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朱由校的東方老祖父構想

“那就是東倭那個天皇?”

朱由校瞥了眼規規矩矩跪坐在桌案前板着小臉的明正。

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娃穿着東瀛的傳統服飾,江戶時代的東瀛服飾在汲取了漢、唐、宋、明四代中原服飾演變加上自身文化歷史之後,在江戶時代改良出了和服,而在此之前,稱之爲吳服。

在此基礎之上,公家武家的服飾都有所改變,正如朝鮮國汲取中原服飾優點加本土特色演變出的朝鮮服一樣,和服如今和傳統的中原服飾已經有了不少差異。

明正穿的還是她從天皇御所裡帶出來的衣服。

按理說是應當給明正準備一身衣服的,但量身打造衣物也需要時間,因此明正穿的是一身黃櫨服,是東瀛天皇的正裝。

“東倭的天皇是怎麼是個小女娃?”朱由校歪了歪頭看向一側的張好古。

張好古不得不把腦袋湊過去:“東倭自有國情在,他們那邊天皇早就不管事了,一直是武家幕府掌握權勢,有點類似挾天子而令諸侯。而且東倭那邊天皇不高興是可以直接傳位給後代的,反正都是幕府主事,天皇年紀小點,是男是女關係不大。”

“主少弱而臣強,權臣操控朝政,各地藩主林立不得一統,亡國之相。”朱由校評價道。

“東瀛自有國情在,而且如此情況對我大明來說也不是壞事。”張好古笑着說道。

不過不得不承認,朱由校的想法確實可行,不提日後東方褚國是不是都自認一家人,能不能玩中華一統,民族融合,起碼會給少許多麻煩是真的。

張好古看着朱由校的走向提醒道:“陛下,幹清宮在那邊”

朱由校說的藩王待遇,自然不是大明境內那些朱家藩王,而是大明藩屬的那些國主,這些藩屬國主入京朝見宗主皇帝,大明皇帝可是要御賜不少東西的。

“陛下請講。”張好古表示自己洗耳恭聽。

錢謙益說道:“陛下,臣以爲,一個混亂的東瀛,不符合我大明的利益。東瀛國小地寡,如果不能整合資源,集中人力,那麼我大明的商品就無法換來足夠的利潤。一個穩定,但武力虛弱的東瀛,才能更好讓我大明遙控,也方便我大明商品輸出,換回更多的利益。”

朱由校點了點頭:“諸位愛卿,你們說,究竟是一個統一但虛弱的東瀛對我大明更有利,還是一個混亂的東瀛對我大明有利?”

張好古愣了下,他感覺自己似乎知道朱由校的想法了。

“參見陛下。”

在看了眼那孤零零跪坐在那裡的明正,朱由校說道:“她身上的衣服朕不喜歡,日後要換成大明的,給她按藩王的待遇來。”

魏公公去忙他的事了,張好古也沒閒着,徑直去了內閣。

張好古恍然了,深深一拜:“陛下多保重。”

天下不知道多少百姓,多少人都盯着皇家,皇家若是子嗣不盛,不知道多少人會有異心,多子多福這話可不僅僅是映照普通人家。

畢竟對生意來說,一個穩定的市場比混亂的市場更安全。

張好古看着朱由校,莫名想起了日後那個歐洲老祖母維多利亞,整個歐洲王室放眼都是她的後輩孩孫。

國宴散去,朱由校忽然問了張好古一個問題:“師父啊,朕有個想法。”

大事沒多少,文武百官就輕鬆的很,御史臺的噴子們這麼長時間下來也感覺恢復了幾成功力了,又開始上奏摺了。

趙玉琪沉思片刻,說道:“回陛下,如今東瀛有我朝僕從軍三萬餘人,還有幕府降軍兩萬人,這加起來五萬人若是我大明利用得當,那麼在東瀛就不需要佈置太多的人手,實際上長崎不需要太多駐軍,莫說一鎮一協,就是一校人馬都多,一個營就差不多了。”

子嗣多意味着家族興旺,未來可以繼續傳承下去,祖先的香火也有保證,哪怕九泉之下也能安然面對列祖列宗,但子嗣少了那可就是天大的事了。

但魏公公也是自家人的事自家知道,事情多了,責任也就多了,朱由校將宮裡宮外的差事交給他,出了差池那就是他的責任啊,平日裡那可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錯。

