裂!”

這後果,軍臣單于已經想到了,聽中行說說出來,仍是一陣心悸。實在是後果太可怕了。

“這個”一衆大臣驚訝不置。

“都是你這漢狗出的主意!”

“你出的餿主意”。

“都是你害的!”

一衆大臣把一腔怒火,一如既往的發泄在中行說身上。“好了!”軍臣單于冷哼一聲道:“中行說的謀劃是對的,只是沒想到,漢軍的戰力如此強悍。不是他的錯”。

“謝大單于”。中行說躬身致謝。

“中行說,你說得有理,把你的謀刮說出來。”伊稚斜對中行說很是讚賞。

“奴才以爲。若是周陽直奔龍城,大匈奴可以應戰,也可以不應戰。”中行說的話讓人不明白。

“這話什麼意思,說明白點。”軍臣單于越聽越糊塗了。

“應戰的話,大匈奴打不過漢軍,這無異於送死,不智!可是。若是不應戰,龍城必失。真是讓人難以抉擇。”中行說話鋒一轉:“可是。並非沒有辦法。只是,奴才不敢說。”

“說!”軍臣單于只一個字。

“大單于,若是奴才說出來,他們還不把奴才撕着吃工。中行說打量一眼羣臣。閉口不言。

“中行說,你要是有好主意。儘管說。不管有何不敬。本單于都赦你無罪軍臣單于對中行說很是欣賞。

“大單于,奴才的計謀便是,任由周陽摧毀龍城。”中行說的話太驚人。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什麼?”軍臣單于猛的站起來,虎目精光閃爍,死盯着中行說。

伊稚斜的目光如利劍一般,在中行說身上掃來掃去,右手緊握着:“中行說,這話你也說得出來!”

“這漢狗是漢人的奸細”。

“把他千刀萬剮!”

“朵了喂烈犬!”

“好了!”軍臣單于一揮斷衆臣的叫嚷,問道:“爲何如此做?說出你的理由。若是不能讓本單于信服。本單于要殺了你”。

“大單于請想,與漢軍作戰,大匈奴沒有必勝的成算。”中行說很是平靜,好象一衆大臣的指責不存在似的:“左谷蠢王是大匈奴

將,精消兵道,給周陽十萬大軍殺得大敗,可以孵凡沒。由此可見,漢軍的戰力極是強悍,漢軍投入十萬,大匈奴即使投入三十萬,甚至更多,也不見得能取勝。再說了,漢朝這幾年傾盡國力,打造精銳之師,才只有十萬之數嗎?。

“漢朝肯定有這樣的精銳幾十萬”小軍臣單于點頭道:“具體的數目,本單于不知道,不過,本單于可以估算。不下於二十萬,甚至更多。”

“大單于所言極是。”中行說點頭贊同:“若是漢軍來二十萬大匈奴出動四十萬,會給漢軍輕易打敗。大匈奴投入六十萬,七十萬,或許還要更多,方有勝算,大單于能有如此多的軍隊嗎?”

“沒有!”軍臣單于一握手,恨恨不已的道:“這都是周陽害的!昔年一敗,至今未能復原。本單于最多能投入五十萬軍隊“五十萬,打不敗漢軍。”中行說尖細的聲音陡轉高亢:“是以。大匈奴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保存實力,儘可能多的保存軍隊,不與漢軍硬碰硬。周陽直奔龍城的話。大單于若是率軍與之大戰,正中周陽下懷。只有放棄龍城,保存軍隊,尋找機會。給漢軍一個狠的,大匈奴方有轉危爲安的可能。”

“放棄龍城?。軍臣單于目光似劍,臉色數度變幻。

中行說剖析得很清楚,放棄龍城雖然代價很沉重,總比全軍覆沒的要好。

“大單于,你別聽這漢狗胡說!”

“不能放棄龍城!”

