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

潞王似乎也不懂事。

局面一下又僵持開了。

圍繞潞王是先監國還是先登基,南都及至整個江南又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討論。

從朝堂百官到市井走卒,甚至連那拉車的都在唾沫橫飛的指點江山,就好像如今這天下的大事除了潞王做不做天子,就沒其它的了。

闖賊沒了,大西賊沒了,被吳三桂放進關的東虜也沒了。

爭了累了,依舊是歌舞昇平,十里秦淮的生意甚至比先帝殉國前還要好。

因爲,南京如今又要成爲大明的京都了。

力主潞王登基爲帝的給事中李清憤而上書指斥當政大臣誤國,不願潞王御極,極力主張早上尊號,不可遲滯。

北京南逃官員高鬥先、於允中等人也紛紛揭貼,稱若不早定大局,萬一左良玉挾楚,馬士英挾唐,鄭芝龍挾益,各地督撫軍鎮各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明立時就要四分五裂,屆時誰能擋闖賊,誰能御清軍?

不過對於這幫北京南逃的京師官員,南都不少官員對他們很是詬病,認爲這幫人都是順賊。

而對這幫人所稱的滿清於大明之禍比之闖賊更甚,南都官員們更是嗤之以鼻。

便是聽到此類說法的史可法都覺荒唐,認爲是小兒無知的看法。

在知道是吳三桂開門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後,南京城裡竟然出現了兩本小冊子。

一本名爲《平巢事蹟考》,一本名爲《太白劍》。

這兩本小冊子的作者分別是在大學士孫承宗幕中任過職的茅元儀,另一個則是史可法的幕僚姚康。

在南京城所有人都將目光焦點放在潞王是先稱帝還是先監國的時候,這兩位有識之士卻將目光放在了北方。

兩本小冊子均是描繪唐朝平定黃巢起義的故事,用意是說光靠有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大將不夠,還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溫這類義軍叛徒,纔有中興之望。

隨着這兩本小冊子的傳播,吳三桂是郭子儀,高第是李光弼,清軍就是李克用的沙陀兵,高傑就是朱溫這類義軍叛徒的說法開始廣爲流傳。

史可法是第一個看過《太白劍》的,當時就認爲寫的很好,並肯定吳三桂借清兵擊敗闖賊,收復神京,是功在社稷的義舉。

不過眼下南京城最大的輿論風潮還是在潞王這邊,南都城中的衆勳臣倒是對潞王是當監國還是當天子都沒有意見,反正只要是姓朱的出來主持大局,他們這幫開國功臣後代都接受。

魏國公徐弘基等人甚至還勸史可法早定大局,別再拖延不辦,免得馬士英同左良玉他們有什麼可趁之機。

“稱了天子,先帝諸子南來怎麼辦?”

“稱了天子,馬士西挾唐王督淮西兵將來犯南都怎麼辦?”

“......”

史可法明明知道這事拖不得,可總是找出若干自己認爲必須重視的藉口來。

南都城中另一實權人物、內守備太監韓贊周也不同意潞王直接登基,這位先帝潛宅老人還抱着太子南來的一線希望。

守備文臣,守備太監都不同意潞王直接登基,魏國公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這幫白麪相公忒多事,也忒不知輕重緩急,這都什麼時候了不叫潞王做天子反做什麼監國?真他孃的笑掉老子大牙,自來可見坐皇極殿的不穿龍袍?”

“北兵”之首孫武進曉得史可法他們不肯讓潞王做天子,氣得指着南京城中大罵,並揚言天下事就是叫白麪相公壞了的,再拖着不辦,他就點起兵馬把白麪相公們殺絕了。

這可嚇壞了一衆文官,包括那幫隨潞王南來的官員。禮部尚書王鐸固有意在潞王登基後混個定策大功,但怎麼也不能讓帶兵的武夫胡來啊。

偏潞王對這孫副將言聽計從的很。

國子監司業沈廷揚眼看雙方僵在那,先是給北邊去了封信後就開始做起孫武進的工作來,認爲於其這樣乾耗,不如先把監國大權拿到手,畢竟北邊急等着江南錢糧。

史可法那邊肯定也有人去勸,但勸不動,跟他老師左光斗一樣犟得很。

錢謙益他們沒法子,就一起來做潞王的工作,並將馬士英同路振飛等欲擁立唐王的事情說了。

潞王一聽,臉色變了,也是有點發急。

“當老子打不過他馬士英麼?”

孫武進嘴裡這麼說,心裡卻真沒底,因爲他還真打不過馬士英。少都督在寶應城被淮西兵揍的很慘,眼下都督又率主力北上山東打滿洲人去了,那吊的馬士英真要帶淮西兵渡江,孫武進恐怕得請潞王出海避一避纔好。

於是,一輪新的談判和妥協開始了。

就這麼着,在多方妥協之下,初九日,潞王朱常淓正式在南都就任監國,用黃金鑄造監國寶,頒諭天下說:

“孤避亂海州,驚聞兇訃,既痛社稷之墟,益激父母之仇......敬爾來迎,謂倡義不可無主,神器不可久虛,因序謬推,連章勸進,固辭未獲,勉循輿情,於崇禎十七年六月初九日暫受監國之號,朝見臣民於南都,孤夙夜競競,惟思迅掃妖氛,廓清大難....”

