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科舉制(萬字更新)

第119章 科舉制(萬字更新)

“同重量肉和同重量的穀物熱量幾乎相當,這裡指的是鮮肉,乾肉超過穀物。”

“同重量的精製穀物和乾肉,熱量是同重量油的百分之四十四。”

“蔬菜的熱量微乎其微,但能幫助腸胃健康,所以也必須食用。”

“鹽的食用和熱量關係不大,但不食用鹽,身體無法儲存水份,會造成脫水脫力,而食用過量的鹽也會導致身體變得乏力。”

“所以營養學得出一個結論,人體生存需要兩種物質,一種叫做大量元素,一種叫做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因爲主要食用肉,谷,菜就可以生存,所以這三種被稱爲三大必要營養素。”

“而油的熱量遠高於它們,被稱爲是高熱量營養物質。”

聽霍去病說完,很多人很懵逼。

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麼正式把所有人拉在一起討論?這無非就是個民生問題嘛。

要討論不應該是朝堂大朝會討論麼,怎麼要開小會?

衛青:“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油其實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其他三大營養素,只不過不吃也行,但吃的話熱量比他們都高。也就是說,打仗的時候吃油,比吃肉還管用?”

一羣人都懵了。

李蔡:“也就是說,如果運輸油,一份油可以當兩三份肉來看待?那如果打仗時我們運輸肉和油,豈不是能節省大量運力,這樣路上造成的損耗就會大大降低?”

一羣人面面相覷,這才知道這份報告對帝國的作用。

戰爭的後勤模式可能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霍去病擡頭:“這只是報告的第一個結論,還遠不止如此而已。”

霍去病把上面得出的一條一條的結論挨個唸了一遍。

所有人都開始用自己的大腦思考起了世界的改變。

有了這些知識之後,戰爭已經完全變了啊!

不只是戰爭變了,整個國家都變了。

特別是營養學報告中提到了一個預測結論。

營養學報告在考察調查了大量樣本後,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在良家子以上的家庭到貴族家庭中,分佈有一些飲食比普通人多的貪食人羣。

結果對比之後發現,他們各自對比自己同財富量的人羣,抗病能力更高。

簡單來說,普通比較瘦削的人,遠不如壯碩的人能抵禦疾病,而肥胖的人,遠比壯碩的人能抵禦疾病。

因爲一般得了嚴重的疾病,都會消耗身體儲存的熱量,來修復修補身體,所以一般人生病後都會變瘦。

所以,肥胖的人和壯碩的人,更能抵抗疾病。

但報告也指出,肥胖的染病概率遠比瘦削和壯碩的人高。

也就是說,人體最佳狀態是,壯碩且稍胖。

但這份報告又指出,體重大的人比同身高瘦削的人保持體重不變的基礎消耗要大得多。

換而言之,長得胖的人,消耗的熱量比別人多。

研究報告最後給出了一個建議,建議所有民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採用早中晚三餐制,放棄上午飯下午飯雙餐制。

同時注意搭配,長期飲食必須同時包括肉類、穀類、菜類。

加上前面另外一篇醫學報告的結論,營養學建議還提出,儘量保持所有進食全部保持純熟食,水果和乾果除外。

同時還建議每個人每天根據體重,飲水至少一點五升(一點五公斤)到四升(四公斤)之間。

每個人每天應該攝入,三到六克鹽(一克等於千分之一公斤)。

如果有持續性劇烈運動,飲食、水、鹽量酌情提高。

不夠聰明的人壓根看不出這份報告在講什麼。

而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所有人都明白,這份報告,簡直是一份超級練兵手冊!

最健康等於什麼?等於最高戰鬥力基礎!

只要根據這份報告來搭配飲食,強制性調整將士們的飲食結構,就可以成規模的複製身強體壯並且隨時精力充沛的戰士!

