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新政不是請客吃飯,新政是你死我活

長江,黃河。

這兩條自西而東的大河,孕育了炎黃部落,讓褚夏部族得以成長,壯大。

蜿蜒的大河流經區域,多爲精華之地,沿河百姓得以灌溉農田,種植稷粟,隨着褚夏部族發展,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自夏至周,春秋戰國,到秦一統天下至今,這兩條河流對褚夏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是褚夏民族的母親河,是褚夏民族賴以發展的淵源。

但這兩條河也時常掀起災難,洶涌的洪水會淹沒沿途的一切,給沿河百姓帶來無數的苦難

自張好古主持新政以來,除了革新吏治,改革科考,均分田地,改土歸流,創辦新軍,推動格物以外,他最看重的就是河道清淤與沿河治理。

張好古不可能忘記這兩條平日裡看起來溫順的大河其平靜的水面下到底隱藏着多麼狂暴的波瀾,一旦掀起驚濤駭浪,那就是無法形容的災難。

甘陝地區植被殘缺,所以張好古命甘陝總督史可法植樹造林,保護沿河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而中下游的河南山東等地,則命河南總督周進勇,山東總督袁應泰疏通河道,加固河堤,挖掘溝渠,興建水庫來抗旱防澇。

大明北方地區,張好古不敢說盡善盡美,但卻是盡到了最大努力。

可即便如此,隨着連日暴雨河南地段的黃河還是決堤了,四府二十七縣遭災,至於還會不會有更大的破壞尚且不得而知。

那麼南方呢?

湖南湖北,江西江南,這偌大的區域可是朝廷重要的糧食產地,湖廣熟天下足,江南又是魚米之鄉財稅重地。

這小冰河時期氣候反覆的厲害。今夏本就多雨水,如今黃鶴已經出問題了,這江南要是也爆發了洪澇,那別說今年,明年、後年朝廷都不用幹其他的了。

朱由校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立刻問道:“內閣有決斷了麼?”

張好古說道:“臣已經命周圍行省派遣衙役鄉勇支援河南,同時調新軍入河南修補河堤,加上調派錢糧救濟,河南應當不會再有更大的損失。”

“臣眼下憂慮的,倒不是河南,河南一省受損,尚且能制止,河北、山東尚未遭災,這黃河氾濫席捲不了北方,但南方的長江若是氾濫”

朱由校也不僅皺起眉來,是啊,長江是個什麼情況了?

君臣二人正憂慮着,黃立極,魏廣微,盧象升,張瑞圖都急匆匆來了。

“皇上,臣等聽聞黃河決堤立刻趕來了。”

朱由校看着急匆匆趕來的這些閣臣,將汛報遞過去:“諸位愛卿都看看吧。”

黃立極,魏廣微,盧象升和張瑞圖湊一塊看着汛報,一個個眉頭也緊皺起來:“這河南的汛情竟然如此嚴重.”

魏廣微問道:“元輔,這河南一直上報各種防汛工程措施,又是申請經費又是發動民夫,如今這黃河卻依舊決堤,淹了四府二十七縣,這河南之地,要不要查一查?”

查河南。

張好古眼睛一眯,這東林黨還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啊。

眼下這種情況,他們第一時間想着的不是如何救災,而是問責?

瞥了眼魏廣微和黃立極,張好古神情不變:“黃河決堤,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是需要查,但不是現在。眼下河南上下都在救災,救災是第一要務。救災完了,再說其他。”

黃立極撫須說道:“元輔此言,倒是不差。”

“然而眼下河南救災,聖駕出巡眼看在即,河南去不成,聖駕該巡視何處啊?”

朱由校有些不高興:“如今河南的黃河決堤,朕哪還有心思出巡?”

黃立極躬身說道:“皇上,河南決堤,僅限於一省之地,內閣下發命令讓各省支援協助就是了,豈能因爲一省洪澇耽誤朝廷大計?”

