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合流(下)(求支持,求月票)

玻璃油燈內的石棉火頭燃着橘色火亮,燈罩口的些許薰黑隱隱約約的散發出些魚腥味,這股魚腥味很淡,幾乎是微不可聞。這油燈是用的是鯨油,因爲煙少且相比其它燈油它更亮,而受到富足人家的歡迎。

在方文探身求教的時候,他的身體前傾,甚至都不顧面前的油燈燈口處升騰的黑煙。

“嗯……”

袁可令沉吟片刻,然後說道。

“其實“崇武抑文”亦或是“崇文抑武”,歸根結底都有其功利,崇武者不意研讀文章,研讀文章廢腦,廢時,那像習武,往往只需蠻力既可,而崇文者爲求功名,往往一味埋頭苦讀,窗外事尚是不聞,自然也沒有習武的心思了。而往先秦時來看,我漢人講究的是“出將入相”,其實,也就是文武雙修,這亦是今上現在的主張。”

這番話說得方文直點頭,因爲既是實話,也是事實。

“文武雙修談何容易,“窮文富武”,家貧者研讀詩書已是不易,習武?又豈有習武的家財?”

“所以,自隋唐科舉興,凡寒門子弟科舉進身者,無不主張以文取士,棄武修文,專心經書,到了宋朝時,選官皆出自科舉,這正是天下寒門子弟所求,即便是如此,尚是不覺公平,因爲寒門子弟家學傳承有限,自然無法於豪門大家相比,所以到了我朝,纔有了八股取士,只從四書五經中取題,如此即便是再貧寒的寒門子弟,只要買來四書五經就有了求取功名的可能,如此可謂是再公平不過……”

提及這個公平時,袁可令忍不住搖頭輕嘆,正是這種“公平”毀掉了科舉,當初陛下廢除科舉也是以此爲藉口。

“看似公平了,可卻盡毀天下之人,正如顧寧人所言: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取之才往往皆是碌碌無能之輩!實是無助於國家。”

方文的語氣很是肯定,之所以肯定,倒不是因爲過去幾年的反思,而是因爲早在幾十年前,大明士林上下就已經開始反思八股取士的不足,並醞釀着廢除八股取士。

“所以,陛下才會廢“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的八股文,專門取才於實學。我士林歸根結底還是興於科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科舉一廢,士林自然也是無根之萍,至於所謂的“新士林”卻又不似舊士林那般聯繫緊密,所以從科舉被廢的那天起,於士林而言,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改良,順應潮流,二是自暴自棄,任由其走向末路,”

“哦,我懂了。”

方文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明白了。

“你是說現在士林到了改良的時候了?這主意很好,我也這樣想過,只是這個改良如何改良?邀請書院裡的學士參與我等聚會?這各地都是如此,可就眼下來看,似乎成效不大,畢竟,他們中的許多人,往往醉心於課業研究。”

因爲書院裡的學業繁重,不像過去只需要讀四書五經,所以書院裡的學生自然不可能像過去士林的學子一樣,有充足的時間交流,與友人談論詩書文章。

“改良士林,絕不僅僅只是將學士引入士林,這舊瓶裝新酒,顯然是不太現實,況且也不爲陛下所喜。”

重新坐下來的袁可令,端起了茶碗。

“當年士林坐大,最終能夠與皇家共天下,究其根源還是因爲有皇家的支持,沒有皇家的支持,即便是改良,也不過是癡人說夢!”

“老兄,皇家怎麼可能再支持士林,別忘了,當年從孝烈皇帝落得那個地步,我士林亦有幾分責任,支持士林,陛下恐怕萬萬不會這麼做的。”

於世人看來,要是沒有當年士林的黨爭,沒有他們的空談誤國,恐怕大明也不至於淪陷到那步田地,在這種情況下,方文自然不相信皇上會支持士林。

“舊士林是永遠不可能得到皇帝支持的!”

袁可令冷冷地說道:

“陛下對士林的不滿,可謂是根深蒂固,自然不可能再支持士林,而今天陛下崇武抑文,亦是因爲這個原因,固然可能會導致國家動亂,但是卻不能否認,國家若是武力不彰,必定會導致國家衰敗,百姓淪爲異族之奴。”

方文摸着茶碗蓋,想了一會兒說道。

“崇文抑武,國家兵弱必遭國難,崇武抑文,閥亂而民劫,如此……皆是失之以衡的表現。”

“正是失之以衡。”

袁可令看着他說道。

“所以,最關鍵的就是平衡,只有文武平衡了,纔會民富國強……”

“嗯……文武平衡,如何平衡呢?”

