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

戚金率領的東海艦隊輕鬆的奪取了韓霸海盤踞的島嶼,除了被迫擊炮炸死、被大海淹死的海盜以外,在島上又打死了一些海盜,剩餘的海盜在韓霸海的帶領下投降,其實剩下的連一百人都不到,至於島上的海盜們掠奪的財物則被全部沒收,充作海軍軍費,將這剩餘的一百多名海盜裡凡是屬於日本流浪武士的全部梟首,其餘的暫且先關押起來。

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裡,戚金率領東海艦隊在舟山羣島附近連續出擊,將這裡附近的大小海盜全部清除乾淨,又幫助當地的漁民建立起大大小下的各級政府,成立舟山縣,向朝廷申請委派官員前來管理這一帶的島嶼,至於繳獲的海盜船隻,戚金全部交給了來到這裡擔任知縣的官員,並交代他們成立海警衛隊,保護好這一帶海域的安全,隨時救護遇到危險的漁民和商船,爲以後大明徹底開放海禁做好準備。

安排好了這些事情以後,戚金就帶領東海艦隊回到了杭州補充物資,接下來戚金召集來肖海龍、陳南蛟、於化龍等還有其他的各軍艦艦長,和他們研究了這一個月來大大小小十幾場海戰的經驗教訓,並把這些東西全部記錄下來,作爲以後海軍的教材使用,這也是朱有孝特意交代的,將來還要成立專門的海軍學校,戚金必須爲將來做好鋪墊。

休息了半月之後,戚金的東海艦隊已經養精蓄銳,備足了所有的武器彈藥之後,五月底大明東海艦隊帶着足夠的補給船開始正式的開往澎湖列島一帶,準備正式和荷蘭的海軍進行一場真正的戰爭,將入侵澎湖列島一帶的荷蘭海軍徹底消滅在這裡,從此開始大明海軍走向大洋的步伐。

沿着海岸線一路南行,在六月上旬抵達廈門,廈門城築成於洪武年間,這裡有一個千戶在守衛,說是守衛,其實它連一艘像樣的軍艦也沒有,只有一些普通的衛所兵。戚金也不管這些,到了廈門以後,找到知縣衙門,問了一下這一帶海上的情況,以及荷蘭艦隊的消息,結果很悲劇,這位知縣只是聽說過東面的大海里有荷蘭軍隊佔領了澎湖列島,至於情況則是一問三不知。其實這也不怪這位知縣,大明實行海禁,任何人禁止出海打漁或經商,作爲知縣當然不會明白出海的事情,就是明白他也會和戚金打馬虎眼。

看到在這裡得不到什麼有價值的消息,戚金就帶領東海艦隊不在這裡安營,雖然這裡離澎湖列島更近,不如北上返回泉州。這泉州在這個時候可是南方的一大都市,它是******的起點,在宋朝時期那可是海上貿易的最大稅賦的地點,來自西方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在這裡和宋朝的商人做生意,甚至許多人都定居於此地,這裡被稱爲世界第一大港口。雖然明朝實行海禁,但這裡的海上商業交易活動還是非常發達,各種信息還是非常豐富。

戚金的到來,讓泉州知府陳敏吾很是激動,今年正月的時候,他就向朝廷傳去了八百里快報,告知朝廷荷蘭軍隊佔領了澎湖列島,希望朝廷能夠派出軍隊收復那裡。這陳敏吾是萬曆朝進士出身,現在將近四十歲,正是大有作爲的年紀,能夠在這裡做好知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閩南一帶民風彪悍,鄉黨勢力嚴重,走私活動肆無忌憚。而陳敏吾此人雖然是進士出身,但是一點也不迂腐,很是善於處理此類事情,尤其是看到天啓元年以來,皇上越來越重視商業活動,他就上順應朝廷的意思,下照顧民間的習慣,通過政府有秩序的展開了對外的貿易活動。不料自從過年的時候商人們消息,說是有紅毛鬼子霸佔了澎湖列島,大肆搶劫來往的船隻,商人們損失很大,現在就不敢在出海了。

晚上陳敏吾熱情的設宴款待了戚金和衆位艦長,詳細的敘說了根據商人們遇見荷蘭軍隊的具體情節,讓戚金和衆位艦長對荷蘭海軍有了一個粗略的瞭解,畢竟陳敏吾自己也沒有親自見到過荷蘭海軍,但是這些對於戚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因爲荷蘭海軍對於自己更是一點也不瞭解。對於艦長們來說,能夠大約明白對手的一些情況,總比一點也不知道要好得多。

戚金爲了保證能夠對於荷蘭海軍取得絕對的勝利,連續幾天召開分隊長和艦長們的會議,讓大家獻計獻策,根據陳敏吾的描述,荷蘭海軍艦炮的射距大概在二里左右,再遠了也可能達到,但是沒有任何準頭,最佳射擊距離在一里左右,但是他們用的都是實心彈,只有準確的砸在甲板上才能真正取得戰果,而東海艦隊的鐵甲艦上裝備的火炮可以射出五里的有效距離,能夠精確射擊距離在一里左右。迫擊炮的最佳射擊距離在二里左右,最遠四里也可以達到,但是效果就差得太多了,爲了保證取得最大戰果,而又想把損失減到最小,這樣最佳的作戰距離應該保持在一里到一里半左右。這樣一來最好的作戰隊列就是以鐵甲艦排頭,利用其有效的射擊精準度,兇悍的火炮擊毀敵人的船幫,使其不能有效進行機動,在加以迫擊炮的火力覆蓋,摧毀荷蘭海軍應該不是問題,但是關鍵是鐵甲艦數量太少,所以應以摧毀荷蘭人的旗艦爲主要目標,戰術基本上就是這樣制定,到了具體的戰鬥進行時,各艦之間必須緊密配合,任何違背作戰原則事情的艦船不得發生,否則必將嚴懲。

商議好大概的作戰原則,制訂了基本的作戰隊形,在天啓三年六月初六,大明東海艦隊浩浩蕩蕩的正式向澎湖列島起航,開始拉開了澎湖列島收復戰的序幕,這也將是大明海軍走向廣闊的大海,大明朝開放海禁的第一步,至於能否取得旗開得勝,順利走向世界,整個東海艦隊都充滿了信心。

戚金已經把東海艦隊的各種作戰方式和作戰準備以八百里快遞的方式向北京的朱有孝傳去,並向朱有孝表白了自己的必勝信念。接到戚金的快遞,朱有孝卻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憑着先進的鐵甲艦還不能取得海戰的勝利?要真是這樣的話,戚金被稱爲名將也太失敗了,朱有孝根本就沒有任何失敗的想法,有的只是取得絕對勝利的信心。至於損失,估計也不會太大,等到這次海戰取得勝利以後,還要繼續製造鐵甲艦,必須打造出一支純碎的鐵甲艦隊,徹底保證大明朝的未來海上霸權。

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二百零二章 改良武器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九十四章 進軍大西北(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勢力範圍(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章 登基(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
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二百零二章 改良武器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九十四章 進軍大西北(二)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七十五章 澎湖列島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基礎建設(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勢力範圍(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章 登基(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鐵路(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三百零九章 歐洲遊記(五)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佔地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