“聖駕巡遊,乃是檢閱大明江山,檢查各地百姓生計,是皇上對大明天下的一次審閱,如今各項籌備完畢,若爲了河南一省災情就取消聖駕出巡,那就得不償失了。”

“更何況皇上也可以藉着這個機會查看下各省防汛工程啊。”

黃立極說完,魏廣微緊接着說道:“皇上,黃閣老所言不無道理啊。”

盧象升眉頭一皺:“這種情況下,聖駕出巡去何地?甘陝還是山東?”

黃立極笑道:“盧閣老,爲何只着眼北方?這南方就不是我大明的江山了麼?”

“如今江南、湖南湖北一線也在推行新政,聖駕完全可以前往江南啊。”

張好古明白了,東林黨人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絕對是私下裡早就做好準備,讓皇上去湖北巡視了。

畢竟湖北總督褚行宇,那可是東林黨推出來的一顆新星啊。

看了眼朱由校,見朱由校神情,張好古就知道他意動了。

說起來,朱由校君臨天下也十載了,這大明江山他還沒去過多少地方,一個一直坐在皇城龍椅上的皇帝,對地方的掌控能有多少?

尤其是如今大明南征北戰,掃平草原,吞併安南,威風凜凜傲視天下。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朱由校,掌握着軍、政、財的大權,可以說是掌握着天下。

他已經在文治武功上走的很遠了,但皇帝歷來是獨夫,哪怕一開始什麼都不懂,也會逐步學習制衡之道,馭人之術,會逐漸對周圍人產生警惕,不管這個人是自己的親眷還是從小到大的兄弟。

朱由校眼下也是如此。

總督制的實行究竟如何,大明朝廷對地方的掌控究竟如何,南方這些行省對朝廷的態度究竟如何。

他都想知道。

這次出巡,就是一個探查各地的好機會。

皇帝不能輕易離開京畿,離開皇宮。

一旦離開了這權力的中心,會發生什麼情況誰也不清楚。

也就是開國皇帝,那些盛世君主,纔有底氣出巡而不會擔心這個過程中有宵小生亂,如今的朱由校自然是有這個底氣出巡的。

張好古明白,朱由校必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這不僅僅是檢閱各地民生,官府執政能力,還是向天下昭示皇權的一個機會。

果然,朱由校緩緩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就準備下去罷。”

黃立極和魏廣微立刻躬身:“皇上聖明。”

朱由校又說道:“此次出巡,師父與黃愛卿隨架即可,張愛卿、魏愛卿與喬愛卿留守京師,政務以張愛卿爲主,河南關於救災的摺子,之後直接遞交行轅。”

聖駕出巡就這麼定下來了,聖駕自京師出巡,經山東,入江南,然後抵達兩湖。

隨行官員有內閣首輔張好古,內閣閣老黃立極,以及隨行御史言官,武將文臣上百人,內宮司禮監、司設監、御馬監、尚寶監、印綬監、督知監等各監太監舍人隨行,同時還有錦衣衛緹騎,東廠番子,三大營隨行兵馬,人數已經高達萬人。

內閣首先曉諭途徑各省做好接駕的準備,隨後聖駕籌備完畢,浩浩蕩蕩開始南巡。

司禮監司設監打起儀仗鹵簿,各類旗幟迎風招展蔓延數裡,三十二人擡得龍攆後方還有十八匹神俊白馬拉着的車架,隨行官員武將也是朝服鎧甲穿戴整齊,騎馬乘轎。

聖駕前方有身穿錦衣衛飛魚服和直身甲的緹騎開道,兩側和後方是五軍營的騎兵和步卒護衛,萬餘人的儀仗從京畿開拔,水陸並進,直下江南。

天啓十年的夏季,褚行宇帶着湖北的文官武將,士紳豪族靜靜候在湖北與江南交界地。

在聖駕抵達江南,皇帝入住南京皇宮後不過五日,聖駕再度啓程,目的地就是湖北。

早早就得到消息的褚行宇是已經把自己的總督府衙給清理乾淨,同時命令各府各縣清理街道,將所有不該出現的東西全部清理掉,例如什麼流民乞丐,該關進大牢的關進大牢,該趕進山裡的趕進山裡,總之不能出現在皇帝面前。

什麼?

