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論關寧的作用

天啓微服小帽坐在椅子上艱難的扭捏着,魏忠賢義憤填膺的站在天啓的身後,朱由檢也面容尷尬,心中也升起一股憤憤不平。

聽魏忠賢和弟弟回報說毛文龍要帶病回皮島,主持對建奴牽制進攻大計,因激動再次昏倒的消息之後,天啓也真的被毛文龍的忠君愛國的實際行動所感動了,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在魏忠賢和信王弟弟的陪伴下,悄悄的出宮要親自探視這個一心爲國的忠臣。

於是三個人就悄悄的出了皇宮,有魏忠賢帶着輕車熟路的跑到了毛龍的家裡。

毛文龍剛看到天啓的時候簡直就驚掉了下巴,但看到天啓的一身打扮,也明白了什麼意思,於是就沒有將這天啓的身份告訴這些屬下,一切依舊是平常。

當然在病榻上,毛文龍的病情更加加重了,但是要回皮島出征的決心卻是更加堅定了,準備簡單的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動身起程,這讓天啓感動的無以復加。

而就在這個時候,聽到消息趕來的那些孤臣黨員們已經到了,於是毛文龍就將天啓皇帝三人留在了屋子裡,他到外面院子裡接待這些人。

天啓也想親自聽聽毛文龍的孤臣黨的意見,所以就我接受了這個聽壁角的角色,也算是直接體察民情。

結果這一聽,就讓他在尷尬之餘,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平時天啓皇帝幽居在皇宮之中,他所面對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大神,都是人精,尤其袁崇煥還是東林黨人,所以他得到了東林黨的全力支持。當然,每一次談起這事的時候,東林全是一面倒的讚揚,孫承宗還是皇帝的師傅,深得皇帝的信賴,所以他說的話,也就被皇帝認爲是絕對正確的,結果這個徐徐推進的政策當然就不能被人詬病。

但是今天坐着毛文龍院子裡的這些人,除了一個沈光祚幾個之外,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小官兒,還有就是一些清貴的勳貴子弟,他們算是底層人,而往往事情真理就在這底層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人的手中。

今天這一番抱怨,卻正好說出了事情的本質,尤其和毛文龍戰功的對比,真正做到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即便天啓再被矇蔽忽悠,但在最直白的對比中,他也感覺到孫師傅和袁崇煥的策略似乎有些不妥了。

天啓聽着外面的議論,不由得疑惑的詢問身邊的兩人:“難道朕當初的決斷是錯了嗎?難道孫師傅錯了嗎?難道袁崇煥真的是大言搪塞朕嗎?”

這一番連續的詢問,讓身邊的兩個人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明顯的已經看出來,魏忠賢和自己的弟弟已經開始懷疑這個策略了。一直掏錢的魏忠賢已經明顯的表現出了憤憤不平和絕對的拿錢餵了狗的表情。

但天啓的這個問題有人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門外的毛文龍。

毛文龍咳嗽一陣,這讓所有的人都閉上了抱怨的嘴。

喘息一陣之後,毛文龍有氣無力的道:“大家的抱怨可以理解,事情正如大家所說的,但大家說的對也不對。”

張之及就憤憤不平的問到:“怎麼是對,怎麼是不對呢?”

毛文龍就掰着手指頭給大家分析道:“先說這對,孫師傅和袁大人的策略的確太過保守了,一味的以堡壘徐徐推進,真的耗費太大,進度太慢,尤其用這個辦法讓關寧軍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惰性,沒有了進去之心,只是一味的希望固守,這對整個軍心士氣的培養不利。將士們敢戰能戰之心不是靠着口號才能培養出來的,是依靠不斷的和敵人廝殺戰鬥才能培養出來,就比如我皮島的兄弟們。”

坐在一邊的皮島將士就將他們的身軀挺直,驕傲的看向其他人。

“我們沒有城堡,也從來不依賴城堡,我們就是和敵人野戰死拼,雖然每戰,我們都要付出比敵人多上幾倍的死傷,但我們正是用這種辦法,培養出了面對強敵不退縮的精神,也正是用這種辦法,讓建奴看到我們也沒有絕對的底氣能夠在不付出代價的情況下輕易取勝,所以,我們在心理上就有了能戰勝建奴的底氣,在心理上讓建奴感覺到我們上屢敗屢戰而不可戰勝的。”

大家對毛文龍的論斷佩服無比,因爲他說的對,也說出了關寧前線和毛文龍東江鎮的本質區別。

楊嗣昌不由得拍手感嘆:“是啊,這就是關寧和東江鎮的本質區別,一個是屢敗屢戰,錘鍊出堅韌不屈,一個是屢戰屢敗,士氣喪盡畏敵如虎。誰優誰劣,這就一目瞭然了。”

是啊,事實就是事實,明明白白的擺在這裡呢,一個是不依靠壁壘,也無壁壘可依靠,就帶着沒有後援,沒有支持的兄弟們死戰,屢敗屢戰,卻越打越強,即便在不久前已經損失慘重,按照規矩習慣應該修養生息,但一聞國朝有險,就立刻不顧自己安危繼續出戰,此不爲英雄,此不爲爲國忠君,還有哪個?