就任監國之後,朱常淓依照廷臣會推,任命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爲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辦事;又給馬士英加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銜,仍任鳳陽總督。

以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爲禮部左侍郎,與原禮部尚書王鐸二人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以張慎言爲吏部尚書,召劉宗周爲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他衙門官員也先後作了安排,隨之南來的京師官員也給予了一些安排。

可因爲有“降順”失節之過,潞王就是想給這幫南來官員安排高職也越不過朝堂。

此外,以海州副將孫武進忠勇護衛有功,晉京營統制,以下將校分賞。

沈廷揚爲國子監祭酒,仍督海州水師往來南北。

大體潞監國的人事安排都是按照史可法和錢謙益的意圖來辦,也總體上滿足了東林黨人的願望。

然而,這種局面很快就改變了。

監國次日,孫武進等北兵將領就同南都兵部因爲錢糧供應產生磨擦,此後竟有人要起“順案”,意將潞王身邊那幫南來官員盡數逮捕下獄,挨個審問。

孫武進怒了,潞王也怒了。

朝會時,潞王破天荒的斥責了他的內閣首輔史可法,此事發生後,南都風向陡的轉變。

魏國公徐弘基等原先頂奉史可法不啻天人的一幫勳臣,也開始對史可法詬病連連,說什麼可法渡江無功,不配當首輔。

幕後煽風點火的卻是馬士英。

在知道史可法他們擁了潞王監國後,馬士英是又氣又急,但卻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因爲,當初黃得功、劉良佐、朱紀等淮西兵將聯名擁唐時,並不知道有個潞王逃出來,所以兵將們都以爲是扶保大明。

但如今大明的江山有主了,唐王承繼倫序又太低,法理上潞王就是直接登基都沒有問題,況現在只是監國,故淮西兵將沒有任何名義反對潞王。

大義不在,兵將們未必肯賣命,馬士英也得妥協!

可他哪甘心手握重兵卻不能干涉朝堂,自是不會滿足幾個空銜,於是,在魏炤乘的建議下,馬士英竟以重金賄賂潞王身邊的孫武進,請其能引他入內閣。

孫武進見錢眼開,立時答應,還真在潞王面前替馬士英美言幾句,結果第二天潞王朝會時提出此議,一幫東林黨人大驚,以淮西直面闖賊,總督不可輕離爲理由反對。

廷議不過。

孫武進也沒辦法,但十萬兩銀子他是不可能退給馬士英的。

錢沒了,官也沒弄到,馬士英急眼了,竟讓好朋友阮大鋮在南都公然宣稱鳳陽總督不日將領大軍至京師請監國校閱。

這個問題一下就嚴重起來,嚴重到孫武進得趕緊求援。

接到孫武進的“叫急”時,距離潞王監國已經過去七天。

揚州八百里加急送來的。

“馬士英想入閣,就讓他入閣好了,誰那麼多事?”

“這個孫武進怎麼搞的,我讓他去當秦檜,秦檜是什麼?是權臣,是能說一不二的,怎的就叫人家給壓制了?”

陸四尋思孫武進可能剛上崗,尚沒適應工作需求。

不過馬士英入閣其實是好事,因爲他要還留在鳳陽當總督對淮軍纔是壞事。

“還有,怎麼就弄了個監國出來?要當就當天子,他朱常淓不想當這個天子,我就派別人去了。”

陸四罵罵咧咧,叫侄孫陸義良去拿筆和紙來。

想了片刻,拿起毛筆在大清德州知府張有芳的胸口上蘸了一下,然後在紙上寫下紅通通的“弘光”兩個大字。

“拿給孫武進,半個月內潞王必須當天子,就用這年號。”

說完,陸四又揮了揮手,“叫揚州第四鎮往天長方向動一動,擺出咱們要打淮西的架勢出來。”

言罷,擡起一腳將就剩一口遊氣的張有芳踢下城牆。

德州,昨日光復。

.......

陸四爺於德州給父老鄉親作揖,言辭懇切:“望各位賢達能夠至起點中文網給《大流寇》三五個銅板的正版訂閱,事關生死存亡,萬請加急辦理。”

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
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七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七十六章 易步爲騎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二百二十六章 順予我侯 明當予我公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微山湖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旅第一百五十一章 甲申年第一怪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五百六十一章 陸四天王的三板斧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二百九十八章 本侯只吃魚肚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五百八十一章 李虎子是殺人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赤身陸文宗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清危在旦夕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怕爲後起之秀所代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順不屠城,只屠官第四十九章 風林火山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命如泥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老農當宰相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三十五章 淮軍四鎮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