一衆大臣又叫嚷開了。

“大單于請想,若是大單于爲了保護龍城,而與漢軍大戰的話,結果必然是大敗中行說剖析道:“吃了敗仗,龍城還得丟。與其如此,不如放棄龍城,保存軍隊。只要軍隊在,即使有人有異動。還可以彈壓。若是既丟了龍城,又敗軍覆師,大單于,你說,大匈奴還有希望嗎?。

以漢軍暴露出來的實力。與漢軍硬撼。匈奴沒有一點取勝的希望。要保住龍城,那是不可能的。

放棄龍城,還有軍隊在。不放棄龍城。什麼也沒有。兩害相權,只能取其輕了。

“哎!”軍臣單于長嘆一聲,臉色很是難看:“本單于愧對列祖列寄呀”。

中說行的謀劃代價很沉重。卻是最好的選擇,還爲匈奴保留了希望。

“龍城給漢軍摧毀了,大匈奴沒有了累贅,就能進退自如。”中行說接着剖析:“漢軍來了,我們避其鋒芒。撤退。漢軍一撤,我們跟着追擊,去漢境滋擾,擄掠。弄得漢朝雞犬不寧。就這樣和漢軍耗,總有把漢人拖垮的時候,到那時,就有機會了

不得不說,中行說這謀劃的確很毒。漢軍具有追入大漠的實力。可是,不能持久,打了就得撤。若是匈奴與漢軍耗下去,每一次漢軍深入大漠,必然是耗費巨大,錢糧是一個天文數字。長時間的消耗。即使強盛的漢朝也是承受不起。

歷史上,以漢武帝的雄材大略,再有文景兩朝的燦爛文治,漢朝積累了雄厚的國力,漢朝雖然取得了擊破匈奴的巨大勝利,卻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天下戶口減半,百姓不堪其苦。漢武帝到了晚年,不得不下《棄輪臺詔》,與民休息。再次恢復國力。

到了漢朝實力減弱的時候,匈奴的機會就來了,這真的是一個轉弱爲強的好謀刮。

“好!”軍臣單于臉上泛着喜色:“小此計甚妙!就這麼辦!從今天起,不去龍城,把軍隊駐紮在北方,本單于耍讓漢軍想打沒機會打。”

一衆大臣雖是不願,卻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如此了。

“中行說,你出了一個好主意,來,這碗酒賞你了。”軍臣單于親自斟了一碗酒,遞給中行說。

“謝大單于”。中行說歡天喜地的接過酒碗,一口喝乾,美滋滋的亮了亮碗底。

“漢狗!”如此殊榮,讓一衆大臣很是忌妒,又不能說,只能在心裡罵罵。

“大單于,奴才這只是一計,奴才還有一計。

”中行說抹抹酒清。

“哦!”軍臣單于大感興趣,催促:“快說。”

“大單于,大匈奴不與漢軍硬碰硬,固然是不錯的謀刮。可是,光憑這一點還不夠,大單于完全可以借刀殺人。”中行說的聲音很高。

“借刀殺人?”軍臣單于眉頭一挑,細品起來。

“大單于,與漢人有仇的,除了大匈奴以外,不是還有西羌嗎?”中行說笑着道:“西羌與中原人也是數百年的世仇,只是他們的勢力太弱,只能在隴西一帶滋擾,不能給中原人太大的打擊

“西羌?。軍臣單于嘴角一裂,很是不屑的道:“只知道龜縮在高山裡,根本就不敢對漢朝大舉用兵,就算西羌把隴西之地給拿下了。對漢朝也不疼不癢

“大單于,你有所不知。”中行說笑着剖析道:“西羌之所以實力不強,主要是因爲西羌那裡苦寒,比起大匈奴還要苦。大匈奴雖是苦寒,卻有的是草原。西羌和大匈奴一樣,靠放牧牛羊爲生,卻是沒有多少草原,山地倒是不少。若是大單于送些牛羊駿馬給西羌,西羌一定會成爲大單于的朋友

