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歡騰

孫敬亭心中隱隱有些激動,甚至心態都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努力調整自己的呼吸,使自己不要太激動。

現在他有些明白了,先秦之時那些國君大拜相國時,那些將承擔一國重任的相國們的心情了。既有激動,驕傲與自豪,當然也有惶恐和害怕。

陰陽不調,國事不順,當然是宰相的責任。因爲國君已經以國事相托付,做的不好,難道怪君上?

先秦之時的諸王,強勢者會有弱勢的相國,而守成的普通君主,很容易出現非常強勢的相國。先秦之時的相國是諸卿大夫之首,是後來的三公之首,是一國之中除君王之外最有權勢的人。大拜之時,國君也要長揖,口稱以國事相托,這是何等的榮譽和責任?

哪怕是兩漢之時,丞相仍然是領着萬石俸祿的皇帝之下的第一人,一旦拜相就定然封侯,漢家的侯爵可不是容易來的,李廣那樣的將領拼搏一生,所求的不過是封侯二字,然而運道不佳,始終未能如願。

一旦拜相,則自然就會封侯,相國之尊,由此可見一斑。

孫敬亭感覺自己心潮澎湃,一時都有些難以自持。

這並不奇怪。

和記直接掌握的人口已經很多,草原上的蒙古人加起來超過五十萬丁,人口數量按一比四比五的比例,最少有二百萬人以上。

林中百姓,北邊各族,最少又是數十萬人。

草原到李莊的漢人,是和記掌控和願意跟隨和記的最少有五十萬人。

臺灣那邊也有三十萬人以上了,而且在源源不斷的進行移民工作,軍司這邊希望在天啓二十年之前,臺灣的人口也能破百萬。

到那時移民可以放緩一些,因爲要規劃城市和修築道路,修築更大的港口和需要更多的船隻,需要更繁榮的貿易線路,人口一旦破百萬,可以形成最少三到四個府,十幾個縣的格局,已經相當於內地一省了。

草原上的人口數量在南方來說只是一個大府,在北方也不夠撐起一個省的格局。大同一府差不多也有過三百萬人口,整個大明北方的人口應該是在六到八千萬左右,南方在一億以上,明末時可靠的人口分析是一億五千萬人到兩億人之間,南方的人口密度遠大於北方,而到了清初,人口陡然下降,到康熙至乾隆年間,由於南美各種作物大規模的種值,加上攤丁入畝等政策大規模實行,人口數量又是一個陡然的爆發。

“中樞和地方,都由孝徵兄一總掌之了。”張瀚起身,拜揖道:“今後以大事相托,孝徵兄要辛苦了。”

“我只能說漢故丞相諸葛武侯的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孫敬亭眼角泛起淚光,起身還揖,鄭重其事的承諾着。

“這時應該有畫師把這樣的場面記錄下來。”張瀚心頭卻是相當輕鬆,他已經大體上把和記的治國精神和中樞,地方,軍制等大事確定下來,只要有具體的方針就可以用手下這些聰明人把事情給做好。

歷史上留名的不一定就是十分出色,可能也就是機緣湊巧而已。

或者說,歷史上留名的都是相當出色的人物,但也有一些相當出色的人物並沒有遇到自己的那份機緣,孫敬亭能說不出色?叔侄倆人在靈丘做出了相當不錯的事業,但如果沒有張瀚,孫敬亭叔侄可能死在崇禎初年農民軍的進襲之中,也可能在清初的反叛中因爲躲在大同而被屠殺。

包括李慎明和王長富還有樑興等人在內,他們都是不錯的人才,可能沒有那些考中進士的人才優秀,比如盧象升,洪承疇,張瀚承認這些人是最頂尖的人才,可是在他的調教之下,一些原本就很不錯的人才也在綻放着屬於他們的光芒。而他們是和記的人才,張瀚的人才,將來也註定會青史留名。

“叫銀錠畫。”張瀚興趣頗高的道:“我拜揖,你還揖,將來建個殿閣,專門掛一些這樣的畫,我希望這樣的事成爲一種精神,一種象徵。君上尊重真正的人才,每個君主都知道真正的人才需要尊重,並且承認天子也未必比宰相強,甚至在治國理政上,宰相比長於深宮的天子要強的多。如果我能建立起這樣一個王朝,我就會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

“文瀾必定會成功的……”孫敬亭相當期許的道。

“你就是我們的總政務官了。”張瀚興奮的道:“底下的事就看你的了。”

這時傳來激亢的銅號聲,孫敬亭有些激動的道:“看來是押解俘虜的大隊人馬到了。”

兩人相視一笑,張瀚道:“這只是一齣戲,不過我們還是要唱好它。”

……

在激昂的號聲中,大片的黑乎乎的人羣出現在地平線上,並且在無數面旗幟的指引下向着受降城的方向緩緩而來。

在南北兩端的遠方,無數如胡椒麪般的騎着馬的牧民在遠遠的觀看着。

消息已經如閃電般的傳遞開了,很多人在第一時間確定之後就到處騎馬傳遞,哪怕是地廣人稀的草原,經過一兩個小時的傳揚之後,附近所有能趕過來的科爾沁人和喀喇沁人和扎魯特人都跑了過來。

碩大的草原上只有微吹拂過人臉,叫人感覺很舒服,時過正午了,天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太陽毫無遮擋的把熱力灑落下來,沒有樹木或房屋遮陰,人們都儘量的展開帽檐,儘量的把臉擋住。

