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

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

懷朔,河邊。

一條普通的木帆船,準確的說是一條非常巨大的木帆船上,放置了一個蒸汽機,就放在甲板表面。

這條木帆船並沒有揚帆,卻在黃河上逆流而行!

現場,歡呼一片!

黃角,一年以前還是個廚子,去年,他是火車蒸汽機的研究人員之一,算是半道出家的研究員。

9

今天,他是研究蒸汽機船的主力人員。

除了黃角之外,還有船舶專家,從沿海來的一個官吏,兒寬。

兒寬,姓兒,這個字也寫作倪,在這個時代倪還讀作兒,和兒是同一個字。準確的說是後面兒和倪合併了,大部分倪姓都是他的後代。

說起來,這個兒寬的命運,是整個漢帝國目前最倒黴的一個。

歷史上自學五經,搞出過著名行爲藝術‘帶經鋤地’,這事兒哪怕到了明清時期都是經常被拿出來談的經典典故。

出名後就師從歐陽生學《尚書》,然後由郡國推選爲太學博士。此時孔安國還是太學的博士,所以他又授業於孔安國,精通經學和曆法,善於文辭。

然後通過考試,被劉徹提拔,又被張湯賞識成爲歷仕廷尉文學卒史、奏讞掾、京兆尹、侍御史、中大夫、左內史。元封元年升任御史大夫,參與泰山封禪。太初元年,聯合司馬遷、公孫卿、壺遂推算和制訂《太初曆》。

歷史上這人是個全能人才,從水利到治學,從民生到律法,就沒他不會的。

就這應該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才。

但是,在霍海的影響下,兒寬的整個發跡史,斷在了第一環。

他在太學,是孔安國的弟子沒錯,但是孔安國自己都沒被重用,他又怎麼可能被劉徹看中?而且霍海不小心把太學考試實驗,甚至把舉孝廉都搞沒了。

自然也沒有兒寬這個科舉考試誕生之前就通過科舉考試爲官的第一人的勵志故事了。

而現在霍海長安縣少尉這個活兒,擁有了霍海又有他什麼事兒?他未來自然也不可能京兆尹。

沒有管理民生,他自然沒可能在劉徹前表現出任何的治吏天賦,自然不可能位列三公,自然沒可能一路升遷。

不過,兒寬走了另外一條路。

他是魯國人,準確的說是千乘人。

千乘,就是兵聖孫武的故鄉,也就是後世的萊州灣。

在意識到太學的學生很難能直接爲官後,兒寬是第一個跑去讀大學的。

現在的所謂大學,就是本身已經學過讀書認字的儒、法、黃老道等人,去學習簡體字和普通話的地方。

兒寬很被他老師看中。

主要是這人故鄉就透着邪性。

人那個地方能出個姓孫的武聖,你怎麼知道他會不會再出一個姓兒的牛人?

再說人姓兒,比姓孫的高一輩,搞不好是武聖孫武的超級加倍版本。

於是,本來就因爲行爲藝術很出名的兒寬,在大學也成爲了學習典範。

你說這人的運氣就是擋不住。

或者說歷史上就該有他這一號人。

在歷史上,他是太學依靠考試選拔人才爲官第一人,也就是科舉考試前就通過科舉考試成爲官員的第一人。

而現在太學考試沒了,他成了……大學考入朝廷爲官第一人!