如果不考慮花費的話,只要照着這個來,培養出的軍人身體方面會達到巔峰狀態,配合軍事訓練,士兵戰鬥力將會強的可怕。

這哪兒是什麼營養學報告。

這他媽不是超過《孫子兵法》的兵法嗎!

本來兵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後勤,但以前認爲的後勤,看來是不夠了。

如果按照這個來,只要後勤跟得上,對手壓根沒有任何勝算。

所以,朝廷應該從政令的角度,推動民間提供這些東西嗎?

懂簡體字的都在看報告,不認識簡體字的,都在跟旁邊的人討論。

唯獨劉徹坐在自己的沙發上,認真的看起了霍海寫的推薦前言。

上面是這麼寫的。

【科,禾鬥也,計量。

當用在法律上,就是規矩的意思,比如金科律例。也有課程,條款,種類的意思。

當用在自然規矩上時,就成了科學。

在創辦科學報之初,我想過很多題目放在第一期。

比如數學、語文,他們都是科學的工具,要用語文去理解科學描述科學,用數學去計算科學規量科學。

但最終,我選擇了健康衛生與營養學的課題。

未來,當科學蓬勃發展,遠超我們想象時。當人類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縱橫天地之間的時候。

希望所有科學人能記住,科學以人爲本。

所有的科學都必須記住,一切研究成果都是要爲人服務的。

這個人不是哪一個人,不是我,也不是科學家自己,而是爲了人類這個族羣。】

劉徹翻了一頁,看到霍海接下來寫了第二段內容。

【目前,大漢選拔人才,主要採用察舉制,推舉制。我希望隨着各個學科的發展,締造出新的制度,科舉制。

科舉制這個科,不是指科學舉人的制度,而是指各個學科舉人的制度。

在每個學科選拔最厲害的人,在所有學科中選拔綜合能力最強的人。

爲國效力。

所以,用一句話作爲科學報的永恆主題。

科學以人爲本,科舉爲國選才。】

其實這其中還隱藏了第三句話,應該放在兩句中間。

那就是,學習科學,成爲人才。

霍海之所以沒有把這句話寫在中間,是沒法寫。

總不能告訴所有人,‘要發財來學科學,要升官來學科學’吧?

劉徹裝作若無其事的又翻了一頁,心中卻一直在思考這個推薦語。

其實這根本不是推薦語,這分明是宣戰書。

這份宣戰書中,闡明瞭一個觀點,那就是科學纔是大漢這個國家的未來。

無論你是黃老道,還是法家,還是儒家,你們要是識相的話,就成爲科學的一部分。

成爲不了科學的一部分也沒關係。

我以後會推動科舉,搞很多學科,你們至少要站在我這邊,成爲科舉中的一門學科。

如果反抗,那就是死。

之所以霍海寫這個玩意兒,實際上是提前探過劉徹口風的。

之前劉徹取消掉了今年應該有的舉孝廉,就是在等新的真正的適合的選拔制度。

那時候霍海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不過連續聽到別人說舉孝廉停掉了之後,霍海就明白劉徹的想法了。