你問爲什麼大明已經是萬國來朝,四方賓服的盛世天下了,這湖北也是新政執行的試點,還是東林黨人不斷誇讚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優秀行省,爲什麼會出現乞丐流民?

這就不得不提到湖北實行的優秀的士紳農莊制度與官紳一體制度了。

畢竟大明各地自有實情在,一個地方一個樣是很正常的。

隨着鳴鑼聲,遠處已經能看見開道的錦衣衛緹騎和司禮監舍人組成的儀仗鹵簿了,褚行宇立刻說道:“快,聖駕到了,都打起精神來,準備好。”

湖北的官員武將和士紳們立刻打起精神,恭恭敬敬的看着聖駕抵達。

遠遠望去,一面面大明的山河日月旗與龍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聖駕儀仗進入湖北境內後停下,一名舍人上前問道:“湖北總督褚行宇何在?”

褚行宇連忙出列上前:“臣,湖北總督褚行宇見過天使。”

舍人說道:“褚總督,皇上要你近前問話。”

褚行宇眼前一亮,連忙跟着舍人一路穿過層層儀仗護衛抵達那十八匹白馬所拉的龍攆前,然後恭恭敬敬跪下:“臣,湖北總督褚行宇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攆的門打開,王體幹出來說道:“褚總督,進來吧。”

“謝萬歲。”褚行宇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然後踩着板凳登上龍攆,這龍攆可不小,可以看做一個小型的宮殿,內部被分隔爲數個房間,分別是皇帝休息,處理政務,用餐等等。

褚行宇跟着王體幹來到朱由校辦公的房間,見到了穿着團龍袍的朱由校,當即就是躬身:“臣,湖北總督褚行宇叩見萬歲。”

朱由校微微頜首:“褚愛卿,朕聽聞,你這湖北的新政推行,與北方江南之地有所不同?”

褚行宇說道:“回皇上,這湖北的新政,的確與北方不同。”

“這湖北的新政,自推行起,就沒有發生過流血事件,也無士紳抗法,官員貪腐等情況發生,可以說完全是和平的新政。這湖北各地百姓無不叫好,紛紛稱讚皇上的仁政啊。”

“哦?士紳不抗法,官員不貪腐?朕倒是好奇,褚愛卿是如何做到的?”

褚行宇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自得:“回皇上,臣以爲,新政重點,在於均分田地,一體納糧,如此百姓既得了實惠,也能給朝廷提供足夠的稅賦。”

“湖北新政與北方新政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士紳的態度。”

“不同於北方對士紳的警惕,臣以爲,士紳歷代耕讀傳書,其掌握的知識道理是尋常百姓所不能擁有的,即便尋常百姓可以進入大同書院學習,往往也需要數年,十數年才能擁有士紳的水平。”

“這些百姓對農莊的管理及學子們對各地府縣的管理往往有着很大的侷限,這是他們知識和經驗不足的原因,他們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這新政推行,不必非要以強硬手段,強行分士紳的田地,弄得民怨沸騰,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不說,強行選拔的百姓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往往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臣以爲,士紳是可以溝通的,我國朝養士二百六十載,士紳又豈全是欺壓良善,不知忠於朝廷之輩?官員又豈是全部貪贓枉法,沒有奉公守法之人?”

“國朝恩養士紳讀書人,士紳豈能不思忠君,不思報銷朝廷?”

“臣對湖北官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令其自省。皇上聖明仁慈,再三警醒天下官員,臣也是如此驚醒湖北官吏,以往之事,既往不咎,今後需全心全意,奉公爲民,如若再犯,數罪併罰絕不寬恕!”

