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籌劃

“據我在京師聽到的消息……”李煙客從京師剛過來,他也是交遊滿天下的人,當下幽幽的道:“現在大夥兒都怕沾鍋,以前是一個往遼西送過糧的督糧郎中也敢在功勞裡分一份。現在大家都怕沾上薊鎮的麻煩,能躲則躲,這倒是一件好事,沒有人再和咱們爭功勞了!”

衆人都是搖頭,臉上都是苦笑不迭的神情。

沒有和記和薊鎮,怕是京師的這些人一窩蜂一樣的衝上來搶功。

有了薊鎮與和記,這幫傢伙又都是忙不迭的往後縮……這他孃的算什麼事啊!

“你怎不早說?”鄧楨和李煙客相識最早,瞪眼問他。

李煙客苦笑道:“就算是這樣,你覺得咱們會怎麼選?”

衆人都歪頭看着袁崇煥,接着就知道了李煙客的意思了……眼前的這位主就是不碰南牆不回頭的強梁人物,性格就是這樣的性格,哪怕明知道前方是刀山火海,以袁崇煥的性格又怎麼可能退避?

人格魅力就是這樣,有的時候是歷史大勢決定人的命運,有的時候則是人自身的性格決定其的命運沉浮……袁如果不是這樣的性格,他不會匹馬出關,不會妄言可以平遼,也不會在關鍵時刻站在寧遠城頭……如果他不妄殺軍吏,不在將領中挑事生非,他也沒有辦法在遼西鎮住這些悍將。

袁蠻子,這個稱號名至實歸,其在遼西的經營策略肯定有很多瑕疵,甚至是對祖大壽等大將的縱容,但只要此人在,遼西就是一個整體,而不是文官壓不住,武將自行其事,各做打算的一團散沙。

就拿大淩河一役來說,如果不是張春這樣的陌生的文官來領軍,換了袁崇煥調度安排,結果又會如何?

歷史不容假設,袁的爲人行事有很多荒唐不經的地方,也有很多黑暗的地方,但不可否認其性格中的這種進取心,還有蠻霸性格帶來的好處……

袁崇煥是一定會迎難而上,絕對不會因爲畏懼而退縮!

他想的當然是獨佔遼西,甚至能久任此職,並且傳及子孫。

其實很多人攻訐別人時老是拿私慾說事,但真正推動歷史的就是私慾。可能有些人天生的光明正大,完全拋棄了個人和家族的利益,但這樣的人才有幾個?歷史反而不是這類人推動的……真正推動歷史前行的,就是表面光明之下的私心和利慾。

如果不是和記的出現,袁崇煥在天啓年間的仕途差不多就是到頭了。

魏忠賢對袁沒有好印象,天啓皇帝也沒有,因爲袁確實也好吹牛皮,在平遼諸事上也是把鼓擂的震天響,天啓皇帝對此相當不耐煩,御筆批覆時曾經加以痛斥。

比起吹牛這事來,袁萬萬不是毛文龍的對手,但袁吃虧在是文官,大明朝廷對一個吹牛的總兵是很容忍的,因爲諸鎮總兵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德性,別的總兵不在塘報裡吹牛多半是不識字,毛文龍識得文墨,喜歡在塘報裡吹噓幾句就由得他去吹牛好了,反正驗算戰功靠的是首級,吹破法螺也沒有用。

而袁是文官身份,文官好爲大言就會給人相當輕浮的印象,雖然袁確實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不過猛吹牛皮和濫殺將佐是他兩個極大的弊端,容易給人相當不好的印象。

到寧錦大捷之後,朝廷上下彈冠相慶,大家把這一場大功瓜分的乾乾淨淨。魏忠賢算第一功,魏良卿等人也跟着計功,大家都升了官晉了爵,袁崇煥這個遼西的主事人在立功名單上排八十六位,勳階升一級,另外朝廷賞了三十兩白銀……

所以說明亡之時,士大夫各有打算也真是活該,袁崇煥遭遇這樣的不平待遇,爲他鳴不平的人當然很多。

其中有真心實意的,也不乏有人想把他挑起來和閹黨乾的。

一心要奪薊遼督師位子 ,時任兵部右侍郎主持部務的霍維華就是其中一個,霍維華替袁崇煥向皇帝報不平,結果被天啓親口批評爲:不曉事。

然後袁崇煥只能辭職,立了大功反而被攆走,這一下風評都站在了袁一邊,到幾個月後,崇禎上臺,第一件事就是請袁回來,平臺召見,以薊遼督師一職相贈,並且賜尚方劍,將遼事委託給了赫赫大名受了委屈的大功臣,至此袁算是完成了所圖謀需要的一切,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位置坐穩,所謂議和就是最深層的考慮,議和之後大明和後金會開始長期的對峙狀態,朝廷不可能再輕易的更替邊帥,特別是議和是由袁崇煥一手主導而成,爲了保持對後金的彼此安穩和信任,袁崇煥也非得長期在職不可。