朱由校笑道:“朕想着,明正可以做燃兒的側妃,雖然說年長了些,但將來有了孩子,就可以繼承東瀛王的位置。”

朱由校愣了愣,隨即嘆了口氣,望向張好古的神情也有些幽怨:“朕,今晚想去西苑。”

“如今德川幕府看似是天下統一,但幕府一旦權威喪失無法穩定局勢,那麼整個東瀛很快又會變成諸藩互相爭戰的亂局。”

朱由校微微點頭,如果是這樣一來,幕府在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中,日後若是明正回到了東瀛那她也無法掌控局勢。

“若是要在東瀛進行遙控威懾,朝廷在東瀛需要佈置多少兵力?”朱由校又看向趙玉琪拋出了新的問題。

一手雷霆一手雨露,足以讓東瀛那些藩主大名們知道日後該怎麼做了。

自去歲南洋平定,大明四海昇平,國泰民安。

錢謙益說道:“以此來看,幕府的虛弱並不是什麼壞事。幕府虛弱,如果德川家想要繼續維持自身地位,就必須依靠我大明或是得到大部分藩代的支持。但東瀛關東關西的藩代並不一定會繼續支持幕府,相反,我大明卻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助其穩定局勢。”

“皇爺今晚又去西苑啊,皇后娘娘那邊奴婢可怎麼去說啊。”魏公公嘆了口氣。

作爲朱由校的貼身內監,王體幹自然明白朱由校的意思,親自去到明正身邊噓寒問暖,這倒是把明正嚇了一跳,有些詫異的看向那坐在高高雲案之上的朱由校,而朱由校對着明正微微頜首,舉了舉酒杯。

而且這也是一個想法,試一試就不會有什麼代價,畢竟明正未來要在大明生活很長時間,日常起居可以安置在皇宮裡,這朱由校有什麼想法自然可以試一試。

朱由校笑道:“東瀛雖然國小地寡,民衆倒是不少,如今明正來到大明,日後東瀛那些藩主商人來了大明自然會有人要見她;若讓人傳出去大明苛待明正,倒是顯得朕氣量狹小了。朕不是那種氣窄的皇帝,也不會對失敗者肆意欺凌,更何況戰爭與否本就不是她一個小姑娘能決定的。她只是倒黴坐在了那個位置上而已。對她好點,方便日後東瀛順服。”

“可以說,藩代就是門閥世家的結合體,是一方豪強,而幕府,就是最大的那個地主門閥,掌握着最多的土地和人,掌握着大勢。幕府一統天下不過是壓服這些藩代,卻無法徹底吞下這些藩代。”

“如今我大明在東瀛有僕從軍數萬,這數萬僕從軍編練得當就可以當作幕府的軍隊來使用,當然指揮權還是在我大明手裡。有這數萬僕從軍,幕府就有了初步的武力,我大明可以和幕府的三個親藩及譜代聯絡,選出一個適合的新將軍來。”

這種事歷朝歷代都不罕見,所以皇帝多生兒子纔是正事。

“那魏公公不妨多勸勸陛下?”張好古笑道。

翌日,朱由校在西苑召見內閣大學士及班師回朝的徵東大將軍趙玉琪。

趙玉琪放下小碗整理了下思路:“回陛下,東瀛國情,與諸國差異很大。非要說個相似的,其類似我中原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空有虛名無法號令天下,各地藩主暗懷異心。如今雖然幕府一統,但各地藩國加起來足足兩百有餘,這些藩國各據一地,各自爲政。他們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田產,在名義上向幕府效忠,提供錢糧。”

更何況哪怕不提這點,對於任何一個漢家百姓來說,家族傳承都是頭等大事,不然斷子絕孫也不會是無比惡毒的咒罵了。

魏公公的日子也不好過啊,別人看着他光鮮亮麗,是宮裡宮外十萬人的大總管,身爲司禮監稟筆和掌印兩大職一個人兼着,還有東廠的差事,那叫一個威風。

朱由校點了點頭:“今日就到這吧。”

