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

長安,白雪皚皚,一片冰雪的世界。寒風凜冽,吹在身上,猶如刀子在割肉一般,隱隱生疼。

因爲景帝駕崩,漢朝處於國喪期,百姓對景帝這個明君極是愛戴,處於一片悲傷中。可是,景帝駕崩兩月了,卻沒有舉行國葬,這讓百姓萬分不解,更有人私下議論,猜測多端,卻莫衷一是。

爲了配合這次出兵龍城,景帝的喪事是很好的幌子,百姓做夢也是想不到,要不多加猜測都不行。

洛城門,一仍如昔,百姓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守城兵士肅立城頭,緊盯着進進出出的百姓,好象木樁一般。

“龍城大捷活捉單于殲敵一百七十餘萬”一個沙啞的聲音遠遠傳了開來,蘊含着無盡的喜悅。

不是別人,正是聶壹率領的報訊隊伍,他們從龍城一路疾馳,路上不知道吼了多少遍,嗓子沙啞,卻掩飾不住他們的激動之情。

“龍城大捷?”行人聽在耳裡,並不是一如既往的相信,而是奇在心頭。

“大漢在國喪期,不能用兵,怎麼可能有龍城大捷?”

“活捉單于,我倒是想,可是,不能用兵,怎麼活捉單于?”

“更不用說,殲敵一百七十餘萬,哪有那麼多?”一百七十餘萬這個數字太龐大了,長安百姓無法相信:“不要說是人,就算是一百七十餘萬頭豬,讓人去抓,也要費很多時間呢。匈奴再可恨,那也是人,長了腳的,會跑呀,怎麼可能殲滅這麼多呢?”

一個個猛搖頭,一副聽到天方夜譚的樣兒。

就在百姓的議論聲中,聶壹他們來到近前,百姓瞧清了,這是鴻翎急使,從他們的着裝來看,一點不假,可是他吼叫的話太難以讓人相信了。迎接他們的並不是歡呼聲,而是一片懷疑的話語,還有不信的目光。

“你們瞧,這人象個奸商”

“奸商的膽子越來越越大了,竟然敢謊報軍情”

“抓住他,報官”

聶壹的長相很象商人,絕對不象個間諜,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眼下他這長相卻給他添了不少麻煩,怎麼看聶壹怎麼不象出生入死的兵士,十足十足的奸商模樣,百姓一人呼,衆人和,攔在聶壹身前,大聲喝斥起來:“站住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謊報軍情拿下了”

“拿下”一羣百姓衝將上來,要把聶壹他們抓住。

這次回長安向漢武帝報捷,說起來是很榮光的事兒,卻是讓聶壹很不高興,因爲事情遠遠不如他想象的那麼順利。一路上,聽不到百姓的歡呼聲,聽到的不是喝斥聲就是指責之言,這種情形聶壹見得多了,倒也不慌亂:“住手這是大帥親手寫的捷報讓路”

“嘿你竟然敢誣衊大帥,你吃了熊心豹子膽?”聶壹不提周陽還好,一提起周陽,卻是惹得百姓更加不滿,誰叫周陽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崇高,百姓自覺應該維護周陽的名聲。

“你們要怎樣才相信?”聶壹很是鬱悶,在迴歸的路上,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時節,仗着馬力可以甩開百姓。可是,這是長安,人來人往,想甩也甩不開。

“我們就是不信”百姓異口同聲的回答,抓馬繮的抓馬繮,拽腿的拽腿,一副非把聶壹送官不可的樣兒。

“住手住手”就在這時,看守城門的兵士忙着過來,把百姓推開。

聶壹終於鬆口氣,剛要說話,可是,一句話沒有說出口,就給兵士訓斥起來:“好啊你個奸商,膽大包天,竟然謊話連篇走,見郅都大人去非治你罪不可”

這個報捷真是別開生面,竟然要見官了,聶壹很是氣憤,高聲喝道:“這是大帥寫的捷報,火漆印的,你瞧清了還有大帥的印璽”指着捷報,遞在兵士面前。

“哼”兵士冷哼一聲,不屑的道:“瞧你這奸商,就是個作假之人你要作假,自然不會露出破綻走”

連周陽的印璽都行不通了,聶壹那鬱悶勁頭,別提有多難受了。就在這時,只見一個官員快步過來,大喝一聲:“怎麼回事?”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有蒼鷹之稱的郅都。

守城兵士對郅都極是敬畏,忙上前見禮。

聶壹見到郅都,彷彿見到救星似的,忙上前見禮:“聶壹見過大人。”

“你叫聶壹?爲何敢頂撞官差?”郅都一雙明亮的眼睛在聶壹身上溜來溜去,彷彿在審賊似的。

“郅都大人,你明斷是非,怎麼與他們一般沒見識?”聶壹聽在耳裡,鬱悶在心頭,把捷報在郅都面前一晃道:“郅都大人,他們識不得大帥的印璽,你不會識不得吧?”

