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一劍的重要

也不知道多長時間,就在朱由檢心情複雜的胡思亂想的時候,一陣急匆匆的腳步在帳門口響起,一個聲音緊張的詢問:“王爺可在帳內?”

毛文龍就淡淡的回答:“王爺正在帳內處理緊要軍機,命令我等看守帳門。”

“我有緊急情報要彙報,請見王爺。”

毛文龍就淡然的回答:“你是從京城來的,京城的事情由內閣決斷,內閣不能決斷太子決斷,太子不能決斷,由皇后決斷,京城的事情是不需要王爺決斷的,你回去吧。”

結果那個聲音卻突然尖利了起來:“毛文龍,你是什麼意思?我星夜兼程趕到這裡來,自然是有大事稟報王爺,你卻阻擋,你居心何在?”

毛文龍就再次淡然的說了一遍剛剛說的話,“我再說一遍,京城的事情由內閣決斷,太子決斷,內閣和太子不能決斷,由皇后決斷,京城的事情是不需要王爺決斷的,難道你沒聽明白嗎?我是絕對不會打擾王爺的,我也絕對不會讓你見的。”

“孫師傅,毛文龍這是造反,他是不是將王爺囚禁起來了?”

孫師傅停了一下,就堅定的從復了毛文龍的話:“京城的事情由內閣決斷,內閣不能,太子決斷,太子不能,由皇后決斷,京城的事情是不需要王爺決斷的,難道你沒聽明白嗎?”

這個人的倔強開始犯了:“今日我若是見不到王爺,我立刻回京,將毛文龍的罪狀公佈天下,還有你孫承宗,趨炎附勢的狗東西。”這個官員對毛文龍不假以顏色,這是大明朝廷中官員的異類。

在大明的朝廷之中,所有的官員對毛文龍的態度就是,努力的工作進入他的法眼,然後步步高昇,因爲毛文龍的一句評價,比吏部的推薦還要管用,雖然當初毛文龍組織的孤臣黨已經解散了,但現在朝堂中悄悄的流行毛選官。

即便搭不上毛文龍的線,但也絕對不惹他,因爲毛文龍的一句惡評,比100個御史言官唧唧歪歪彈劾一年還要惡劣。昨天晚上的一句惡評,第2天就會丟官罷職,說不定就是抄家滅門。

而這個官員竟然敢直接指責毛文龍,尤其帶上了皇上兄弟的老師,結果只能是兩個,一個是京城裡真的出了大事,一個就是東林的餘孽,想要憑藉這個事故,提高自己的名聲威望。

多了的根基是全天下的士子,毛文龍只是藉助天災,除去了他們的精英,但天下士子是殺不絕的,也絕對不能殺絕的。只能扶持畢懋康山東學派,從新解釋聖人思想慢慢改造。但無論如何改造,總有些頑固不化不是。

但是不管是哪一條,朱由檢現在昏迷的消息是絕對不能透露一分的。

雖然在京城裡有有內閣主政,太子監國,皇后垂簾聽政,但那不過是備胎中的備胎,他們的是沒有辦法和威望如日中天的天啓皇帝能夠相提並論的。在這個大明帝國,身負重望被百姓擁戴的皇帝,已經被圍困在了敵人的包圍圈內,雖然當事人和救援的人,都知道危險幾乎不存在,但天下百姓不知道,爲此而人心惶惶。

但也只是人心惶惶,因爲大家心中還有一個底,皇上一旦有了什麼閃失,大明帝國還有土木堡之變之後的備胎,那就是精明幹練的八賢王。

朱由檢經過這些年的兢兢業業,展現了他的能力和風采,同時有他哥哥的威名籠罩,遮蔽了他的種種缺點,所以在所有大明百姓的心中,除了寬厚仁德的天啓皇帝之外,精明幹練勵精圖治,而且潔身自好勤儉持家的朱由檢,這已經是這個大明帝國不二的皇帝人選。或者是攝政王的人選。

不管怎麼說,母儀天下的皇后,雖然被所有的百姓所崇拜尊重,但女人執政,在這已經固化思想了的男尊女卑時代,是不能被人接受的,除非是萬不得已。

而一旦皇上被圍,八賢王這出了狀況的消息一出,緊緊凝聚的大明,就可能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混亂結局。

對於這樣的狀況,已經有了足夠的從政經驗的朱由檢,當然明白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於是就再也不裝昏睡聽牆角,將宮女遞到嘴邊的湯勺推開,直接坐起了身,閉上眼睛,讓自己從混沌中清醒一下,直接站起了身。

