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學傻了

老朱對殷薯有多重視呢。

一句話來形容:吃住都在殷薯地旁邊的窩棚裡。

他真就在地頭搭了個窩棚,一點都不誇張,儘管幾十米外就是房屋。

馬娘娘也是一日三趟往這邊跑。

嗯,主要是負責給老朱送飯。

把陳景恪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的還以爲兩口子在玩角色扮演呢。

但他們倆確實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殷薯確實好活,很順利的發芽出苗。

一個月後苗成,仔細數了數總共有苗106顆。

對於這個出苗率陳景恪倒沒說啥,大塊紅薯本來就不適合育苗。

前世普遍都採用中小塊的,出苗率高還不浪費。

最後插秧種植,正好夠半分地的。

接下來就是照顧了,老朱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觀看長勢。

每天除草捉蟲,照顧的別提多仔細了。

又長了一個多月,秧苗鬱鬱蔥蔥非常的喜人。

陳景恪卻食指大動,前世紅薯葉可是一道美食啊。

即便後來工作了,還經常去鄉下摘紅薯葉吃。

於是在他的鼓動下,老朱採摘了一些肥嫩的葉子,馬娘娘親自下廚製作。

炒了一盤菜,還製作了卷菜饃,還有菜窩窩頭。

實話實說,馬娘娘的廚藝一般。

然而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別的原因,大家吃起來卻都覺得非常美味。

老朱一個勁兒的誇讚:“好吃,真是好東西啊。”

“結的果子能吃,葉子也能吃。”

“青黃不接的時候,採摘一點葉子也能應應急。”

朱標啃了一口菜窩窩頭,點頭說道:

“比一般的野菜口感好太多了。”

一般的野菜都比較粗糙,口感其實並不好。

殷薯葉口感更加細膩,說它是正兒八經的菜都不過分。

陳景恪手裡的筷子就沒停過,畢竟這種熟悉的味道幾十年沒吃過了。

最後吃的老朱都急眼了:

“你這臭小子,就不能給我留一點。”

“別吃了別吃了,你個不孝的混小子。”

馬娘娘笑的非常開心:

“餓極了秧藤搗碎了也能吃,就算自己不吃,用來喂牲畜也是頂好的飼料。”

朱標說道:“確實如此,這殷薯渾身上下都是寶啊。”

朱元璋看着不大的地塊,忽然嘆道:

“就是數量太少了,靠這樣育苗,不知道何時才能普及天下。”

陳景恪這才停下筷子,笑道:

“加快育苗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就是成本有點高。”

朱元璋驚喜的道:“你有辦法?快說。”

陳景恪說道:“您老忘了溫房了嗎。”

“這些秧藤就是現成的苗,剪下來移栽到溫房,冬天也能生長。”

朱元璋一拍腦門:“哎呀,怎麼把這麼重要的東西給忘記了。”

“快快快,把所有溫房裡的菜都剷掉,全都給咱種成殷薯。”

“再命工部立即興建新的溫房。”

馬娘娘沒好氣的道:“你看你一驚一乍的,和毛孩子一樣。”

“溫房裡的菜剷掉冬天吃什麼?全都吃鹹菜嗎?”

“再說了,就這麼點秧藤,又能移栽多少。”

“讓工部加緊修建新溫房就可以了。”

老朱也冷靜了下來,笑道:“哎,還是妹子你說的對。”

然後下令,工部修建溫房,以種植殷薯。

所謂溫房就是前世的大棚種植,中國早就有的技術。

陳景恪弄出玻璃之後,就用玻璃造了一批溫房,滿足皇宮使用。

還能在冬天時不時的賞賜給羣臣一些。

大冬天能吃到新鮮蔬菜,對朝廷權貴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更何況還有聖眷在裡面。

所以皇宮裡的蔬菜,不少人盯着呢。

也因此,宮裡的工匠在這方面的技術,是非常成熟的。

接到命令後,工部很快就在皇莊修了新的溫房。

然後在儘量不影響殷薯長勢的情況下,進行了剪藤扦插。

最後又給弄了兩畝地的殷薯出來。

不過老朱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了宮裡的這半分地上。

畢竟這是最初的試驗田,殷薯產量多少還需要它來證實。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就進入了十一月份。

