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

李紹賢對於向迪勒拉山脈以東的開發不遺餘力,使得新洛陽的面積不斷的擴大,逐漸的佔據了迪勒拉山脈以東的廣大草原地區,這裡是後世世界上最好的牧場之一,具有世界糧倉和肉類基地的稱呼,但是現在還處於最原始的狀態,李紹賢就開始了對這裡的改造和發展,使得這裡的人們開始迅速的對外接觸。

原始的部落生產的效率肯定是非常低下,新洛陽帶來的新式工具、農具在這裡非常暢銷,但是這裡沒有固定的貨幣,主要是以以物易物的貿易形勢,但這並沒有妨礙人們使用新式工具、農具的積極性,也沒有打擊商人們的交易熱情。大量的牛羊牲畜在吃用不完的情況下,人們只好放棄,但是這些遠來的商人們願意使用他們的鍋碗瓢盆、鐵犁、鐵杴、精美的服飾來交換,這讓他們非常高興,開始的時候,甚至都不知道互相的價值,一口精美的鐵鍋就可能換來一頭肥碩的壯牛,一把可收的砍刀就可以換來一批健壯的坐騎,這就讓那些商人們趨之若鷲。

商品交換的高度發展,逐漸在這裡流行了大明的貨幣,比如銅幣、銀元,以爲無論是商人還是土著人都發現以物易物的交易有時候很不方便,就選擇了銅幣、銀元作爲商品的一種保證。李紹賢面對這種情況,就適時的見了一座鑄幣廠,爲了保證這些銅幣、銀元不會被一些奸詐的商人投機取巧,李紹賢就採用了水壓機鑄造,以大明本土的銅幣、銀元爲模板鑄造出了精美的貨幣,不料另一個情況出現了,這些精美的貨幣好多都被那些土著人收藏起來當做了裝飾品。當李紹賢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有些哭笑不得,爲此貨幣鑄造廠就開展了另一項業務,那就是專門鑄造一些精美的飾品用來銷售,竟然獲得了不菲的收益,這是另一個意外之喜。

隨着領地的不斷髮展,李紹賢就繼續培訓大批的基層管理人員,這些基層管理人員第一個接受的就是大明的文字,必須要認識五百以上的漢字,能夠熟練使用這些漢字的人才能成爲小鎮一級的地方官員,要想得到再大一些的地方官員,就必須認識一千以上的漢字,這就再次讓學習漢字的高潮在這裡興起。人們逐漸的認識到,只有掌握了這些漢字才能更好的融入新洛陽的發達地區,才能生活得更加舒適,從而達到了漢字在這裡的迅速普及,新洛陽地區的漢字學校也就是這樣在廣大的地域裡不斷建立。

對於開始擴張的土地面積,李紹賢建立了十幾個省份,各省都設置了省長,這些省長自然就是由大明的本土官員來當,其餘的就從最早的新洛陽地區選拔。爲了保證對這些地區的有效控制,無論從金錢上,還是從武器裝備上,李紹賢都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制度,並且警告那些來自大明本土的官員,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章制度,否則將面臨嚴厲的處罰,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不能齊心協力的搞好對這裡的有效治理,將來他們這些人可能似無葬身之地。僅僅佔據這裡人口十幾分之一的大明本土官員自然知道這樣的危險性,他們必然會盡心盡力,兢兢業業的執行李紹賢的政策。

現在李紹賢已經佔據了後世阿根廷面積的一半,還包括大部分的玻利維亞,面積達到了近二百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地域,相當於大明本土面積的十五分之一,這是因爲在朱有孝的大力開拓下,佔據了廣大西伯利亞地區還有西域省一帶的地方,要是後世的面積,那幾乎就是五分之一了,而且李紹賢現在把這些地方治理的還是非常好,甚至堪比大明本土的治理水平,這就充分體現了李紹賢本人的能力,也從側面體現了大明官吏學院的教學水平是非常高,設立這個學院的必要性。要知道在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國家建立過這樣的大學,用來培養專門管理國家社會的人才,這是朱有孝根據後世的經驗設立的,提前了三百多年的時間,走到了專業的管理道路。

看着李紹賢管理的領地取得的成就,於化龍心裡由衷的感到高興,牛金星更是對李紹賢獎勵有加,後來回到大明以後,就李紹賢的經驗,專門給朱有孝進行了彙報,使得李紹賢成爲大明最年輕的海外領地總督,而且還是皇家嫡系以外的最大領地。

看着堆成山一樣的銅礦石,還是經過加工後的精銅礦石,還有同樣多的硝石,於化龍、牛金星笑得嘴都合攏不住了,這纔是強國的基礎啊!大明缺的就是這些銅礦和硝石,有了這些東西,大明的軍隊就可以全部換成銅殼子彈的步槍,擊發槍就可以全部銷售到歐洲地區或者是銷售給非洲的那些黑人,讓他們去對付那些貪婪的歐洲人去吧,同樣的還可以給大明換回來無數的黃金,爲大明的富裕生活添磚增瓦。再說這些硝石,不但可以製造炸藥,據皇帝陛下說還可以製造肥料,可憐的黃土高原一帶的農民們,正眼巴巴的看着自己那些貧瘠的土地發愁,如果有了那些肥料,想必可以獲得更好的收成吧,可惜牛金星還不知道,朱有孝正在準備在哪裡種植大豆培育地力,還有就是徹底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改變中國內陸的氣候呢。

帶來的大明本土的商品早就卸了下來,除了鐵製的刀具。農具、日常生活用品以外,最主要的還有打火機,這種東西在趙都城、傅冠城、利馬都是非常暢銷的商品,在這裡毫不意外的也是最暢銷的商品,而且售價還是非常高。這是一個奇蹟,其實也是必然,就算再大明本土,自從有了打火機以後,這個小小的東西也成了家庭必備,從此不用爲了費盡心思的保存火種和點火在發愁了,這些原始狀態的居民對這種非常簡單的取貨用具,就更加珍愛了。

牛金星看着堆成山的礦石,就無法再去新長安了,在這裡呆的時間比較短,但是這些礦石還必須運回大明本土,牛金星就打算儘快出發返程。順便就問了一下李紹賢還需要什麼東西,打算下一次再捎回來,李紹賢就說最好能運過來一些鍋駝機,迪勒拉山脈以東的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耕種,而且這裡通過山區的道路比較難走,最好能夠再帶些挖掘工具,從山間開出幾條道路,方便大山兩邊的來往,牛金星就一一答應了李紹賢的要求,然後就將這裡的礦石運回大明本土,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庫茲涅茨克(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四章 登基(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
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李鴻基探險記(七)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帳汗國的遺產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三十四章 定西南(五)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庫茲涅茨克(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四章 登基(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