舉孝廉制度停了之後,劉徹沒有急着把所有政策都定下來,而是做了很多嘗試,各種各樣的嘗試。

自然也包括大學考試。

兒寬這一類的人,可是五經和新學同時精通,這肯定是優質人才啊。

於是去年,劉徹嘗試組織了大學考試,從中選拔了一批人才。

甚至於,大學考試,還因爲剛好迎來了文翁趕到長安,所以還是文翁這個江湖老前輩親自主持的考試,成了主考人。

你說這是漢代版科舉也行,說是漢代版國考也行。

反正兒寬名列第一。

名列第一後,劉徹就安排兒寬當官。

這個官,不是別的官,而是一個新官職,司科,可以理解爲朝廷駐研究院特派員,也可以理解爲科學院朝廷支部委員。

而兒寬就在研究院工作,實際上就是幫劉徹盯着研究院,幫研究院的人協調解決官方的文件審批問題和其他資源調配問題。

但實際上,目前來說,這些事兒都是霍海的人在安排,都是項緒一個人包了。

自然不可能發生多少矛盾,這個官職在這兒是爲了培養研究員們走流程,萬一以後項緒調走了,這個工作就要有強度了。

但目前爲止,兒寬至少沒事幹。

於是兒寬也進行研究。

畢竟,他的同學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加入了研究院。

原因是,大學沒考上沒成爲官員,那就去研究院,去研究院搞研究還有很大可能被劉徹看中成爲官員。

他們都是爲了官纔來搞研究的。

而兒寬已經當官了,卻被他們啓發了來搞研究。

幸好他來搞研究了。

研究院的所有人,對海船是完全摸不着頭腦。

兒寬懂啊!兒寬可是千乘人,這個地方後世叫做東營廣饒縣,是海邊城市!

而且河道本來就通海,恰巧兒寬聰明嘛,什麼都一學就會,所以學過家鄉的制船工藝。

於是兒寬就和研究院本來研究船隻的人一起研究更大的船隻結構。

加上霍海時不時會給他們一點‘靈感’,所以船隻發展的也很快。

兒寬在船隻上的研究,反而蓋過了他的本職工作。

這種情況劉徹是不拒絕的,畢竟大漢多的是這種一專多精的人。

再說了,這不就是技術官僚嘛?

於是兒寬就徹底接手了蒸汽機船的船體研究工作。

今天在岸邊,看到蒸汽機船前進,兒寬心中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此時用的帆船,是一種融合出來的船。

它像是樓船,又像是戰船,又有帆。

主要是,劉徹早就在佈局收回南越國了。

所以,劉徹早就命人收集全國各地沿海沿水地區的船隻技術,糅合在了一起。

這種船的樓船模式,有整整三層樓高!從底到頂有小二十米高。

因爲長也是二十米,所以寬度也做的很寬。

不過這船的缺陷是底部技術不好,雖然類似於氣密艙結構,但沒有主心骨,只能犧牲艙體持水量,讓船變扁來獲得穩定性。

於是,整個船體載重只有十來噸。

而有了船帆後,技術進一步進步,直接取消了樓船的閣樓,而是修改了船艙。

沒有了氣密艙結構,而是加深了船體。

這可不是開倒車,也不是技術退後。

而是因爲現如今來說,船隻材料限制擺在這兒,氣密艙結構反而拖後腿,而船吃水變深後,迅速成爲了八十噸,甚至極限可以到百噸!

這可是在吃水上六七倍的暴漲啊!

而此時,這個載重八十噸的船,沒有揚帆,沒有縴夫拉拽,沒有船槳划船,就在滾滾波濤的黃河上逆水而行。

兒寬作爲沿海地帶的人,立刻意識到了一件事情。

航運模式,又改變了!

兒寬知道,整個黃河大部分河段根本沒法航運,所以這種恐怖的不需要人力的船,最終還是會用在海洋上。

那……自己的家鄉?!

兒寬的家鄉,在濟水和淄水交界處!

霍海推了推,兒寬回過神來。

霍海:“新船體怎麼樣了?”

霍海說的是鋼鐵船體。

霍海看到木質的帆船改裝蒸汽機船能夠航行後,就知道這套動力系統起碼大差不差沒問題了。

只要能做出鋼鐵船體,那前往海洋的時機就近了,最多不過兩年。

兒寬這纔想起,此時跑的那艘帆船雖然巨大,但是比起自己正在實驗的船,還是算小的。

自己那研究的船,可以拉除了煤炭和蒸汽機之外的純貨物,超過四百噸!

那纔是真正的巨無霸!

一旦航行,一艘船,可以拉現在一千多匹馬車才能拉的貨物!

而且速度遠比馬車牛車人力車都快得多!

兒寬想到這裡,忍不住顫抖:“師祖……已經攻克關鍵難關了。”

其實,汽輪的難度,也遠沒有那麼複雜。

一開始,霍海想的是,要從木材料進化爲全鐵材料的輪船。

但是後面跟唐四兒他們提起有關蒸汽船的設想後,反而給鐵匠唐四兒幹蒙了。

唐四兒:“咱們爲什麼要做一艘鐵船?”

霍海理所當然:“因爲木船做大了之後需要的技術就非常難了,我們短時間很難從工藝上做出巨大的進步,所以只能在材料上進步。”

霍海當然要這麼想,試想一下,宋代的艨艟鉅艦,明代的鄭和寶船,那是普通人能製造出來的嗎?