一些皇帝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少在百姓眼裡都是德薄,或是做了什麼獲罪於天的事,言官御史也會以此抨擊皇帝,民間各種流言蜚語也會滿天飛。

魏公公很無奈:“皇爺要做什麼,做奴婢的哪敢勸啊。更何況這種事若是讓那些外人知道不定會怎麼編排,估計傳出去就是奴婢矇蔽聖聽,妖言禍國,想要操控宮廷霍亂天下了。”

很快,趙玉琪從江戶和京都帶回來的那些藏在將軍幕府和天皇御所中的檔案記錄送到了張好古桌案前。

因此御史們要求朱由校選秀廣納民女多多爲皇家誕生子嗣,這種事關傳承的頭等大事,百官都是無比支持,無論新黨舊黨,在這一點上都是認可的,就連張好古考慮到前世情況,也是覺得朱由校多幾個孩子沒壞處。

廣納秀女是算了,畢竟這麼多風華正茂的女子在深宮裡待好些年純粹是浪費了,還不如讓她們自己嫁人生兒育女,爲大明的繁榮強盛添枝加葉。

朱由校眼下面臨的就是這樣的處境,這一段時間過下來,朱由校實在是壓力有點大,對張好古的見死不救也很有意見。

八人份早膳很快端上來,朱由校邊吃着邊瞭解着東瀛的事。

大明是中華之正朔,漢家正統,天命之國,上乘天命下順民心,居世界之中以威德服人,因此才萬邦來朝。

別看朱由校看上去不關心政事,上朝也不勤勉,平日裡不是去西苑就是去永定縣,有的時候十天半個月的不回京。但這京師大大小小,宮裡宮外,有什麼事是朱由校不知道的?

朱由校不是什麼暴君昏君,大明朝也不是什麼野蠻血腥的夷狄王朝。

按理說明正日後在大明的待遇應當是禮部負責,如今朱由校這話說出來,上升到藩王級別,那意思就是有皇家來接管明正的待遇了。

“元輔,您怎麼來了?”值守的參議連忙起身。

朱由校拿着玉碗吃着熱乎乎的粥:“對東瀛如何處置,朕和諸位大學士都商議了下,但畢竟親赴東瀛的是你趙大將軍,關於東瀛具體是個什麼情況,該作何處理,朕想聽聽你趙大將軍的意見。”

聽完趙玉琪的敘說,朱由校放下了手中的玉碗:“目前德川家無法穩定人心局勢,是不是這樣?”

“去將趙玉琪大將軍從東瀛帶來的那些檔案記錄拿來,本閣看一會兒。”張好古說道。

這種事張嫣怎麼可能沒壓力,她也怕死後無顏去見朱家列祖列宗啊,因此張嫣難得對朱由校有了一些要求。

想到這,朱由校對錢謙益的想法還是認可的,這符合大明的利益,對如今大明執行的海外貿易政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起碼商人們在東瀛做生意更方便了。

“朕觀漢唐時,和親也是受限於當時條件不得不做出的安邊方略,眼下大明強盛,邊患平息,可爲後代子孫計,總是要考量一二。朕想着,是不是可以和諸國實行新的和親政策。”

對朝廷也好,對百姓也好,皇室子嗣的多寡意味着王朝是否穩定,天下是否會繼續太平,畢竟只有子嗣衆多,皇位傳承纔會穩定,不會發生天下大亂的事情,大家也能繼續過太平日子。

任何一個王朝延續,繼承人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單單一個繼承人也不保險,大明朝又不是沒有皇帝突然死了沒繼承人結果兄弟上位的例子,世宗嘉靖不就是這麼一出活生生的例子麼?

