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叛首難除

朱高煦每日的喜怒情緒,十分抽象。因爲他大多隻能通過奏章上的文字,充分發揮想象、才能理解大明疆域內各處發生的事。

而這種心情有時喜悅,如同得到了盛庸在日本國的消息。有時也很煩躁,最近兩天南北兩個方向都送來了壞消息。

一份是寧夏衛(銀川)的奏章,瓦刺部在秋季,竟然跑到河套地區來放牧了。當地武將上奏警示朝廷,並請求援軍。

朱高煦有一種挫敗感。他剛登基便進行了北征,在冰天雪地裡出生入死,沉重打擊了韃靼部;但此事的結果,似乎是讓西邊的瓦刺諸部壓力頓減,有了南下河套地區的跡象。朱高煦不得不暗自承認,武德初的北征沒起到甚麼作用。

朝臣舉薦宋晟的次子宋琥,帶兵到寧夏衛整飭軍務。宋琥世襲了他爹宋晟的官職和爵位,乃平羌將軍、西寧侯,並娶了朱高煦的妹妹安成公主,成爲駙馬,目前人在西寧。

宋琥既與太宗一系皇室聯姻,又是猛將之後,故有大臣舉薦。勢力擴張到西域地區的帖木兒死了之後,據報其內部正在內訌,來自西面的威脅也幾乎沒有了;因此朝廷認爲,可以調任宋琥至寧夏。

朱高煦雖然認可宋琥的先父宋晟,卻對妹夫宋琥不甚瞭解。他心頭有個更好的人選:何福。

何福在“靖難之役”、“伐罪之役”中,都在失敗那一方帶兵,戰績實在不堪。不過正因多次在戰場上交手,朱高煦纔對他比較瞭解,認爲何福還是有本事的。而且何福洪武年間在西北帶過兵,有經驗和舊部。

但何福在伐罪之役中有功,此時在京師錦衣玉食,把他弄到西北邊陲去,不知他是否滿意。

而朱高煦已經沒有妹妹,嫁給何福當兒媳了。倒是朱高煦的心腹大將韋達,還有個女兒待嫁閨中;然而大將們之間不斷聯姻,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朱高煦想起自己還有個小姑姑寶慶公主,小姑姑雖是太祖的小女兒,卻是在燕王府被朱棣養大的,也勉強算燕王府一脈的親人。在“靖難之役”時,朱高煦親口許諾過一個叫趙輝的武將、要將寶慶公主嫁給他,只要趙輝協助李景隆開京師城門;但那趙輝名聲不好,朱高煦在父皇面前說過壞話。後來趙輝又多次向太宗討要公主,太宗一煩躁就把他給砍了。

於是朱高煦頓時有了思路,讓何福家與皇室聯姻,然後去西北統領軍隊、也能叫人放心一些。何福好像有六個兒子,總得有一個品行不錯、並且未娶妻子的罷?

另一份則是剛收到的安南都督府奏報,一支從雲南駛入紅河的船隊,遭遇了安南叛軍餘孽黎利部的偷襲劫掠。明軍死傷百餘人,船上的礦銀、銅料、翡翠、紅寶石、上等茶葉被劫掠一空。

朱高煦大怒。朝廷的收入損失慘重,且沈家也虧損重大。這條運輸線路,又是朱高煦親自設計的,原先他頗爲得意,所以才非常生氣。

那黎利還曾煽-動刺客,欲對朱高煦不利。而今仍舊逍遙法外,讓朱高煦難以控制憤恨的情緒。

朱高煦的臉色很不好,但他總算沒有失態。

還好午膳有他喜歡吃的海味,有一盤清蒸鮑魚,才讓他有了些許寬慰。鮑魚蒸熟之後,肉已經掏出切好放在殼中,並在上面灑上了蔥姜佐料,吃起來很方便。朱高煦悶頭只吃一樣,宦官見狀,急忙派人去御廚叫人再取來。

於是朱高煦面前的桌案上,漸漸地堆上了一大堆殼。只等晚上瘋狂修車,當那一刻空虛的感覺籠罩心頭時,一切情緒都會煙消雲散。

很多事他都管不過來,得依靠文武大臣。而在安南國的張輔,這麼長時間究竟在幹甚麼?