而一個抱殘守缺,只是一味的築城龜縮,擁兵十幾萬,靡費國帑無數,卻是屢戰屢敗,最終坐擁十幾萬,不過是蒙古人可能的搖擺就驚慌失措,就一日三書,就要求困頓疲憊的東江鎮將士再次出戰,就要求外面那個已經病體纏身根本不能動的主帥再次上陣,爲他們去排憂艱難,這樣的局面還用人說嗎?即便是一個孩子都知道誰優誰劣了。

天啓和魏忠賢朱由檢就只能面面相覷,但心中的波瀾卻是翻江倒海。

“但是,孫師傅也有對的一面。”

在這樣不公正的待遇下,毛文龍有氣無力的聲音卻有如天上驚雷,讓人振聾發聵。於是天啓和魏忠賢朱由檢就立刻支楞起耳朵傾聽,傾聽他到底想說什麼,其實,更是想在毛文龍的嘴裡,聽到他變相的爲自己的決斷錯誤的辯解,這樣也是在給三個人一個下臺階的藉口和辦法,現在,毛文龍的聲音是他們最想聽到的,是他們爲自己辯解錯誤的最大藉口。

不管怎麼說,承認自己錯誤,對一個人,即便是聖賢也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聖人說朝聞道夕死可也,那是大道,大道,其實是不會被理解的,其實往往是大道,更接近於只是忽悠別人而不是自省自己的論調。

毛文龍眯着眼睛,面對和煦的秋日陽光,再感受下下面一羣黨員熱切的目光,接着自己的話題,淡然道:“其實,諸位也說錯了。”

喘息了一口:“我之所以說諸位說錯了,是因爲,孫師傅面對的,其實依舊是我們國朝和建奴的主要戰場,我們的大明的將士已經被打怕了,當然,這裡不包括我東江鎮的將士。”

東江鎮的兄弟們就一起再次提起了胸膛。

這是毛帥對自己這些兄弟們的肯定,大明所有的軍隊都被打怕了,但唯獨我們東江鎮沒有怕,這是一個武人的驕傲。

“但我們要承認”毛文龍努力的將身子挺直“之所以如此,之所以我們東江鎮能如此,是因爲我們還是借了孫師傅的光的。”

承認別人的作用,不能一味的讓自己感覺到無邊的驕傲,這很有必要。

“而我說的不對,是因爲正是有了孫師傅和袁崇煥大人,他們在遼西大張旗鼓的築壘推進,養兵煉兵,才壓迫住建奴不能全力顧我皮島東江鎮,才能讓我們能夠面對空虛的遼東大展手腳,這就是正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此這種政策一直推行下去,建奴必滅。”

這樣的論斷纔是公允之論,也纔是最正確的面對後金建奴的辦法。

一個勳貴子弟就大聲的質問:“雖然毛帥說的對,但孫師傅和袁崇煥也太烏龜了吧,一味的縮着脖子捱打,一味的止步不前,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給建奴以壓力?”

躲在屋子裡聽牆角的天啓也感覺毛文龍說的對,看來孫師傅的辦法也不是一無是處,但這個勳貴子弟說的也對,總是耗費無數卻只是這麼龜縮不出,那的確不是辦法。

“是的,孫師傅過於保守了,戰爭要想取勝,就得出擊,一味防守是絕對不會取得勝利的,正所謂只有千日做賊,哪裡有千日防賊的,只要防賊時候一個疏忽,最終賊還是會的手的,孫師傅也應該在徐徐推進之時,尋機對建奴給與打擊纔是,這樣也是正奇相輔相成,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天啓就點點頭:“是這個道理,看來自己回去得給孫師傅下箇中旨,好好的將毛文龍的說法告訴他,在這樣一無建樹的徐徐築壘,不但百姓心生怨恨,也會讓建奴放鬆這裡,轉而全力壓迫東江鎮毛帥,不行,該出兵得出兵啊。”