怎料天不與人算,議和一直拖拖拉拉的沒有辦成,而在崇禎二年時皇太極一翻臉進了關,突破空蕩蕩的薊鎮,袁崇煥慌亂之下率兵急援,先是失了趙率教這員大將,再下來宣大軍慘敗,京營兵卻打的不錯,遼鎮兵野戰也打的不錯,卻是已經沒有辦法挽回在皇帝心裡的失分了。

而且薊鎮也是袁的防區,皇太極進來的太容易,袁的一些舉措也相當的詭異,不能不叫人懷疑是袁故意放皇太極進來,以敲打一下那些抱殘守缺,抱着前宋故例不放的那些人堅持不肯議和,京師這麼被圍一次,可能議和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沒有人能真的知道袁崇煥是什麼想法,千里馳援後又有很多錯漏,引起了原本氣量就不大的崇禎帝的猜忌,加上遼西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朝廷早就相當忌憚了,還有殺毛文龍的事,議和,賣糧資敵,崇禎原本就是一個多疑的性子,加上滿桂挾怨的指摘,袁崇煥之死說純粹是冤枉恐怕也沒有那麼悲情……薊鎮原本就是他的防區,僅憑這一條要他的命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不過崇禎殺他肯定不是因爲這個,而是很多猜忌堆積到了一起,所以迫不及待的要了袁的命,並且是凌遲處死。

崇禎當時二十還不到,行事真的是太過操切,陣前殺大將太輕率了,祖大壽直接帶兵走人,崇禎又忙不迭的請孫承宗寫信召回,然後就再也沒有辦法節制遼鎮,打那之後,遼鎮就開始了半藩鎮化的進程……所以說一樣的事,不同的皇帝就能有不同的處置,袁崇煥一個文官,難道還真的怕他造反自立?就算戰後從容再收拾,就憑薊鎮被破口而入,明旨詔令逮拿進京審問後再殺,豈不更堂皇正大?對殺毛之事,崇禎開始說是自己的意思,後來又甩鍋,之前就寒了東江將士的心,其後又得罪了遼鎮一幫軍頭,所以說這個中二少年當皇帝,胸襟城府不要說和他祖父比,就是比他的木匠兄長也是差的太遠了……

擺在袁崇煥面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退就辭官,進則把所有的擔子都挑起來,退還能不失富家翁,進則風險重重,可能成爲陽明先生之後文官封爵的第一人,世鎮薊遼的大家族的開創者,最不濟也能官加尚書,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師,死後追贈太保,勳階品級都能到一品……

兩個選擇,一進一退,人生榮辱可能都在一念之間……

“還是煙客兄知我。”袁崇煥幾乎沒有太多考慮的時間,他的性格決定了一切,當下站起身來,朗聲一笑,說道:“國有事,思良將。我非良將,亦願爲大明鎮土封疆,豈有遇事退縮躲避之理?難道我還不如傅宗龍,不如洪承疇?”

這些新上任的封疆大吏,有的是勤勞王事,不懼榮辱乃至生死,有的則是捏着鼻子上任,不過總歸是慨然上任,他袁崇煥向來有蠻幹之名,悍勇不懼死的名聲早就傳揚開去,要是在寧錦大捷之後自請辭職歸鄉,擺明了是害怕記功之後夠資格當薊遼總督,不願背鍋的避禍之舉。要是這樣的話,此前的一切功夫都算白費,形象坍塌在所難免,對一個心氣很高,功名心很重的人來說,要是這樣的結果,還不如去死。