這裡面的木工技術,恐怕兩百年都研究不完,積累不完。

如果走全鐵艦路線,兩百年後航母都有了。

但是!

但是,霍海是想錯了。

就拿艨艟鉅艦來說,艨艟又叫蒙衝,其實就是猛衝的意思,就是此時此刻漢代的小船,鬥船的意思。

名字就能說明其特點,就是船小,掉頭快,廝殺方便,打起來了就一大票猛衝。

後來的艨艟鉅艦叫這個名字,純屬文人外行瞎搞。

而鐵甲艦也一樣。

霍海真以爲蒸汽輪船和鐵甲艦三個字是綁定在一起的。

實際上,壓根就不是。

所謂船堅炮利,所謂鐵艦,其實應該叫做鐵骨艦!

是用鋼鐵作爲船的骨架,然後用木板船的技術做出船艙然後使用的。

之所以有鐵甲艦,是因爲大炮轟木船太痛,用鐵皮做防禦呢!

而純鐵甲蒸汽輪船,已經是非常靠後的事情了。

唐四兒這個鐵匠也是問出了他的疑問:“如果木頭做船,硬度不夠,需要更硬的材料,那咱們把船的骨架做成鋼的不就行了?”

這個問題也給霍海問着了。

隨後霍海開始冥思苦想,終於想起了自己曾經看過另一個短視頻說過一件事情。

就是以前歐洲打仗的時候,用橡木做艦船,甚至做航母,因爲時局不穩定,就種植了大量的橡木,結果後面沒用上橡木,用的是鐵,就導致那片巨大的橡木在後世成了一種景觀了。

如果掉過頭反過來想,豈不是就是說那個時代的艦船依舊在大量使用木板?

是,蒸汽機燃燒室那一塊肯定很容易燃燒,那那一塊包鐵皮,甚至用純鐵架構就行。

其他部分,完全可以用木頭的。

這樣一來,船體大大的降低了重量,而且製造成本大大降低。

別的東西漢代沒有,木頭,那南方多的是!

隨後霍海開始冥思苦想輪船相關的東西,總算是想起來不少。

比如輪船爲什麼叫輪船,輪船一開始可不是螺旋槳,而是明輪,因爲船一邊有一個輪子,就跟火車輪子一樣,只是做成了可以推水的形狀,所以叫做輪船。

想明白這個後,研究員們需要研究的項目又少一個。

這幾乎已經沒什麼難度可言了。

唯二的難度是,其一,怎麼來連接巨大的鋼骨材料提高連接處的強度。

其二,如何從明輪進化爲螺旋槳推進。

螺旋槳是怎麼不漏水的視頻,霍海看過!

但……忘了。

這個事兒,就需要唐四兒、黃角、兒寬他們去動腦子了。

反正兩個難點技術霍海都給搞定了,他們要是搞不定接下來的技術,那要他們有什麼用?

那就說明人才不夠,那就應該繼續推廣科學,選拔更多的人才。

聽兒寬說攻克關鍵技術了,霍海就忍不住詢問:“用的什麼方法?”

兒寬:“一開始我們使用的方法是,長螺母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用師祖您提出的螺絲螺母的形態,把鋼料鋼骨做的很長,做成圓的做成螺紋,而其中一頭做一個螺母形狀的內凹,連接的時候,把另一根鋼骨,擰進去。”

霍海探頭。

霍海對材料學不懂,但是霍海知道兩件事情。

第一,螺紋鋼非常堅韌,耐磨耐彎折耐腐蝕什麼都耐。

第二,螺紋鋼唯獨就是不耐擰。

原因是以前看幾個健身博主,流行玩兒臂力棒,就有粉絲惡搞,郵寄螺紋鋼給他們,讓他們掰彎螺紋鋼。

所以他們拍視頻就做接頭挑戰,因爲明知道不可能掰彎螺紋鋼,就設置高獎勵,誰掰彎螺紋鋼獎勵錢。

結果……其中一個工地老哥,上來就是啪嗒一下,螺紋鋼倒是沒彎,斷成兩節。

甚至有一次嘗試時,斷成了三節。

總之就是,鋼材這玩意兒,你千萬別做成長條形去擰它。

否則,就算是越野車前軸,手臂那麼粗的鋼,也會在車輪突然懸空又落地的巨大擰力下,擰斷。

所以,兒寬他們上來就找了個最錯誤答案來嘗試?

