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隆中問對

南陽,臥龍崗,劉備再度無功而返。

“孔明,你既不願出仕,拒絕便是,爲何還屢次讓那劉玄德有所念想?”一名儒士出現在諸葛亮身後,看着劉備等人遠去的方向,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已經是劉備第八次來了,哪怕是作爲旁觀者,他都能感受到劉備身上的情緒波動。

不止是那張飛恨不得殺人,就是劉備,這一次顯然也有了幾分怒意。

想想也是,凡事過猶不及,劉備八次來請卻都遭了婉拒,甚至連諸葛亮的面都沒能見上一面,這也就是劉備,換個諸侯,哪怕是號稱求賢若渴的葉昭和曹操,此刻恐怕也已經在找刀了,而劉備……竟然約了第九次相見的日期。

“終究是漢室宗親……”諸葛亮嘆了口氣,扭頭看向身旁的儒士道:“元直已經去了長安,謀求出路,州平何不考慮一二?”

“我父崔烈,已死在那葉昭爪牙之手,於私,我與葉昭有殺父之仇;於公,那葉昭對我士人何等殘虐,雖天下大勢已定,然某寧願終老於這山林,也不願與之妥協,我等士人,該有士人之風骨。”儒士傲然道。

儒士姓崔,名鈞,字州平,乃清河崔氏子弟,葉昭佔據冀州時,趁着大亂,對冀州殘存的世家進行過一次清洗,崔家作爲清河乃至冀州第一世家,自然是重點照顧對象,而結果便是,偌大清河崔氏,到如今只剩下崔鈞一個,他自然是有理有據去恨葉昭的。

諸葛亮聞言默然不語,這也是他明知天下大勢已定,卻仍舊沒有直接拒絕劉備的原因,天下大勢雖定,但這荊襄之地,卻是士族林立之地,甚至北方不少世家人才,在北方混不下去,又不願向葉昭低頭,所以大量南遷入荊州,可以這麼說,荊州如今雖然陷入二子相爭的內亂之局,但實際上,如今的荊州卻是整個天下士人階層最後的大本營,從這點上來看,其實本該團結一至纔對。

但如今二子相爭之局已成,誰來繼承荊州,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劉琮也好,劉琦也好,無論誰當荊州牧,最終掌權的,實際上都是他們背後之人。

劉琮身後,是荊州大族蔡瑁,而劉琦身後,卻是已經逐漸成勢的劉備。

“這天下大勢,真的無可挽回了嗎?”眼見諸葛亮默然不語,崔鈞終於說出了心聲,看着諸葛亮道。

“有!”諸葛亮沉默片刻之後,終於道。

“哦!”崔鈞目光一亮,看向諸葛亮道:“那孔明爲何不向那劉將軍獻計?”

“若要逆勢而行,只有一線生機,而如今荊州……州平當知道纔是。”諸葛亮苦澀一笑道:“若想與葉昭相爭,必聯合天下諸侯共討,荊州擁軍三十萬,然卻相互內耗,若不能整合荊州之力,與曹孫聯合,這一線生機將不復存焉!”

“既然如此,我們便擇一明主而侍之!”崔鈞興奮道:“孔明有經世之才,又有在下、廣元、公威三人相助,何愁不能輔佐明主匡扶正義?”

“誰爲明主?”諸葛亮苦笑道。

其實他是看好劉備的,對於劉備的生平,諸葛亮做過研究,戰績……劉備算不上好,但真正讓諸葛亮看重的,卻是劉備那敗而不餒的性格,劉備能力其實並不錯,麾下也有謀臣猛將,但卻缺乏一個如諸葛亮一般的頂尖謀士爲其謀劃。

如果不是時局如此,諸葛亮恐怕早已投了劉備,但如今的局勢,一步錯便是萬劫不復的結局,蔡瑁這邊其實才是荊州大勢所在,以諸葛亮的性格,是絕對不會去做沒把我的事情。

“這……”

諸葛亮這一問,卻是將崔州平問住了,按理來說,劉備當爲明主,但就跟諸葛亮所想一樣,站在世家的立場上,蔡瑁纔是他們這邊的,而且佔據大勢。

“孔明,那蔡瑁雖有家世,然……其並非盟主,若輔佐劉備,以你我之能,可能助劉備儘快一統荊襄之地?”崔鈞詢問道。

劉琦生性闇弱,而劉琮又是稚童,無論是哪一個,以如今的局勢,都不適合擔任這荊州之主,這絕非兄弟二人所能承受之重,所以崔鈞也壓根沒在這兩人身上考慮。

“哈哈,兄長,這裡果然有人!”就在諸葛亮皺眉思索之際,草廬的門突然被張飛一腳踹開,本來應該已經離開的劉備等人,不知何時又回來了。

“汝怎可如此無禮!?”崔鈞雖然對劉備觀感不錯,但看到張飛如此粗暴,也忍不住心生不滿,怒叱道。

“先生勿怪!”劉備沉着臉上前,深吸了一口氣,對着二人一拜道:“如今天下局勢危如累卵,備若非以此法,如何能得見先生?”