略停片刻,袁可令答道。

“古人不早就說過了嗎——文武雙全。”

“文武雙全……”

方文的眉頭微皺,然後說道。

“這恐怕有些不太現實,畢竟,寒門子弟很難在研文時有餘力習武。”

“你看,這又回到了公平與否上的了……”

袁可令看着方文說道。

“若是每每總這麼想的話,最終,問題還是無法解決的。”

“可天下寒門總是大多數。”

“自宋代起,天下文風大興,科舉取士豈止十萬,這十萬人中,真正一貧如洗的寒門子弟又有多少?所謂寒門大抵上也是小康之家,若當真是一貧如洗,莫說是十年寒窗了,恐怕就連識字也是不得,所謂寒門,往往不過只是託辭罷了……”

這句話說的再赤裸裸不過,一下子就是數百年來支持科舉取士寒門的那張遮羞布給撕了下來。

“即便是隻以八股取士,進士者大抵上也都是耕讀之家,力夫耕作農家所進的屈指可數,縱觀我朝名士,又有幾人確係是寒門,大抵上最差的,也是小康之家,所謂之寒門,不過爲了勉勵後學末進而已。”

儘管他的這番話有失偏頗,但方文還是無奈的苦笑一聲。這麼多年結識的士林中人豈止百人,他們中真正的一貧如洗者又有幾人,大抵上所謂的“寒門”往往也是小康之家,真正的貧苦百姓連飯都吃不上,更何況是供人讀書習字?

“這一點,陛下很清楚,所以他在推行新學時,有人籍此爲寒門張目時,陛下的反擊很簡單,他們說寒門子弟買不起書,所以便大興圖書館,其實,遊走民間多年的陛下又豈不知道,真正的寒門子弟大抵上是不會讀書的,他們頂多只是學識字罷了,先謀求溫飽,待晉身小康之後,纔會寄希望予下一代。所謂“廢八股取士,閉寒門晉身之道”,不過只是誇張之詞。”

文人最擅長的是什麼?就是極盡誇張,就是春秋筆法的“危言聳聽”。對此方止又豈不知道,甚至在當年有人以寒門爲由反對廢除科舉的時候,陛下還特意讓反對者統計出歷年中舉者家庭出身,然後用事實去反駁對方。而不是一兩個例子。

寒門貴子、魚躍龍門……往往不過只是美好的願望罷了。

“就寒門來說,現在陛下廣興實學,反倒有利於寒門,即便是一貧如洗之家,其子女聰明,亦可入社學學習實用之學,將來可以做夥計、學徒,一步步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不像舊時科舉那樣,其只有科舉一條路可走……其實,說這些並沒有什麼用處,”

話峰一轉,袁可令看着方文說道。

“現在,於你我所憂心的,無非就是“崇文抑武”、“崇武抑文”,可兩者都失了平衡,無論選擇那一個,於大明而言都是大不利,眼下看似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百年、兩百年之後呢?當年,專以八股取士時,也沒想到會有後來的禍害吧?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因爲想省事,才導致了這種局面的發生。”

“想省事?”

方文一愣,有些詫異的看着對方。

“就是投機取巧,但凡世人大都愛投機取巧者,可是這世事又豈有投機取巧的可能?學文如此,學武同樣也是如此,所謂投機取巧者,不過就是棄文就武,或者就文棄武,如此先有了投機取巧的心思,纔有了現在“崇文抑武”、“崇武抑文”,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要回歸正途——”

“正途?”

“文武雙全、文武兼修,出將入相的全才,纔是真正的人才,否則,無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亦或是隻知武勇的壯士,不過只是跛足之人,可笑的是,數百年來來,無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亦或是隻知武勇的壯士,皆大言不慚自以爲“士”,卻全不知,自己不過只介殘廢之人罷了……”

方文瞬間便被袁可令的這番話給驚呆了,他這一句殘廢,說的可不是一個人,說的是歷朝歷代的文臣武將,說的是歷代的賢達英才。在他的口中,這些人不過都是“殘廢”。

“令昭兄,你,你……”

“這不過只是爲兄妄言而已……”

袁可令笑着答道,這幾年間醉心音律的他,反倒是看淡了許多事情,同樣也看透了諸多事物,許多想不通的,慢慢的也想通了,正因如此,他纔會有這番感慨。

“妄言……”

方文搖頭長嘆道。

“文武如士之雙足,缺一既是跛足,數百年間,或是棄文,或是棄武,如此與自廢一足有何區別?令昭兄是明白人,只是這世間又有幾個明白人?”

