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

孫承宗進了朱有孝的御書房,王安搬來秀墩請孫承宗坐下,然後王安非常懂規矩的關上門,守候在了門外,從這點就可以看出王安的聰明之處。

書房內,朱有孝恭恭敬敬的向孫承宗施了一個晚輩見長者的鞠躬禮。

“晚輩朱有孝,見過先生,請先生助我。” 朱有孝道。

剛剛坐下的孫承宗嚇得撲通跪倒,“陛下,使不得,使不得,您這是讓老臣折壽啊!”

朱有孝上前輕輕的扶起孫承宗,說道:“先生是先帝的老師,朱由校是先帝的兒子,先生自然就是朱由校的長輩。今天咱們只輪老師學生,不論君臣,所以先生不必客氣。”

“今天請先生過來,是因爲遼東總督官報私仇,找藉口將熊廷弼押解回京,御史馮三元爲泄私憤藉機報復,彈劾熊廷弼;兵部尚書姚宗文也是想渾水摸魚以泄私憤;內閣大臣顧慥也是撲風捉影想治熊廷弼以死罪。我感覺其中必有事故,因此我已派人暗中調查此事。但是遼東局勢不穩,楊淵不足以抵抗建虜。故此欲請先生代我巡視遼東,恐先生人單勢孤,我已暗中將熊廷弼接到皇莊,安排他隱身跟隨先生,一旦查實楊淵確實營私舞弊,公報私仇,必將給予嚴懲,到時還請先生總督遼東。我不求先生收復多少失地,只求先生能夠守住瀋陽、遼陽一線一年,待來年我們準備充分必將一舉擊敗建虜女真,將其驅逐到大漠以西,甚至支持和我朝交好的蒙古部落將其吞併,然後支持他們遠征西域,以爲我大明朝開疆擴土。”

其實,朱有孝現在根本不敢告訴孫承宗他的真實想法,他想的是要征服世界。現在的英帝國剛剛開始對外擴張,海上馬車伕荷蘭還在橫行四海,美國還僅僅限於北部的好幾個國家的殖民地,俄羅斯除了歐洲部分已經開始越過烏拉爾山脈向亞洲拓展。整個歐洲的人口也就和大明朝的人口總數差不多,並且多數國家還都處於諸侯狀態,以大公國的狀態存在,比如說英國還分爲英格蘭、蘇格蘭。而大明朝有近一億的人口,如果從現在開始殖民世界,那麼漢語將成爲超過英語的使用範圍,中國將控制後世的世界話語權,世界將會掀起學習漢語的熱潮,中國文化將成爲世界上最強勢的文化。

雖然孫承宗還不知道朱有孝的這些想法,但就剛纔朱有孝簡短的幾句話就讓他震驚不小,他沒有想到一直表現懦弱,只會做幾手木匠活計的小皇帝竟然有這麼大的理想。

於是,孫承宗道:“臣必不負陛下所託,遼東之地必將保證控制在我大明朝之手,只不過陛下所說的,來年就可整軍收服失地,可不知陛下有多大的把握。”