“捷報?”郅都接過捷報一瞧,用火漆封好的,上面有周陽的印璽。他與周陽可是老相識了,周陽剛到漢朝時,就是他審的案,他對周陽另眼相看,多加關注。作爲朝廷大員,郅都自然不會如守城兵士那般沒甚見識,細加辨認,果然是周陽的印璽,假不了。

郅都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陷入沉思,眉頭緊擰着。

“大人,你說話呀皇上在等着呢”聶壹真想一個耳光把郅都打醒。

聶壹的想法很快就變成了現實,只見郅都右手擡起,重重拍在自己的臉上,大叫一聲:“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快,清道”

“大人,清什麼道?”兵士還沒有回過神來,愣愣的問。

“爲鴻翎急使清道”郅都大喝一聲,具有雷霆之威。

兵士對他本就畏懼,雖是不願,也只得清道:“讓開讓開”

望着疾馳而去的兵士,聶壹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一拍馬背,帶着人跟了上去。

可是,百姓兀自不相信,指點着聶壹的背影,議論紛紛。不能怨百姓,實在是此戰的戰果太大,大到讓人難以想象的地步。再者,還是在國喪期,漢朝不能征伐,要讓百姓相信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

以往,每當有捷報傳來時,長安百姓都會歡呼不已,長安處於歡騰之中。可是,華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勝仗,其捷報傳到時,卻沒有歡呼聲,沒有喜悅之氣,唯有質疑與猜測

堪稱一奇了

未央宮,養心殿。

漢武帝這次沒有望向北方,而是望向西方,雙目炯炯有神。

自從周陽率軍北征以來,漢武帝都是望着北方的,今天竟然改了方向,這讓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衛綰,還有張騫大是驚奇。衆人想問,又不好問。

過了老一陣,還是直性子的周亞夫最先忍不住了,試探着問道:“皇上,你爲何不望北方,而是望向西方呢?”

“周亞夫,你是朝中的名將,打仗,你很有一手,你說呢?”漢武帝並沒有回答周亞夫的問話,眼睛瞪得更大了,目中光芒閃爍。

對這問題,周亞夫哪裡回答得出來,只得老老實實的回答:“皇上,恕臣愚昧,不解皇上之意。”

“皇上,你爲何要望西方而不是北方?你一向不是望向北方的麼?”申公見周亞夫大窘,適時出聲,一是問詢原委,二是爲周亞夫解圍。

“朕不望北方,而是望西方,那是因爲匈奴再劫難逃,此戰之後,匈奴已破雖然朕還未收到捷報,可是,以朕料算,捷報在近日便可傳到”漢武帝轉過身來,問道:“你們說,匈奴一破,大漢該當如何作爲?”

“是呀”主父偃是個優秀的戰略家,很是明白,這麼多年來,漢朝一直以對付匈奴爲主,可以說漢朝的人力物力財力十之八九都投到這上面去了。匈奴一破,漢朝的戰略方針就要重新調整,不得不預先謀劃:“匈奴一破,大漢北方的威脅就徹底解除了。接下來,大漢該如何作爲,我們應該商議個方略出來。”

“嗯”對這說法,衆人大是贊同,申公微微頷首:“自從三王五帝以來,華夏皆受制於北方的胡人春秋戰國之際,胡人更是入侵中原,差點把中原腹地都給佔領了。大漢擊破匈奴,北方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大漢的軍略國策皆要重新佈署。”

匈奴一破,漢朝面臨着三千年華夏曆史上最好的戰略態勢,比起秦朝的戰略態勢還要好。在此以前,華夏最好的戰略態勢就是秦始皇時期了。秦始皇統一中國,收了嶺南,使得中國不再受到南方的威脅,戰略態勢大爲改變。再打敗匈奴,頭曼單于遠遁,北方的壓力有所緩解。可是,那時節,東胡人仍在不斷滋擾,匈奴只是敗,沒有破,還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如今,東胡已滅,匈奴再破的話,漢朝的北方戰略環境前所未有的好。是該趁這時機,好好謀劃謀劃漢朝的未來。

以前,申公、董仲舒、主父偃他們的精力都放在擊破匈奴上去了,沒有好好思量此事。

“都說吧,我們先好好議議,等姐夫,還有張闢彊、青衣居士他們回來,再最後決斷。”漢武帝搓着手,很是振奮。

“皇上,自古以來,華夏在北方的威脅不外三個:東胡、匈奴,還有西羌”董仲舒很是激動,聲調有些高:“如今,東胡已滅,匈奴必破,只是沒有得到最後的捷報罷了。如此一來,大漢在北方的三大威脅就去掉兩個了,還剩下西羌一個了。皇上,大漢一定要趁此有利時機,一舉收了西羌”