“所以了,你看,陛下這番《軍人之尊貴》,卻引得你我感嘆不已,其實,不過就是殘廢久了,心也殘了,自然看不出其尊貴的地方了……”

這麼說着,袁可令的話峰一轉,正色說道。

“軍人之所以尊貴,是因爲軍人對國家、對民衆的情感表現最爲直接,是通過無私的自我犧牲,如此之情感,又豈比我等文人遜色,如此又焉不能稱之爲尊貴?”

他的反問,讓方文陷入沉默中,片刻後才搖頭說道。

“兄知道小弟的本意絕非爭論軍人是否尊貴,而是憂心國家的將來。”

“自隋唐以科舉以來,尤其是宋後專重於文,從此之後文武殊途。今日陛下意重振我漢人尚武之風,若是士林再一味偏頗於“崇文抑武”必定會爲陛下不喜,爲大勢所淘汰,所以,今日我士林的將來,就在於迴歸正源,我士林中人若是意欲重獲陛下青睞,必須推崇文武兼修,如此,方纔是士之正源,亦是士大之道!”

士之正源!

士大之道!

這八個字傳入方文的耳中,只讓他的渾身一顫,驚詫的看着袁可令問道。

“令昭兄,你的意思是……”

“文武兼修啊!”

袁可令笑着說道。

“今天地方上總是分什麼“武功士紳”,“耕讀士紳”,後者不屑前者,以爲前者粗鄙,而前者卻有陛下推崇,久而久之,勢必是武重文輕,與其排斥,不能將其納入融匯,我儒家之所以能有今日之盛,不正是融匯百家所長嗎?況且,你我能看到“崇武抑文”的不足,以陛下之英明又豈會看不到?只是我士林中人一味反對,陛下即便是有心,也只能“崇武抑文”了,那怕代價是朱家的江山……”

說話的時候,袁可令的面上盡是崇敬之色。

“經甲申天變之後,於陛下而言,這江山是我漢人、是我華夏的江山,而非是一家一姓的江山,所以甘願冒以風險,而不像趙宋一般,爲一家一姓之利,不惜廢我漢家武功……”

這當然有些誇張,可這樣的話,卻是大義凜然,讓人不得不感嘆着陛下的“仁義”,可接着袁可令又說道。

“可,但凡是人皆有私心,陛下封建諸藩於南洋,重行封建之事,想保的也是一家一姓,可若是我等能夠把“崇武抑文”的不足盡除,陛下又豈會拒絕?”

“歸根到底,還是要文武兼修啊!”

方文有些不解的問道。

“文武兼修,陛下也有主張,這與我士林又有何關係?”

“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主動的去拉關係,陛下要文武兼修,那我們就要把這個文武兼修如何兼修給拿出來……”

看着方文,袁可令反問道。

“到時候,陛下自然不會反對,而且文武一體,武讀閤家,這士林又豈會消失?”