一直在身邊伺候的太監,趕緊上前攙扶搖搖晃晃的他,朱由檢卻推開了他們,低聲的吩咐:“鎮定,一定要鎮定,除非本王倒下,否則靠近我身邊兩步,本王事後必殺之。”

兩個太監趕緊誠惶誠恐的退後兩步,但是兩雙眼睛卻緊緊的盯着這個王爺,一旦他有搖晃的可能,寧可死也要扶住他,這是奴僕們的責任。

握緊雙拳,輕輕的掂量一下,閉上眼睛,讓自己暈暈的腦袋清醒一下,深深的吸一口氣,讓新鮮的空氣進入自己的肺部,給自己增添力量。然後氣定神閒的邁步走向大帳的門口。“孫師傅和毛帥說得對,京城裡的事有內閣太子監國決斷,太子不能決斷,有垂簾聽政的皇后掌握,這是規矩,所以你回去吧,我要處理軍前事務。”

朱由檢氣定神閒的出現在門口,讓孫師傅和毛文龍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而最關鍵的是,他認同了自己兩個人的說法,這是對原則的認同。

這是一個禮部的官員,右侍郎,當他看到朱由檢氣定神閒的出現在了門口的時候,除了面色比原先更加清白之外,倒也沒有什麼異樣,於是就鬆了口氣。

“王爺,京城朝堂——”

朱由檢突然斷吼一聲:“難道我說的還不明白嗎?不要在這裡婆婆媽媽,趕緊給我滾回去。”

這個官員就咕咚跪倒:“王爺,京城決對不能沒有你——”

朱由檢猛地抽出了毛文龍腰間的寶劍,一劍揮出砍下了這個侍郎的人頭。

這樣的舉動,讓孫傳中和毛文龍大吃一驚。

朱由檢對着身邊的人吩咐:“讓這個混蛋帶來的家人過來。”

小太監急急忙忙的去了,不大一會兒,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者戰戰兢兢的過來,看到倒在地上無頭的主人的屍體,雖然嚇得已經半死,但卻沒有哭喊。

朱由檢提着血淋淋的寶劍,對着他冷冷的道:“將你家主人的頭顱,帶回到京城,然後在午門廣場上,展示三天。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我滅了你全家九族。”然後丟下手中帶血的寶劍,頭也不回的回到了大賬裡,再也沒有了聲息。

看着有些搖搖晃晃腳步虛浮的朱由檢的背影,看着即將跌倒,幾個小太監急急忙忙撲上去扶助的他,孫承宗和毛文龍就滿懷着真正的驚訝,互相看着,久久的沒有說出一句話,然而兩個人的心思,卻是五味雜陳。

朱由檢這樣的舉動做的相當對,雖然這個大臣,真正的重臣,急匆匆連夜從京城跑過來,就足以說明,京城一定是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但現在的局面博雲詭異,只要不是內閣發過來的,不是太子發過來的,不是皇后發過來的,而出於其他任何一個臣寮發過來的,都應該堅決的不予接待。否則必將發出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對於朱由檢,會有許多大臣認爲,當初朱由檢出於對皇上的忠誠,所做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他就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他對皇位依舊覬覦。

而對整個朝廷的運作來說,也是一場災難的打擊,那就是原先種種安排,都是一種扯淡,就會立刻讓整個大明陷入羣龍無首的地步。同時也會向皇太極透露一個消息,他包圍的皇帝並不是可有可無,天啓皇帝發出的那5份詔書,也等於是狐假虎威,明顯的顯示出外強中乾。

到時候皇太極不惜一切力量一點突破,拿住了天啓皇帝,那整個大明就真的沒有任何挽回的機會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旦旦誓言,就成爲了天下的笑柄。