“得以皇上仁慈,各地官員無不感恩戴德,洗心革面一心一意爲朝廷效力。”

“同時,臣也叮囑各地官員,與士紳也是曉以道理,讓士紳明白新政均分田地,一體納糧爲朝廷不容改革之國策,需各地遵守執行,並與各地士紳商議,最終有了如今的湖北新政。”

“湖北各府、各縣,以村鎮爲單位設農莊,選當地德高望重之士紳來擔任農莊主,調解百姓矛盾,並處理農莊事務。”

“如此一來,這士紳之地也好,百姓之地也好,具是一體,百姓與士紳一道耕作一道納糧,且閒暇時於士紳還可以給百姓傳授聖人道理,教百姓讀書識字。”

“如今湖北一省,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今歲又是稻米豐收,預計稅收不遜於河南”

朱由校聽了眼睛一亮:“哦?這湖北的士紳,看來都是我大明的賢才啊?”

“那朕可要看看。”

褚行宇連忙說道:“皇上,如今湖北的士紳都在等着聖駕降臨,渴望着一睹龍顏呢。”

朱由校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起駕吧,朕可是對這湖北的新政情況,好奇的很啊。”

褚行宇躬身說道:“皇上放心,湖北新政必不會讓皇上失望。”

聖駕繼續行進,眼看着龍攆越來越近,這道路兩側的士紳官員紛紛俯身叩首:“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透過車窗看着兩側的士紳官員,也是頗爲滿意,看這湖北之地的情況,比較北方也不差多少了。

若這些士紳真的真的如同褚行宇所言是忠心體國,願意爲朝廷效力的,那麼他這個大明皇帝也不是不可以放鬆一下套在這些士紳脖子上的繩索。

張好古全程聽完了朱由校和褚行宇的對話,神情平靜,並未發聲。

但對褚行宇所言,張好古是半信半疑的,起碼一個湖北的官員士紳具是忠君愛國的國之棟才,這點張好古就不信。

這天下有沒有仁善的士紳和清直的官吏,是肯定有的,但整個湖北都是,那張好古絕對不信。

難不成全天下的清直官員和仁愛百姓的士紳賭跑到湖北來了不成?

看看北方新政推行就知道,不是沒有識時務的士紳,也不是沒有士紳擔任農莊主,但這些都不是普遍現象。

畢竟誰願意把自己的田地拿出來分給泥腿子,最後還要和泥腿子一樣給朝廷交稅啊?

這大明朝的士紳不用交稅持續了兩百多年,眼下要這些士紳交稅,他們能願意就怪了。

士紳被大明養的太好了,寵的太好了。真以爲這天下是他們說了算,百姓都是給他們服務的泥腿子了。

一體納糧,均分田地就是從士紳身上割肉。

也許有士紳會同意,也許士紳家裡有明眼人,但大部分士紳絕對是不願意失去自己的田產,失去自己的特權的。

新政對抗的是一整個士紳階級,北方是用強硬手段換來了新政推行,這北方京畿之地,宗族勢力不怎麼強大的地方,新政推行都困難重重,這南方宗族勢力盤根錯節之地,又是遠離京畿之所,新政能推行的這麼順利?

張好古壓根就不信。

這湖北的士紳就不是士紳了?

他們就因爲伱褚行宇的三言兩語就乖乖交出自己的田地來還開始納稅了?

要是新政推行的這麼容易,他還要刀劍做什麼?

新政不是請客吃飯,新政是你死我活!

