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情與義

正如太監王貴所言,最近鴻臚寺、翰林院、禮部以及宮中各機構,都在準備皇后冊封大典。

不僅官吏們在忙碌,朱高煦與郭薇也要準備,他們要提前三天沐浴齋戒。朱高煦已連續三天獨睡不近女色、不吃葷腥。

冊封典禮,比登基儀式的繁複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乾的這一件事其實很簡單:便是確立郭薇的皇后名分。

然而朱高煦並沒有以現代思維的傲慢心態、去看待此事,也不覺得它純粹僅是一種鋪張浪費。

他忽然變成了國家的統-治者之後,也在以自己的思維、去盡力理解此時的秩序。

大明朝從治國的哲學高度上,吸收了大量儒家與各朝的東西。重禮重道德,應該是爲了鄭重地確立、一些所謂名正言順的權力和尊卑規則。

並且從大臣到庶民,千百年來都認可、相信這種思想;觀念上的確定,穩定了整個天下的權力法理。有成熟思想爲基石的整個社會制度,纔不會總髮生戰亂犯罪、以及不滿的抗爭。

(所以未來的民-主選舉等制度,朱高煦承認是更先進的權力構-架,但並不認爲只靠制度規矩就行了的;那些東西必須有普世的思想和觀念爲基石,平等自-由民權等等。而在眼下誰幹那種事,完全是給天下製造混亂與犯罪。)

朱高煦在衆臣的安排下,先去天地二壇祭祀,然後再去太廟祭告祖宗。

似乎皇帝幹每一件大事,都要去告訴兩種虛無神秘的事物,充分地用行動詮釋着“君權神授”的思想。而且明朝人從來沒有信仰的唯一神靈,但是世人是有信仰的、真正信的東西正是天地和祖先。

次日一早奉天殿行典禮,開始冊封大典。宗親勳貴文武百官來到奉天殿外,朱高煦帶着衆人向香案上四拜。鐘鼓三聲之後,大夥兒進入大殿。

此時郭薇還未過來,她正在坤寧宮等着。

朱高煦與大臣們照排練好的臺詞,一本正經地表演對答了一番。等到鴻臚寺官員喊道:“冊封郭氏爲皇后,命爾等持節展禮!”然後正副二使、宮女宦官,纔拿着翰林院寫好的冊封文書、以及皇后寶璽,向後宮過去了。

奉天殿裡奏響禮樂,等了很久。待前去後宮的使節回來,奏報:皇后已接受冊封。

這時禮部尚書胡濙,便帶着幾個官員,在一旁的桌案上取詔書、翰林院的胡廣早就寫好了的。幾個官員拜辭朱高煦,去承天門宣旨去,詔示天下,郭氏爲大明皇后。

沒一會兒,郭薇也在女官的帶引下,來到了奉天殿。她身穿禮服,在衆人矚目之下,緩緩地走進大殿,向朱高煦叩拜謝恩。

衆臣紛紛道賀。而那些沒能到奉天殿參加典禮的官員、命婦,早就寫好了賀表,集中送到文樓那邊、上表祝賀皇后。(過幾天,大臣勳貴的家眷,還要來皇宮大善殿朝見皇后,當面道賀。因爲誥命夫人們也有俸祿,領着皇室的皇糧;皇后在名分上也是她們的上司。)

典禮大致結束。朱高煦起身時,文官行大禮。他便攜郭薇出奉天殿,夫婦一起去家廟奉先殿再祭告祖先,冊封典禮纔算正式完成……

郭薇戴着九龍四鳳冠,五顏六色閃閃發光、還有兩個耳朵,看起來十分華貴;身上穿着深青色的翟衣,有各種花紋刺繡,紅色、黃色、白色的珠玉裝飾。如此繁複的着裝在她身上,反倒把她略顯單薄的身材、襯得更有點不協調。

她清純玉白的臉,在珠光寶氣的鳳冠下,光澤似乎更好,如玉如瓷,美麗鮮豔。難怪女子們喜歡珠寶,那貴重的裝飾、確實能增添嬌貴之感。

郭薇的臉紅紅的,看起來就像個新娘一般緊張新奇、又有點害羞。不過她與朱高煦的兒子,都已經幾歲大了。

一衆人行至奉先殿的院子裡,朱高煦站定,轉身看着郭薇。

郭薇的睫毛一陣顫抖,臉頰如同桃花一樣泛紅,她低垂順眼地輕聲道:“多謝聖上恩寵不衰,今日妾身就像做夢一樣。”

朱高煦道:“薇兒是我的結髮妻。只要我有了,這些都是你該得的。事物都會舊,不過總歸新過;我記得那些心動的美好回憶,那份情義一直都在的。”

