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天地萬物之理

“沒有沒有。”

況且笑笑,心裡卻沉重如鉛,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更可怕的是他還根本不知道要來的究竟是什麼。

到了陳府,況且趁別人不注意,對石榴說道:“這事千萬別告訴老師,更不能告訴別人,我的事情我自己解決。”

“嗯。可是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爲什麼要爲難你?”石榴點點頭,又搖搖頭。

“我現在也不知道。”況且老實回答。

“切,你怎麼會不知道?還藏着掖着的,看到時候你還能往哪裡藏。”

說到藏起來,石榴忽然想到什麼:“對了,你要是真有麻煩事,就藏到中山王府,天底下敢到中山王府找你麻煩的人,還沒生出來。”

“到時候再說。”況且不想再談論這件事。

石榴還想再告誡他幾句,卻見小王爺在那裡招呼他們,況且走過去,卻見棋盤已經擺好,顯然又要大戰幾盤了。

“聽說你們在周府見到了飛天大盜?”陳慕沙問道。

“那人神乎極了,簡直像飛天蝴蝶一般,在空中來去自由。”石榴回憶着當時的情景,神情如夢似幻。

“周先生好像知道這位飛天大盜的來歷,只是不肯明說。”小王爺嘟囔道。

“他不明說也是爲你好。這等江湖神秘人物,我等還是敬鬼神而遠之爲妙。”陳慕沙沉吟到。

祝雲祗問道:“老師以前也見過這種飛天大盜嗎?”

“雖然沒有見過,聽說可不下幾十次了。這種人物都是來無影去無蹤,真如神龍擺尾一般。好在他們決不會爲害民間,令人敬畏,並不可怕。據說白沙祖師當年有位世外至交,就是這種神秘人物。”

祝雲祗疑惑道:“白沙祖師怎麼會與這些人來往?”

“你以爲呢?這些人都是大唐遊俠一類的人物,等閒不肯與人交往,卻是言必信、諾必踐,寧舍性命也要維護信義。”陳慕沙頗爲嚮往地說道:

“兩漢時,公卿寧願折腰與之結交,大唐時,藩鎮跋扈,視朝廷蔑如也,卻最害怕紅線盜盒這類遊俠,因爲他們能取人性命於無形之中。元以後,遊俠之風逐漸式微,而今往往只能聞其聲不能見其面。”

況且等人面面相覷,想不到一代大儒、理學宗師居然會無限嚮往遊俠之風,這兩者之間猶如南轅北轍啊。

“怎麼?你們覺得咱們禮教中人,就一定要排斥這種人?”陳慕沙問道。

“弟子是司馬遷的信徒,所以最崇拜那些春秋、秦漢時期的刺客跟遊俠了。”況且舉手說道。

“弟子也是,可惜無緣相見,不然寧舍數萬金與之相交亦所願也。”小王爺感慨道。

石榴譏笑道:“師兄,你這就落俗套了。這等人物豈能爲金銀之物所動心,如果那樣,也不過是張鐵衣之流,尊府養士,恐怕也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

“真龍無緣相見,徒喚奈何。”小王爺一攤雙手嘆道。

祝雲祗奮然道:“弟子久侍太嶽先生座側,心中惟存儒學、禮教道統,刺客、遊俠蔑視仁義道德,弟子不敢苟同。”

“刺客遊俠並非蔑視道德仁義,只是他們的仁義道德跟常人略有不同而已。”老師的幾句話,令況且心頭豁然開朗,他接着說道:

“春秋時的刺客豫讓曾說過:人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待人,人以庸人待我,我以庸人待之。這就是刺客遊俠的仁義道德。其實我儒教並不排斥這種理論。”

“煩請師弟舉幾個例子說明。”祝雲祗道。

況且向老師投去詢問的目光,陳慕沙微微頷首,以示鼓勵。

理學教學不同於一般的學習,老師負責傳授解惑,學生只需要記住就可以。理學卻是有些跟佛學一樣,需要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不斷辯駁、反詰、問難,這樣才能最後辯出個大家都信服的理來。