紅薯終於進入了收割時刻。

即便還沒有開挖,大家也已經從高高隆起的根部,判斷出產量不會低。

現在的問題就是,能有多高。

老朱特意邀請了滿朝文武,以及京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前來見證這一時刻。

畢竟不能給人留口舌不是。

方孝孺和解縉自然也來了,對於這高產良種他們自然也很感興趣。

尤其是解縉,他早就等着試驗結果出來,好在報刊上大肆宣揚呢。

爲了等這一天,他都沒敢過度報道發現新大陸的事情。

在衆人的目睹下,老朱挖出了第一鏟。

他挖的很小心,生怕把果實給傷到了。

很快一大串殷薯就被挖了出來,大大小小加起來足足有六個。

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了驚呼。

最後上秤一稱,重達一斤一兩。

即便早有心理準備,得到準確結果,所有人都忍不住再次驚呼出聲。

一顆苗結果就是一斤一兩,這裡有一百零六顆呢。

就算平均一顆結果一斤,那也是一百零六斤。

要知道,這可是半分地,相當於一畝地兩千一百多斤。

這已經不是畝產千斤了,而是兩千斤。

這個結果,實在太驚人了。

可事實就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接下來羣臣也顧不上形象了,一窩蜂的去挖紅薯。

沒有工具的就直接下手挖。

一旁的解縉看的非常感慨:“若羣臣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興。”

方孝孺笑了笑說道:“人是複雜的,今日能爲了良種失態,明日……”

說罷搖頭不語。

陳景恪走到兩人身邊,說道:“不管怎麼說,至少在這一刻,羣臣的心都是至誠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表現的很至誠。

在衆人的努力下,半分田的殷薯很快就被挖了出來。

最後上秤一稱,不多不少正好一百零六斤。

這個結果再次引起衆人驚呼。

半分田一百零六斤,畝產就是兩千一百多。

這可是畝產兩千斤啊。

湯和眼珠子一轉,立即下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羣臣也反應過來,立即跟着祝賀。

什麼陛下仁慈,上蒼纔有此良種降下云云,一個比一個誇的厲害。

良種當前,最不喜歡阿諛奉承的老朱,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不過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對這個產量給出了中肯的看法:

“咱這半分地,用的最好的水肥每日精心照料,普通百姓家哪有這個條件。”

“所以正常產量不可能這麼高的。”

李善長接話道:“不過就算折半,也是驚人的產量了,此實乃陛下之功也。”

其他人紛紛附和,都是陛下的功績啊。

甚至有人喊出了大明將永無饑饉的口號。

對此大家都是一笑了之,純當他高興瘋了口不擇言。

方孝孺的唯物史學早就給出過定論,生產端固然重要,但分配端也同樣重要。

很多饑荒並不是生產端出問題,而是分配端出了問題。

這個理論已經爲越來越多人所接受。

殷薯產量高固然好,可靠它想實現永無饑饉就是笑話。

不過也不能因此就否認它的優勢。

糧食多了,漏給底層的就多一點,能少餓死一些人。

至於品嚐殷薯,這個建議沒人敢提。

就這麼點全都是種子,誰敢提議吃種子糧啊?

不過老朱也不是死板的人,挑出一些特別小或者有損傷的,給大家每人分了一小塊。

品嚐之後清脆甘甜,吃起來口感非常好。

這下衆人再無疑慮,此真乃濟世良種。

陳景恪也被分到了一小塊,只有一顆雞蛋黃那麼大。

他仔細品嚐,確實是前世的味道。

二十多年沒吃,他都快忘記這種味道了。

但他相信,以後前世的種種,必將在這個世界出現。

甚至發展前景還要超過前世。

這就是他穿越最大的意義。

解縉品嚐過後不停點頭,表示回去一定要大書特書,向天下人介紹這良種。

陳景恪就趁機將薯葉的吃法,以及薯藤的用處都大致講了一下。

這讓解縉更加高興。

百姓最困難的,就是糧食收穫前的那兩個月。

舊糧吃完新糧未收,俗稱青黃不接。

那段日子最是難熬,百姓只能吃野菜過日子。

即便現在生活有所改善,在青黃不接的時期,百姓依然是半糧半菜勉強果腹。

如果薯葉子也能吃,那對百姓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好消息。

接着他又仔細詢問了殷薯的種種情況,包括育苗、種植、照料等方法。

陳景恪就趁機將前世的經驗,夾雜着告訴了他。

等這些消息傳開,能爲殷薯的推廣創造一些條件。

看着興奮的衆人,方孝孺卻說道:

“恐怕世人永遠都不會知道,良種的發現,景恪居功至偉。”

解縉不解的朝他看去。

陳景恪也很莫名其妙:“良種是陳永和他們千辛萬苦尋回,與我有什麼關係?”

方孝孺說道:“若無你主張開海,他們哪有機會出去探險。”

陳景恪露出一個大無語的表情:“那照你這麼說,這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功勞。”

“若沒有祖宗哪來的我們,沒有祖宗造出來的船,我們怎麼出海?”

“我看你是研究唯物學研究出毛病來了。”

“雖然萬事萬物都有內在聯繫,不能孤立看待,可也不是你這種聯繫法啊。”

解縉也失笑道:“方兄你研究學問研究傻了啊,這話可不能對外人說。”

“否則人家還以爲陳伴讀要搶人功勞呢。”

方孝孺皺眉道:“我這麼說真的有問題?”