當時的西羌主要盤踞在現在的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青藏高原有多窮,不需要說的事

環是在現代,在漢朝。西弟遼貧窮可想而知牛

商末周初之際,西羌就在與中原人廝殺,是上千年的仇敵,積怨很深。若是匈奴支持西羌與漢朝爲敵的話,西羌一定會與漢朝打得如火如荼。

“隴西是苦寒之地。即使漢朝丟了,對漢朝的影響也不是太大,不必了軍臣單于揮手,拒絕了中行說的提議。

“大單于,隴西雖是苦寒之地,可是,對漢朝非常重要。中行說笑着提醒:“一是隴西的地位極其重要。若是隴西丟了,長安就失去了屏障,漢朝一定會緊張。正是因爲隴西如此重要,秦始皇給西羌一個狠狠的教,打得西羌望風而逃

略一停頓,中行說的聲音變得尖細刺耳:“另外,隴西之地相當於大匈奴的龍城,那是漢人的祖庭。

“胡說!”伊稚斜打斷中行說:“漢人的祖庭是中原,不是隴西。我們雖然對漢人不太瞭解,這還是知道的。”

中國是由黃河流域發展起來的,不是從隴西,誰都知道這點,儘管匈奴對華夏的歷史不是那麼瞭解。還是知曉。

“左賢王,你可知曉秦始皇的祖先在哪裡嗎?就在隴西。中行說一擺手,阻止伊稚斜往下說:“秦始皇的祖先就居住在隴西之地,給周天子牧馬,稱爲秦部族。秦部族善用飛騎,遠近馳名。河套之戰時,秦軍之所以要用飛騎與大匈奴打,就是因爲秦始皇說過,要讓大匈奴知道,誰是飛騎的老祖宗。”

河套之戰時,公子扶蘇率領秦軍飛騎。打得匈奴沒了脾性,雖然數十年過去,這仍是匈奴心中的痛。用飛騎打敗匈奴,僅此一次呀。

“原來如此!”軍臣單于虎目中光芒一閃,問道:“爲何秦始皇起於關中呢?。

“大單于有所不知,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戎進攻搞京,周幽王點起烽火,再也沒有人前來勤王,西周由此滅亡。”中行說開始給軍臣單于他們進行歷史教育:“周平王當時是太子,爲了恢復周室,四處奔走,要求諸侯勤王,卻沒有一個諸侯願意出兵。”

“本單于以爲,那些諸侯巴不得周室就此滅亡,他們就有做天子的機會了。”軍臣單于嘴一裂:“漢人吶,就喜歡這樣鬥來鬥去

“可不是嘛!”中行說附和一句,接着道:“周平王幾經周折,趕到隴西,見到秦部族的首領秦襄公,把想法一說,秦襄公率領五萬飛騎,南下關中,與西戎大戰於搞集,大破之。”

“那麼多的諸侯,只顧着自己的權勢,一兵不出,唯有秦襄的出兵了,這人不錯!”軍臣單于對秦襄公很是讚賞。

匈奴直性子,對秦襄公這種人最是瞧得起,讚賞幾句很正常。

“周平王東遷之際,把稿京封給了秦部族。”中行說接着講歷史:“秦部族收復歧豐之地,擁有關中,這纔有後來的秦國

“本單于明白了,隴西對漢人的重要性不下於龍城之於大匈奴!”軍臣單于右手一握拳,很是興奮的道:“小若是讓西羌奪下隴西之地,漢人就是丟了老祖宗的墳墓,是不孝!哈哈!本單于這就派人去西羌,要羌王出兵。他要多少牛羊,就給多少。”

虎目中精光一閃道:“必要時,本單于也會發兵攻打隴西之地。一旦拿下隴西,本單于可以趁漢軍深入大漠之際,直奔長安!哈哈”。

“哈哈!”這前景實在是太美妙了,一衆君臣大笑不已。

默默

東胡,周陽的帥帳,周陽撲在地圖上。眉頭緊擰着。

“大帥,你都在看龍城的地圖了!,小張闢繮進來,朝地圖一瞄。笑道:“還沒到打龍城的時候,你就在研究了。”

“東胡收了,接下來,肯定是直搗龍城了。”周陽擡起頭,道:“我得早些做準備

“我們的戰力如此之強,要直搗龍城。還不容易?”張闢疆一笑:“匈奴必破!”