“況且也沒有那麼險……”李煙客既然知道其中端底,早就替袁崇煥籌謀過了。

李煙客臉上是淡淡的笑意,他從容對衆人道:“眼下的這局面,是朝廷不出手,和記也不會出手。和記實力夠了,張瀚聲望也夠了,但還缺大義名份。我觀張瀚行事,不是安祿山之流,他不僅要那個位子,還要聲望,要大義名份,這樣才能輕鬆躍過這道天底下最高的門檻。沒有名份,和記拿什麼名義動手?朝廷只要不出昏招,就這麼僵着。把張瀚局在新平堡裡出不來,朝廷自己鞏固邊防,修敵臺墩堡,重修邊牆,多鑄火炮,練兵選將……現在九邊幾個重要地方都用的是很得力的大吏,時間久了,邊防會有起色。拿薊鎮來說,朝廷將它交到咱們手裡,難道還能由得薊鎮這麼空虛?只要有幾萬勁兵,如現在寧遠和錦州一樣,那麼守起來總有機會,就算還頂不住,宣大兵,遼西兵,調二十萬大兵雲集,朝廷也未必就沒有機會把和記給頂回去。”

這也是明廷中樞的打算,和記如果真的打過來,早期的兵鋒肯定十分犀利,想硬頂很困難。可以拿邊境的防禦來拖時間,消耗和記的兵力和銳氣,京城也是一道防線,京營兵想練很困難,可是城頭多放重炮卻不難,幾萬京營兵在城頭駐守,配合重炮,和記想輕鬆破城也是不可能的事。

然後勤王大軍可以陸續趕到,和記也就十來萬兵,如果分兵宣大甘肅榆林到遼西,幾千裡的地方,和記只能把重兵主力放在最重要的突破口,不管是從宣大或是薊鎮過來,朝廷都要叫和記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打算,李煙客等人在內都不覺得真打起來會這麼順利。

可是如果連計劃都沒有,那就只能躺在地上等着挨捶,這顯然也不可能。

袁崇煥微微點頭,李煙客不愧是一個真正知兵和懂得大勢的幕僚。現在朝廷多面遇敵,錢糧還不湊手,真正能騰出來精心籌劃防線的也就宣大和薊鎮,當然還包括遼西。京師也是重中之重,必須要投入重金。

對遼西的投入勢必會再放一放,可能會從三百多萬再減幾十萬兩或百萬兩,這錢會用在宣大和薊鎮。

如果將薊鎮也弄在手裡,自己掌握的錢糧仍然是國朝第一,那些依附自己的將領仍然會視他袁某人爲主,只要掌握這些,大事就仍然可爲。

袁崇煥還是堅信和記沒有東虜彪悍難制,和記有強處,也有明顯的短板,其部下都是大明人,也是脫胎自大明,這就是和記最大的短板,也是對張瀚與和記最大的限制。

師出無名的藩鎮從古至今就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鬧的最大最厲害的就是安史之亂,最後還不是大唐挺過來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過河第二十九 一槍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一千二十六 過去第九百四十八章 拿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九百四十三章 炮轟第一百五十六章 瀋陽第七百二十章 不平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激勵第七章 決絕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七百三十章 說服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八章 納妾第六百五十四章 撕碎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福晉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將來第四百八十章 怒火第一千四十五章 異動第九百零六章 遊走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遇第七百五十七章 麻包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夜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五百四十六章 盟主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父子第三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考慮第一千五十三 路線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王者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七百六十五章 殿閣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了斷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滾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帝星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殖民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列隊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六百七十六章 雪中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五百零九章 彈指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一千五十八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七百九十一章 磐石第六百九十七 路途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快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簽定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四百零八章 流民第一千四十章 天時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義師第五十九章 鐵場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委任第十四章 跑?第一千九十四章 飢餓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二十七章 收糧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過河第二十九 一槍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右翼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一千二十六 過去第九百四十八章 拿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九百四十三章 炮轟第一百五十六章 瀋陽第七百二十章 不平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激勵第七章 決絕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七百三十章 說服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八章 納妾第六百五十四章 撕碎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福晉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將來第四百八十章 怒火第一千四十五章 異動第九百零六章 遊走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八百五十一章 核心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反殺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七百七十七章 槍陣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遇第七百五十七章 麻包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夜第三百三十二章 念頭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五百四十六章 盟主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父子第三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三十章 叮囑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考慮第一千五十三 路線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王者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七百六十五章 殿閣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了斷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翻滾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帝星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五百四十五章 殖民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列隊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六百七十六章 雪中第六百七十四 調走第五百零九章 彈指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一千五十八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七百九十一章 磐石第六百九十七 路途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快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簽定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四百零八章 流民第一千四十章 天時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運道【大章節】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義師第五十九章 鐵場第五百三十章 前後第一千一百三十三 鐵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委任第十四章 跑?第一千九十四章 飢餓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二十七章 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