……安南國大江(紅河)岸邊,正值旱季的天空清明湛藍。

此地位於東關城上游,已不屬於平原地區。新城侯張輔坐在馬背上,觀望河對岸,滿目皆是不大不小的山丘。視線不甚開闊,最遠只能看到大概四五里外的一座高山。

張輔跳下戰馬,走到江邊的灘地上,便看見水邊一些黑漆漆的殘破木頭、正在隨着浪子在水面飄蕩。大江對岸,不少安南人正在用網在水中捕撈着甚麼。

黃中跟了過來,沉聲道:“那阮景異到了黎利那邊,長時間幾乎毫無音信。此次事發,他也沒有傳遞消息。那廝會不會已經投靠黎利了?”

張輔沒有迴應,彎腰拾起了一塊木頭。

黃中接着說道:“若是阮景異事先告知叛軍動靜,船隊何至於毫無防備?他敢背叛都督府,咱們便將他的底細抖露出去,出口惡氣!”

張輔看了一眼後面侍立的騎兵,又與黃中對視一眼。黃中還算知趣,急忙住了嘴。

這時一員武將騎馬趕來,抱拳道:“大帥,芹站官鋪派人來報,守將逮獲了幾個村民,得知早在一月之前、便有叛軍奸細藏匿於附近的村莊中,那些村民竟隱瞞不報。”

立刻有人憤憤地說道:“只待大帥下令,末將等便帶兵將近左的郡縣全部蕩平,以儆效尤!”

“不先捉住黎利,我等所爲,只會淪爲笑柄!”張輔冷冷道。

衆將忙抱拳道:“是。”

張輔繼續率馬兵沿着大江巡視,次日才趕回東關城(升龍)。都督府很快便有人告知,安南國陳太后請新城侯儘快進宮議事。

在侍從的幫助下,張輔先卸了甲,穿上紅色官袍、戴樑冠,便乘坐馬車趕去了王宮。

太后沒在大殿上召見張輔,而叫宦官帶着他、到了後面一間不大的宮殿。只見宮女侍立兩側,國王陳正元端坐在正中的椅子上;而陳正元的側後、垂着一道珠簾,隱隱能看到裡面的身影,坐着的應該就是陳太后。

“下官拜見太后、國王。”張輔抱拳鞠躬道。

陳太后的聲音傳了出來,她用流利的漢話道:“新城侯請坐。”

張輔道:“謝太后。”

陳太后的聲音道:“我聽說了雲南船隊被叛賊劫掠、大明將士慘遭殺戮之事,心中萬分悲痛。請新城侯明鑑,附近百姓實屬無辜,他們只是懼怕賊首黎利罷了。望大明官軍勿要怪罪。”

張輔道:“這等事,下官必會先與太后商議。”

陳太后勸說道:“吾兒雖有官軍庇護,卻不敢失人心。黎利乃梟雄,非尋常之輩,若王室失人心,恐百姓心向叛賊。”

她停頓了一下,又道:“占城國最近一次劫掠升龍等地,過去不到十年。占城軍燒-殺劫-掠,沿路屠城,各豪族宗親皆深受其害,親眷喪命占城人之手者、不計其數。國人深恨之。

我國在都督府的提議下,向占城國索要承、化之地,以及峴港、會安;遭拒絕後,正在整頓兵馬。當此之時,只待我國發兵復仇,必定得各地豪族、官民擁護,情勢漸好。”

張輔聽罷,說道:“太后賢明,下官敬佩。下官已約束將士,不得擅自擾民;況官軍皆撤到東北,大江沿岸,唯有官鋪驛站而已。太后無慮。”

簾子裡輕輕晃動了一下,陳太后的聲音道:“王室已經下令,叫各處山地郡縣官員、經營蠶政,將來以蠶繭抵大明朝廷借款。不知朝廷許諾的火器、甲冑何時來到?”

張輔道:“下官會派快馬上奏,詢問兵部同僚,有了消息便知會太后。”

陳太后客氣地說道:“勞煩新城侯。”

張輔想了想,說道:“下官聽聞國王要親征占城,國王親軍、安南衆臣召集的兵馬一旦南下,北方難免兵力空虛;只怕叛軍得到消息,會趁虛而入,威脅大江地區。下官請太后同意,都督府調官軍暫時入駐升龍,預防後方叛亂。”

陳太后馬上同意了張輔的建議,並致以謝意。

張輔聽罷,便抱拳執禮:“下官告退。”

之前官軍大部撤出東關城,去了安南國東北地區屯兵;陳氏王室、以及擁護他們的大臣豪族,幾乎都支持官軍在安南國駐軍。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有實力較大的叛軍存在,現在當國的安南君臣害怕被叛軍清-算。

張輔便認爲,安南國存在叛軍、對大明朝廷反而有好處,或能制衡安南國王。但唯獨黎利不能容忍!