理學理學,辯天地萬物之理也。

陳慕沙談到刺客遊俠,就是開啓了自由討論模式,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不斷髮難、辯駁,何時能得出一個最後結果,這個論題纔算完結。

這種模式還是王陽明開啓的,王守仁招收學生都是亦師亦友,先是聚集一羣學生於一堂,然後他主講,大家討論,如果有信服他的,就站到左邊,成爲他的學生,沒有信服的就站在右邊,還是待以賓客之禮。

如果已經成爲學生的人第二天覺得後悔了,可以反悔,重新站到賓客一列中,再繼續學習討論,哪天覺得先生的理論確實是天地之間的至理,可以重新回到學生隊伍裡,這過程雲許無數次反覆。

明朝講學基本就是這種模式。

況且先詳細列舉戰國豫讓的故事,他是司馬遷的信徒,《史記》自然能倒背如流,於是就把《史記?刺客列傳》關於豫讓的一段背了出來。

翻譯過來,大致的意思如下:

豫讓,晉國人,原先曾在範氏和中行氏那裡做事,但毫不知名。離開他們後到智伯門下供職,智伯很看重和寵愛他。

後來智伯攻伐趙襄子,趙襄子和韓氏、魏氏合謀滅了智伯,滅智伯後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趙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頭顱漆了,作爲酒器。

豫讓逃到山中,說道:“唉!士人爲知己者獻出生命,女子爲喜愛自己的人修飾容貌。如今智伯賞識我,我一定要爲了替他報仇而死,以此來報答智伯,這樣我死後的魂魄就不會感到羞愧了。”

於是,豫讓更名換姓,冒充爲判刑服役之人,混進趙襄子宮裡塗飾廁所,身上挾帶匕首,想刺殺襄子。襄子去廁所時,忽覺心驚,便抓住塗廁所的刑人審問,發現他便是豫讓,身上帶着兇器,口稱:“要爲智伯報仇!”

襄子身邊的侍從要殺他,襄子說:“他是個義士,我小心避開他就是了。智伯已經死了,沒有後代,而他的臣下卻想替他報仇,說明此人是天下的賢德之人啊。”最終襄子還是把豫讓釋放了。

不久,豫讓又在身上塗漆,讓皮膚長滿惡瘡,還吞炭使嗓子喑啞。他把自己原來的形狀變得人們無法辨認之後,到市上行乞。 шωш¸TтkΛ n¸¢○

他的妻子見了,認不出是他。在路上見到他的朋友,朋友卻認出他來了,說:“你不就是豫讓嗎?”

答道:“我是豫讓。”

他的朋友爲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幹,投奔到襄子門下效命辦事,襄子一定會親近你寵愛你。他親近你寵愛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這豈不更容易嗎?爲什麼竟要傷殘身體,受許多痛苦,想以此達到向襄子報仇的目的,這不也太難了嗎!”

豫讓說:“既然已經投到他門下效命辦事,卻又想殺他,這是懷着異心來侍奉君主啊。再說,我所做的確實是極難的事情,所以要這樣做,正是要使天下後世身爲人臣卻懷着異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豫讓離去之後,不久,料到趙襄子該出門了,便埋伏在趙襄子將會經過的橋下。襄子來到橋邊,馬突然受驚,襄子說:“此人必是豫讓。”

派人查問,果然是豫讓。

這時襄子便數落豫讓說:“你不是曾經在範氏、中行氏門下做過事嗎?智伯把他們全滅了,而你不爲他們報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門下效命辦事。現在智伯也已經死了,你爲什麼獨獨這樣執著地爲他報仇呢?”

