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

話題的起因,還是和帝國體系有關。

陳景恪主張保護僱工權益,設立最低薪酬標準,讓百姓手中能有所盈餘。

“商業想要發展,就必須要讓百姓手中有錢。”

“百姓有了錢,才能消費才能去買東西,製造商品的人才能賺到錢。”

“製造商品的人手裡有了錢,就可以擴大生產,僱傭更多人幹活。”

“一般會接受僱傭的,都是失地的百姓。”

“他們有了一份兒穩定的工作能養家餬口,就不會鋌而走險,有利於社會穩定。”

“還有我一直強調的生產力,主動去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

“普通人是沒有能力去研究的,只有大商人才有能力。”

“他們手中有錢,爲了賺更多的錢,就必須去研究更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更多的商品。”

朱元璋則有些頭大,他感覺自己明白了,可這和他以往學到的知識相悖啊。

所以民富則國強的概念才能實現。

如果帝國體系能夠構建完成,大明有的是辦法度過衰退期。

可在古代,朝廷缺少這樣的手段。

陳景恪很是欣慰,這小子學的不錯。

有人將之歸結于思想的差別。

最簡單最常用的辦法,國債。

“生產技術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還不一定就能有收穫。”

但在古人看來兩者就是相對的,至少在大多數時候是相對立的。

難道前人都錯了?

“你說的咱有些懂了,可朝廷的利益在哪裡?”

“但是百姓手裡有錢才能消費,錢從哪裡來?”

“富人整天穿金戴銀,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也微乎其微。”

朱元璋更加疑惑:“對啊,這不是挺好的嗎?爲何還要多此一舉。”

“降低成本有兩個途徑,一是提高生產技術,降低商品的製作成本;二是壓縮僱工的薪酬。”

這纔是根本問題所在。

“工商業發展了,才能生產出更多的商品,才能給僱工發的起工資。”

“而壓縮僱工薪酬,是最簡單最直接最容易達成的。”

所以暫時沒必要說太多。

陳景恪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富民和強國,在現代人看來是相輔相成的。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大宗商品纔是經濟的大頭。”

“百姓手裡的錢再多,也不會進入國庫啊。”

“這對朝廷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朝廷不用法律確保僱工權益,恐怕大多數商人都會直接選擇這個辦法。”

朱雄英耐心的解釋道:“但是商人是要賺錢的,想要賺錢就要降低成本?”

“百姓手裡沒錢沒辦法消費,就會百業凋敝,我們的商業聯盟直接就崩潰了。”

“僱工拿到薪酬去消費,才能進一步刺激工商業發展。”

朱標緩緩頷首,說的很簡潔很直白,他也能聽明白其中的道理。

國庫沒錢就是沒錢,百姓手中有再多錢,朝廷調用不了也沒用。

“有地的人錢從地裡出,沒地的就給人做工。”

朱元璋不解的道:“那這和你設立僱工最低薪酬、確保他們權益有什麼關係?”

朱雄英接話道:“誰纔是消費的主力?百姓啊。”

朱標也不禁點頭,是這個道理啊。

現代科技發達,國家在需要的時候,有無數種辦法調用百姓手中的財富。

但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眼下說太多反而會增加他們的憂慮感。

“到時候僱工幹一天活,連肚子都填不飽,拿什麼去消費?”

“如果僱主不需要負責,他們就會變本加厲的壓榨殘害僱工……”

“而且百姓也保不住自己的錢財,最終所有錢都會流入商人手裡。”

藏富於民往往會養出一羣尾大不掉的豪門豪商,反過來掣肘朝廷。

不過資本並不會一直處在正向循環,也會有衰退期。

陳景恪卻以爲,更大的原因在於,古代朝廷缺少足夠的手段調用百姓手中的財富。

“而且做工也會有受傷甚至死亡的可能,誰來賠償?”