而劉徹也有兩手準備,那就是太學學生。

太學譯經團隊的人數,隨時都可以抽調出官員出來。

但是太學的考試,一直遲遲沒有開始。

霍海的研究院拿到編制後,霍海就已經開始思考是不是該提出科舉制了。

但問題是,提出這個玩意兒,基本上就會得罪現在的所有老貴族和文武百官。

也只有新貴族和最近八年打匈奴升官這些武官,處於中立狀態。

提出來之後就註定要和老勢力鬧翻了。

不過,霍海還是做了不止一次準備。

首先就是霍海專門去得罪了張湯,然後利用和張湯的衝突,提出了自己的經濟之策。

這些策略都還沒完全施展開,就已經爲長安縣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了。

翻年之後,真正的打出狗腦子的對抗就要開始了。

霍海第二手準備是專門去得罪了董偃。

因爲得罪了張湯和董偃的緣故,霍海接下來很多行爲,會被很多沒看懂局勢的人認爲是針對他們兩個在做事。

但是,那些老舊勢力中的聰明人,已經都快明白過來了。

他們纔是霍海最大的對手。

他們就是那種“錢,我不想出,但!貨,我又想要。”的人。

他們想要在這次變化中,把經濟的東西全抓到手裡,繼續強大自己。

同時又不想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

要知道察舉制推舉制,誰在推薦別人做官?他們。

所以,科學提高生產力,他們想要,科舉選才,他們不想要。

但,霍海推動這一切到現在,就必須要兩步一起走。

因爲一旦有了強大的生產力,卻失去了上升通道,階層固化,普通人讀書但卻沒有考試讓他們去考,那就要出問題了。

科舉制和一切制度都不一樣,就是因爲考試這兩個字。

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一種上升通道了。

沒有之一。

考試可以很難,哪怕難到了全國一年只選一百個甚至十個呢?至少要有看得見的能入選的。

劉徹是什麼人,只需要稍微看一下,就能看出癥結。

科舉制的選拔方式只可能是考試,而考試,就和現行制度的所有受益人都衝突。

而且是不可調和的衝突。

其實,劉徹面前這些人,就是霍海要對付的敵人。

朝堂三公九卿。

三公就是超級大貴族,而九卿不止九個,而是所有中央有兩千石的實權官職,包括地方大員。

他們一定會擋霍海這條路。

但是劉徹還真沒辦法一口氣把他們換了。

因爲他們也有能力一口氣把劉徹給換了。

劉徹最好的辦法是,完全不站出來,就看着霍海和他們鬥,誰贏都是忠臣。

但霍海才幾歲?馬上十八歲。

怎麼鬥?

就算霍去病和衛青站在霍海這一邊,鬥得過嗎?

劉徹對此持有懷疑態度。

“這小子主意多,既然他敢放出話來,恐怕就是做好了準備了。”

這就好像修橋的計劃,既然渭河改道了,那新河道上肯定已經修好一座橋了。

但劉徹一點都不知道霍海到底有什麼辦法,能解決眼下的問題。

這可是帝國所有的高層。

當然,他們也可以投入科學的懷抱,轉化成新的高層。

但……既得利益者爲什麼要改變?只要躺着不動,誰能拿他們怎麼辦?

散會之後,張歐坐在車上,重新拿出了科學報。

“科舉制。”將報紙收起來後,張歐眯了眯眼睛:“去長安縣逛一逛。”

這個歷史上面面俱到八面玲瓏沒得罪過任何一個人,在朝堂上被稱爲第一忠厚人的老者,閉上了眼睛。

以前,張歐只需要在遇到難題時哭一下,問題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

因爲人情體系,一位忠厚的老者,都被逼哭了,你們還要怎麼樣?

就從了吧。

但是,考試是有時間的。

哭,也要算時間。

科舉制來了,哭,沒用了。

張歐從庶出子,到位列三公,而且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預備役排名第一位的高官。

同時還不得罪任何人。

爲的是什麼?

爲的就是自己那傻兒子還有傻兒子的兒子能繼承這份政治遺產,不求成爲大官,只求張家世世代代有人保舉爲官,永遠能吃上這口飯。

但是,現在這份遺產要化爲泡影了。

年少的張歐一眼看過去‘庶出子繼承不到遺產喲,分官你還有份,你兒子應該是沒有的,你有本事你去當爵一代去吧。’

年老的張歐一眼回望‘高官又如何,以後得考試,你兒子登上末班車了,你孫子沒有這回事兒了。’

在原來的規則下,努力了一輩子的張歐,想要一個人完成家族百代重任的他,不可能平靜的接受新時代的到來。

張歐思索着今天在場的每一個人。

誰纔是盟友?

誰是盟友可以慢慢感知慢慢查。

不過,自己一輩子的老好人,難道要在這時候站出來高舉大旗發號施令嗎?