這也算是倒黴透頂了。

果然好事多磨。

看霍海的表情,兒寬就知道祖師肯定懂這個,尬笑:“我們給您丟人現眼了……”

“不過在發現長條鋼材容易擰斷後,我們果斷轉換了思路,才用了螺栓連接。”

“同時我們把兩段鋼材頭上做一個彎曲,螺栓連接的同時,用燒熱的鋼水進行焊接。”

焊接這技術,商代就有了,三星堆就有焊接的。

不過焊接和電焊還不太一樣,用熱鋼水焊接反而是通用公司帶去的技術。

霍海的暖氣管道團隊當初就是用這個方法焊接鋼管的,技術門兒清。

兒寬從長安調了兩個技術人員過來。

那邊的焊接工藝已經非常強大了,銅材料價格太貴,他們平時也在研究鋼鐵材料等新材料,所以早就有這個技術了,在來到懷朔後直接就完成了焊接。

說白了,兒寬他們是在想辦法想什麼技術能解決問題,至於具體的技術,先在技術院那邊尋找,如果找不到,再研究。

但是目前爲止,大部分技術都找得到。

兒寬興奮:“我們還研究出了一種鉚接方法!”

霍海:“是不是把鉚釘燒熱了,穿過孔,然後把另外一頭也敲成帽子,就把兩片鐵皮鉚上了?”

兒寬:“……”

“師祖你知道不跟我們說?我們研究了好久的!”

廢話,這也不是什麼好難的技術,事實上商代青銅器就有鉚接工藝,只是時間久了被新的工藝代替了。

霍海:“也就是說,鋼骨已經沒問題了?”

兒寬:“八十米以內,不會出問題,八十米以上,我們在想新方案。”

現在製作二十米長的木帆船沒有問題,製作六十米以上的鋼骨沒問題,兩者合在一起,也就是六十米以上的鋼骨輪船的平臺沒問題。

本來蒸汽機大型化就比小型化容易,那也就是說……

只要把這些東西結合起來,解決這些東西融合在一起的小摩擦,就成功了?

霍海深吸一口氣。

無論如何,自己也要等到現場看到成功了,才能走。

否則萬一剛走了,出個什麼小問題,研究人員解決不了,到時候一攻關就三年。結果霍海知道怎麼弄。

那不傻了嗎。

霍海看向兒寬,拍了拍兒寬的肩膀:“八十米以內就夠用了,八十米以上,就不是木鋼混合結構的天下了。”

“木頭再怎麼堅硬,超過八十米還是會變形,會帶的鋼骨變形。”

“如果鋼骨框作成可以鉚接鐵皮的框架,鋼骨的框架結構,結合鐵皮更強的拉力,自然可以製作八十米以上的大船。”

聽到這個,兒寬猛然間醒悟。

對啊,既然材料不行,那就換材料啊。

兩個構成結構的材料,一個不換,換掉另一個,至少總體強度要上升一大截。

如果到時候材料又不行了,繼續換材料就行。

兒寬現在領悟的就是科技進步中的一種大方向流派……大力飛磚。

精密技術,那是另一個流派。

此時黃河上的輪船居然都已經離開視線了。

這速度。

霍海感覺,這速度應該和工業革命期間初代橫渡輪船差不多。

要知道在那之前,輪船是貼着大陸邊緣溜邊走的,很慢。

而有了強船體和強動力之後,直接橫渡!

霍海沒記錯的話,橫渡大西洋應該是讓兩個月航程直接變成了兩週。

而這個技術狀態下,從北美到太平洋西岸,應該是一個月。

霍海一咬牙。

磨刀不誤砍柴工。

如果現在搞個初代輪船就去尋找美洲大陸,搞不好往返需要三五年。

因爲速度慢,又摸不準方向,如果偏離巷道,很容易全軍覆沒。

可如果直接搞出二代輪船,可能三五年時間直接縮短爲一年!

這可不只是提高了一點點速度,就提升了幾個月尋找時間那麼簡單。

整個技術的進步,讓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都提高了,整個過程就好像所有事情概率都是零點一,五個零點一乘起來就是十萬分之一,而如果所有事情概率都是零點九,那總成功率就是百分之六十!