而加稅,往往會被官僚地主利用,成爲他們進一步壓榨百姓的手段。

讓真正貧窮的人更加活不下去,最終只能造反。

而且朱元璋說的事情也確實存在,財富是向少數人匯聚的。

財富兼併沒有辦法阻止。

直到陳景恪穿越前,這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各國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延緩這個過程。

然後利用稅收,對財富進行二次分配,讓最底層的人有一口飯吃。

僅此而已了。

那麼多大佬都沒解決的事情,陳景恪自然也解決不了。

所以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

“就算不這麼做,土地財富兼併也不會停止。”

“發展工商業,讓百姓手中有錢。然後讓錢流動起來,朝廷從這個過程中徵收到足夠的賦稅。”

“有了稅,朝廷就能做許多事情。”

“比如養活一支強大的,只效忠於朝廷的軍隊。”

說到這裡,陳景恪就沒有繼續再往下說。

但他的意思,大家都聽懂了。

掌握住刀把子,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朱雄英舔了舔嘴脣,說道:“都是韭菜而已,長的旺盛了纔好收割。”

話題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

但陳景恪卻並不準備就這樣收場,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還沒有說出來,怎麼能結束呢。

“陛下、殿下,你們覺得我方纔那套推理邏輯對嗎?”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後怒了,啥意思?

“老子都相信了,你別和咱說剛纔那一套是錯的啊。”

朱標也一臉疑惑,方纔的推理邏輯完全沒有問題啊。

朱雄英先是疑惑,然後似乎想到了什麼,恍然大悟:

“答案沒錯,但推理過程錯了。”

朱元璋更疑惑了,什麼意思?

朱標也很疑惑,推理過程就是有錢了才能更好的消費,才能促進商業的發展,纔有助於提高生產力。

答案就是給百姓鬆綁,讓百姓有錢能消費的起。

這個過程沒錯……不對。

想到這裡,他也恍然大悟,說道:“這是商人思維,一切以營利爲目的。”“朝廷作爲國家的統治者,不能只考慮利益,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是否如此?”

陳景恪讚道:“殿下英明,正是如此。”

朱元璋也終於明白是什麼意思了,說道:“你小子是真會忽悠人,咱都被你給忽悠住了。”

“你就直接說吧,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陳景恪正色道:“正如殿下方纔所說,朝廷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那麼爲什麼朝廷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這個責任又是什麼?”

朱元璋眉頭緊皺,在他想來這不是一句廢話嗎。

朝廷就是朝廷,統治黎民蒼生,不就應該要承擔更大責任嗎?

朱標卻陷入了沉思,對啊,朝廷爲什麼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個責任是誰賦予的?

現在官面上的說法是天賦皇權,大家都理所應當的認爲,這是天給的任務。

可朱標自己是不信這一套的,那麼沒有‘天’,這個責任是誰給的?

他腦海裡不由自主的,浮現出陳景恪曾經講過的大禹治水故事。

“契約論,百姓給國家繳納賦稅,換取朝廷的保護。”

朱雄英連連搖頭,接話道:“不對,至少不全對。”

“契約論雖然比天賦皇權先進,但也是一種片面的說法。”

“比如,沒有人希望死亡,百姓不會賦予國家殺死自己的權力。”

“可國家確實存在着死刑,這不符合人性的基本邏輯。”

“不過您能有這一番認識,已經很不錯了。”

朱標是最見不得這小子嘚瑟的,放在平日裡肯定會訓斥一頓。

今天卻沒有生氣,反而謙虛的求教道:

“你可有更好的解釋?”

朱雄英乾脆的道:“沒有,但我知道,不論是誰賦予了國家這樣的責任,我們都要將其做好,否則就是改朝換代。”

朱標點點頭,又將目光看向陳景恪,希望他能給出解答。

陳景恪依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盛世盛世,什麼叫盛世,標準是什麼。”

朱元璋理所應當的道:“外無強敵,百姓安居樂業,吏治清明,可爲盛世。”

朱標的回答言簡意賅:“國泰民安。”

朱雄英的回答就霸氣多了:“萬國來朝,物產充足,百姓富足,可爲盛世。”

陳景恪回道:“殿下的回答言簡意賅,國泰民安可爲盛世。”

“那麼問題來了,國泰和民安,誰在先誰在後?”

不等他們回答,他就先自顧自的說道:“在朝廷來看,自然是國泰在前,民安只是實現國泰的途徑。”

“大家嘴上喊着國泰民安,實際上真正的目的就只有國泰。”

“只是因爲民安了國才能泰,所以纔會去追求民安,纔會將民安提高到很高的地位。”

“那麼,如果民不安也能實現國泰,又有幾個朝廷還會在乎民安?”