“真要如此的話,東胡、匈奴、西羌三大敵人,一朝而

亡於本朝,本朝之盛,遠超三王五帝更勝前朝”申公的聲音尖細刺耳,都快比得上太監的聲音了。

“呵呵”周亞夫、董仲舒、主父偃他們拈着鬍鬚暢笑起來,極是快活。

自古以來,東胡、匈奴、西羌這三大北患威脅着中國的北疆,就沒有一個王朝能擊破之。就是強如秦始皇,只是在河套大敗匈奴,卻沒有擊破。至於東胡,更是沒有怎麼用兵。西羌倒是打得很激烈,卻是效果不大。

若這三大北患全給漢朝滅了的話,漢朝之盛遠遠勝過三王五帝,也超過秦朝,這是天大的喜事,申公他們哪能不通體舒泰的。

歷史上,漢武帝正是完成了這一壯舉,才爲後世稱道,才那麼偉大漢武帝擊破了匈奴,收了東胡,漢朝的戰略態勢大爲改觀,匈奴這個巨大的威脅不復存在,漢朝就可以放開手腳與西羌一戰了。到了漢宣帝時,漢宣帝派名將趙充國,率軍與西羌大戰,這是中國歷史上對西羌用兵,準備收取這片土地的開端。

“嗯”漢武帝微微點頭,大是贊成:“西羌是一定以擊破的三大北患,已去其二,朕豈能放過西羌這個宿敵?”

此言一出,漢朝對西羌用兵就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衆人大是歡喜,七嘴八舌的出謀劃策了。

“西羌與匈奴和東胡皆不同,那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大漢即使有心收之,怕是不易”周亞夫精通兵事,一說起用兵之事,其獨到的眼光讓人信服。

周亞夫一語切中要害,西羌實力不如匈奴大,卻是三大北患中最後解決的,原委就在於,青藏高原的地勢太過險要了,易守難攻,不容易得手。更重要的是,那裡的地形太複雜,派出大軍,又展不開,只能派出少量的軍隊與之交兵,是以這場開拓青藏高原的戰爭歷時數百年方纔完成。

“對付西羌,大軍難以派上用場,得選派一員良將,帶上少量精銳,最是適用。”衛綰精通兵道,對周亞夫的話進行補充。

衆人七嘴八舌的獻計獻策,申公卻是緊擰着眉頭,沒有說話。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申公,你爲何不言?”

“皇上,臣在想,西羌若是盤踞在那山高林密的地方,大漢想下手,要想得志,很難很難”申公沉吟着,道:“若是能用計,把西羌誘出來,放到河西一帶,那就好辦多了一戰而定西羌呀”

“申公啊,你的想法是好,可是,那太難了太難了”主父偃不住搖頭:“要想讓西羌出山,難度太大比起登天,怕是容易不到哪裡去”

西羌一直盤踞在青藏高原,這是西羌最小,最弱,卻能一直滋擾華夏的原委。若不是青藏高原的地形太複雜,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收了。秦始皇曾經努力過,卻是沒有成功,收效不大,僅僅是在邊關打了幾仗罷了。

“是呀”衆人對這說法大是贊同。

“申公不愧老成謀國之人呀看得遠,慮得深”漢武帝大是讚賞:“對於此事,已有一奇士在爲大漢謀劃着呢西羌已在掌握之中”

“啊”漢武帝這話太驚人,衆人大是驚訝,個個瞪大了眼睛,有些難以置信。

“皇上,是哪位高人?”主父偃忙問道。能有如此謀劃的人,絕對是高人,申公他們不住點頭。

“眼下,匈奴已破,收西羌之事是該準備了該讓你們知曉了。”漢武帝打量一眼衆人,緩緩道:“這位奇士就是東方朔”

“東方朔?”衆人齊聲驚呼:“那個西羌使者?”