孫承宗的意思是,現在大明朝對於建虜女真還處於守勢,剛剛經過薩爾滸之敗,還處於人心不穩的處境。他怕小皇帝意氣用事,或者志大才疏。

朱有孝明白孫承宗的意思,所以接下來就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

“我大明朝現在的歲入不到六百萬兩白銀,而前世宋朝的歲入就有近兩千萬兩白銀,這是爲什麼呢?南宋時期其歲入的近六成來自商稅,但是並沒有激起民變,而我朝萬曆爺每年的礦稅僅收五十萬兩白銀,就引起了這麼多清流言官的反對呢?江陵相公的一條鞭法確實爲朝廷增加了不少歲入,但是也同時加重了農民老百姓的負擔,要不爲什麼流民越來越多呢?萬曆爺應該是也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所以決定增加礦稅而不再執行江陵相公的增加老百姓的稅收,畢竟一千戶老百姓的收入也比不上一戶富商的收入,一百戶老百姓的土地也沒有一戶土豪的地多。土豪富商他們都有在官府的代言人,就是替他們說話的人,那就是所謂的清流、言官、御史,但是誰替老百姓說話呢,這就是所謂的官逼民反,實在生活不下去了就用暴力說話,歷朝歷代以來,只有老百姓造反,您見過官員造反麼,他們只有在不能滿足慾望或野心的時候發動政變,因爲他們是既得利益的代表。所以,作爲君主必須要爲佔天下多數的老百姓考慮,作爲他們的利益維護者,制定維護老百姓利益的政策,而這些政策的執行有必須靠基層官員,那麼必須避免這些官員在執行這些政策的時候損公肥私。這就必須靠法制,而不是人治。

“現在的土地兼併非常嚴重,而擁有大量土地的人,則是不用交稅的權貴,所以這個問題必須解決。解決這個問題歷來是棘手的問題,歷朝歷代都沒有完成,於是就有了更朝換代、盛世、沒落、動亂、更朝換代的怪圈。

我打算解決的方法有幾個,首先從我做起,將皇莊除去必要的留作試驗農作物的土地以外,全部分給種地的老百姓;然後是各地的番王,我允許他們做官、經商、製造、開礦等等,但是他們必須將他們的土地除去必要的以外,賒賣給租種土地的老百姓;其次是限制土地的買賣,那就是限定一定人均土地標準,比如說人均土地的三至五倍,超過這個標準你就得出高價買地,比一般要高出二倍或三倍,多出部分一半歸賣地者,一半歸各地官府,私下買地者將沒收土地歸爲國家所有;再次,那就是移民,遠的地方不說,近地方就有遼東,當您能守住遼東,進而我們佔領了更東北的地方,那裡雖然寒冷,但是土地肥沃,地多人稀,每個人就是種一百畝地都種不完,一年只收一季,那也有好幾年吃不完的糧食,有吃不完的糧食誰還會提着腦袋造反呢。別看現在的建虜沒糧食吃的,那是他們不會種地,要是讓我們的老百姓過去種地,那根本就吃不完。

“另外我還準備開海禁,西夷人都能來到我們這裡做生意,我們爲什麼不能出去,難道我們還不如被我們稱爲野蠻人的西夷嗎?其實啊,我們現在還真不如西夷人,他們的船比我們的大,他們的大炮也比我們現在的打得遠,他們更富有進取精神,更具有野蠻侵略性,只不過他們的人少而已,我們必須汲取他們的長處,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否則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侵佔我們的土地。

“還有,我們必須普及識字、讀書,識字讀書不能成爲富人的專利,我要做到讓每一個大明朝的子民都識字,哪怕爲此朝廷破產。目前先讓每一個村子的族長們、里長們負責學堂的房屋,讓鄉紳們捐資,給予他們榮譽,等五年後國家將補貼學堂,讓識字的童生們教孩子認字併發放薪俸。孩子們不但要學習四書五經,更要培養孩子們的製造器具,機械等能力,工、商、醫等等都要有專門的學校。將來讀書,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人世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以後只有活計的不同,沒有貴賤之分。”

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三百三十二章 鑽石戰爭(一)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工開物(三)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十章 局勢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十四章 戚金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檢的意圖(一)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九十四章 進軍大西北(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西伯利亞(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工開物(一)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
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三百三十二章 鑽石戰爭(一)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八十四章 東北驅逐戰(二)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一百五十三章 毛堡爭奪戰(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工開物(三)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四十五章 河套之亂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十章 局勢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發財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非混戰(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二)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十四章 戚金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檢的意圖(一)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艦隊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九十四章 進軍大西北(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西西伯利亞(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鳳陽王國(三)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工開物(一)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十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西西伯利亞(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勢力範圍(六)第二十五章舔舐着傷口的努爾哈赤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