豫讓說:“我在範氏、中行氏門下做事,範氏、中行氏都把我當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智伯把我當國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國士那樣報答他。”

襄子長嘆一聲,嗚咽道:“唉,豫子啊豫子!你爲智伯盡忠,名聲已經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經夠了。你還是爲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過你了!”襄子派兵圍住豫讓。

豫讓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掩蓋別人的美德,而忠臣理應爲名節獻身。上一次您已經寬赦過我,天下人無不稱讚您的賢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難免一死,可我還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擊打它一下,以表達我的報仇的心意,這樣我雖死而無憾。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膽向您陳述我內心的想法。”

襄子深感豫讓義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給豫讓。豫讓拔出劍來,跳躍三次,一劍直劈下去,說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報答智伯了!”說罷便橫劍自刎。

趙國的志士聽到豫讓死的消息,無不爲之流淚嗚咽。

小王爺跟祝雲祗聽罷,都是驚訝不已,倒是陳慕沙跟石榴早就知道況且驚人的記憶力,對此習以爲常。

刺客列傳是司馬遷最富感情色彩的文章,其中也浸透了司馬遷個人的信念跟情感,況且對此也是深有同感。這一篇文章他背得聲情並茂,連陳慕沙也頗爲動容。

文章雖短,其中卻又後世最常用的名言跟成語,如: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人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人,人以衆人遇我,我以衆人遇之。

好文章的靈魂就是打動人心,此文便有一處,乃是:知遇之恩,當以死相報。

祝雲祗辯白道:“這個不算,豫讓乃戰國時人,當時儒學尚未完全興起,諸子並行,刺客、遊俠之風才得以暢行無阻。至今我儒教一統,焉能容此異端邪說再度橫行。”

“那好,我再舉個禮教一統天下時期的例子。比如說東坡。他初次結交張方平和歐陽修,兩人均以國士待之,東坡也終生以國士報之。”況且侃侃而談:

“張方平跟歐陽修當時屬於兩派,兩派之交惡、壁壘之森嚴不亞於唐朝的牛李黨爭,東坡兄弟卻遊走兩派之間,兩派也俱以國士相待,絕無絲毫嫌隙。這種關係在三人之間保持終生……”

東坡少年尚未成名時,經歐陽修介紹,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去拜見當時以侍中身份任益州長官的張方平,希望後者能幫助揄揚聲名。

張方平一見蘇軾和蘇轍,便倍加賞識,以國士相許,並在朝廷公卿貴官中廣爲宣揚父子三人的才華,“三蘇”之名很快傳遍天下,爲人仰慕。

東坡跟歐陽修的故事後人皆知,傳爲文壇佳話,東坡跟張方平的故事卻少有人知。但僅憑此一事,三人便可平起平坐。

“這不同,張方平跟歐陽修都是我儒教中人,歐陽修更是儒學巨擘,一代文壇盟主,張方平也是政壇鉅子,兩人之交惡還是我儒家內部事務。”祝雲祗反駁道。

“儒教內部事務又如何?牛李黨爭直接斷送了大唐半條性命。”石榴也參與進來,而且明顯站在況且一邊。

“東坡還與佛印終生結交,兩人如兄似弟,完全超越一般的世外之交,儒教跟佛教之差異遠甚於儒教跟刺客、遊俠。”況且繼續論證道。

小王爺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們爭論,完全無意介入,一者他不是陳慕沙的理學學生,二者,他對理學跟佛、道、遊俠之間的衝突也完全沒興趣。

“兩人相交,只是道義之交,跟佛學儒學沒有關係。”祝雲祗詭辯道。

“何爲道義之交,道義者,學問之根底也,儒學跟佛學如果真是冰炭水火般不相容,兩人一爲北宋文壇盟主,一爲北宋佛學巨匠,又焉能有道義之交?”況且的論述明顯佔了上風。

“從學術根底而言,儒釋道三傢俱爲道學,只是所循路徑不一,方法各異,其達於極致者則一,道而已,無須再做解釋。”陳慕沙總結了一句。

“道爲義之本,義爲道之果,無道哪裡來的義,又怎麼會有道義之交?”況且一錘定音。

祝雲祗還是不服氣,卻也感覺況且論證幾乎無懈可擊,他只是不信自己受張居正親自指點多年,還能辯論不過一個十五歲的蘇州孩子。

“東坡不是我道學中人,所以這個也不能算。”

“依師兄之言,孔子孟子也不是我道學中人,難不成孔孟顏曾都不算數?”況且反擊道。

石榴跟小王爺都笑了。

直接上升到儒學源頭,這反擊太有力了!