霍海看了看兒寬:“你們還有三個技術需要攻克!”

“首先,大海上的波濤遠比黃河厲害,你們需要研究一種技術,讓船體在面對波濤時,能降低搖擺的幅度!避免全船員暈船。”

“其次,你們還需要研究出適合大型輪船使用的一整套指揮系統,輪船行動功能和輪船上使用功能生活功能全都要一體化。”

“第三,你們要嘗試設計輪船專用的蒸汽機結構,但是,還要兼容船帆!”

萬一船過去後,就差一點點就尋找到目的地了,結果煤炭不夠回程了,隊伍只能咬牙選擇迴歸怎麼辦?

多一點點兼容性,雖然影響船的運輸力和結構,但卻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未來這些船,並不是用來專業航運的,而是用來作爲探索者的!

壓艙石?全壓木頭!

兒寬認真的點頭:“明白!”

此時,河對岸有船過來。

一羣正在等試驗船回航的人懵了。

對面怎麼會有船過來?

要知道五原郡的官員,今天也都到現場了啊。

船走到一半,直接揮動紅旗。

“紅色的旗幟!有喜報,而且是戰報!”黃角來這麼久,當然知道這是霍海親自規定的,紅色就是戰報大捷戰報。

但是怎麼搞的,從南方有大捷戰報來了北方?

霍海歪頭,南越國感知到了大漢的可怕,投了?

要知道霍海認爲南越國是個大麻煩的。

這個地方,就是兩千多年後都是水軍密佈,當然了主要是網絡水軍。要打南越國,需要水軍這是所有大漢將軍們的共識。

不說別的,在大漢官方的認知中,珠江就不是江,而是海!叫做近海!

目前因爲大漢不知道從西南可以繞過珠江到南越國,所以大漢不少人認爲,南越國是孤懸於我國南岸之外的一個大島!

這也是爲什麼南越國能在大漢旁邊活一百年的原因。

不是因爲大漢不干他,而是因爲大漢以爲那是‘大陸之外’對自己沒有威脅,算不上臥榻之側,只能算門外有人酣睡。

門外有人酣睡,那就懶得理會嘛。

但是霍海可知道那是什麼地方。

而且,隨着衛長公主取棉花的過程,很多去過南越國的人開始在長安活動,長安的人才知道,原來南越國壓根不是海外,而是一條河對岸,只是那河入海那段有點寬,被誤認爲是大海罷了。

現在朝廷的官員,不少人學習過秦朝時趙佗去時的方案,用靈渠。

所謂靈渠,就是大漢這邊水系進入珠江的一條人工河,利用人工河合可觀合的閘門,擡高降低人工河水位,實現通航和禁止通航的自由。

靈渠一成,南越國就只能捱打,因爲他們只能提防突然出現一大羣船順流而下打自己。

而不能反攻。

因爲他們反攻過去時,靈渠外自然河道的閘門開着,水從老河道流走了,人工河裡沒水,南越國的船上不去。

現在大漢自然是一樣的操作,恢復靈渠,以當初趙佗十倍的兵力,力求穩贏南越國。

但是……距離建成伏波水軍還差得遠着呢。

所以,南方來的大捷消息,唯一可能就是……南越國自己投了?

旁邊的唐四兒捏着下巴:“有……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天竺公司成功了,隊伍已經到了天竺?”

幾個人對視一眼,笑了起來:“胡扯。”

黃角:“你們說有沒有可能,是驃騎將軍打到祁連山了,所以消息從西域回來了,所以戰報從南方來。”

幾人對視一眼,都哈哈大笑。

怎麼可能。

驃騎將軍二十天前還在東北呢,你給他整哪兒去了?

落下閎:“可惜這人不會旗語,看來咱們旗語兵要多培養一些。”

霍海點頭:“旗語兵以後海上用得上。”

沒有無線電的時代,旗語是艦隊互相通知消息的最便捷的方法,總不能每次都放小船過去吧。

那艘船在懷朔港口停下,上面的人立刻下船,一邊大喊。

“驃騎將軍打到了祁連山,逼的匈奴右部全部遁入西域,整個草原右部區域已經空了!”

“啊?”霍海都沒想到。

送信人:“長安西域公司股份價格暴漲!”