而明正如果成了自家兒子的側妃,誕下皇子來,將來幕府就可以協助皇子掌控東瀛,等皇子長大了,把權柄移交過去就是了。

張好古也是笑着看向明正:“陛下菩薩心腸。”

也就是朱由校創造瞭如今這盛世,加上還年輕,百姓們都認爲朱由校這樣的好皇帝,仁君肯定能多子多福。

朱由校說道:“我朝剛烈,自太祖立國來,無漢唐和親,無兩宋歲幣,成祖時親赴國門御守北疆,后土木堡之戰,瓦剌圍困京師,代宗死守社稷,方有如今大明二百六十載國祚。”

這次奏摺還真是事關國本,要求朱由校多生孩子,這要求朱由校還真沒法拒絕。

倒了一杯濃茶,張好古靜靜翻看起這些記錄檔案來。

朱由校想拒絕,但只拒絕了一半。

“這些虛禮免了!一大早把諸位愛卿叫來,沒用早飯吧?陪朕一起吃點。”

朱由校手指虛點:“繼續。”

這朝堂上的情況傳到後宮,張嫣說沒壓力那是假的,身爲皇后,雖然誕下了嫡長子,但在這個大環境下,不能保證皇室子嗣興旺,說她善妒都是輕的。

張好古點頭,朱由校說的對極了。

大明的威不會對着明正施展,威是對着德川家光這個正主施展的,把德川家光和那些老中明正典刑,彰顯大明天威不容觸犯,這是威;留着明正,給她好待遇,讓她安心學習將來再送回東瀛,展現大明仁慈,這是德。

對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施威能彰顯什麼威風呢?明正橫豎不過是個空有虛名毫無實權的天皇,若說要殺了一了百了還好,偏偏大明要留着,那故作不見肆意欺凌反而顯得大明氣量狹小毫無心胸了。

“長崎、大阪、江戶都有良港,可和外界貿易。其中長崎駐紮一營人馬作爲震懾即可。大阪和京都距離近,京都又是東瀛王室所在之地,這兩地加起來駐紮一校也差不多了。”

甚至在原史上朱由校就是因爲沒繼承人死了以後皇位落在了朱由檢頭上。

至於朱由校,他有皇后就夠了,而且皇后已經誕下了嫡長子,足以證明皇后沒問題。

趙玉琪說道:“回陛下,我軍一戰擊潰江戶幕府大軍,幕府已經無力掌控東瀛局勢了。”

甚至對於王朝來說,皇帝賢明與否作用並不大,官僚體系能維持王朝正常運轉,只要皇帝保證能多生兒子將來皇位傳承不至於動盪,那就是個不錯的皇帝了。

張好古只能是祝朱由校保重身體了。

“陛下的想法可以一試。”張好古表示認同。

“去問問明正是否是飯菜不合口味,看看她有什麼需求,儘量滿足。”朱由校對一旁的王體幹說道。

這位主子看着什麼都不在意,但什麼都知道。

“有大明做靠山,明正在東瀛的位置就坐得穩且安全。有了孩子,東瀛王位日後就是一直在朕庶孫那一系傳承。”

“餘下的江戶,駐紮一校兵馬也足夠了。”

“這幾地只需要保證港口暢通,和我大明聯繫不斷,駐紮這些兵馬足夠用來威懾了。而一旦東瀛真要是發生了什麼意外大亂,有船隻通訊,朝廷隨時可發大軍平叛。”

盧象升微微皺眉:“如此一來,東瀛的治安維穩,就得交給那些僕從軍了?”

錢謙益笑道:“那些僕從軍由我大明來訓練,至於日常各地的治安維穩,可以交給那些藩代嘛。讓親藩、譜代和各地的藩主組建一個新的幕府體系,他們來負責東瀛的穩定,再把生意分他們一份。保證他們的權勢和利益,不愁他們不聽話。”

朱由校笑了:“錢閣老此言,深得朕心。”