不過嚴格說來,儒學跟理學還真不完全是一回事,理學是北宋末期程頤兄弟所創,到南宋朱熹時達到大成。和傳統儒學相比,理學更像禪宗,甚至可以說是儒學跟禪宗的一種結合體。

祝雲祗嘴巴張合幾次,想要辯駁卻又找不出新的論據來。

“我再給師兄舉個本朝理學祖師的事例,陽明祖師算得上我理學中人吧?”況且問道。

祝雲祗點點頭,這一點毫無質疑,如果王陽明不算理學中人,程朱就太孤單啦。

“王守仁巡撫贛南時,正逢寧王造反。陽明祖師臨危不亂,獨運神明,只調用附近幾個府縣的老弱兵卒就把預謀已久,手下精兵猛將如雲的寧王平了。”況且氣閒神定,胸有成竹地說道:

“在給朝廷的奏章中,王守仁卻把功勞盡推於兵部尚書王瓊,一句話不提當朝首輔楊廷和,更不用說各部尚書了。陽明祖師功蓋寰宇,卻只因不肯道及當朝柄政者,所以受盡打擊,他卻始終堅持不悔。兵部尚書王瓊何人也,閹黨呀,爲後世所輕蔑,而陽明祖師卻終生對他感恩戴德。”

祝雲祗、小王爺跟石榴三人都怔住了。豫讓、蘇東坡的事載於史冊,就算不能像況且這樣倒背如流,他們多少還是知道的,偏偏本朝事例,而且是前幾十年的事,他們反而有所不知。

“老師,真有此事?”小王爺問道。

“此事一點不假,陽明祖師對王瓊的知遇之恩報答終生,王瓊也確是閹黨中人。後人爲賢者諱,少有人提及。”陳慕沙說道。

這幾人腦子一時混亂了。白沙祖師結交劍俠之流已屬驚人之舉,王陽明居然如此厚待一個閹黨人物,這不是劃不清界限嗎?

理學最重視的就是道德倫理大是大非,王守仁這事,可真是大是大非上犯糊塗了。但無人敢對此事置評,因爲都不夠資格。

“陽明祖師所爲者,就是豫讓的‘士爲知己者死’,也就是東坡的以終生報知遇之恩。寧舍大是大非於度外,也要堅持這種士大夫氣節。”況且再次總結,敲下定錘之音。

“漢景帝說:‘食馬肉不食馬肝,未爲不知味也。’陽明祖師的事就不必細加研討了。”陳慕沙下了封口令。

倒不是說這件事不能作爲辯論的題材,而是作爲陳氏理學傳人,對陽明學說的開派祖師說三道四有些不妥,至少有失君子之風。

這件事其實難以說清是非,王守仁若非王瓊的鼎力相助,就不能在軍事上運用自如,而王瓊如果不是閹黨中人,在當時又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權力,也就無法鼎力相助王守仁。