因此僅僅是通過褚行宇的言語,張好古就敏銳地察覺出來湖北的新政絕對有問題。

第664章 沐家末日!第171章 午時已到,全部坑死!第373章 引章書院,倒了血黴的朱由檢!第562章 自新政始,糧食產量暴漲!第299章 金山銀山擺出來,大明震撼!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866章 大明崩盤,西北起義爆發第614章 北方狼族,衲都那顏的野望第865章 關內關外具是一家,四海之內親如兄第380章 殺人誅心,社會性死亡!第690章 紙醉金迷,揚州瘦馬!第321章 絕命,給努爾哈赤的致命一擊!第145章 暴怒的朱由校:狗日的趙南星,你就第313章 決戰開始,數百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第698章 封狼居胥, 蒙古各部盟恭請大皇帝巡第115章 張相爺!第710章 金山銀海第170章 朱由校放大招,糧價血崩?第868章 你農民爺爺教你做人了!第334章 孫承宗的大震撼:新政一來,百姓的第862章 陛下!打遼東?我TM真的打不過啊!第139章 人間慘劇!第195章 祭獻你的人頭,來試試大明律的斤兩第582章 好傢伙,大明正統在後金!第164章 狗賊張好古帶頭不上朝,還有天理嗎第463章 讓孔家子弟大規模改姓!第657章 割地?大明萬里江山,一寸也不能少第181章 丹書鐵券?朕覺得它沒用!第431章 誰要窮鬼的錢?誰有錢掙誰的!第854章 加速,加速,加速到人民覺醒!第190章 再苦一苦功勳,讓他們帶頭交稅!第227章 你沒死,那可真是太好了!剁碎了,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898章 大決戰之江北大戰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251章 科舉舞弊,東窗事發!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627章 狼崽子變狗崽子,跳腳的林丹汗!第19章 不知殿試張會元!第882章 天下大亂,誰爲蛟龍?誰爲真龍?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592章 遼東何人不通明,瀋陽城中有內應!第361章 鬧劇收場,一網打盡!第651章 朱由校:抓得好,抓的妙,狗官當斬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759章 大明版,張好古計劃第7章 天子問卷,評分第一!第52章 咱們這爛一點,大明朝就爛一片!第768章 雄心壯志,萬國來賀第4章 這貨,莫非是天啓皇帝朱由校?第580章 潤了潤了,投後金去了第738章 紅夷人想拿七成?那我們大明不成了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20章 治遼!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第558章 還俗狂潮!第870章 逼反張好古?第646章 捷報傳京:漠南大捷!第650章 重現《大誥》風采,抓官入京!第53章 剝皮充草, 百姓圍觀!第127章 退稅!大明百姓喜笑顏開!第64章 朝廷六部,戶部爲尊第640章 打吧,死吧,死的越多,對大明越有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831章 貳臣們的小心思:報恩大明的時候到第532章 好傢伙,敢綠皇上!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668章 安南國主,真·千刀萬剮!第359章 不廢一兵一卒,拿下南京城!第60章 東林黨服軟!第137章 那可是朝廷命官啊,得加錢!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518章 朕心甚慰!第753章 打尼德蘭人?我們弗朗機人一定幫幫第479章 分裂南方讀書人,朱由校賜婚!第76章 御史這羣賤骨頭,得好好收拾一下了!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57章 不敢貪,不用貪,不能貪,不想貪!第315章 正面敗敵,生擒阿敏!第642章 連夜潤大明,皇太極的屠刀!第120章 驚喜的真定府百姓:只見過官府伸手第497章 被分化的讀書人,東林書院起內訌!第768章 雄心壯志,萬國來賀第707章 京津馳道計劃第876章 大清算,大同回來了,就不走了!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712章 朝廷要買地?可以,拿出三十萬兩銀第302章 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朱由校的震撼第43章 張黨,魏公公上門送黃金?第597章 皇太極:我手腳冰涼,渾身顫抖第458章 挨個槍斃,破心中賊!第523章 朱由檢管不住嘴,又捱罵了!第621章 一個普通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太陽第403章 前腳發餉銀,後腳就被上級搶了?惡第3章 不好辦?那我讓魏公公去辦?第360章 草率的登基現場,暢通無阻的新軍!第783章 周奎:要不讓信王妃和朱由檢和離算第194章 打破千百年來的規矩,解放婦女!