“未必!”周陽的看法卻與張闢繮截然相反。

“爲何如此說?”張闢繮眉頭一挑,很是意外。

“強弱之勢,攻守之道,都可以變換。”周陽眉頭擰得很緊:“眼下來說,大漢是強,匈奴不是對手。可是,若是我們不能一舉擊破匈奴。久而久之,誰強誰弱。還說不定呢。”

“你是不是多慮了?我們直搗龍城,匈奴敢不戰?除非匈奴不想要老祖宗的墳墓了張闢繮笑呵呵的道:“墳墓對於匈奴來說,太重要了。”

“耍是沒有中行說,匈奴必守龍城。可是,有了中行說,匈奴就未必守龍城了周陽恨恨的道:“這閹禍害人不淺呀!”

“啪!”張闢繮極其聰明的一個人,給周陽一提醒,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重重拍在額頭上:“以匈奴眼下的情形來說,不宜與大漢硬碰硬,而是和大漢耗。大漢追入大漠,匈奴就退;大漢撤退,匈奴就追。大漢每一次深入大漠,這錢糧耗費巨大,時間一長,即使以大漢之國力,恐怕也是承受不起呀!”

“正是如此”。周陽眼中精光閃爍:“得想個辦法,把匈奴誘到漠南來,然後再來聚殲!”

第12章 留侯世家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65章 血染大漠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7章 舉國歡騰第11章 滅東胡(下)第13章 夜襲第83章 對陣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50章 風暴降臨第13章 英雄末路第3章 舌戰羣臣第41章 董仲舒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3章 舌戰羣臣第28章 獻俘之儀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10章 還我清白第23章 無敵大軍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31章 真夠陰損第46章 景帝駕崩第71章 萬衆矚目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2章 一山二虎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5章 機不可失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41章 伊人之心第55章 豪言壯語第36章 弩陣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章 惹事精第18章 各懷鬼胎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68章 妙計惑敵第64章 朝野震動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64章 血染大漠第49章 風暴之前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7章 男兒行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48章 出個主意第8章 漢武大帝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21章 直搗龍城第73章 石破天驚第53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30章 反陰樑王第81章 《破龍城》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58章 大舉南下第33章 單于暴走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5章 山雨欲來第12章 豐碩戰果第40章 飛騎,出擊!第33章 御前對質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1章 意外驚喜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10章 東胡王第46章 景帝駕崩第16章 喜悅無邊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61章 希望破滅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58章 龍城!龍城!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27章 雄心壯志第5章 機不可失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85章 奏凱而還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9章 周陽破案第57章 太后逼宮第96章 太后駕崩
第12章 留侯世家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65章 血染大漠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7章 舉國歡騰第11章 滅東胡(下)第13章 夜襲第83章 對陣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50章 風暴降臨第13章 英雄末路第3章 舌戰羣臣第41章 董仲舒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3章 舌戰羣臣第28章 獻俘之儀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10章 還我清白第23章 無敵大軍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31章 真夠陰損第46章 景帝駕崩第71章 萬衆矚目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2章 一山二虎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5章 機不可失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41章 伊人之心第55章 豪言壯語第36章 弩陣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章 惹事精第18章 各懷鬼胎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68章 妙計惑敵第64章 朝野震動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64章 血染大漠第49章 風暴之前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7章 男兒行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48章 出個主意第8章 漢武大帝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21章 直搗龍城第73章 石破天驚第53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30章 反陰樑王第81章 《破龍城》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58章 大舉南下第33章 單于暴走第14章 寒士風骨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5章 山雨欲來第12章 豐碩戰果第40章 飛騎,出擊!第33章 御前對質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1章 意外驚喜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10章 東胡王第46章 景帝駕崩第16章 喜悅無邊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61章 希望破滅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58章 龍城!龍城!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27章 雄心壯志第5章 機不可失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85章 奏凱而還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9章 周陽破案第57章 太后逼宮第96章 太后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