所以這件事用黑白論是無解的,最多也只能用莊子的理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也。

今天的辯論就此終止,誰是贏家無所謂,重要的是得出一個道理,可是最後道理也沒得出來,因爲涉及到王守仁跟王瓊的事,只好避諱了。

“小師弟真有過目不忘的天才。”祝雲祗豎起拇指稱讚。

“那你是說他辯才不如你了?”石榴哂笑起來。

祝雲祗有意或無意,常常露出一副上京公子的姿態,令石榴心裡不舒服,而在周家,他又公然發起挑戰,她是記上這仇了。

陳慕沙並未評定兩個弟子的優劣,在他看來,祝雲祗不過是來他門下鍍鍍金,也無需多加栽培。時日到了,祝雲祗還是要回到張居正身邊的。

至於張居正爲何要派一個晚輩弟子,來他門下學習,陳慕沙也不清楚。如此坦然接受,只當是還了張居正一個人情。

一番辯論過後,大家也都沒有繼續下棋的雅興了,況且心裡還有事,便告辭回家。

第七十八章 況且縱論中醫學第二百零四章 天慈大師說舊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況公子腦洞大開第七百四十六章 地獄圖騰空飛走第五百八十一章 左姐姐光臨老宅第三百一十八章 況公子情真意切第九十一章 告別小鎮去鳳陽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鼎成癲病復發第五十一章 途中袒露真性情第五百四十四章 況且私會李香君第六百四十章 神藥出現副作用第七百一十章 況且喜迎周文賓第四百八十二章 德清和尚紅了臉第六百六十六章 長途奔襲救左羚第八十四章 況且夜探蕭妮兒第一百五十章 勝官司隱患尚存第二百四十五章 雲絲絲再會況且第一百五十五章 左羚上門尋畫像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公夫人露真容第二十八章 老夫子的密室第一百九十八章 神秘女子再現身第三百五十六章 老夫子錦上添花第一百零八章 左小姐語出驚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海盜家族有邪性(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門雪酷似況毓第七百二十四章 相國寺巧遇德清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宿春夢換新顏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評委馬失前蹄第一百九十七章 邢天如願得寶圖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大家族舉屠刀第六百七十六章 侯府迎接新媳婦第四百二十三章 左姑娘宛若仙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侯爵夫人點鴛鴦第六百四十四章 況且急尋李香君第五百一十六章 返老還童應有術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室上演鴻門宴第四百九十九章 貪官必須先是官(下)第三十九章 小王爺再赴蘇州第六十八章 擺開陣勢鬥藥方第七百三十六章 況且再進溫柔鄉第一百四十三章 況且巧遇上官燕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任知府認師弟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國公府見小君第五百二十九章 才子佳人雨中行第三百八十六章 尚如意調笑況且第二百八十九章 都御史暗藏殺機第四百三十章 唐伯虎聲勢壓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委掐架搶神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況且再提新要求第五百七十章 魏國公撕碎婚約第三章 新的人生旅途第五百零八章 太夫人返老還童第四十一章 秋香魚雁傳書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山寺況且正名第七十四章 妮兒發飆欲打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室上演鴻門宴第七百六十五章 況公子再遇危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石榴遠眺左小姐第四百零二章 太僕寺公子求婚第七百零二章 巡撫衙門亂了套第五百四十八章 鄭伯庸狗血上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美人成功摘桃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位神人忽現身第二百六十八章 師徒兩人論舊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郎大人打探徵君第三十一章 兩小有猜見真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滿城謠言化無影第六百一十七章 左羚難以除心魔第五百三十章 陳慕沙試問況且第二百二十章 少年重返姑蘇城第四百零九章 賭場押注起變局第三十六章 張太嶽所薦何人第二十四章 南巧雲求診第七百二十三章 況且鬱悶無處解第一百零一章 蕭萬里細說兵符第二百六十一章 師徒二人話理學第七百三十章 應天府知府攪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左姑娘突然造訪第三百二十八章 況且神遊尋自由第三百八十一章 小王爺現身晚會第七十五章 無法捕捉的內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龍興寺神秘信函第七百三十四章 蒙面女孩再現身第一百零六章 左家父子有玄機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城侯拜託後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秋香三笑唐伯虎第六百六十六章 長途奔襲救左羚第四百五十章 況氏藥堂重開張第七百六十八章 舊兵符再度復活第二百一十五章 小姑娘金龍附身第一百六十七章 妮兒出手送東珠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評委馬失前蹄第一百五十二章 況且內衙見夫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況公子大打出手第五十九章 蹊蹺的人間蒸發第一百七十章 有貨賣與帝王家第二百九十二章 七殺今日尋自殺第十七章 周鼎成不甘落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室上演鴻門宴第一百八十五章 英國公府出賞格