結果今天的這番論斷,卻導致了不久之後,孫師傅的得力手下,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兵敗柳河。柳河之敗,對大明對後金的戰爭來說,根本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敗,但其後來的結果影響是巨大的。

言官當時立刻跳出來撕咬,彈劾這個中間派,最終逼迫孫承宗離職,患上膽小怕事的東林黨人高第督師。當然,這個罪狀最終被後來恢復的東林扣在了閹黨的腦袋上,是閹黨不想忠臣在朝,逼走了孫師傅。

高第上任,一切單憑袁崇煥調度關寧,於是整個關寧前線再次退回到消極防禦之中,再也沒了進取之心,而每年所費錢糧卻扶搖直上,直到徹底的拖垮了大明財政,導致整個大明的敗亡,

當然,這都是後話,這都是現在毛文龍的這些話被天啓聽到後惹來的結果。這也算是毛文龍這個上串下跳的大活人改變的一次歷史吧。

然後毛文龍就對張之及小胖子道:“之及兄弟,聽說這次皇上委派你帶着三千國公的親兵親自保護信王上山海關閱兵是嗎?”

一提這事,當時張之及就無比的自豪:“正是,不但如此安排,而且皇上還親自恩賜官爵給我,我現在可以是真正的孤臣黨員了,因爲我現在是官,官拜大明左軍都督府檢事,掛兵部郎中,大明守備,終於可以上陣殺敵了。”

“就你,當個打手還行,行軍佈陣上陣指揮,你行嗎?”

“哥哥別小看我,我們家可是將門出身,行軍佈陣那是祖傳的。”然後嘿嘿一笑:“再說了,我也不是一個人,楊嗣昌大人做我助手,其實,我只要聽他的,約束好我的三千家丁就成了。”

聽到這個安排,毛文龍就放心了,皇上讓小胖子帶着一個勳貴營加上三千家丁保護信王,其實就是有爲信王培養班底的意思。但這些都是小年輕,真的遇到敵人,打打殺殺絕對行,但保護信王安全的指揮調度,那絕對不行,所以,皇上就安排了同是孤臣黨的楊嗣昌坐鎮,這樣的安排是非常穩健的。

但其實這樣的安排還是如毛文龍當初想的那樣,其實就是將毛文龍的孤臣黨變相的轉移到信王名下,看來,皇上還是不放心自己這個第三方勢力,怕不受控制啊。

毛文龍就鄭重的道:“之及和文弱兄弟,保護信王是天大的事情,千萬馬虎不得,萬一有敵情出現,在座參與保護的兄弟們,即便是拼到最後一個人也一定要保護信王安全,這不但關乎信王一個人的安全,最主要的是關乎整個大明的威信,這纔是重中之重啊。”

小胖子和楊嗣昌再加上即將出行的勳貴子弟一起站起來大聲保證。

但毛文龍還是不放心,其實他是真的不放心,信王出去閱兵的消息已經天下皆知,萬一建奴出兵劫殺,即便他們不能越過遼西防線劫殺,鼓動收買蒙古部落劫殺也是有可能的,信王不能死,不單單是會對大明的士氣給於打擊,最主要的,這個小傢伙可是後來的皇上,他死了,天啓就沒有嫡親的兄弟施行兄終弟及,大明就可能出現一場皇親傾軋鬥爭,那將是一場絕對血淋淋的大亂,就比如要是後世崇禎的兒子哪怕有一個逃到南方,就不會讓南明出現這樣的結果,南明說不定還真能反攻回中原呢,結果南明卻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奪嫡和互相指責正統上去了。

這事情可千萬不能在現在就出現啊。不可能?拉倒吧,從來沒有的大閱兵大演習都出來了,從來就沒有的朱由檢赴山海關檢閱三軍的事情都被自己鼓搗出來了,皇太極不是傻子,難道他就不有所舉動嗎?一切皆有可能啊。

“你們一定要全力以赴,但我還是不放心,我現在就下令我東江鎮水師陳忠,裝運兩千火器營的兄弟,立刻調集艦隊沿着海岸和你們並行,一旦有不測,你們立刻保護信王向海邊衝,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護信王上船。千萬,千萬。”