第403章 尋親(求支持,求月票)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316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645章 要不要……看一下第114章 天意(求推薦、求收藏)第582章 華夏的天竺(祝新春快樂!)第100章 不信中原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10章 崇高的目標第313章 天佑(第一更,求支持)第66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52章第218章 瑣事(求月票,求支持)第290章 晉王途(求月票,求支持)第421章 兵不厭詐(求月票,求支持)第33章 心動 (第二更,求支持)第349章 攜手(第二更,求支持)第55章 鐵廠(第二更,求月票)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98章第431章 唯一的選擇(求支持,求月票)第355章 北上(第二更,求支持)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192章 江戶(第二更,求支持)第255章 變革(求支持,求月票)第424章 父罪子負(求月票,求支持)第124章 去遠方(第一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64章 練兵伊始(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0章 商旅(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16章 禁討(第一更,求支持)第638章 撕破臉的勳貴第483章 送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456章 銀行家的選擇(求支持,求月票)第443章第73章 金融(第一更,求支持)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5章 稅源(求支持,求月票)第264章 私心(求支持,求月票)第395章 凌雲(求支持,求月票)第19章 風雪歸途(第一更,求支持)第111章 磐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5章 失業(第一更,求支持)第126章 清河(第三更,求月票)第302章 星星峽(第二更,求支持)第7章 阿哥與洋人(第一更,求月票)第443章第8章 機會(第一更,求支持!)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99章 范文程(第二更,求月票)第101章 順治親征(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0章 倫敦的煙(求支持,求月票)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61章 太平洋(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394章 日子(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師徒(第一更,求月票)第19章 驚變(第一更,求支持)第99章 策問(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181章 讀書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03章 棋子(求支持,求月票)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416章 喪氣話(求月票,求支持)第30章 楚藩(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255章 佔便宜(求月票)第97章 克敵(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試探(求支持,求月票)第122章 東北(第二更,求支持)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42章 文正(第二更,求支持)第314章 奴才們(第二更,求月票)第389章 圍城(第一更,求支持)第531章 青黴素(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94章 精神天朝人(求支持,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291章 英國物事(求支持,求月票)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173章 變起(第一更,求月票)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606章 皇太子的要求第528章 中都假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章 漕運總督(第一更,求支持)第299章 野心勃勃(求月票,求支持)第120章 姐妹(求推薦、求收藏)第509章 迷失在大明的新世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159章 報紙(第一更,求月票)第169章 發現(元旦快樂)第478章 目標,英格蘭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01章 向西(第一更,求月票)第199章 化商爲工(第一更,求月票)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
第403章 尋親(求支持,求月票)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316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645章 要不要……看一下第114章 天意(求推薦、求收藏)第582章 華夏的天竺(祝新春快樂!)第100章 不信中原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10章 崇高的目標第313章 天佑(第一更,求支持)第66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52章第218章 瑣事(求月票,求支持)第290章 晉王途(求月票,求支持)第421章 兵不厭詐(求月票,求支持)第33章 心動 (第二更,求支持)第349章 攜手(第二更,求支持)第55章 鐵廠(第二更,求月票)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98章第431章 唯一的選擇(求支持,求月票)第355章 北上(第二更,求支持)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192章 江戶(第二更,求支持)第255章 變革(求支持,求月票)第424章 父罪子負(求月票,求支持)第124章 去遠方(第一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64章 練兵伊始(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0章 商旅(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16章 禁討(第一更,求支持)第638章 撕破臉的勳貴第483章 送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456章 銀行家的選擇(求支持,求月票)第443章第73章 金融(第一更,求支持)第86章 宿遷血戰(一)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5章 稅源(求支持,求月票)第264章 私心(求支持,求月票)第395章 凌雲(求支持,求月票)第19章 風雪歸途(第一更,求支持)第111章 磐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5章 失業(第一更,求支持)第126章 清河(第三更,求月票)第302章 星星峽(第二更,求支持)第7章 阿哥與洋人(第一更,求月票)第443章第8章 機會(第一更,求支持!)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99章 范文程(第二更,求月票)第101章 順治親征(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0章 倫敦的煙(求支持,求月票)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61章 太平洋(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394章 日子(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師徒(第一更,求月票)第19章 驚變(第一更,求支持)第99章 策問(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181章 讀書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03章 棋子(求支持,求月票)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416章 喪氣話(求月票,求支持)第30章 楚藩(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255章 佔便宜(求月票)第97章 克敵(第二更,求月票)第170章 試探(求支持,求月票)第122章 東北(第二更,求支持)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285章 土官與國公(求月票,求支持)第42章 文正(第二更,求支持)第314章 奴才們(第二更,求月票)第389章 圍城(第一更,求支持)第531章 青黴素(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94章 精神天朝人(求支持,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291章 英國物事(求支持,求月票)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173章 變起(第一更,求月票)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606章 皇太子的要求第528章 中都假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章 漕運總督(第一更,求支持)第299章 野心勃勃(求月票,求支持)第120章 姐妹(求推薦、求收藏)第509章 迷失在大明的新世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159章 報紙(第一更,求月票)第169章 發現(元旦快樂)第478章 目標,英格蘭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01章 向西(第一更,求月票)第199章 化商爲工(第一更,求月票)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