“目前整個漠南已經空了,沒有在懷朔重兵鎮守的必要了,陛下有命,立刻開啓西進運動,另外請霍統領派遣一支部隊,前往漠南西部建立新的據點,並且請大將軍和卜式經理調配匈奴人佔據漠南。”

霍海在腦子裡想了一下。

右部,單于部,左部。

三個部是南北條形豎着分的。

而自然條件把大漠分成了漠北、大戈壁、漠南

而整個北方,也就形成了:

【右部漠北、單于部漠北、左部漠北。

右部大戈壁、單于部大戈壁、左部大戈壁。

右部漠南,單于部漠南。左部漠南。】

這樣的地形。

如果說大哥繞過了單于部漠北,直插右部漠北,打的匈奴右部全面逃亡了西域,首先驅虎吞狼計劃就已經成功了。

其次,北方由政治和地形自然分割的九塊區域,目前有八塊到了大漢手中,只剩下單于部漠北一塊區域了!

單于部真正六十萬人口,被包餃子了!

接下來就不是大規模戰爭了,而是慢慢的蠶食單于部。

讓他們感受一下大漢前一百年的苦。

想打,代價太大不敢打。

不打,對方天天來打你一下,賤兮兮的賤得慌,氣的心裡堵!

“匈奴單于,你也有今天!”

單于部大軍圍繞龍城待着,六十萬人口肯定是養不了的。

只要這邊一直有人吸引,那匈奴單于部的邊緣部落會一個個的被吞掉,歸大漢所有。

的確是時候啓動西進計劃了!

霍海可是看了不少西部片,知道西進計劃怎麼做。

霍海就兩條,第一推動牧場,小型牧場也可以。

匈奴公司除了要大牧場之外,還會剩下很多小區域,這些區域全部租給私人,培養牛仔和小牧場主。

然後就是宣佈匈奴金山淘金隨便淘!

大塊黃金歸朝廷,金沙歸淘金者!

淘金熱一旦形成,人口會迅速西進不少,雖然對於總人口來說沒什麼,但是草原上馬上就不再只是匈奴人了,而是進入大量漢人淘金者,他們中是有可能有很多人成功,最終榮歸故里。

但是不少人會失敗,失敗了肯定會留下發展,只要安家的人多,發展起來也是很快的,到時候整個區域就算是穩定下來了。

所以,現在戰略重心改變了。

首先就是衛青要從大舉進攻轉化爲守勢,一邊消化土地,一邊提防伊稚斜單于狗急跳牆。

第二,要分兵對付西域了!

爲什麼匈奴右部佔據西域,西域公司的股價反而大漲?

西域公司的目的是佔據西域的部分特許商業權,現在匈奴佔據西域,這個計劃貌似落空,但爲什麼反而大漲?!

因爲終於有辦法動刀了啊!

漢使搞不好已經在敦煌整裝待發了!

【我的死相超乎你想象!】

【漢使所來何求?求死!】

【我們大漢人追求的就是自由戀愛,我明告訴你樓蘭國王我就是看上你老母了,你有本事砍我!】

雖然普通民衆素質越來越高,特別是學習了簡體字《兒童六課合訂版》的《道德》課程後,老、莊、孔、墨這些人的優秀思想,特別是壓制暴力思維的思想,已經是長安共識了。

雖然大部分民衆也接受了,覺得他們是對的。

畢竟大漢經歷了百年決鬥年代,大家道德觀念不統一,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很容易引發決鬥。

現在有官方指導的道德思想《官方決鬥觸發條件限制手冊》,那大家當然願意學,願意用。

這讓大漢特別是長安一帶的平均素質正在飆升。

但,大量在股市活動的人本來就是投機者,他們清楚明白的知道,匈奴人本來就是西域百國的爸爸,他們到了西域,西域肯定會強烈敵視大漢也只能選擇敵視大漢。

那大漢可是什麼都沒幹,被敵視了出兵豈不是理所當然?

霍海立刻意識到,所有的事情,都比自己想象的更順利。

順利的起反作用了。

霍海急忙寫了一首詩,讓信使立刻以最快速度送回長安,許諾送到了能讓他當官。

信使剛剛到達黃河北岸,還在碼頭上,都沒來得及喝口水,立刻上船回頭:“走走走,動起來動起來,回長安!!!”