張歐心中,有了三個名字,石慶,孔安國,李廣。

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78章 醫學研究176.第175章 (大章)切斷後患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第261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194.第192章 世界版圖的擴張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95章 教育產業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55章 老劉家的發明家們第52章 奇葩政令175.【12月抽獎活動】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84章 鉅子鋸子第197章 (大章)啊?我反對!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第44章 全軍蹭飯第35章 包月(加更)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77章 抓偷車賊啊第247章 死亡戰爭第238章 (大章)我勒個2024戰術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車!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72章 放飛自我的魷魚絲盟主加更137.第137章 (大章)貴族階層護城河第218章 (大章)粵地粵人粵菜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43章 梅雪鬥春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52.第152章 (大章) 霍家有後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第85章 三墨盡默(日更七千求訂閱)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第85章 三墨盡默(日更七千求訂閱)第49章 夏人工人第116章 使勁放假!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第211章 (大章)春闈前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161.第161章 (大章)戰匈奴!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195.12月中獎名單第115章 營銷的秘訣122.第122章 埃及長絨棉!第3章 委以重任?第112章 鉅富製造機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84.第183章 (大章)物產成百倍豐富第230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194.第192章 世界版圖的擴張第45章 黑白的熊第79章 熊貓來了!第234章 (大章)大漢警事第34章 皇炭廠第44章 全軍蹭飯第45章 黑白的熊第27章 李廣難封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95章 教育產業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198章 (大章)朝會 議會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189.第187章 (大章)海權既霸權第61章 長安的靈魂170.第170章 (大章)功成身退第39章 全面啓動第59章 熙熙攘攘第215章 (大章)大漢青年第42章 這世界又多了個受傷的人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59章 熙熙攘攘第214章 (大章)孔孟之鄉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240章 最擅長的事第5章 你缺鋅141.第141章 (大章)宣佈新城計劃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第54章 李牛日記第21章 丞相之姿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180.第179章 (大章)賽博反烏托邦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40章 留名青史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第34章 皇炭廠
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78章 醫學研究176.第175章 (大章)切斷後患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第261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194.第192章 世界版圖的擴張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95章 教育產業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55章 老劉家的發明家們第52章 奇葩政令175.【12月抽獎活動】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84章 鉅子鋸子第197章 (大章)啊?我反對!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第44章 全軍蹭飯第35章 包月(加更)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77章 抓偷車賊啊第247章 死亡戰爭第238章 (大章)我勒個2024戰術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車!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72章 放飛自我的魷魚絲盟主加更137.第137章 (大章)貴族階層護城河第218章 (大章)粵地粵人粵菜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43章 梅雪鬥春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52.第152章 (大章) 霍家有後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第85章 三墨盡默(日更七千求訂閱)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第85章 三墨盡默(日更七千求訂閱)第49章 夏人工人第116章 使勁放假!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第211章 (大章)春闈前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161.第161章 (大章)戰匈奴!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195.12月中獎名單第115章 營銷的秘訣122.第122章 埃及長絨棉!第3章 委以重任?第112章 鉅富製造機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84.第183章 (大章)物產成百倍豐富第230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第264章 (大章)嘬嘬嘬194.第192章 世界版圖的擴張第45章 黑白的熊第79章 熊貓來了!第234章 (大章)大漢警事第34章 皇炭廠第44章 全軍蹭飯第45章 黑白的熊第27章 李廣難封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95章 教育產業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198章 (大章)朝會 議會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189.第187章 (大章)海權既霸權第61章 長安的靈魂170.第170章 (大章)功成身退第39章 全面啓動第59章 熙熙攘攘第215章 (大章)大漢青年第42章 這世界又多了個受傷的人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59章 熙熙攘攘第214章 (大章)孔孟之鄉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240章 最擅長的事第5章 你缺鋅141.第141章 (大章)宣佈新城計劃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第54章 李牛日記第21章 丞相之姿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180.第179章 (大章)賽博反烏托邦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40章 留名青史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第34章 皇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