第510章 朕之肱骨,重重有賞!第790章 信王殿下,您真鑽狗洞了?第14章 只見過魏公公收禮,你見過魏公公送禮第325章 另立新君,信王登基?第444章 科舉改制,不看孔孟,看唯物!第507章 利益往來盤根錯節?那就全都清理一第414章 捷報頻頻,朱由校的大驚喜!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196章 爲了一個妓女,要殺我一個伯爵之子第384章 捷報入京,驚喜的朱由校,缺德的張第497章 被分化的讀書人,東林書院起內訌!第397章 捷報入京,大明震撼了!第37章 要不,反了他孃的?第247章 激動的大明老農:皇上來了青天就有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588章 真正的戰場,在遼南!第406章 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第291章 不給宗室輸血了,宗室還得上供朝廷第559章 朱由校:“艹,這幫和尚還真有錢!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277章 福王不便出來?那好,餓到福王願意第589章 他們如何禍害大清的?就跟禍害大明第790章 信王殿下,您真鑽狗洞了?第393章 震撼的戰損比,0:2000第469章 又一個悟道的,鄭弘:“我不准你如第79章 是你主動提的,那這養廉銀就不給了!第61章 爭權!第409章 大開城門,喜迎王師!第418章 陝西驚變,史可法殺瘋了!第191章 震撼的朱由校,天啓三年,兩千八百第302章 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朱由校的震撼第642章 連夜潤大明,皇太極的屠刀!第906章 孤家寡人!第841章 君臣的再度見面,皇宮內皆爲新黨!第198章 朕不知道什麼是仁德寬恕,朕只知道第429章 百果宴,大明羣臣的震撼!第112章 張好古入閣!第318章 京師大動員,陷入人民羣衆戰爭的汪第78章 千秋之後,吏筆如刀又如何?第316章 城頭之上斬阿敏,張皇后要生產了!第718章 融資上市,直隸最大民營鋼鐵廠成立第46章 廠衛在行動!第76章 御史這羣賤骨頭,得好好收拾一下了!第522章 周王:我只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第548章 公然決裂,朝堂爭鋒!第215章 張家分地,去孔家!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495章 朝廷國策暖人心,一個普通寒門學子第196章 爲了一個妓女,要殺我一個伯爵之子第591章 碾壓,大敗清兵!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643章 不肯給朕賣命的蒙古人,朕不認他這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334章 孫承宗的大震撼:新政一來,百姓的第779章 法不責衆?你太小看元輔了!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817章 百姓造反,平亂還是安撫?第75章 大明不變法,天下百姓千千萬,人人都第2章 死太監,魏忠賢!第793章 東邊的鄰居不聽話,那就往死裡打!第458章 挨個槍斃,破心中賊!第35章 魚兒上鉤!第584章 大清朝來了!第97章 爲什麼不告官?朱元璋造反的時候怎麼第335章 老建奴,努爾哈赤叫門!第366章 開國國公,奉天國公,三支斷根兩支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300章 兩百億預算的大基建,咱們大明,不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634章 大明科技之爆發,布價暴跌,百姓能第185章 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第673章 狗皇帝要被打臉了!第855章 百倍加印大明寶鈔,瘋狂通脹!第650章 重現《大誥》風采,抓官入京!第833章 覆滅滿清!第892章 遼東之戰,關門打狗!第702章 什麼叫巔峰大明將士啊!(後仰)第773章 火爆至極,什麼叫大明盛世啊第699章 刺王殺駕!第157章 布價暴跌,汪文言虧到親媽爆炸!第894章 下克上,孫傳庭被部下綁架投靠大同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42章 張師傅,你婚配了嗎?第538章 太祖遺風今猶在!第852章 天下蒼生!第370章 大明獨一號的皇帝,親自參與救災,第577章 天啓新政,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26章 張好古與朱由校,互相成就!第513章 萬民擁戴!第332章 凌遲韓爌,一道聖旨,朱由檢修堤種第340章 新軍的待遇,羨慕哭了的京師三大營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281章 狠狠羞辱,福王遊街!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715章 擋着大家的財路,你死定了!第140章 清官的力量,老百姓的心中有桿秤,第189章 恍若朱元璋重生,嚇破膽的功勳們!第614章 北方狼族,衲都那顏的野望第607章 張相有後,魏公公:“兒子叫張獻忠
