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

朱國弼口中的“小袁營”是指原李自成部下大將袁時中的兵馬,但朱國弼麾下的“小袁營”並非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僅千餘人。

袁時中原先也不是李自成部下,只因當地飛蝗蔽日,至冬大飢,百姓無以爲食,這才聚衆數萬起義。因其部軍紀嚴明,戰鬥力強悍,故河南百姓呼他們爲“小袁營”,又稱“佛兵”,意指小袁營仁義。

崇禎十五年,因被明軍追打,袁時中無奈與李自成合營,爲攻打開封前鋒。不久見李部流寇作風嚴重,便拔營出走欲歸順明朝。然而,明朝方面害怕袁時中是假降不敢納他,逼得袁時中不得不在歸、亳二州彷徨。

去年滿清饒餘貝勒阿巴泰領軍入關,其部將領固山額真拜爾圖統外藩蒙古兵千餘並漢軍三千一直往南打到了淮安府的海州,沿途燒殺搶掠,殺人無數。

袁時中聽聞韃子再次入關,義憤之下竟領小袁營至山東準備和韃子大戰一場。半道聽聞有一支韃子兵佔了海州,遂領兵直撲海州,結果在海州城外和清軍遭遇。

小袁營作風勇悍,先用炮打,再用箭射,最後與清軍肉搏血戰。清軍抵擋不住逃入海州城,留在城外的駱駝、輜重被小袁營繳獲一空。

袁時中隨後包圍海州,城中的清軍被小袁營嚇破了膽,固山額真拜爾圖竟然卑躬屈膝派人給袁時中送禮,求他解圍。

袁時中殺了拜爾圖派來送禮的五十個清兵,原是想攻下海州徹底解決這股清軍,但山東那邊的韃子主力聽說海州被圍遣了兵馬來救,明朝在徐州和海州的兵竟不管小袁營是和韃子交戰,也舉兵來攻說要“剿賊”。

袁時中無奈只得從海州撤走,無有立足之地的他再次和李自成會合,結果被早就猜忌於他的李自成命侄子李過將其斬殺。

李過除掉袁時中後,原是要將小袁營盡數收編,但部分小袁營士卒恨主將被殺,不願替李自成賣命遂棄營四散。

其中一股千餘人在袁時中妹夫鄭思華、同鄉王大龍的帶領下竄到了山東和河南交接處,因不願違背袁時中生前命令劫掠百姓,又實在是軍中無糧,鄭思華同王大龍商議後決定再次派人嚮明朝乞求歸順。

這一次,小袁營殘部得到了機會。

剛剛被崇禎派往山東負責河道的撫寧侯朱國弼一聽有賊寇要降,且是闖軍中有名的小袁營,大喜之下立即派副將馬如龍將他們引了過去。

朱國弼之所以如此重視鄭思華他們,乃是因爲前不久巡鹽御史吳履中給朝廷上了一份題本,題本內容便是關於小袁營在海州和清軍作戰的詳細經過。

這份名爲《御前發下御史吳履中題》的奏疏是明朝方面唯一對“流賊”持正面評價,並且給予公正記錄的官方文稿,並刊發塘報。

如果不是袁時中被殺,明朝方面很有可能會改變從前態度,主動派人招安小袁營。

雖說不是袁時中所率小袁營全部,但哪怕千餘人也足讓朱國弼動心了,畢竟這支人馬可是大勝過清軍的。

鄭思華、王大龍領小袁營餘部至朱國弼處後,這位撫寧侯爺真是信任有加,直接視他們爲嫡系,時不時便有賞賜,令得鄭思華同王大龍等甘心爲之賣命,後一路護着朱國弼從山東南逃。