這個官員可能的確帶來的是一個重大的非常重大的消息,但朱由檢的這一劍,卻消除了大明可能滅國的危機。

用這個大臣他的一顆腦袋,在午門展示三日,就是向全國的官吏和百姓表明,大明鐵血的政策不變,大明的政治規劃絕對不會因爲任何事情而改變。

這一劍,表明了朱由檢的決心。

但也是這一劍,讓毛文龍下定決心,即便是自己魚死網破,也絕對不讓朱由檢成爲崇禎。

第1256章 曹文詔之能第137章 百姓之心第606章 暗訪林丹汗第344章 奪城第464章 東林集會第056章 長途奔襲第1138章 全面鋪開第1695章 朱常洵的才華第1201章 強勢壓服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777章 萬象更新第1094章 相互靠攏第1192章 勢力遍佈天下第015章 漢軍出動第1687章 崇禎之死第1006章 中日海戰-改變第109章 朝鮮拒入第564章 細心安排第261章 主殺熊廷弼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339章 救援第1208章 天啓出更第388章 議論監軍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978章 武裝到牙齒的艦隊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184章 死守缺口第906章 朝鮮王的算計第396章 溫馨的感覺第1394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135章 東江鎮要***第1264章 天下局勢第605章 勝利閱兵第118章 我們反擊第851章 奴才 不再是同胞第225章 大肆採購第1370章 關寧鐵騎 出擊第1150章 曹文詔之死第322章 灘塗遭遇戰第1214章 天下勤王急第004章 狀況不妙第605章 勝利閱兵第1026章 必死無疑朝鮮王第372章 近鄉情怯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415章 雄師強軍第998章 海面之上炮聲隆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638章 夜襲第035章 計算繳獲第118章 我們反擊第814章 李永芳的算計第794章 目標不變 繼續幹第776章 平息風潮第247章 絕不賑濟第344章 奪城第478章 滅債主滿門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413章 視察東江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1229章 改革的痛並快樂第833章 強攻牛毛寨第089章 根據之爭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1345章 朝鮮的敵意第1281章 山東投降第1234章 泄露天機第281章 招商引資第495章 世子駕到第641章 拒絕投降的藉口第661章 需要發展的皮島第1184章 新式武器第944章 恢宏的火器戰爭第1425章 前功盡棄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559章 殺奴令出第1225章 天啓遺照第1064章 大和島條約第854章 再回薩爾滸第837章 挖人祖墳的道理第207章 朝鮮的消息第476章 繼續戰鬥第371章 霹靂手段第861章 強悍的正紅旗第1232章 一劍的重要第1107章 搶奪兵權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790章 有奸佞第150章 遼東百姓第1190章 暗中佈置第1312章 騎兵與火槍第536章第135章 百姓的年第1137章 積極備戰第235章 互相推諉第1123章 李旦的野望第1433章 銀子多了是禍害(關於金融的一點淺見)第994章 整軍備戰2第1045章 新的條例
第1256章 曹文詔之能第137章 百姓之心第606章 暗訪林丹汗第344章 奪城第464章 東林集會第056章 長途奔襲第1138章 全面鋪開第1695章 朱常洵的才華第1201章 強勢壓服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777章 萬象更新第1094章 相互靠攏第1192章 勢力遍佈天下第015章 漢軍出動第1687章 崇禎之死第1006章 中日海戰-改變第109章 朝鮮拒入第564章 細心安排第261章 主殺熊廷弼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339章 救援第1208章 天啓出更第388章 議論監軍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978章 武裝到牙齒的艦隊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184章 死守缺口第906章 朝鮮王的算計第396章 溫馨的感覺第1394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135章 東江鎮要***第1264章 天下局勢第605章 勝利閱兵第118章 我們反擊第851章 奴才 不再是同胞第225章 大肆採購第1370章 關寧鐵騎 出擊第1150章 曹文詔之死第322章 灘塗遭遇戰第1214章 天下勤王急第004章 狀況不妙第605章 勝利閱兵第1026章 必死無疑朝鮮王第372章 近鄉情怯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415章 雄師強軍第998章 海面之上炮聲隆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638章 夜襲第035章 計算繳獲第118章 我們反擊第814章 李永芳的算計第794章 目標不變 繼續幹第776章 平息風潮第247章 絕不賑濟第344章 奪城第478章 滅債主滿門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413章 視察東江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1229章 改革的痛並快樂第833章 強攻牛毛寨第089章 根據之爭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1345章 朝鮮的敵意第1281章 山東投降第1234章 泄露天機第281章 招商引資第495章 世子駕到第641章 拒絕投降的藉口第661章 需要發展的皮島第1184章 新式武器第944章 恢宏的火器戰爭第1425章 前功盡棄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559章 殺奴令出第1225章 天啓遺照第1064章 大和島條約第854章 再回薩爾滸第837章 挖人祖墳的道理第207章 朝鮮的消息第476章 繼續戰鬥第371章 霹靂手段第861章 強悍的正紅旗第1232章 一劍的重要第1107章 搶奪兵權第027章 最後時刻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790章 有奸佞第150章 遼東百姓第1190章 暗中佈置第1312章 騎兵與火槍第536章第135章 百姓的年第1137章 積極備戰第235章 互相推諉第1123章 李旦的野望第1433章 銀子多了是禍害(關於金融的一點淺見)第994章 整軍備戰2第1045章 新的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