說着,起身看向兩人,最終將目光看向諸葛亮道:“這位,想必便是孔明先生了!”

諸葛亮饒有興致的看着劉備,默默地點了點頭道:“亮見過將軍。”

劉備嘆息一聲,並沒有提到之前八次吃閉門羹的事情,只是苦笑道:“原本,先生既然不願相見,備也不該厚顏再來,然如今天下,有佞臣挾持陛下,又有奸佞蠱惑民心,備本一介走卒,這天下之事原本不該備來過問,然備既然身爲漢室族人,又蒙皇叔託付重擔,不敢有片刻怠慢,今日既見先生,還請先生不吝賜我破賊之策!”

諸葛亮默然片刻後,長嘆一聲,將身體一側,伸手一引道:“天寒地凍,將軍既然遠來,便請舍下小酌。”

劉備聞言,心中一喜,跟着諸葛亮一起進了草廬分賓主坐下,諸葛亮爲衆人煮上一壺清酒,看着劉備道:“將軍至誠之心,亮如何不知,只是如今天下大勢在北,我等原本還有一線生機,然如今卻又有二子爭權之禍,亮縱有心相助,此等局面,亦是迴天無力!”

劉備聞言,微微一怔,看向諸葛亮道:“敢問先生,若無荊州今日之禍,如何破局?”

諸葛亮沉吟道:“如今葉昭遣大將關羽率軍屯兵新野,實乃誘敵之策,名爲趁機攻打荊襄,實則欲引曹、孫二家來攻,好趁勢一統中原也,曹操新敗,江東將士不習北方嚴寒,若真使其計成,則曹操滅亡,孫氏退於江東,中原之地,將盡爲葉昭所得也,屆時,僅以江東、荊襄之地,斷難抗衡葉賊百萬雄師。”

看着劉備露出緊張的表情,諸葛亮笑道:“若要破之,卻也不難,若荊襄之地無此翻禍端,可趁機攻殺關羽,則葉賊原本一步妙招將毀於南陽之地,葉昭若不想南陽有失,必回師自救,那曹孫則可趁勢反攻,則葉賊一統中原之計將付之東流。”

如今雖是嚴寒,但冬天總有過去的時候,只要撐過這段時間,待春暖花開之際,孫策的江東軍便不必再爲嚴寒而苦惱,到時候,葉昭將陷入三面作戰的境地,便是葉昭再厲害,也難免顧此失彼,到時候,中原之地有曹操,南邊有荊襄,東邊兒還有孫策,三路進軍之下,就算不能勝,也能保持如今局面,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讓衆人喘息,這天下將陷入四雄爭霸之局。

葉昭雖然如今最強,但日子一久,諸侯的軍工趕上來,葉昭再想保持如今的優勢可就難了。

“笑話!”劉備聽得雙目放光,一旁的張飛卻是不樂意了,粗聲道:“二……那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破長安、滅匈奴,戰功何等彪悍,又豈是你這腐儒可輕言擊敗?”

諸葛亮聞言,只是微笑道:“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吾要殺他,卻易如反掌爾!”

“哈~”張飛聞言,氣樂了,雖說與關羽如今已經算是徹底分道揚鑣,但對於這個二哥,張飛心裡面還是敬重的,當下站起身來,一把抄起丈八蛇矛對着諸葛亮道:“來來來,且與我大戰三百回合,讓三爺看看你這腐儒究竟有何本事敢放此狂言。”

諸葛亮看了張飛一眼,笑對劉備道:“亮不逞匹夫之勇!”

“翼德,退下!”不等張飛發作,劉備對着張飛怒叱一聲,狠狠地瞪了張飛一眼。

張飛只能悻悻的轉身到門外去透氣。

“先生勿怪,我這三弟蠻橫慣了。”劉備看着諸葛亮笑道。

“此也只是亮之妄言,以如今之勢,若想阻止葉昭,卻是萬難!”諸葛亮搖頭笑道。

“若真如先生所言……”劉備看着諸葛亮,咬了咬牙道:“備願勸大公子放棄荊州牧,甘心輔佐於二公子。”

一旁的崔鈞聞言驚訝的看着劉備,這可不止是劉琦,而是將劉備自己這些年積攢下來的勢力都給搭上了。

諸葛亮看着劉備,目光也有些失神,這種情況下,一方退出權位之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只是他沒想到,劉備會如此乾脆,同時心中也不禁對劉備更多了幾分欽佩,拿權利容易,但要放下可是很難得,單就這份能爲大局而放下個人得失的心胸和氣魄,劉備比之蔡瑁就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既如此,亮願試之!”諸葛亮起身,對着劉備躬身一禮道。