也正因有了這千餘能戰之兵,朱國弼纔有底氣答應出戰,要不然任魏國公徐弘基說的天花亂墜,他也不會就此答應。

其敢下船,也是仗着有小袁營在。

然而,即便小袁營餘部在鄭思華、王大龍的率領下和他們眼中的“賊兵”淮軍苦戰,也改變不了朱國弼部崩潰的事實。

或者說豬隊友坑死人。

淮軍鐵甲衛是銳利難擋,但終有力竭之時,鄭思華原是想且戰且退消耗淮軍鐵甲衛力氣,待後方援軍上來再行反擊。

然而兩翼其他明軍卻被淮軍不斷重創,左翼還有點還手之力,右翼直接被人家用竹篙攪得跟在肚子裡放了刀片似的。

更有淮軍馬隊趁機縱馬殺入,將右翼明軍的潰兵不斷驅往中軍,兩撥人馬撞在一起,活生生的把在前面硬頂的小袁營後路給斷了。

還能咬牙堅持的小袁營餘部大概也是士爲知己者死了,畢竟朱國弼待他們不薄。

朱國弼倒是有心接應鄭思華他們退下來,這位總督過京營的侯爺深知一萬人馬和一千精銳的區別在哪裡。

可兩翼同時崩潰讓他有心無力,後方二張援軍更是遲遲不至,勉強撐了一會見援軍還是沒有過來,朱國弼真的慌了,不想被“賣”的他只能打馬先走,要不然賊人殺過來他想走都走不掉了。

侯爺這一走,那已是亂成一團的明軍更是驚慌,狼奔鬼叫往渡口而去。這一跑,偌大戰場竟就剩苦苦支撐的小袁營一團了。

王大龍有心也想跑,可鄭思華卻阻止他這個愚蠢決定,說如此多的潰兵涌向渡口,怕不用賊人驅趕大傢伙就能爲搶船逃命自相殘殺。

“於其死在自己人手中,不如殺出條血路來!”

鄭思華所指的血路是向西打,往儀真方向而去,說不定還有機會和另一路明軍會合。

“好!”

王大龍向來聽鄭思華的,又見賊人羣起涌來渡口追着潰兵不放,也知這會他們就是撤到渡口也不過是被人家攆着往江裡跳的傻瓜,當下就和鄭思華指揮殘部與當面賊人鐵甲兵邊打邊往西邊退。

“陸爺,官兵敗了!”

瞧見朱國弼部的明軍大亂往渡口潰逃,孫武進高興的直跺腳。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敗了就敗了吧。”

陸四一點也沒有孫武進的興奮勁,對付這幫史可法拼湊起來的三流軍隊,要是不贏,他陸四也休稱文宗了。

“陸爺,那幫子官兵還真他孃的能扛,卑職帶旗牌隊上去把他們砍個乾淨!”瞧見還有一股大概幾百人的明軍在和鐵甲衛廝殺,沒有任何崩潰跡象,孫武進躍躍欲試。

打仗嘛,對手太弱的話也沒勁。

陸四卻再次以深遂的目光凝視於他:“二郎,你難道忘記了你的使命嗎!”

“陸爺,我?”孫武進一滯:啥使命?

“去,抓不住那個穿白袍的,你就不要回來了!”

陸四說完,拿馬鞭輕輕敲了敲齊寶,“走,拉我去看看那幫官兵是什麼來路,這麼能扛的。”

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三百一十三章 孔家無道,佃農起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
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七百六十九章 奉順王,奉順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賊人在那裡!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二百三十三章 阻我富貴者,殺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三百一十三章 孔家無道,佃農起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一百零二章 圍城打援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王阿濟格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八百二十四章 屠龍者終成龍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二十八章 人潮 一刀斬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一功復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督陸文宗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中豪傑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四百五十一章 西進商洛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九十七章 渡海去遼東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右太祖 淮左都督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十一章 北邊來的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九百九十二章 史閣部又被擒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一百四十章 搶灘登陸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公真是我的伯溫啊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二人俱封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八百一十六章 四賊第六百一十一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跟陸某幹,給你封親王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三百零四章 淮軍第六鎮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揮使願降大順!第四百七十二章 龍,龍,龍!第二百零八章黃闖子的兵不好打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八百一十八章 高職低配 百官郊迎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七百二十一章 雪白,血紅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九百五十五章 脣亡齒寒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二百八十三章 造反的樂趣?第五百九十六章 多爾袞謀反,滿洲共誅之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