毛文龍在外面這樣的安排,當時讓天啓欣慰,讓信王感動了,能讓心理偏向陰暗的信王感動,不容易啊。

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837章 挖人祖墳的道理第172章 進退兩難第682章 將士百戰歸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320章 扈爾汗的評估第888章 除惡務盡第813章 經濟來源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79章 堅定不移第859章 甘心赴死第892章 李永芳的決斷第108章 前無去路第739章 大事不好第695章 百戰而歸第998章 海面之上炮聲隆第1224章 四面合圍第288章 販賣食鹽第482章 趙南星的反擊第1269章 條件第223章 堵門之戰5第1301章 艱難的局勢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061章 增援阿敏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311章 暗潮涌動第026章 大聲邀戰第618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657章 孤臣黨跳出來了第1215章 故做糊塗第1218章 兩皇陣前會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第628章 走投無路的多倫第227章 大搬運第1688章 圍攻天啓第1235章 雙方都堅持不住了第1274章 行不通的戰略第159章 啦啦隊的作用第049章 被逼一戰第580章 皇太極的領悟第220章 堵門之戰2第093章 搶佔象關第173章 攻擊富有集第586章 向北,進攻第271章 接受安插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1060章 朝鮮太上皇第1148章 父子齊上陣第588章 悲壯的援軍第402章 百戰而歸第1423章 建奴的慈悲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686章 收買太監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1261章 滅清 清君側第390章 歸來該殺第610章 雞毛令箭來了第646章 決死反擊第312章 佔據黃古堡第338章 邀戰第692章 深謀遠慮第882章 密謀兵變第445章 皇上賜宴第352章 皇太極到來第1398章 一心尋死的皇帝第1336章 靜待第055章 困獸阿敏第1206章 機關算盡空歡喜第1353章 皮島危機第253章 漏洞百出第1074章 攻佔金川第280章 帝師督師第632章 戰陣前的討論第1222章 壕溝鎖城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891章 勾結死敵第330章 目標旅順第1040章 出兵朝鮮第686章 收買太監第1437章 燒錢計劃第1446章 又是一場亂局第1190章 武裝遊行第1209章 大變突生第650章 林丹汗的戰爭第1219章 議論裁撤錦衣衛第220章 堵門之戰2第1203章 殘忍的戰法第1699章 戰爭 沒有結束第375章 主動出擊第1338章 初勝第1209章 大變突生第1276章 昏招迭出第141章 躍躍欲試的羣臣第474章 反咬回去第575章 戰陣烈第1292章 目標鳳城
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837章 挖人祖墳的道理第172章 進退兩難第682章 將士百戰歸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320章 扈爾汗的評估第888章 除惡務盡第813章 經濟來源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79章 堅定不移第859章 甘心赴死第892章 李永芳的決斷第108章 前無去路第739章 大事不好第695章 百戰而歸第998章 海面之上炮聲隆第1224章 四面合圍第288章 販賣食鹽第482章 趙南星的反擊第1269章 條件第223章 堵門之戰5第1301章 艱難的局勢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061章 增援阿敏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1086章 叛國者與愛國者的界定第311章 暗潮涌動第026章 大聲邀戰第618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657章 孤臣黨跳出來了第1215章 故做糊塗第1218章 兩皇陣前會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第628章 走投無路的多倫第227章 大搬運第1688章 圍攻天啓第1235章 雙方都堅持不住了第1274章 行不通的戰略第159章 啦啦隊的作用第049章 被逼一戰第580章 皇太極的領悟第220章 堵門之戰2第093章 搶佔象關第173章 攻擊富有集第586章 向北,進攻第271章 接受安插第1256章 內外交困第1060章 朝鮮太上皇第1148章 父子齊上陣第588章 悲壯的援軍第402章 百戰而歸第1423章 建奴的慈悲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686章 收買太監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1261章 滅清 清君側第390章 歸來該殺第610章 雞毛令箭來了第646章 決死反擊第312章 佔據黃古堡第338章 邀戰第692章 深謀遠慮第882章 密謀兵變第445章 皇上賜宴第352章 皇太極到來第1398章 一心尋死的皇帝第1336章 靜待第055章 困獸阿敏第1206章 機關算盡空歡喜第1353章 皮島危機第253章 漏洞百出第1074章 攻佔金川第280章 帝師督師第632章 戰陣前的討論第1222章 壕溝鎖城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891章 勾結死敵第330章 目標旅順第1040章 出兵朝鮮第686章 收買太監第1437章 燒錢計劃第1446章 又是一場亂局第1190章 武裝遊行第1209章 大變突生第650章 林丹汗的戰爭第1219章 議論裁撤錦衣衛第220章 堵門之戰2第1203章 殘忍的戰法第1699章 戰爭 沒有結束第375章 主動出擊第1338章 初勝第1209章 大變突生第1276章 昏招迭出第141章 躍躍欲試的羣臣第474章 反咬回去第575章 戰陣烈第1292章 目標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