陳景恪肯定的道:“有,有大問題,你這簡直就是地痞盲流思維。”

方孝孺卻露出釋然之色,說道:“那就好,看來我之前確實糊塗了。”

這下輪到陳景恪和解縉搞不懂了,你這是鬧哪門子?

方孝孺解釋道:“很多東西想的太深反而容易入魔,最近關於內在聯繫方面,我就有點魔怔了,把握不好度。”

“方纔問你,不過是想讓你幫我確認一下界限在哪。”

陳景恪瞭然的點點頭,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複雜的問題能解決,簡單常見的問題反而會陷入迷茫。

“這事兒咱們回頭在討論,而且我的《大同世界》也是時候發佈了。”

“你們兩個都去幫我看看,做最後的審覈。”

兩人都眼前一亮:“好,你終於肯出手了。”

——

接着老朱就宴請羣臣,以慶祝殷薯豐收。

陳永和等八十多人也被邀請參加。

這可把一羣人高興壞了,要知道之前他們都是普通百姓,隨便一個胥吏都能拿捏他們。

哪能想到,有遭一日可以參加皇家宴會。

而且今天的文武百官一個比一個和氣好說話。

當然,他們也不是傻子,知道原因是什麼。

更知道,這種和諧僅限於此時此地。

宴會上,老朱當場表示要給陳永和封侯,其餘人皆有封賞。

這下衆人狂喜,站出來叩謝皇恩。

羣臣都毫無意見,畝產千斤的結果一出來,封侯就是必然的。

還是那句話,皇帝要是不封他們都敢罷工抗議。

而且傳出去也沒人會幫皇帝說話。

後人看到這段歷史,也會罵皇帝昏庸。

陳景恪趁機提議,要爲所有人樹碑立傳,包括那些死在路上的人。

“都是華夏的勇士,大明的壯士,理當受萬民紀念。”

對此老朱自然也沒有意見,這事兒說起來也是他們父子的功績。

畢竟良種是在他們當政時期發現的。

紀念的越隆重,就愈發能襯托皇家的功績。

陳永和等人對他也是感激不已,陳伴讀果信人也。

當初說要爲衆人樹碑立傳,沒想到現在還記得。

第二天,封侯的旨意就下達了。

陳永和爲壯良侯,其餘人各有封賞,最低也是個勳位。

真可以說惠及子孫。

畝產千斤的良種被證實,民間瞬間就沸騰了。

這個消息以驚人的速度,向天下傳播。

每到一地,都能引起巨大的討論。

不過也不是沒有人懷疑,畝產千斤怎麼可能。

這不扯淡的嗎。

然而沒多久大明週報的加刊就發行了。

頭版頭條就是良種的消息,並且用一整個版面介紹了殷薯的特徵、播種和食用方式。

這一下再無人懷疑。

大明週報作爲唯一一家媒體,代表的就是朝廷,它的信譽自然沒有人懷疑。

於是天下沸騰。

總結起來一句話,百姓無不盼望良種到來。

就在這個時候,朱雄英從南方滿載而歸。

兩方面的滿載而歸,一方面是政治上的目的基本達成,諸部落同意了強制學習華夏思想。

二方面是後宮,多了六名嬪妃,個頂個的漂亮。

不過他的回來,正如之前離開那般,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

就連老朱、馬娘娘都沒空搭理他,因爲蒸汽機研究院終於有成果了。

比起這個,甚至良種的事情都要往後稍一稍。

第34章 新篇章第488章 無間道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458章 上鉤第431章 良種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00.第100章 廷議第360章 無題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445章 喜憂參半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444章 禍不單行86.第86章 我能治啊210.第209章 陽謀第251章 新的課題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397章 死有餘辜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65章 滄海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41章 漢四郡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84章 兩極反轉第370章 新大陸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43章 呂宋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441章 他配嗎第84章 徐達還朝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11章 鴕鳥朱標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7章 將計就計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493章 有爲無爲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209.第208章 無題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3章 奪嫡旋渦第373章 大戰將起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53章 社會模型請假一天第15章 太孫伴讀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485章 將相之才100.第100章 廷議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404章 朱標的帝王課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
第34章 新篇章第488章 無間道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458章 上鉤第431章 良種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00.第100章 廷議第360章 無題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484章 科技就是玩具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445章 喜憂參半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444章 禍不單行86.第86章 我能治啊210.第209章 陽謀第251章 新的課題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417章 給過年增加點顏色第397章 死有餘辜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65章 滄海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41章 漢四郡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84章 兩極反轉第370章 新大陸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43章 呂宋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441章 他配嗎第84章 徐達還朝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11章 鴕鳥朱標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374章 問問我的艦炮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7章 將計就計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493章 有爲無爲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209.第208章 無題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419章 再補一塊短板第3章 奪嫡旋渦第373章 大戰將起第477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53章 社會模型請假一天第15章 太孫伴讀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485章 將相之才100.第100章 廷議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404章 朱標的帝王課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