“在下不才!也願助明公一臂之力!”崔鈞笑道。真人小姐姐在線服務,幫你找書陪你聊天,請微/信/搜/索熱度網文或rdww444等你來撩~

第七十五章 遍傳天下第五十一章 殺戮第一百一十六章 御獸第三十二章 再立賭約第三章 使臣第八章 攻佔虎牢關第八十三章 宮變第七十一章 退觀虎鬥第三十八章 馬城之殤第四十二章 巾幗第一百一十二章 苦戰第九十一章 不敗秘訣第一百一十章 技術突破第六十九章 佈署草原第四十二章 有人想搞事第一百零三章 大廈將傾第六十三章 得子第四十章 得隴還是得蜀第九十一章 意外第九十六章 關羽效忠第六十八章 皆破第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四章 破軍第六十九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上第四十八章 遠謀第五十六章 決議第八十五章 整頓第四十八章 絕對壓制第五十章 八校之議第六十六章 離石要塞第十九章 羣雄匯聚虎牢關 上第九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七十章 反制第一百零五章 捷報第六十九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上第五十章 情報第二十四章 敗露第十六章 徹底收服第十八章 劉牧的告誡第二十四章 輸得起第一百零六章 再議廢立第四十四章 密令第四十六章 平靜第五十二章 法正第九十五章 再遇第一百一十一章 無題第四章 佈署第一百一十六章 御獸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五十一章 驅民第五十九章 風暴第七十七章 利益交換第八十六章 磨礪第五十九章 蜀中派系第九十一章 內訌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五十五章 盧植的請求第一百一十章 北宮混戰第九十一章 不敗秘訣第十章 醉鬼第五十九章 蜀中派系第七十三章 長安來信第三十四章 激戰連連第六十三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四章 和連的恐慌第六十八章 義士第六十四章 刑訊第二十五章 設計第四十八章 遠謀第四十一章 非臣不忠,乃君不明第三十六章 天子出巡第十七章 首戰第七十六章 韓遂之死第四十一章 血染徵袍第十二章 書第八十五章 整頓第六十三章 青羌第九十五章 關羽之威第九十章 暗間第七十五章 陷城第五十一章 殺戮第十六章 李儒獻計第六十四章 鬥將第十章 孤獨第三十九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二章 建安五年春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勝第一百零八章 羣英匯聚第二十八章 動盪年月第四十九章 封侯、賜婚第三十三章 瘟疫第十章 孤獨第七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八十章 葉昭教子第六十一章 兩道防線第二十七章 投名狀第十五章 士氣低迷第七十一章 殺戮第一百零七章 痛擊第六十九章 蒙縣遇阻
第七十五章 遍傳天下第五十一章 殺戮第一百一十六章 御獸第三十二章 再立賭約第三章 使臣第八章 攻佔虎牢關第八十三章 宮變第七十一章 退觀虎鬥第三十八章 馬城之殤第四十二章 巾幗第一百一十二章 苦戰第九十一章 不敗秘訣第一百一十章 技術突破第六十九章 佈署草原第四十二章 有人想搞事第一百零三章 大廈將傾第六十三章 得子第四十章 得隴還是得蜀第九十一章 意外第九十六章 關羽效忠第六十八章 皆破第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四章 破軍第六十九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上第四十八章 遠謀第五十六章 決議第八十五章 整頓第四十八章 絕對壓制第五十章 八校之議第六十六章 離石要塞第十九章 羣雄匯聚虎牢關 上第九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七十章 反制第一百零五章 捷報第六十九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上第五十章 情報第二十四章 敗露第十六章 徹底收服第十八章 劉牧的告誡第二十四章 輸得起第一百零六章 再議廢立第四十四章 密令第四十六章 平靜第五十二章 法正第九十五章 再遇第一百一十一章 無題第四章 佈署第一百一十六章 御獸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五十一章 驅民第五十九章 風暴第七十七章 利益交換第八十六章 磨礪第五十九章 蜀中派系第九十一章 內訌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五十五章 盧植的請求第一百一十章 北宮混戰第九十一章 不敗秘訣第十章 醉鬼第五十九章 蜀中派系第七十三章 長安來信第三十四章 激戰連連第六十三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四章 和連的恐慌第六十八章 義士第六十四章 刑訊第二十五章 設計第四十八章 遠謀第四十一章 非臣不忠,乃君不明第三十六章 天子出巡第十七章 首戰第七十六章 韓遂之死第四十一章 血染徵袍第十二章 書第八十五章 整頓第六十三章 青羌第九十五章 關羽之威第九十章 暗間第七十五章 陷城第五十一章 殺戮第十六章 李儒獻計第六十四章 鬥將第十章 孤獨第三十九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二章 建安五年春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勝第一百零八章 羣英匯聚第二十八章 動盪年月第四十九章 封侯、賜婚第三十三章 瘟疫第十章 孤獨第七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八十章 葉昭教子第六十一章 兩道防線第二十七章 投名狀第十五章 士氣低迷第七十一章 殺戮第一百零七章 痛擊第六十九章 蒙縣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