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圍攻天啓

西海子積水潭旁的通惠渠碼頭,無數的明軍正如潮水一般,瘋狂的向積水潭小山上的匯通祠進攻。

而被圍困在這裡的天啓皇帝和他的大臣們,面對這樣瘋狂的進攻,表現出了足夠的鎮定。

想當年在壩上草原,比這樣更多更兇殘的敵人,他們都見過了,經受過了。在他們的眼中,對面的敵人不算什麼。

太監們都拿起了刀槍,沒有刀槍的就拿起了木棍石塊,還有拆除周圍圍牆的磚瓦做武器。在反正過來的錦衣衛的幫助下,在唯一的一條通向山頂的道路上,組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將一次又一次敵人的進攻打退。

皇后和宮女以及老弱的王公大臣,都已經被各式各樣的龍舟花船撤退到湖水的深處去了,所以,天啓皇帝現在很安心,也很從容淡定。

王強提着他的火槍,就蹲在大殿的最高點,悠哉遊哉的發射着他的槍彈。每一聲槍響,對面的敵人羣中,就會有一個指揮的軍官倒地斃命。

而每一次當那些太監們組成的防線出現危機的時候,王強帶來的那100個偵緝隊將士,就會衝出去,輕鬆的挽救危機,並將敵人重新攆下山去。

在這些強悍的偵緝隊隊員的眼中,這些所謂的山西兵,不過是一羣土雞瓦狗,根本就不值得他們全力以赴拼殺。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毛帥的家屬,保護天啓皇帝和皇后。

而那幾千個錦衣衛和太監,在深通兵法的楊嗣昌調度下,也是遊刃有餘,尤其是在被王強不斷獵殺敵方指揮者的情況下,更是將整個山頭保護的密不透風。

當昨天福王朱常洵進京之後,就迫不及待的被羣臣們推上了寶座。

當他坐在那個15年前就應該自己做的寶座上,不由得老淚縱橫,心潮澎湃起伏,在獲知自己的第2個侄兒已經吊死在煤山,發出了一片唏噓感慨之後,再得到了自己的第1個侄兒,還在西海子受苦,當時接受了東林黨人的建議,決定解脫這個侄兒的痛苦。

將自己帶進來的3萬大軍,分出2萬來,衝上城頭,抵抗已經到達北京城下的毛文龍。另一半人馬,交給了兵部尚書王在晉,進攻西海子,將未來的隱患,毛文龍的旗幟殲滅。

當時這些人馬,準備匯合包圍西海子的3萬錦衣衛的時候,卻讓他們失望了。因爲那三萬錦衣衛一看到朱常洵篡奪了皇位,他們心中唯一的一股信念堅持,也就徹底的崩塌了。這些錦衣衛就一鬨而散,一部分徹底的跑回了家,躲起來。一部分乾脆投向了天啓皇帝,堅守他們天子親軍的責任,擔負起了保衛皇上的重任。

高大火紅的院牆被推倒了,一萬多山西軍如潮水一樣衝進了西苑,對天啓和他的羣臣進行了絕死的進攻。

但是深通兵法的楊嗣昌第一時間,就放棄了其他任何地方,直接佔據了這個唯一的制高點,憑藉着三面湖水,只有一面通道的有利地形,將忠心耿耿的太監和錦衣衛,在合編之後,進行了殊死的抵抗。

王在晉面對再一次如潮水一般狼狽逃回的將士,在後面急的跳腳,不顧斯文的大聲咒罵。這次內閣的決定,就是要速戰速決,絕對不能拖延時間。

現在毛文龍已經兵臨城下,崇禎已經死了,天啓也必須得死。只要砍掉了毛文龍的這個藉口大旗,他就是師出無名。

同時,一直人心惶惶左右觀望的京城百姓,沒有了這杆大旗,也就只能承認弘光朝爲正統。他們就會穩定下情緒,接受朝廷的指揮,幫助朝廷守城。如此一來,天下局勢就將徹底的逆轉,沒有了名義和民心的毛文龍就只能剪羽而歸,縮回到他的東江鎮去。從此之後,大家就隔海而治,東林君子們就徹底的掌控了這個老大帝國,徹底的成爲了這個帝國的真正主人。

至於那個弘光皇帝,他還得意洋洋的以爲他真的成了天下共主,不過就是從太原的豬圈裡,轉到紫禁城的這個豬圈,若論空間,他還沒有太原那麼大呢。

然而越是着急,卻越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自己從一早就開始進攻,一直都到了紅日西斜,竟然連一羣太監和花拳繡腿的錦衣衛組成的防線都攻不破,而且死了十幾個將官,死傷了兩千多將士。

由於時間的拖延,京城的百姓已經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對,已經開始有人伸頭探腦的在四周觀望,查看情況。

天啓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王在晉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京城裡的百姓明白,自己這羣人想要殺了天啓皇帝,絕對會有所反應,到那時候事情就不可爲了。

將幾個領兵的大將招呼到眼前,一向斯文的王在晉也丟掉了斯文的表象,露出了他猙獰的真面目:“時間已經不多了,現在不要再顧及什麼,立刻將大炮拖上了,給我炸平了那個山頂,一定要做到全力覆蓋,雞犬不留。

這幾個山西過來的將領早就想這麼做了,多次提出建議,卻都被這個傢伙給阻攔了。藉口就是炮聲一響,就會驚動周圍的百姓,那時候局面就會徹底的崩潰。

在這幾個山西的將領來看,一羣百姓能鬧出什麼事情?大家也不是沒有見過。在座的每一個人手中在出外剿匪的時候,哪一個不順帶着圍剿了沿途的富庶村莊?那些百姓見到官軍,一個個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你要殺他,他們就乖乖的跪在地上,伸出脖子,連一個敢喊一聲求饒的都沒有。

結果不用大炮,只用強攻,就損失了接近2000自己手下的兄弟,那些可都是自己的嫡系,更有許多人是自己的家族子弟,或者是被親戚朋友拖着進來的。目的一個從龍之功,來京城搶功勞,當大官兒的,可不是來這裡送死的。就這麼白白的死去,自己怎麼回去和那些已經收了人家銀子的家屬交代?