之前張輔中了黎利的奸-計,竟把陳仙真送去了京師、想討好聖上,結果弄巧成拙;這件事真是讓張輔惱羞成怒,主動放棄了征討日本國的機會,留在安南國對付黎利。

而且張輔與聖上的見解一致,認爲黎利是個大隱患。於公於私,張輔已下定決心,非得置之死地而後快。事情到了現在,他更加放不下,不然這兩年都白乾了;他也自信,如果連自己也對付不了這種躲躲藏藏的人,朝中應該沒有哪個大將還能做到。

張輔回到都督府後,又回憶了一陣。他是甚麼法子都用過了,各種準備也很多,仍拿黎利沒有辦法。

爲今之計,恐怕只能等待時機。而時機總是可遇不可求,張輔唯一能做到的,便是保持耐心。

第三百九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1)第一百八十一章 話劇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十四章 讓你叫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八百零九章 來去如風第二百四十七章 曾經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六十三章 大帥不見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城牆上的磚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七百零七章 掩耳盜鈴第四百八十四章 夜空下的角逐第二十六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三百九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1)第八百九十一章 事不如願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暗下的光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蹤跡難尋第二百八十三章 魂歸故里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易第六章 另有高見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慎獨第八百一十二章 博多的櫻(3)第一百九十一章 哪裡都是家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高地厚第一千零六十章 關係情感第四百七十五章 山中的炮聲第四百一十八章 擔當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事爲重第九十五章 幽香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三百一十三章 舉國抗敵(6)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茶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五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章 蕩其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時日無多第八百零八章 生死由命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自願忽悠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二百九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不及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猩猩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整天時間第三百五十章 惡犬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四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六百九十二章 退兵之議第八百三十四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五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十五章 誰是傻子第六十二章 事與願違第三百四十三章 志在必得第二百零五章 悔婚第三百六十三章 做錯了甚第七百九十三章 粕屋的小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之位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四十一章 酉時驚魂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五百五十五章 拔信無情第三章 豈能算了第二百零一章 牡丹與芍藥第三百九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13)第二百二十四章 玉器鋪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六十八章 夢先覺第八百八十三章 鉅艦大炮的詩意第六百一十六章 肖繼恩第三十一章 犬馬之勞第四百一十一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何自處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七百二十七章 海風再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利用第四十六章 兩頭牛第二百五十九章 佳節第七百零六章 黃金六萬兩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舊傷第二百三十三章 實相幻相第一章 洪公子第一百八十章 說容易做難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皇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六百二十五章 又有救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如夢如幻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月九州第五百一十五章 屋子裡放炮第一百九十八章 沈徐氏
第三百九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1)第一百八十一章 話劇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十四章 讓你叫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八百零九章 來去如風第二百四十七章 曾經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六十三章 大帥不見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城牆上的磚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七百零七章 掩耳盜鈴第四百八十四章 夜空下的角逐第二十六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三百九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1)第八百九十一章 事不如願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暗下的光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蹤跡難尋第二百八十三章 魂歸故里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易第六章 另有高見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慎獨第八百一十二章 博多的櫻(3)第一百九十一章 哪裡都是家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高地厚第一千零六十章 關係情感第四百七十五章 山中的炮聲第四百一十八章 擔當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事爲重第九十五章 幽香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三百一十三章 舉國抗敵(6)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茶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五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章 蕩其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時日無多第八百零八章 生死由命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自願忽悠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二百九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六十六章 來不及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猩猩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整天時間第三百五十章 惡犬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四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六百九十二章 退兵之議第八百三十四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五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五十五章 誰是傻子第六十二章 事與願違第三百四十三章 志在必得第二百零五章 悔婚第三百六十三章 做錯了甚第七百九十三章 粕屋的小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子之位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第三百四十一章 酉時驚魂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五百五十五章 拔信無情第三章 豈能算了第二百零一章 牡丹與芍藥第三百九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13)第二百二十四章 玉器鋪第七百零二章 野心與欲妄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六十八章 夢先覺第八百八十三章 鉅艦大炮的詩意第六百一十六章 肖繼恩第三十一章 犬馬之勞第四百一十一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何自處第六百五十七章 哪些人相信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七百二十七章 海風再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利用第四十六章 兩頭牛第二百五十九章 佳節第七百零六章 黃金六萬兩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舊傷第二百三十三章 實相幻相第一章 洪公子第一百八十章 說容易做難第四百五十六章 三皇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六百二十五章 又有救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如夢如幻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月九州第五百一十五章 屋子裡放炮第一百九十八章 沈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