“沒錯,就是他”漢武帝點頭道:“他是張闢彊的傳人,不願借用其師的名頭爲官,要先立功再做官。爲此,他就選定了西羌”

“太好了太好了有此奇士,西羌一定是大漢的”衆人的歡呼聲四起。對張闢彊的才能,他們極是信服。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們能有今日,還不是張闢彊栽培的結果麼?東方朔是其傳人,能有如此深謀,可見此人之了得,有他在,西羌跑不掉。

看着一衆大臣的歡喜樣兒,漢武帝極是欣慰,眉頭一軒,語出驚人的道:“朕憂慮的,不是西羌,而是西邊,萬里之外的敵人”

“……”申公他們打量着漢武帝,一臉的驚奇,驚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在秦漢時期,都知道中國是世界的中央,有“天圓地方,中國在中央”的說法,是以華夏又叫中國,可以理解成中央國度。除了西羌,西邊就沒有敵人了,漢武帝竟然說在西邊萬里之外還有敵人,還是讓他憂心的敵人,這話猶如驚雷轟鳴於耳際,申公他們糊塗了。

“咕咕咕”衆人喉頭髮出一陣怪異的聲響。

“皇上,西邊有敵人麼?臣怎麼沒聽說過?”周亞夫直性子,率先問出來。

“那是你沒注意”漢武帝眉頭一軒,明亮的眼中,精光暴射:“朕在做太子之時,就常聽胡商說,在西邊的萬里之外,曾經有一個狂人叫亞歷山大,他妄想侵入華夏。”

“亞歷山大?”申公微一沉吟,似覺這名字很耳熟,猛然記起,漢武帝曾經提到過:“皇上曾經提過的那個亞歷山大?”

經他一提起,主父偃他們想起來了。當日,他們聽聞之後也沒當回事,沒想到漢武帝今日又提起了。

“正是”漢武帝一握拳道:“亞歷山大那是百多兩百年前的人了,他早死了。當年,他率三萬人出征,就是要打到華夏來,真是癡心妄想他雖死了,可是,難保不出現第二個這樣的狂人,朕不允許朕絕不把後患留給後人,朕要在有生之年,徹底解決此事”

漢武帝與景帝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人,漢武帝雄心勃勃,要做到最好,不能留下任何後患,哪怕是一點點最好千秋萬代的偉業,都由他做完,雖然那是不可能的。

他這種性子,一聽說西方還有人妄圖征服華夏,他豈能放任不管?V

第66章 軍情泄露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6章 窮追不捨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84章 陣前相遇第47章 絕世之兵第24章 太子第11章 初戰告捷第34章 說聲謝謝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4章 寒士風骨第43章 秦朝遺民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0章 幸福時光第19章 樑王賀禮第30章 幸福時光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13章 夜襲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87章 大戰之前第37章 匈奴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1章 破擊匈奴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43章 氣象一新第50章 威力無窮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81章 破敵之策第53章 一個不留第54章 卷甲而逃第29章 顛倒黑白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9章 宣示兵威第57章 太后逼宮第34章 先輩遺風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3章 英雄末路第70章 一舉成擒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85章 王對王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49章 風暴之前第74章 橫掃第11章 初戰告捷第48章 天賜良機第46章 烈烈英風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47章 絕世之兵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42章 名將風範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5章 再戰匈奴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7章 兩難處境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94章 留侯兵法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1章 雁門血戰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60章 漢軍出塞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5章 機不可失第64章 來得好第70章 一舉成擒第8章 破綻第40章 奔赴邊關第4章 要變天了第11章 初戰告捷第6章 急風驟雨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32章 轉機第6章 急風驟雨第27章 惹大禍了第39章 東方朔第10章 還我清白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6章 血!血!血!(下)第15章 怒火沖天第24章 雨中激戰第33章 單于暴走第14章 完勝第47章 絕世之兵
第66章 軍情泄露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6章 窮追不捨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84章 陣前相遇第47章 絕世之兵第24章 太子第11章 初戰告捷第34章 說聲謝謝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4章 寒士風骨第43章 秦朝遺民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0章 幸福時光第19章 樑王賀禮第30章 幸福時光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13章 夜襲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87章 大戰之前第37章 匈奴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1章 破擊匈奴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43章 氣象一新第50章 威力無窮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81章 破敵之策第53章 一個不留第54章 卷甲而逃第29章 顛倒黑白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99章 宣示兵威第57章 太后逼宮第34章 先輩遺風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3章 英雄末路第70章 一舉成擒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85章 王對王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49章 風暴之前第74章 橫掃第11章 初戰告捷第48章 天賜良機第46章 烈烈英風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47章 絕世之兵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42章 名將風範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5章 再戰匈奴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7章 兩難處境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94章 留侯兵法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1章 雁門血戰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60章 漢軍出塞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5章 機不可失第64章 來得好第70章 一舉成擒第8章 破綻第40章 奔赴邊關第4章 要變天了第11章 初戰告捷第6章 急風驟雨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32章 轉機第6章 急風驟雨第27章 惹大禍了第39章 東方朔第10章 還我清白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76章 血!血!血!(下)第15章 怒火沖天第24章 雨中激戰第33章 單于暴走第14章 完勝第47章 絕世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