這下,得到了尚書大人的同意,這些山西將士立刻指揮人,將閒在後面的十幾名大炮推向了前線,然後一字擺開,用上了珍貴的開花彈。

一門門黑洞洞的炮口直接指向了山上那一座輝煌的宮殿,只要一聲令下,大炮轟鳴中,那裡即便是泥塑的菩薩,鐵打的金剛,也將轉眼淹沒在血火硝煙之中,成爲齏粉,更別說那身眼凡胎的狗屁皇帝了。

第287章 閱兵迎客第1237章 扳倒袁崇煥第1067章 穩住鐵山第587章 訣別第392章 無功該殺第505章 平臺召對第1205章 陷害皇帝第1297章 抓了李永芳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358章 海灘拉鋸第1260章 崇禎元年第080章 變性阿敏第648章 對袁崇煥的反應第1115章 互相交換第323章 大陣崩潰第1388章 引狼入室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573章 信王出更第1004章 中日海戰-交鋒第648章 對袁崇煥的反應第1354章 全民動員第457章 暴打文官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635章 人間地獄第1251章 滅清還是伐明第470章 大朝會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156章 東林第算計第1371章 南方大捷第116章 鳩佔鵲巢第396章 溫馨的感覺第1121章 烈火焚城第1214章 天下勤王急第1265章 暗藏玄機第407章 胡攪蠻纏第450章 投桃報李第984章 衆叛親離第614章 屠殺草原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662章 勢利小人的養成第648章 朵顏族滅第899章 大炮兵主義的野望第1697章 過把癮就死第639章 恐怖的營嘯第236章 毛文龍的作用第1209章 大變突生第889章 監軍歸來第454章 兒子來了第029章 真實援軍第298章 鼓勵鬥毆第255章 監軍駕到第364章 火器呈威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229章 強弩之末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498章 袒露心扉(爆更中)第133章 摸清底細第1387章 背叛的朝鮮第1404章 平臺召對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016章 人頭軍功第333章 愛民之心第1271章 首蹬遼西第478章 滅債主滿門第654章 林丹汗的野心第1246章 挖他牆角第988章 混亂的戰鬥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1315章,四戰鎮江第203章 野心初現第405章 總結教訓第185章 再下鎮江第1400章 逆天改命第1327章 決死一戰第566章 論關寧的作用第1120章 火燒平壤第1264章 儒學的一點思考第1221章 驅民爲盾第913章 皇帝和督師的嫌隙第642章 驅奴爲兵第682章 將士百戰歸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798章 開議加捐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926章 先敲一筆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589章 信王 還是個孩子第1174章 都是王爺好啊第1220章 分兵行動第1437章 燒錢計劃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963章 信王就藩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1085章 談判的藝術第1206章 天大的棋局第786章 大朝會第1316章 遼西鏖戰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
第287章 閱兵迎客第1237章 扳倒袁崇煥第1067章 穩住鐵山第587章 訣別第392章 無功該殺第505章 平臺召對第1205章 陷害皇帝第1297章 抓了李永芳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358章 海灘拉鋸第1260章 崇禎元年第080章 變性阿敏第648章 對袁崇煥的反應第1115章 互相交換第323章 大陣崩潰第1388章 引狼入室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573章 信王出更第1004章 中日海戰-交鋒第648章 對袁崇煥的反應第1354章 全民動員第457章 暴打文官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635章 人間地獄第1251章 滅清還是伐明第470章 大朝會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156章 東林第算計第1371章 南方大捷第116章 鳩佔鵲巢第396章 溫馨的感覺第1121章 烈火焚城第1214章 天下勤王急第1265章 暗藏玄機第407章 胡攪蠻纏第450章 投桃報李第984章 衆叛親離第614章 屠殺草原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662章 勢利小人的養成第648章 朵顏族滅第899章 大炮兵主義的野望第1697章 過把癮就死第639章 恐怖的營嘯第236章 毛文龍的作用第1209章 大變突生第889章 監軍歸來第454章 兒子來了第029章 真實援軍第298章 鼓勵鬥毆第255章 監軍駕到第364章 火器呈威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229章 強弩之末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498章 袒露心扉(爆更中)第133章 摸清底細第1387章 背叛的朝鮮第1404章 平臺召對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016章 人頭軍功第333章 愛民之心第1271章 首蹬遼西第478章 滅債主滿門第654章 林丹汗的野心第1246章 挖他牆角第988章 混亂的戰鬥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1315章,四戰鎮江第203章 野心初現第405章 總結教訓第185章 再下鎮江第1400章 逆天改命第1327章 決死一戰第566章 論關寧的作用第1120章 火燒平壤第1264章 儒學的一點思考第1221章 驅民爲盾第913章 皇帝和督師的嫌隙第642章 驅奴爲兵第682章 將士百戰歸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798章 開議加捐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926章 先敲一筆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589章 信王 還是個孩子第1174章 都是王爺好啊第1220章 分兵行動第1437章 燒錢計劃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963章 信王就藩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1085章 談判的藝術第1206章 天大的棋局第786章 大朝會第1316章 遼西鏖戰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