朱元璋面色陰沉,一句話都不說。

朱標嘴巴張了張,想要反駁,卻說不出一個字。

朱雄英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才說道:“百姓更看重民安,只有國泰才能民安,所以他們才祈求國泰。”

“如果沒有國他們也能安,也就無所謂忠誠,是不是如此?”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每逢亂世,百姓都會自發的往安全的地方遷徙。”

“即便這個地方是異族建立的國家,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

“甚至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來武裝那個國家,用來攻打中原王朝。”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陛下方纔所說的。”

“所以我纔會一直強調‘華夏’這個概念,就是要告訴世人,我們是華夏後裔。”

“當所有人都接受了這個概念,就會生出族羣認同感。”

“以後再遇到異族入侵,他們纔會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族羣。”

朱元璋露出深思之色,以前他以爲陳景恪強調華夏概念,是爲了大明的正統性。

現在看來,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果然,這個人從來都是走一步看十步。

當伱以爲看透他的計劃,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給你驚喜。

朱標想的則是另外一層東西:“所以,朝廷和百姓的追求是有所不同的,是嗎?”

陳景恪頷首道:“準確的說,是帝王將相的追求和普通百姓不同。”

“百姓對盛世的要求只有吃飽穿暖,而帝王將相心目中的盛世,從來就是個人的文治武功。”

這話有點赤裸裸的打臉了。

不過在場的祖孫三人都沒有生氣,反而認真的傾聽。

“爲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民安。”

“比如漢武帝,他打匈奴是因爲受不了這個屈辱,還是爲了保護百姓?”

“當然,也有可能是兩則兼有。”

“但以漢武帝的操作來看,定然是前者居多。”

祖孫三人皆點頭不已,看看史書上對漢武帝晚期的描寫就知道了。

完全是一副國家破敗民不聊生的亡國之相。

打匈奴沒錯,帝王將相獲得了文治武功,百姓得到了安寧,算是多贏的局面。

但後期的驕奢淫逸、窮兵黷武,就有大問題了。

“能在追求文治武功的同時兼顧民安的,就是大家讚頌的明君了,比如唐太宗。”

“他平均五年發動一次大型戰役,就是爲了讓將士們得到休息,讓民間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生產。”

“他這麼做真的是出於愛民之心嗎?我不知道。”

“但從他那句‘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什麼端倪?

從亂世走出來的他,知道百姓過不好會造反。

所以纔會與民修養生息。

“可他是怎麼想的不重要,正所謂論跡不論心,我們只需要看他是怎麼做的。”

“他確實做到了兼顧國泰和民安,所以纔會被世人讚頌。”

“所以,在我看來,盛世就是國泰和民安達成平衡。”

祖孫三人不禁點頭,君王實現文治武功的追求,百姓獲得安寧,確實可以稱之爲盛世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一直在想辦法打壓儒家,但並不是因爲我反對它。”

“恰恰相反,我很支持儒家成爲顯學。”

“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提出了大同世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而這,也是我畢生的追求。”

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434章 學傻了第410章 造體系第416章 身份帶來的使命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311章 用工荒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452章 明勳宗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77.第176章 異常第23章 再出手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420章 官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2章 突破口第443章 南洋話事人禪位大典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458章 上鉤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366章 法第38章 聖人言第369章 憑空變出土地?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0章 演戲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禪位大典第309章 那啥無題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51章 無題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446章 人禍天災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449章 舉世震驚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283章 留聲機第481章 二楊相會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77.第176章 異常第237章 無題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486章 秦國,危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7章 將計就計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34章 新篇章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242章 新羅婢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13章 思烹狗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427章 奇觀加信仰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75章 竹書紀年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407章 蠹蟲傳請假一天第47章 貨幣第24章 奇藥第390章 太子長子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
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434章 學傻了第410章 造體系第416章 身份帶來的使命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402章 朱楨不如一頭豬第385章 閣老們頭上的人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311章 用工荒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452章 明勳宗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77.第176章 異常第23章 再出手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第420章 官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22章 突破口第443章 南洋話事人禪位大典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458章 上鉤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366章 法第38章 聖人言第369章 憑空變出土地?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0章 演戲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491章 大型pua現場禪位大典第309章 那啥無題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51章 無題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446章 人禍天災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449章 舉世震驚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283章 留聲機第481章 二楊相會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77.第176章 異常第237章 無題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486章 秦國,危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7章 將計就計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34章 新篇章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242章 新羅婢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13章 思烹狗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427章 奇觀加信仰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75章 竹書紀年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407章 蠹蟲傳請假一天第47章 貨幣第24章 奇藥第390章 太子長子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