第664章 沐家末日!第171章 午時已到,全部坑死!第373章 引章書院,倒了血黴的朱由檢!第562章 自新政始,糧食產量暴漲!第299章 金山銀山擺出來,大明震撼!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336章 大震撼,天啓五年的收入——一億五第866章 大明崩盤,西北起義爆發第614章 北方狼族,衲都那顏的野望第865章 關內關外具是一家,四海之內親如兄第380章 殺人誅心,社會性死亡!第690章 紙醉金迷,揚州瘦馬!第321章 絕命,給努爾哈赤的致命一擊!第145章 暴怒的朱由校:狗日的趙南星,你就第313章 決戰開始,數百門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第698章 封狼居胥, 蒙古各部盟恭請大皇帝巡第115章 張相爺!第710章 金山銀海第170章 朱由校放大招,糧價血崩?第868章 你農民爺爺教你做人了!第334章 孫承宗的大震撼:新政一來,百姓的第862章 陛下!打遼東?我TM真的打不過啊!第139章 人間慘劇!第195章 祭獻你的人頭,來試試大明律的斤兩第582章 好傢伙,大明正統在後金!第164章 狗賊張好古帶頭不上朝,還有天理嗎第463章 讓孔家子弟大規模改姓!第657章 割地?大明萬里江山,一寸也不能少第181章 丹書鐵券?朕覺得它沒用!第431章 誰要窮鬼的錢?誰有錢掙誰的!第854章 加速,加速,加速到人民覺醒!第190章 再苦一苦功勳,讓他們帶頭交稅!第227章 你沒死,那可真是太好了!剁碎了,第736章 蒸汽船下水,大明重下西洋的曙光!第898章 大決戰之江北大戰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251章 科舉舞弊,東窗事發!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627章 狼崽子變狗崽子,跳腳的林丹汗!第19章 不知殿試張會元!第882章 天下大亂,誰爲蛟龍?誰爲真龍?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592章 遼東何人不通明,瀋陽城中有內應!第361章 鬧劇收場,一網打盡!第651章 朱由校:抓得好,抓的妙,狗官當斬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759章 大明版,張好古計劃第7章 天子問卷,評分第一!第52章 咱們這爛一點,大明朝就爛一片!第768章 雄心壯志,萬國來賀第4章 這貨,莫非是天啓皇帝朱由校?第580章 潤了潤了,投後金去了第738章 紅夷人想拿七成?那我們大明不成了第160章 幾個腦袋啊?敢打皇上?第20章 治遼!第879章 幹崩二十萬,大破崇禎!第558章 還俗狂潮!第870章 逼反張好古?第646章 捷報傳京:漠南大捷!第650章 重現《大誥》風采,抓官入京!第53章 剝皮充草, 百姓圍觀!第127章 退稅!大明百姓喜笑顏開!第64章 朝廷六部,戶部爲尊第640章 打吧,死吧,死的越多,對大明越有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831章 貳臣們的小心思:報恩大明的時候到第532章 好傢伙,敢綠皇上!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668章 安南國主,真·千刀萬剮!第359章 不廢一兵一卒,拿下南京城!第60章 東林黨服軟!第137章 那可是朝廷命官啊,得加錢!第756章 顫抖吧!南洋,天朝上國回來了!第518章 朕心甚慰!第753章 打尼德蘭人?我們弗朗機人一定幫幫第479章 分裂南方讀書人,朱由校賜婚!第76章 御史這羣賤骨頭,得好好收拾一下了!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57章 不敢貪,不用貪,不能貪,不想貪!第315章 正面敗敵,生擒阿敏!第642章 連夜潤大明,皇太極的屠刀!第120章 驚喜的真定府百姓:只見過官府伸手第497章 被分化的讀書人,東林書院起內訌!第768章 雄心壯志,萬國來賀第707章 京津馳道計劃第876章 大清算,大同回來了,就不走了!第547章 張好古,自今日起,我與你恩斷義絕第712章 朝廷要買地?可以,拿出三十萬兩銀第302章 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朱由校的震撼第43章 張黨,魏公公上門送黃金?第597章 皇太極:我手腳冰涼,渾身顫抖第458章 挨個槍斃,破心中賊!第523章 朱由檢管不住嘴,又捱罵了!第621章 一個普通蒙古人的幸福生活!第619章 蒙古人民:我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太陽第403章 前腳發餉銀,後腳就被上級搶了?惡第3章 不好辦?那我讓魏公公去辦?第360章 草率的登基現場,暢通無阻的新軍!第783章 周奎:要不讓信王妃和朱由檢和離算第194章 打破千百年來的規矩,解放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