郭薇聽到這裡,她忽然擡起頭來,動容地看着朱高煦。她似乎記起了新婚之夜、朱高煦說過類似的這些話。

那是將近十年前的事了;以前朱高煦說他不會忘,遠遠比不上十年後再說一遍。郭薇的眼睛一陣水光晶瑩閃光,她含着淚笑了一下,聲音異樣地小聲道:“只要聖上不嫌棄就好。”

這也是她當年說過的話。

朱高煦伸手在戰陣上百戰磨-粗的手指,用指背揩掉她眼睛上的淚水,說道:“薇兒冷靜一點,咱們這便進去給祖先言語一聲。”

“嗯!”郭薇抿了抿朱脣道。

奉先殿內,太祖的畫像前面,香案下的磚石已修繕完整。下面的地道也被填平了,廢太子執政時期就已修好。不過朱高煦再次來到這裡,依舊頗有感概。

朱高煦一時間又想起了馬恩慧和妙錦,若無她們,自己焉有今日?他心道:所謂的道義情分,不應該將婦人排斥在外罷?

……數日之後,朱高煦便下詔:自本朝起,廢除後宮殉葬制度。接着他開始陸續冊封妃嬪。

大明朝後宮不循周禮,因此朱高煦先增設了一個“皇貴妃”的名位;並向沐府遣使,將安排禮儀、冊封黔國公沐晟的長女沐氏爲皇貴妃。

接着他馬上又冊封妙錦爲貴妃,姚姬爲賢妃,杜千蕊爲淑妃;三人皆賜予黃金印、鍍金冊。

並冊封段雪恨爲德嬪;朝-鮮國女子樸氏爲賢嬪。前陣子侍寢過的幾十個宮女,全部封爲各種美人、才人、選侍,取代原來的女官,掌管宮廷各機構的權力。

冊封后宮,如同封賞功臣武將,當事者都非常滿意。朱高煦在制度允許的最大限度內,給了後宮女子厚封,並不惜爲沐府增設皇貴妃名位。

只有妙錦似乎有點抗拒,但並非不滿意冊封。等到朱高煦直接下詔,並給她準備了冠服、印冊等物時,她也不好再強烈拒絕了。

朱高煦先是在官方邸報裡,趁講述先帝駕崩之事時,明確了妙錦的身份:忠烈景公之後,仁孝徐皇后義女。

接着他冊封妙錦爲貴妃,便能在公開的道義、名分上名正言順,而不再遮遮掩掩難以見人。至於那些不被朝廷認可的流言、野史,並不能作爲擺在檯面上的話題,最後只是爲後世增添一些談資罷了。

傳言裡,太宗皇帝曾許諾給妙錦冊封貴妃;而朱高煦爲了進一步給予功臣沐家回報、要冊封沐氏爲皇貴妃,究竟是爲了沐氏,還是爲了把貴妃名分給妙錦……這些密事大抵也能讓世人在茶餘飯後,悄悄爭論一番。

而這些事,當然都不能作爲朝廷上的話題;誰會用子虛烏有的傳言爲論據、拿到明面上與人講道理……

那些對冊封后宮之事不滿意的人,多是朝廷文官。大臣們在御門朝見時,議論的是另一番道理:有悖祖制。

太祖皇帝爲預防後宮干政,定下規矩大明皇帝的皇后與妃子,都要從民間挑選,不能選大臣勳貴的女子;以防外戚實力過大,干涉朝政。

朱高煦的母妃,仁孝皇后是中山王徐家長女,出身顯貴;但因太宗皇帝以藩王稱帝,早已娶了徐氏,不必遵循此制。朱高煦也是以藩王登基,所以皇后是武定侯孫女,有先例可循,亦無人再提此事。

然而大臣們的建議是:聖上稱帝之後、再冊封妃嬪,不宜從勳貴之家挑選。加上此時對沐氏冊封“皇貴妃”的禮節、還未進行,官員們便請旨重新考慮。

朱高煦辯解了一番。

他本來是雲南藩王,原先只想爲父皇鎮守邊陲,無心皇位;可是東宮一黨謀害君父,他纔不得已起兵,最終受臣民勸進、而入繼大統。

朱高煦稱,自己做藩王的時候,便曾當面求過父皇母后、想納沐氏爲夫人,並已告訴沐府;後來“伐罪之役”爆發,沒有機會辦這件事。但這個許諾,已讓沐氏在閨中等待至今。

今番若因他繼承皇位,而撕毀約定;有傷功臣顏面,有損沐氏名節,不是大義之舉,不利於爲天下表率。太祖祖制只能適應於以皇太子繼位者,藩王因國家有難而受推爲長,難以遵循舊。