————

求月票!上今日導讀了,感謝琉星編輯,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快點萬訂。

第261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第242章 研究猴子196.第193章 (大章)爲子孫謀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188.12月月票抽獎活動開始!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90章 雪漫長安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160.第160章 (大章)萬億經濟脈絡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第263章 (大章)天漢元年第114章 少尉大人說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第9章 萬人空巷!121.第121章 三大夫子塑像第237章 禁止圈地的手段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188.12月月票抽獎活動開始!123.第123章 石家大孝子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53章 各有打算152.第152章 (大章) 霍家有後第207章 (大章)大婚與國事第52章 奇葩政令174.第174章 (大章)霍海至舊金城第230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第49章 夏人工人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96.第96章 老天爺是太陽神的領導第52章 奇葩政令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14章 (大章)孔孟之鄉第12章 學習?學個屁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180.第179章 (大章)賽博反烏托邦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第79章 熊貓來了!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126.第126章 (超大章合訂)屎裡有毒第234章 (大章)大漢警事第53章 各有打算第45章 黑白的熊第80章 經略天竺第10章 誰還沒個家學淵源?!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9章 萬人空巷!第9章 萬人空巷!第46章 農學實驗51.第51章 白嫖之魂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第83章 高手盡出!(日更七千求訂閱)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第113章 轟動長安!第44章 全軍蹭飯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197.第194章 (大章)職業背鍋人第78章 醫學研究第21章 丞相之姿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第60章 地怒狗怨第74章 天造地設161.第161章 (大章)戰匈奴!第32章 公主贈衣第23章 但是白紙它真的好!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47章 死亡戰爭第33章 秉冬將至第26章 圖窮匕見第113章 轟動長安!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85.第184章 (大章)封侯!!第38章 文氣激盪(加更)第12章 學習?學個屁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第39章 全面啓動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14章 霍海回霍府第246章 有軌電車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12章 學習?學個屁150.第150章 (大章)天下女子皆可第223章 (大章)劃新時代51.第51章 白嫖之魂184.第183章 (大章)物產成百倍豐富140.第140章 (大章)三種火藥武器第20章 大道之爭第17章 古今咸陽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
第261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第242章 研究猴子196.第193章 (大章)爲子孫謀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188.12月月票抽獎活動開始!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90章 雪漫長安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160.第160章 (大章)萬億經濟脈絡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第263章 (大章)天漢元年第114章 少尉大人說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第9章 萬人空巷!121.第121章 三大夫子塑像第237章 禁止圈地的手段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187.第186章 (大章)以彼之道(本書月票活動開始啦)188.12月月票抽獎活動開始!123.第123章 石家大孝子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53章 各有打算152.第152章 (大章) 霍家有後第207章 (大章)大婚與國事第52章 奇葩政令174.第174章 (大章)霍海至舊金城第230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第49章 夏人工人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96.第96章 老天爺是太陽神的領導第52章 奇葩政令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14章 (大章)孔孟之鄉第12章 學習?學個屁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180.第179章 (大章)賽博反烏托邦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第79章 熊貓來了!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126.第126章 (超大章合訂)屎裡有毒第234章 (大章)大漢警事第53章 各有打算第45章 黑白的熊第80章 經略天竺第10章 誰還沒個家學淵源?!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9章 萬人空巷!第9章 萬人空巷!第46章 農學實驗51.第51章 白嫖之魂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第83章 高手盡出!(日更七千求訂閱)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第113章 轟動長安!第44章 全軍蹭飯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197.第194章 (大章)職業背鍋人第78章 醫學研究第21章 丞相之姿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第60章 地怒狗怨第74章 天造地設161.第161章 (大章)戰匈奴!第32章 公主贈衣第23章 但是白紙它真的好!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47章 死亡戰爭第33章 秉冬將至第26章 圖窮匕見第113章 轟動長安!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19章 (大章)殊死搏鬥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85.第184章 (大章)封侯!!第38章 文氣激盪(加更)第12章 學習?學個屁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第39章 全面啓動第253章 (大章)萬王之王第14章 霍海回霍府第246章 有軌電車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第12章 學習?學個屁150.第150章 (大章)天下女子皆可第223章 (大章)劃新時代51.第51章 白嫖之魂184.第183章 (大章)物產成百倍豐富140.第140章 (大章)三種火藥武器第20章 大道之爭第17章 古今咸陽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