第510章 朕之肱骨,重重有賞!第790章 信王殿下,您真鑽狗洞了?第14章 只見過魏公公收禮,你見過魏公公送禮第325章 另立新君,信王登基?第444章 科舉改制,不看孔孟,看唯物!第507章 利益往來盤根錯節?那就全都清理一第414章 捷報頻頻,朱由校的大驚喜!第899章 明軍,呵呵,明軍第196章 爲了一個妓女,要殺我一個伯爵之子第384章 捷報入京,驚喜的朱由校,缺德的張第497章 被分化的讀書人,東林書院起內訌!第397章 捷報入京,大明震撼了!第37章 要不,反了他孃的?第247章 激動的大明老農:皇上來了青天就有第859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你腦子進第588章 真正的戰場,在遼南!第406章 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第291章 不給宗室輸血了,宗室還得上供朝廷第559章 朱由校:“艹,這幫和尚還真有錢!第166章 糧價暴漲,瘋狂!第277章 福王不便出來?那好,餓到福王願意第589章 他們如何禍害大清的?就跟禍害大明第790章 信王殿下,您真鑽狗洞了?第393章 震撼的戰損比,0:2000第469章 又一個悟道的,鄭弘:“我不准你如第79章 是你主動提的,那這養廉銀就不給了!第61章 爭權!第409章 大開城門,喜迎王師!第418章 陝西驚變,史可法殺瘋了!第191章 震撼的朱由校,天啓三年,兩千八百第302章 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朱由校的震撼第642章 連夜潤大明,皇太極的屠刀!第906章 孤家寡人!第841章 君臣的再度見面,皇宮內皆爲新黨!第198章 朕不知道什麼是仁德寬恕,朕只知道第429章 百果宴,大明羣臣的震撼!第112章 張好古入閣!第318章 京師大動員,陷入人民羣衆戰爭的汪第78章 千秋之後,吏筆如刀又如何?第316章 城頭之上斬阿敏,張皇后要生產了!第718章 融資上市,直隸最大民營鋼鐵廠成立第46章 廠衛在行動!第76章 御史這羣賤骨頭,得好好收拾一下了!第522章 周王:我只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第548章 公然決裂,朝堂爭鋒!第215章 張家分地,去孔家!第106章 朕,要大開殺戒!第128章 民心所向,龍顏大悅!第495章 朝廷國策暖人心,一個普通寒門學子第196章 爲了一個妓女,要殺我一個伯爵之子第591章 碾壓,大敗清兵!第741章 一戰定乾坤,大明海上時代的到來!第643章 不肯給朕賣命的蒙古人,朕不認他這第525章 雜交水稻,徐光啓的這些年!第334章 孫承宗的大震撼:新政一來,百姓的第779章 法不責衆?你太小看元輔了!第553章 主審當場變成階下囚!第817章 百姓造反,平亂還是安撫?第75章 大明不變法,天下百姓千千萬,人人都第2章 死太監,魏忠賢!第793章 東邊的鄰居不聽話,那就往死裡打!第458章 挨個槍斃,破心中賊!第35章 魚兒上鉤!第584章 大清朝來了!第97章 爲什麼不告官?朱元璋造反的時候怎麼第335章 老建奴,努爾哈赤叫門!第366章 開國國公,奉天國公,三支斷根兩支第460章 張皇后和張好古統一戰線:你見過王第300章 兩百億預算的大基建,咱們大明,不第287章 削藩王,一鯨落而萬物生!第634章 大明科技之爆發,布價暴跌,百姓能第185章 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第673章 狗皇帝要被打臉了!第855章 百倍加印大明寶鈔,瘋狂通脹!第650章 重現《大誥》風采,抓官入京!第833章 覆滅滿清!第892章 遼東之戰,關門打狗!第702章 什麼叫巔峰大明將士啊!(後仰)第773章 火爆至極,什麼叫大明盛世啊第699章 刺王殺駕!第157章 布價暴跌,汪文言虧到親媽爆炸!第894章 下克上,孫傳庭被部下綁架投靠大同第837章 師徒情分徹底覆滅,惱怒的朱由校:第42章 張師傅,你婚配了嗎?第538章 太祖遺風今猶在!第852章 天下蒼生!第370章 大明獨一號的皇帝,親自參與救災,第577章 天啓新政,不拘一格降人才!第526章 張好古與朱由校,互相成就!第513章 萬民擁戴!第332章 凌遲韓爌,一道聖旨,朱由檢修堤種第340章 新軍的待遇,羨慕哭了的京師三大營第608章 遼南人口暴漲!第281章 狠狠羞辱,福王遊街!第217章 聖旨是吧?來,現場給你寫一份!第715章 擋着大家的財路,你死定了!第140章 清官的力量,老百姓的心中有桿秤,第189章 恍若朱元璋重生,嚇破膽的功勳們!第614章 北方狼族,衲都那顏的野望第607章 張相有後,魏公公:“兒子叫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