文官裡的齊泰、胡濙、高賢寧等人都附議朱高煦的說辭,別的文官只得作罷。

於是朱高煦未採納大臣進言,仍派人去沐府辦採納等禮。

……幸好朱高煦事情辦得快,等他冊封沐氏的事情已辦得差不多了,解縉纔回到京師。若是遲幾天,解縉怕是會揪住封皇貴妃的事說,沒那麼容易就向皇帝妥協。

朱高煦聽說解縉從交趾省回京述職了,頓時感到微微一陣頭疼。

第四百七十章 洛容之戰(2)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厭的山第九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大事將發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仗義第七百六十八章 只因黃金第二百二十一章 熱鬧的壽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以惱怒第八百九十三章 存在感第四百九十二章 又聞解解元第七百七十五章 短歌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四百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從前有個小娘第三百六十八章 空蕩的莊嚴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可動搖第三百零三章 品茶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是不捨得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三百二十章 虎嗅綢絹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璧的炮聲(3)第七百三十章 正義天助第八百八十三章 鉅艦大炮的詩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道的太多第一百一十四章 物是人在第一百二十七章 嵐(4)第八百八十八章 戰鼓不息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翻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高地厚第五百九十八章 最美的婦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姓王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平安無事第四十八章 春捲第三十八章 戰場新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存在感第五百四十一章 看不開第四十七章 角度與結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風雨紅花第七百九十四章 聰明的一休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12)第八百零三章 雪之花瓣第六百五十九章 無法否認第八百二十九章 佳節第六百一十四章 沒排上用場第四百一十四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年老參第七百一十四章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七十一章 衣不如新第三百七十四章 暴食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五十七章 權變與誠意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情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型烏龜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二百零七章 義兄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八十九章 高陽王來了第四百零五章 不着痕跡第三百零二章 得道者多助第五百七十八章 忽好忽壞第七百八十一章 野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賢父犬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野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五十七章 援軍要來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決戰天府之國(6)第五百零二章 傳下去第四百九十四章 英國公的夢想第一百四十二章 櫻珞第三百六十六章 易驚的白兔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五百二十四章 一場雨第七百六十章 黯淡中點燃第八百零八章 生死由命第八十四章 順風順水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王的新衣第四十六章 兩頭牛第六百四十六章 黨羽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戰天府之國(8)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民表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第六章 另有高見第六百七十九章 講道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皇子第三百六十章 母儀之風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二百章 奢靡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雞肉下飯第八十五章 下雪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深淵萬劫不復第四百九十九章 嫁接巧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仁慈
第四百七十章 洛容之戰(2)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厭的山第九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大事將發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仗義第七百六十八章 只因黃金第二百二十一章 熱鬧的壽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以惱怒第八百九十三章 存在感第四百九十二章 又聞解解元第七百七十五章 短歌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四百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從前有個小娘第三百六十八章 空蕩的莊嚴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可動搖第三百零三章 品茶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是不捨得第四十章 開玩笑第三百二十章 虎嗅綢絹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靈璧的炮聲(3)第七百三十章 正義天助第八百八十三章 鉅艦大炮的詩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知道的太多第一百一十四章 物是人在第一百二十七章 嵐(4)第八百八十八章 戰鼓不息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翻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高地厚第五百九十八章 最美的婦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姓王第二百一十二章 杜鵑似血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平安無事第四十八章 春捲第三十八章 戰場新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存在感第五百四十一章 看不開第四十七章 角度與結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風雨紅花第七百九十四章 聰明的一休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12)第八百零三章 雪之花瓣第六百五十九章 無法否認第八百二十九章 佳節第六百一十四章 沒排上用場第四百一十四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年老參第七百一十四章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七十一章 衣不如新第三百七十四章 暴食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五十七章 權變與誠意第七百四十章 兄弟情分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型烏龜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二百零七章 義兄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馬馬第八十九章 高陽王來了第四百零五章 不着痕跡第三百零二章 得道者多助第五百七十八章 忽好忽壞第七百八十一章 野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賢父犬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野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五十七章 援軍要來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決戰天府之國(6)第五百零二章 傳下去第四百九十四章 英國公的夢想第一百四十二章 櫻珞第三百六十六章 易驚的白兔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五百二十四章 一場雨第七百六十章 黯淡中點燃第八百零八章 生死由命第八十四章 順風順水第七百八十七章 國王的新衣第四十六章 兩頭牛第六百四十六章 黨羽第三百九十三章 決戰天府之國(8)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民表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第六章 另有高見第六百七十九章 講道理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皇子第三百六十章 母儀之風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二百章 奢靡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雞肉下飯第八十五章 下雪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深淵萬劫不復第四百九十九章 嫁接巧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