還好有風,可以看到高過人膝的野草被風吹動搖擺着,野花時隱時現,天空中有鳥羣飛過,那是被突發其來的牧人們驚起來的野鳥羣。

很多人的臉上滿是扭曲的神情,他們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都是相當的複雜,對很多人來說,眼前發生的事情足夠銘記一生。

過百面大鼓被敲響了,震天動地,令人感覺激動,一種大事就發生在眼前的感覺油然而生,很多漢人也是一樣的激動,不管是文職官吏還是商團軍的將士都有一樣的感覺,一種由衷的驕傲感令所有人都幾乎快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張瀚和孫敬亭等人這時終於出現在受降臺的一側。

張瀚騎着他慣常騎的白馬,這是一匹優秀的良駒,高大神駿,是蒙古馬中難得的高大體形,耐力也相當出色。

自從張瀚騎着這純白的戰馬之後,軍中很多騎白馬的高級將領都換了坐騎,普通將士騎着倒是不礙,但大家自覺的把張瀚的坐騎看成是御駕騎乘,不願與張瀚騎着一樣顏色。

在這一刻,張瀚出現的時候,連孫敬亭在內的所有人都自覺退後了一些。

歡呼聲開始響亮起來,人們的情經營者被瞬間點燃了,爆炸了。

在這種漢人們最驕傲和自豪的時刻,帶領他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始終在攀登高峰的引路人出現了,又怎能叫他們不激動,不高興,不自豪?

和記已經強大到令整個大明戰慄,令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害怕的程度了!

張瀚眼角有些溼潤了,眼前的成就相當偉大,這是他的成就,當然也是眼前這些所有追隨他的這些人的成就,完全值得毫無保留的驕傲和自豪。

人們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整個受降城內外都成了歡樂的海洋,人們歡呼着,高聲叫喊着,甚至有不少人想跑向張瀚身邊表達他們的興奮之情,護兵們不得不手拉手攔成一條線,將這些過於熱情的傢伙們給擋住了。

太多的人幾乎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感,由於過於興奮和炎熱,暈倒了好幾個,被軍醫下令搬擡到陰涼的地方救治。

這些小插曲沒有破壞掉人們的情緒,很多人搶着去打鼓,激昂高亢的鼓聲從響起來時就沒有停止過。

幾個興奮過頭的輜兵想對空鳴槍,立刻被喝止了,在人們情緒過於激動的情況下,還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很多人淚流滿面,興奮的幾乎難以自持。

“這就是最後一戰,打完了,打完了。”

來自青城的漢商領袖張子銘和傅青銘等人也在觀禮臺上,衆人一開始還矜持的坐着,他們和蒙古人很近,鼻間是熟悉的羊皮騷、味,聞久了倒也習慣了,衆人開始都端坐着,不想給騷韃子們看笑話……身邊全部是臺吉和大汗們,在以前,這些漢商雖然在蒙古人的地盤做生意做買賣,但一個牧民都敢欺負他們,普通的將領和官員們對他們就是頤指氣使,除了少數投靠蒙古人的漢商外,大家的境遇都相差不多。

趙、榮就是個特例,他是白蓮教徒出身,又死心投靠,蒙古人對他相當的信任,給了趙、榮一定的權力。

其餘的漢商在蒙古人面前就是高等或低等的奴隸而已。

往昔的日子相隔不遠,這些有黃金家族血脈的人們卻和自己一樣,並排坐在觀禮臺上看着察哈爾人的覆沒,看着黃金家族最後一代共主大汗被押解前來,漢商們心中的愉快和興奮感幾乎要溢出來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復仇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五百九十二章 離開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銀彈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決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烏雲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一百八十章 仰攻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五百二十五章 見面第五百零七章 行險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三百零三章 攤派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驚奇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五百七十七章 洪流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斃第四百八十章 怒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力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六百五十九章 隘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變化第一千一十章 高興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九百八十七章 雪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白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提點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八百零七章 驛站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一千零八章 海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五百七十七章 洪流第六百三十九章 牧羊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解衣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中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對決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 生火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情報第六百零五章 糧道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重逢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一千四百零五 白馬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雨第七百二十章 不平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辦法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騎銃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開市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擊第九百三十七章 對峙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街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七百章 行禮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勁射第六百八十五章 送信第七百零八章 反應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復仇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迎接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五百九十二章 離開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銀彈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決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烏雲第二百九十章 訓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小車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一百八十章 仰攻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五百二十五章 見面第五百零七章 行險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三百零三章 攤派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驚奇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五百七十七章 洪流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斃第四百八十章 怒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無力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四十七章 黃榜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六百五十九章 隘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變化第一千一十章 高興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沸騰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九百八十七章 雪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白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提點第五百三十二章 糧儲第八百零七章 驛站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一千零八章 海事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五百七十七章 洪流第六百三十九章 牧羊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解衣第七百零五章 奔逃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中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對決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一千八十六章 前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 生火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情報第六百零五章 糧道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重逢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一千四百零五 白馬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二百一十三章 風雨第七百二十章 不平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後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辦法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一千二十三章 無谷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騎銃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六百八十八章 槍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開市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十五章 宰肥羊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炮擊第九百三十七章 對峙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街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七百章 行禮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勁射第六百八十五章 送信第七百零八章 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