第七十八章 況且縱論中醫學第二百零四章 天慈大師說舊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況公子腦洞大開第七百四十六章 地獄圖騰空飛走第五百八十一章 左姐姐光臨老宅第三百一十八章 況公子情真意切第九十一章 告別小鎮去鳳陽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鼎成癲病復發第五十一章 途中袒露真性情第五百四十四章 況且私會李香君第六百四十章 神藥出現副作用第七百一十章 況且喜迎周文賓第四百八十二章 德清和尚紅了臉第六百六十六章 長途奔襲救左羚第八十四章 況且夜探蕭妮兒第一百五十章 勝官司隱患尚存第二百四十五章 雲絲絲再會況且第一百五十五章 左羚上門尋畫像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公夫人露真容第二十八章 老夫子的密室第一百九十八章 神秘女子再現身第三百五十六章 老夫子錦上添花第一百零八章 左小姐語出驚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海盜家族有邪性(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門雪酷似況毓第七百二十四章 相國寺巧遇德清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宿春夢換新顏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評委馬失前蹄第一百九十七章 邢天如願得寶圖第五百九十二章 七大家族舉屠刀第六百七十六章 侯府迎接新媳婦第四百二十三章 左姑娘宛若仙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侯爵夫人點鴛鴦第六百四十四章 況且急尋李香君第五百一十六章 返老還童應有術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室上演鴻門宴第四百九十九章 貪官必須先是官(下)第三十九章 小王爺再赴蘇州第六十八章 擺開陣勢鬥藥方第七百三十六章 況且再進溫柔鄉第一百四十三章 況且巧遇上官燕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任知府認師弟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國公府見小君第五百二十九章 才子佳人雨中行第三百八十六章 尚如意調笑況且第二百八十九章 都御史暗藏殺機第四百三十章 唐伯虎聲勢壓人第四百三十六章 評委掐架搶神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況且再提新要求第五百七十章 魏國公撕碎婚約第三章 新的人生旅途第五百零八章 太夫人返老還童第四十一章 秋香魚雁傳書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山寺況且正名第七十四章 妮兒發飆欲打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室上演鴻門宴第七百六十五章 況公子再遇危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石榴遠眺左小姐第四百零二章 太僕寺公子求婚第七百零二章 巡撫衙門亂了套第五百四十八章 鄭伯庸狗血上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美人成功摘桃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位神人忽現身第二百六十八章 師徒兩人論舊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郎大人打探徵君第三十一章 兩小有猜見真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滿城謠言化無影第六百一十七章 左羚難以除心魔第五百三十章 陳慕沙試問況且第二百二十章 少年重返姑蘇城第四百零九章 賭場押注起變局第三十六章 張太嶽所薦何人第二十四章 南巧雲求診第七百二十三章 況且鬱悶無處解第一百零一章 蕭萬里細說兵符第二百六十一章 師徒二人話理學第七百三十章 應天府知府攪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左姑娘突然造訪第三百二十八章 況且神遊尋自由第三百八十一章 小王爺現身晚會第七十五章 無法捕捉的內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龍興寺神秘信函第七百三十四章 蒙面女孩再現身第一百零六章 左家父子有玄機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城侯拜託後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秋香三笑唐伯虎第六百六十六章 長途奔襲救左羚第四百五十章 況氏藥堂重開張第七百六十八章 舊兵符再度復活第二百一十五章 小姑娘金龍附身第一百六十七章 妮兒出手送東珠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評委馬失前蹄第一百五十二章 況且內衙見夫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況公子大打出手第五十九章 蹊蹺的人間蒸發第一百七十章 有貨賣與帝王家第二百九十二章 七殺今日尋自殺第十七章 周鼎成不甘落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內室上演鴻門宴第一百八十五章 英國公府出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